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6月,有网友在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社交平台下评论:“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一个儿女。”一石激起千层浪,此番言论引起全网热议,许多人纷纷喊话,女人不是生育的工具,要尊重别人的决定和人生。那么,扬名海内外的“孔雀公主”杨丽萍到底为什么不生孩子呢?她人生是否因没有孩子而不完美呢?事实上,杨丽萍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精彩而丰满的人生……
1958年11月,杨丽萍在云南大理的一个小山村出生。从小父母离异,杨丽萍作为家中长女要承担很多家务活儿,插秧、打柴、喂猪、打草鞋、织布等等,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如此艰辛的童年,杨丽萍却从不觉得苦,感受力极强的她反而觉得生活非常充实。
有一次,割稻子的时候,杨丽萍看着金黄色的稻穗满心欢喜,高兴地挥舞着镰刀,尽情劳作。母亲忍不住问:“丽萍,你会不会觉得很辛苦?”杨丽萍望着一捆捆的稻子越堆越高,笑着说:“不会啊,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收割完稻子,杨丽萍接着上山打柴,依然毫无怨言,一想到将柴打回家,就可以把饭做熟,更觉得快乐。打柴累了,她便躺在柴垛上,静静观察一朵云怎么变化。
母亲看到杨丽萍乖巧懂事,晚饭后不由得多分给她一颗糖果。杨丽萍喜欢收集这些纯色的糖果纸,她把红的、黄的、蓝的等各种颜色的糖果纸轮流盖在眼睛上看,笑着告诉母亲:“妈妈,世界是彩色的。”母亲便温柔地抚摸她柔软的长发。
贫穷的日子里,最快乐的事是无拘无束地跳舞。跳舞是杨丽萍一家每天必做的事情,就和吃饭睡觉一样稀松平常。
1971年,相貌出众的杨丽萍被西双版纳歌舞团选中,成为一名舞蹈演员。以前没有经过任何正规训练,杨丽萍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每天都要压腿、练把杆,训练身体的柔软度,这是最基础,也是最艰苦的训练,杨丽萍每天都要练功到深夜。团里的生活条件也很差,每个月只有7元的伙食补助,经常吃水煮白菜,上面浮着零星几滴油。
更可怕的是,歌舞团不会在固定的一个地方,常年背着铺盖行李走村串寨地去表演,有时走在路上,看见大象远去,它的粪便还在冒着热气。一天,正在走路时,杨丽萍突然听见头顶咚咚响,这时旁边的一位女团员尖叫起来。原来,一条青蛇从树上掉了下来,砸在了杨丽萍的斗笠上。杨丽萍冷静地把蛇赶走,然后继续若无其事地赶路。
这种辛苦而颠沛流离的生活,许多团友受不了选择离开。纤瘦美丽的杨丽萍却坚持下来了,她认为自己在接近大自然,在为舞蹈事业打基础,这是一个美好丰富的历程。每一天清晨,她都迎着阳光翩翩起舞,一步步跳成了舞剧里的主角。
1979年,由杨丽萍主演的大型民族舞剧《孔雀公主》,荣获云南省表演一等奖。从那以后,她便成了团里的“孔雀公主”。
一年后,由于表现优异,杨丽萍被中央民族歌舞团录取,向更高的枝头飞去。在那里,她情窦初开,与团里一位男演员迅速坠入爱河,领证结婚,度过了一段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甜蜜时光。
不过,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一年多,两人就分道扬镳了。1982年,杨丽萍对中央民族歌舞团的训练方法产生了质疑,认为照搬西方国家的刻板的训练方式不适合民族舞,民族舞应该是有感而发的。团里的老师并不采纳杨丽萍的意见,但杨丽萍坚持己见,于是不再参加集体训练。如此一来,杨丽萍不但被老师们批评,被团友们孤立,还因缺席训练得不到伙食补助费。生活本就拮据,如今更是雪上加霜。丈夫忍不住埋怨她,劝她屈服,不要任性而为。
“没钱,我可以少吃一点,但我不能放弃对舞蹈的追求。”杨丽萍固执己见,两人遂大吵起来。
感情在一次次的吵闹中削减,杨丽萍也清晰地认识到,她与丈夫在个性和价值观方面天差地别。两人最后平静地选择了离婚,剩下杨丽萍一人孤独地跳舞。
就像天鹅之于西方,杨丽萍认为,孔雀是最能体现东方女性美的艺术形象。
1986年,杨丽萍创作了一支灵性独舞《雀之灵》,她想用这支舞蹈参加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无奈服装和音乐都需要自己准备。那时,她一个月的工资才100多块钱,而做服装要花700元,做音乐还要1000元。朋友劝她放弃,她却反过来问朋友借钱,甚至不惜卖掉了心爱的手表和一些家具,终于凑够了钱美滋滋地参加比赛。
“万一拿不到奖怎么办?”朋友紧张地问杨丽萍。杨丽萍一愣:“接着跳舞呗。”“那你图什么?花这么多钱!”朋友又说。杨丽萍笑了:“不管拿不拿奖,这次比赛都是我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呀!”
