钱亦平:引路音乐分析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12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风采
  
  平实幽默的语言、脉络清晰的逻辑、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理念、和蔼可亲的待人态度,这是上海音乐学院钱亦平教授给人的一贯印象。
  


  钱亦平的语言总能在最无华的言辞间绽露出智慧的火花,在幽默与惬意间表情达意,在不经意间发人深思。课堂上她会用这种语言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导引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不至走神而始终处于积极思索的状态。正是这种语言的风格,她的课堂气氛才显得轻松而课堂效果显著,使艰涩的曲式教学变得妙趣横生而简洁明了。
  钱亦平的曲式教研脉络清晰,这使得她的分析逻辑简明扼要,直达题意。她每节课会安排很多教学内容,但她会在课堂一开始或学期之首就给学生安排好将要预习的内容,这使得学生们有的放矢、有据可循。课堂上,她会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使学生很快在结构分析上找到切入的方法和角度。
  钱亦平的作品分析研究首先立足于作品的历史文化,从音乐文化史的宏观发展中寻找理论的依据。钱亦平作品分析研究的核心是结构分析,她的研究喜欢在工作之前搜集到不同理论家关于同一作品的不同分析,在斟酌之后,她会按照自己的分析理念从作品的“情感”发展线索上予以独到的阐释,这使结构分析涵盖了作品内涵的挖掘。
  钱亦平生活在一个充满音乐氛围的家庭,父亲钱仁康是音乐理论界的泰斗级专家,其他家人也都在音乐上颇有建树。她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专业训练,在上海音乐学院读完了附中、本科和研究生,并在俄罗斯莫斯科音乐学院跟随著名音乐理论家赫洛波娃学习作品分析两年。
  在工作经历上,钱亦平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工作了6年,而后就一直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她的艺术经历明显作用在教研中,其特点是特别注重基础理论的构建。所撰写的音乐欣赏类读物,如《民族乐派的杰出代表德沃扎克》《世界著名交响诗欣赏》《标题音乐大师柏辽兹》《音乐欣赏指导》等,从一个普通爱乐者的角度对作品做了“局部”的阐释,实用性很强。所撰写的教材类书籍,如《音乐作品分析教程》(2001)、《音乐作品分析简明教程》(2006)等,从一个普通学生学习的角度对音乐分析学科做了“宏观”的勾勒,在注重技术性阐述的同时也兼顾了实用性,还在前辈学者的基础上,对近年来音乐分析学科的发展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如混合曲式、自由曲式等部分内容。而其中配合结构教学所精选的谱例更是令人称道,其一是特别切题,总能反映该部分曲式的特点;其二是特别经典,在学生学习结构的同时也了解了历史上最著名的经典作品之韵律;其三是全面,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所选谱例大都以全貌出现,免却了读者再花时间去寻找全谱的麻烦。
  可以说,这些教材的撰写是她教育理念的直接反映。首先,如何训练学生在最简洁的途径上获得作品分析所需要的技术要领;其次,如何引导学生从简单的角度、基础的方法出发去深入学习音乐分析的方法,这契合教育模式的渐进原则;再次,如何从受众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消除曲式分析过程中的畏惧心理是她教材的又一潜在特点。看似简单的教材在她的心中却有着厚重的责任,那就是为基础音乐理论教育贡献毕生之才思。所撰写的专著类如《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历史演进》(与王丹丹合著)等,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对西方音乐体裁的历史线脉进行了全景式素描,其广度、深度以及暗含的恢宏气势非一般所能为,这是长期艺术积淀的厚积薄发,是和她长期坚持基础理论的教研一脉相承的。注重基础与应用的研究特点也使该著获得了各界的褒奖,在教学、研究领域成为一本重要的参考文献。
  新近出版的《钱亦平音乐文集》展示了钱亦平学术研究的“音乐体裁”“形态”“作品”“人物”“翻译”等五大方向。文集以“学海津梁”为题,更反映出她甘为桥梁引导学人通达音乐分析的象牙之塔的奉献情怀,她专注于音乐分析理论的基础教研对建立中国音乐分析学派必将起到启迪性作用。
  ■
其他文献
10月16日(星期四)-19日(星期日)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最后4天,总共上演4场音乐会,还有同普契尼三联剧相互对应的郭文景“巾帼英雄三部曲”。  看点一: 16日 中山公园音乐堂 钢琴家默里·佩拉西亚独奏音乐会;17日 保利剧院 希拉里·哈恩与温哥华交响乐团音乐会  在中国,默里·佩拉西亚名气显然不算显赫。但他在30多年里一直活跃于全球音乐舞台,这位美国钢琴家是现今技艺最为精湛、最富舞台魅
期刊