跳舞对很多人来说是发挥技术,但对杨丽萍而言不是,她站在大大的舞台跳孔雀舞,觉得自己就在一片森林里面,霞光万丈。一直以来,很多舞蹈演员跳舞的重点都在双腿,只有杨丽萍的《雀之灵》把重点放在了一双手上,生动地诠释了孔雀的那份灵气,给了评委和观众特别的视觉享受。评委不禁说:“都说胳膊拧不过大腿,这回来了一个拧过大腿的胳膊了。”
《雀之灵》荣获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表演第一名,杨丽萍一举成名,成为家喻户晓的“孔雀公主”。
1990年,名扬海内外的杨丽萍参加一位朋友的生日聚会,宴会上有个叫刘淳晴的男人对她心仪已久。刘淳晴惊喜地看着她,她礼貌性地嫣然一笑,一场全新的爱情就此拉开序幕。
劉淳晴是美籍台湾富商,在电视上看到杨丽萍的美丽身影后倾慕不已,如今意外结识真人,浓浓的爱意瞬间倾泻而出。宴会结束后,他开始向杨丽萍展开大胆而热烈的追求。杨丽萍冰封的心,慢慢被刘淳晴的执着与真情打动。
在天赋与热爱的驱使,以及爱情的滋润下,杨丽萍的舞蹈事业如火如荼,她接连创作出《月光》《雨丝》《两棵树》《火》等动人作品。1993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她创作表演的双人舞《两棵树》,获得观众投票第一名,再创巅峰。在《两棵树》的表演中,她的舞姿活灵活现,手臂是枝干,手掌是随风起舞的叶子,她仿佛就是一棵树的化身。 “你太美了!我要做那《两棵树》中的另一棵树,永远和你在一起。”刘淳晴跪下向她求婚。杨丽萍泪光点点,含笑应允。
1995年,二人举行了浪漫的婚礼。
婚后两人聚少离多,一个忙着到处应酬,一个总是在各地演出,但他们会抓住一切机会相聚,沉醉于二人世界的浪漫和甜蜜里。他们的事业都如日中天,相互鼓勵,彼此赞美。刘淳晴还建议杨丽萍涉足电影界:“虽然你最爱的是跳舞,但你的人生不应该只有跳舞一种可能,可以再精彩一点,丰富一点。你可以考虑拍电影。”正在喝水的杨丽萍差点呛到,笑着问:“那我到电影界是当演员、导演还是编剧呀。”
“为了不浪费你跳舞的时间,这些事情最好一起做。”刘淳晴说完,杨丽萍笑得更欢了。然而刘淳晴并不是开玩笑,此后时常督促杨丽萍拍电影。
杨丽萍在他的鼓励下,真就风风火火地开展电影事业了。1998年,杨丽萍的执着与认真,使她自编自导自演的首部电影《太阳鸟》一举荣获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刘淳晴为杨丽萍高兴地鼓掌,杨丽萍开心地拥着他说:“谢谢你,丰盈了我的生命。”
可是,接下来的事却让这对恩爱夫妻陷入了困局。刘淳晴喜欢孩子,渴望有一个自己的孩子。而善于感受天地万物的杨丽萍却对“孩子”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她相信万物皆有性灵,一朵花也是她的女儿,一棵小草也是她的学生,她的作品也是她的孩子,并非一定要怀胎十月亲自生一个孩子。
刘淳晴没有在这件事上纠缠不休。直到2002年,杨丽萍随刘淳晴回台湾过春节,公公婆婆一见面就催促他们生孩子:“我们年纪大了,做梦都盼着抱孙子。”
杨丽萍第一次意识到孩子对刘家人的重要性,她想为爱人匀出两年时间生个孩子再重返舞台。可当她去医院做检查时,情况并不乐观。因长期节食,杨丽萍身上几乎没有脂肪,怀孕很困难,如果要怀孕,必须增肥,不过即使增肥以后,怀孕的几率也很低。这会是一场持久战,她的舞蹈生涯有可能到此为止。
杨丽萍一夜无眠,但做决定时却无比清醒。“别人跳的是舞,我跳的是命。”杨丽萍郑重地对刘淳晴说,“况且,就算我放弃跳舞,也不一定能给你生一个孩子。你那么喜欢孩子,我不能剥夺你当父亲的权利。”
她痛苦又潇洒地提出分手,刘淳晴黯然返回了家乡。
结束第二段婚姻后,有朋友问杨丽萍:“有没有后悔没留住这份爱情?”杨丽萍的回答很哲学:“爱情,只要认真经历过,用心感受过,就是圆满的了。”
2003年,杨丽萍从中央民族歌舞团办理了退休,也卖掉了在北京的房子。事业如日中天的她激流勇退,推掉一切演出,行走了十几万公里,深入民间采风,收集歌舞素材。这是她的新目标,打造原生态舞剧《云南映象》。杨丽萍挑选农民参与演出,奔放的舞姿、空灵的音乐、云南的美与云南的魂,都醉在这部原生态剧作里了。她来势汹汹,满腔热情,但投资方却觉得风险大而撤资。
就像当初做《雀之灵》那样,杨丽萍孤注一掷,即便倾囊而出也要做下去。在最难以为继的时候,她靠拍广告和演出的收入养活整个团队。
在杨丽萍的果断坚持下,《云南映象》终于成为了继《五朵金花》和《阿诗玛》之后,诞生在云南的又一经典力作,上演超过5000场,并在十几个国家相继举办演出,引起巨大轰动,成为一张获得广泛赞誉的“中国名片”。其中,美国辛辛那提市长观赏完后深受感动,特地将演出日命名为“云南映象”日。
无疑,杨丽萍又攀登上了一座高峰,但脚步仍不停歇。2006年,她又进行原生态歌舞《藏谜》的创作,要求极其严格,一件衣服的纽扣大小不对、一个面具的厚度不对,都要立刻重做。她带领舞蹈演员们整整磨合排练了一年,才准备搬上舞台。在与演员们磨合的过程中,杨丽萍与他们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杨丽萍没有生过孩子,但团里的演员们都觉得她既是老师也是母亲。作为老师,她毫无保留地引导他们:“一只蝴蝶、一个小蚂蚁、一片树叶等等都在指导你,你要认真去看,你就知道这其中的节奏、队形与结构。水一直是哗哗直流的,突然碰到一个石头,就有了冲突,其实舞蹈也是如此,不能平铺直叙,也要有冲突。”而作为母亲,她总能一眼看穿他们。一次,演员嘎玛刚站上台,杨丽萍立刻对旁边的助理说:“嘎玛没有吃早饭,你赶紧去买食物给他吃。”等到排练结束时,杨丽萍又单独留下了嘎玛,盯着他的眼睛说:“你今天不但没吃早饭,而且不开心。”
嘎玛睁大眼睛,难以置信地望着杨丽萍。原来,前一天有团友的家人来探班,嘎玛心里很羡慕,因为他是孤儿,这种事情永远都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我们这个歌舞团就是一个家庭,我是大家长,就是你的母亲。”杨丽萍温柔的目光落在嘎玛的身上,“嘎玛,你再也不是孤儿了。”嘎玛终于露出了微笑,次日又快活地进行排练了。
2007年8月,原生态舞剧《藏谜》在成都首演,反响热烈,大获成功。杨丽萍和她的“孩子们”大肆喝酒庆祝,她的酒量极好,所有人都倒下了,她依然屹立不倒,就像一根顶梁柱一样支撑着整个团。
随着时间的流逝,杨丽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舞蹈演员,而她自己则渐渐从台前走到幕后,演出次数锐减。可即便如此,杨丽萍在2012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以54岁的高龄创作演绎的《雀之恋》依然那么震撼人心,成为一支让人难以忘怀的舞蹈。
2014年,杨丽萍的歌舞团的运作已经很成熟了,她便多了一些清闲的时间。这时,她迷上了服饰设计。杨丽萍一向喜欢民族服饰,色彩艳丽,风格突出,正好妹妹杨丽梅是开服装店的,她便积极地去帮忙设计衣物,还穿着新设计的衣服上电视。结果就有不少观众跑到杨丽梅的店里要求订做同款,于是那套衣服就在一些地区流行起来了。这让杨丽萍觉得既开心,又有了另一种的成就感。
到了2018年,60岁的杨丽萍在舞台上跳完《孔雀之冬》后,坦然地说出一句话:“生命的冬季就是向死而生,我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冬季。”在那以后,她再也没有登上大舞台跳舞了。
杨丽萍在面朝洱海、北依苍山,世外桃源般的月亮宫过起了闲适的生活,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即使不演出,也保持舞者对美的追求。杨丽萍爱看《本草纲目》,以此为依据,合理安排膳食。她身形窈窕,身体健康,一辈子只发过两次烧。著名摄影师肖全曾说:“三毛和杨丽萍都是离自然和上帝最近的人,活成了‘仙女’。”
然而2020年6月,却有一名网友在杨丽萍的社交平台下评论:“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一个儿女。”此番言论,立刻引起全网热议。后来,杨丽萍淡定地回应:“只要自己认为过得好,没有伤害其他人,就可以。望我们都能自在,如我!”