萨尔茨堡喜爱明星,每年音乐节上都是群星闪耀。今年,由以色列指挥家、钢琴家巴伦博伊姆与中国钢琴家郎朗演出的双钢琴音乐会,吸引了不少在场的观众。  在这场双钢琴音乐会上,两位超凡的钢琴家演奏了李斯特的《唐璜回想曲》以及拉威尔《丑角晨歌和前奏曲及舞蹈》、巴托克为两个钢琴和打击乐而作的《奏鸣曲》。郎朗与巴伦博伊姆演奏技术精彩绝伦,配合默契协调,让听众领略了双钢琴的无穷艺术魅力。■吴洁丽译自playbill
期刊
现场播报  在今天,在向世界展示我们的珍贵遗产时,只有使用这种“世界语”将其提升,才能传播得更为顺畅和深远。    8月30日,在素有“世界艺术圣殿”之称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上演了一部来自中国本土的原创歌剧——关峡作曲的《木兰诗篇》。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彭丽媛和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担任这次演出主角,著名指挥家李心草担任指挥,而乐队与合唱团分别为享誉世界盛誉的维也纳交响乐团和维也纳皇家爱乐合唱团。这是维也纳
期刊
什么是中国声乐的根?中国声乐之根快要断了吗?声乐教学怎样才能接续中国文化的香火?寻根之旅是不是只是个美好的愿望?9月19—20日,“首届追寻中国声乐之根研讨会”在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举办。      关于中国声乐教学与发展之路的种种困惑在这里升腾,裹挟着与会者对声乐艺术的挚爱,凝聚成一种久违的感动,在陕北的民歌之海中,在诞生出《东方红》《黄河大合唱》《白毛女》的这片热土上。    面对虚伪:选择真
期刊
争鸣平台  戏曲,归根结底是民间艺术,戏曲的主体是民间艺人,戏曲的生存发展离不开民间。可惜,一方面是像“梅兰芳剧团”这样的民间戏曲社团长期以来不存在,另一方面“官办”院团,由于“断奶”,顷刻之间灰灭烟飞。     看了8月5日《音乐周报》张魁兴先生的“京剧回归是理性回归和文化宿命”一文(下称“回归和宿命”)后,颇有感触。  “回归和宿命”指出:“毕竟,全国还有11家国家级重点院团、17家省市级重点
期刊
音教专递    本报讯(记者 刁艳)9月27日至10月5日,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国家大剧院、中山音乐堂、《钢琴艺术》杂志协办的北京国际钢琴艺术节将在中国音乐学院拉开帷幕。其中,国家大剧院是首次加盟该艺术节,并表达出希望能够长期合作的意愿。  本次艺术节邀请了来自奥地利、法国、美国、德国和英国的6位特邀大师及教育家,举办4场大师系列音乐会、36课时的大师班课程、6课时教师学员组课程、3场专题学术讲座
期刊
音教专递    本报讯 日前,印度班加罗尔举办了主题为“亚非相遇”的国际音乐研讨会及音乐节活动,中央音乐学院的陈自明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张玉臻教授参加了此次会议。  此次盛会以亚洲和非洲音乐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印度、中国、日本、美国和非洲等数十个国家的学者。整个活动分学术研讨和音乐会两个部分。在学术研讨中,陈自明教授提交了题为《印度音乐舞蹈在中国的传播》的论文,李昕教授的参会论文有两篇,为《阿金·尤巴
期刊
表演杂谈    日前,应邀聆听了音乐学院琵琶专业毕业生的“琵琶独奏音乐会”。凭心而论:学子在琵琶技艺上和艺术表现上,虽显稚嫩,但仍可称“优秀”——出音干净而如珍珠落玉盘,轮指细密如抽丝不断,用音准确而字字到位,强弱对比也属适度,又有中、西两个大乐队助奏(虽然个别地方节拍错位),应该说“音乐会”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我总觉得“琵琶音乐会”似乎缺少了点什么,演奏者“左手”哪去了?  中华(音乐)乐器自古就
期刊
开卷有益    最近读到一本书《音乐家眼中的〈红楼梦〉》(孟凡玉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该书是音乐学和红学研究学科交叉的新成果,研究视角独特,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该书以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为基础,结合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历史,借鉴当代研究理论,对《红楼梦》中的音乐活动情况作了全面的梳理,并对其中的音乐审美、乐人、仪式音乐、音乐术语等音乐文化现象作了深入的解读,不仅为阅读、理解《
期刊
看了央视9月14日晚现场直播的“荣成月·中华情”2008中秋晚会以后,我感觉它办得很成功,很有特色。      可以用五个数字来概括:  1个主题。晚会所有节目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那就是:“中秋月,中华情”。无论是曲目表演,还是人物访谈,亦或是关于奥运、抗震救灾方面的内容,都紧紧围绕这一主题,而且分别升华了主题,起到了倾诉亲情、凝心聚力的作用。  2个分会场。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晚会分别设立了台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