是的,虽然膝下无子,但杨丽萍分明已经拥有了精彩、自在的丰满人生。她会在水边、在树旁、在云下,永远舞蹈,永远美丽。
编辑/郑佳慧
孔雀公主初练成
1958年11月,杨丽萍在云南大理的一个小山村出生。从小父母离异,杨丽萍作为家中长女要承担很多家务活儿,插秧、打柴、喂猪、打草鞋、织布等等,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如此艰辛的童年,杨丽萍却从不觉得苦,感受力极强的她反而觉得生活非常充实。
有一次,割稻子的时候,杨丽萍看着金黄色的稻穗满心欢喜,高兴地挥舞着镰刀,尽情劳作。母亲忍不住问:“丽萍,你会不会觉得很辛苦?”杨丽萍望着一捆捆的稻子越堆越高,笑着说:“不会啊,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收割完稻子,杨丽萍接着上山打柴,依然毫无怨言,一想到将柴打回家,就可以把饭做熟,更觉得快乐。打柴累了,她便躺在柴垛上,静静观察一朵云怎么变化。
母亲看到杨丽萍乖巧懂事,晚饭后不由得多分给她一颗糖果。杨丽萍喜欢收集这些纯色的糖果纸,她把红的、黄的、蓝的等各种颜色的糖果纸轮流盖在眼睛上看,笑着告诉母亲:“妈妈,世界是彩色的。”母亲便温柔地抚摸她柔软的长发。
贫穷的日子里,最快乐的事是无拘无束地跳舞。跳舞是杨丽萍一家每天必做的事情,就和吃饭睡觉一样稀松平常。
1971年,相貌出众的杨丽萍被西双版纳歌舞团选中,成为一名舞蹈演员。以前没有经过任何正规训练,杨丽萍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每天都要压腿、练把杆,训练身体的柔软度,这是最基础,也是最艰苦的训练,杨丽萍每天都要练功到深夜。团里的生活条件也很差,每个月只有7元的伙食补助,经常吃水煮白菜,上面浮着零星几滴油。
更可怕的是,歌舞团不会在固定的一个地方,常年背着铺盖行李走村串寨地去表演,有时走在路上,看见大象远去,它的粪便还在冒着热气。一天,正在走路时,杨丽萍突然听见头顶咚咚响,这时旁边的一位女团员尖叫起来。原来,一条青蛇从树上掉了下来,砸在了杨丽萍的斗笠上。杨丽萍冷静地把蛇赶走,然后继续若无其事地赶路。
这种辛苦而颠沛流离的生活,许多团友受不了选择离开。纤瘦美丽的杨丽萍却坚持下来了,她认为自己在接近大自然,在为舞蹈事业打基础,这是一个美好丰富的历程。每一天清晨,她都迎着阳光翩翩起舞,一步步跳成了舞剧里的主角。
1979年,由杨丽萍主演的大型民族舞剧《孔雀公主》,荣获云南省表演一等奖。从那以后,她便成了团里的“孔雀公主”。
一年后,由于表现优异,杨丽萍被中央民族歌舞团录取,向更高的枝头飞去。在那里,她情窦初开,与团里一位男演员迅速坠入爱河,领证结婚,度过了一段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甜蜜时光。
不过,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一年多,两人就分道扬镳了。1982年,杨丽萍对中央民族歌舞团的训练方法产生了质疑,认为照搬西方国家的刻板的训练方式不适合民族舞,民族舞应该是有感而发的。团里的老师并不采纳杨丽萍的意见,但杨丽萍坚持己见,于是不再参加集体训练。如此一来,杨丽萍不但被老师们批评,被团友们孤立,还因缺席训练得不到伙食补助费。生活本就拮据,如今更是雪上加霜。丈夫忍不住埋怨她,劝她屈服,不要任性而为。
“没钱,我可以少吃一点,但我不能放弃对舞蹈的追求。”杨丽萍固执己见,两人遂大吵起来。
感情在一次次的吵闹中削减,杨丽萍也清晰地认识到,她与丈夫在个性和价值观方面天差地别。两人最后平静地选择了离婚,剩下杨丽萍一人孤独地跳舞。
别人跳舞,我是跳命
就像天鹅之于西方,杨丽萍认为,孔雀是最能体现东方女性美的艺术形象。
1986年,杨丽萍创作了一支灵性独舞《雀之灵》,她想用这支舞蹈参加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无奈服装和音乐都需要自己准备。那时,她一个月的工资才100多块钱,而做服装要花700元,做音乐还要1000元。朋友劝她放弃,她却反过来问朋友借钱,甚至不惜卖掉了心爱的手表和一些家具,终于凑够了钱美滋滋地参加比赛。
“万一拿不到奖怎么办?”朋友紧张地问杨丽萍。杨丽萍一愣:“接着跳舞呗。”“那你图什么?花这么多钱!”朋友又说。杨丽萍笑了:“不管拿不拿奖,这次比赛都是我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呀!”
跳舞对很多人来说是发挥技术,但对杨丽萍而言不是,她站在大大的舞台跳孔雀舞,觉得自己就在一片森林里面,霞光万丈。一直以来,很多舞蹈演员跳舞的重点都在双腿,只有杨丽萍的《雀之灵》把重点放在了一双手上,生动地诠释了孔雀的那份灵气,给了评委和观众特别的视觉享受。评委不禁说:“都说胳膊拧不过大腿,这回来了一个拧过大腿的胳膊了。”
《雀之灵》荣获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表演第一名,杨丽萍一举成名,成为家喻户晓的“孔雀公主”。
1990年,名扬海内外的杨丽萍参加一位朋友的生日聚会,宴会上有个叫刘淳晴的男人对她心仪已久。刘淳晴惊喜地看着她,她礼貌性地嫣然一笑,一场全新的爱情就此拉开序幕。
劉淳晴是美籍台湾富商,在电视上看到杨丽萍的美丽身影后倾慕不已,如今意外结识真人,浓浓的爱意瞬间倾泻而出。宴会结束后,他开始向杨丽萍展开大胆而热烈的追求。杨丽萍冰封的心,慢慢被刘淳晴的执着与真情打动。
在天赋与热爱的驱使,以及爱情的滋润下,杨丽萍的舞蹈事业如火如荼,她接连创作出《月光》《雨丝》《两棵树》《火》等动人作品。1993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她创作表演的双人舞《两棵树》,获得观众投票第一名,再创巅峰。在《两棵树》的表演中,她的舞姿活灵活现,手臂是枝干,手掌是随风起舞的叶子,她仿佛就是一棵树的化身。 “你太美了!我要做那《两棵树》中的另一棵树,永远和你在一起。”刘淳晴跪下向她求婚。杨丽萍泪光点点,含笑应允。
1995年,二人举行了浪漫的婚礼。
婚后两人聚少离多,一个忙着到处应酬,一个总是在各地演出,但他们会抓住一切机会相聚,沉醉于二人世界的浪漫和甜蜜里。他们的事业都如日中天,相互鼓勵,彼此赞美。刘淳晴还建议杨丽萍涉足电影界:“虽然你最爱的是跳舞,但你的人生不应该只有跳舞一种可能,可以再精彩一点,丰富一点。你可以考虑拍电影。”正在喝水的杨丽萍差点呛到,笑着问:“那我到电影界是当演员、导演还是编剧呀。”
“为了不浪费你跳舞的时间,这些事情最好一起做。”刘淳晴说完,杨丽萍笑得更欢了。然而刘淳晴并不是开玩笑,此后时常督促杨丽萍拍电影。
杨丽萍在他的鼓励下,真就风风火火地开展电影事业了。1998年,杨丽萍的执着与认真,使她自编自导自演的首部电影《太阳鸟》一举荣获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刘淳晴为杨丽萍高兴地鼓掌,杨丽萍开心地拥着他说:“谢谢你,丰盈了我的生命。”
可是,接下来的事却让这对恩爱夫妻陷入了困局。刘淳晴喜欢孩子,渴望有一个自己的孩子。而善于感受天地万物的杨丽萍却对“孩子”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她相信万物皆有性灵,一朵花也是她的女儿,一棵小草也是她的学生,她的作品也是她的孩子,并非一定要怀胎十月亲自生一个孩子。
刘淳晴没有在这件事上纠缠不休。直到2002年,杨丽萍随刘淳晴回台湾过春节,公公婆婆一见面就催促他们生孩子:“我们年纪大了,做梦都盼着抱孙子。”
杨丽萍第一次意识到孩子对刘家人的重要性,她想为爱人匀出两年时间生个孩子再重返舞台。可当她去医院做检查时,情况并不乐观。因长期节食,杨丽萍身上几乎没有脂肪,怀孕很困难,如果要怀孕,必须增肥,不过即使增肥以后,怀孕的几率也很低。这会是一场持久战,她的舞蹈生涯有可能到此为止。
杨丽萍一夜无眠,但做决定时却无比清醒。“别人跳的是舞,我跳的是命。”杨丽萍郑重地对刘淳晴说,“况且,就算我放弃跳舞,也不一定能给你生一个孩子。你那么喜欢孩子,我不能剥夺你当父亲的权利。”
她痛苦又潇洒地提出分手,刘淳晴黯然返回了家乡。
无儿无女,活成仙女
结束第二段婚姻后,有朋友问杨丽萍:“有没有后悔没留住这份爱情?”杨丽萍的回答很哲学:“爱情,只要认真经历过,用心感受过,就是圆满的了。”
2003年,杨丽萍从中央民族歌舞团办理了退休,也卖掉了在北京的房子。事业如日中天的她激流勇退,推掉一切演出,行走了十几万公里,深入民间采风,收集歌舞素材。这是她的新目标,打造原生态舞剧《云南映象》。杨丽萍挑选农民参与演出,奔放的舞姿、空灵的音乐、云南的美与云南的魂,都醉在这部原生态剧作里了。她来势汹汹,满腔热情,但投资方却觉得风险大而撤资。
就像当初做《雀之灵》那样,杨丽萍孤注一掷,即便倾囊而出也要做下去。在最难以为继的时候,她靠拍广告和演出的收入养活整个团队。
在杨丽萍的果断坚持下,《云南映象》终于成为了继《五朵金花》和《阿诗玛》之后,诞生在云南的又一经典力作,上演超过5000场,并在十几个国家相继举办演出,引起巨大轰动,成为一张获得广泛赞誉的“中国名片”。其中,美国辛辛那提市长观赏完后深受感动,特地将演出日命名为“云南映象”日。
无疑,杨丽萍又攀登上了一座高峰,但脚步仍不停歇。2006年,她又进行原生态歌舞《藏谜》的创作,要求极其严格,一件衣服的纽扣大小不对、一个面具的厚度不对,都要立刻重做。她带领舞蹈演员们整整磨合排练了一年,才准备搬上舞台。在与演员们磨合的过程中,杨丽萍与他们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杨丽萍没有生过孩子,但团里的演员们都觉得她既是老师也是母亲。作为老师,她毫无保留地引导他们:“一只蝴蝶、一个小蚂蚁、一片树叶等等都在指导你,你要认真去看,你就知道这其中的节奏、队形与结构。水一直是哗哗直流的,突然碰到一个石头,就有了冲突,其实舞蹈也是如此,不能平铺直叙,也要有冲突。”而作为母亲,她总能一眼看穿他们。一次,演员嘎玛刚站上台,杨丽萍立刻对旁边的助理说:“嘎玛没有吃早饭,你赶紧去买食物给他吃。”等到排练结束时,杨丽萍又单独留下了嘎玛,盯着他的眼睛说:“你今天不但没吃早饭,而且不开心。”
嘎玛睁大眼睛,难以置信地望着杨丽萍。原来,前一天有团友的家人来探班,嘎玛心里很羡慕,因为他是孤儿,这种事情永远都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我们这个歌舞团就是一个家庭,我是大家长,就是你的母亲。”杨丽萍温柔的目光落在嘎玛的身上,“嘎玛,你再也不是孤儿了。”嘎玛终于露出了微笑,次日又快活地进行排练了。
2007年8月,原生态舞剧《藏谜》在成都首演,反响热烈,大获成功。杨丽萍和她的“孩子们”大肆喝酒庆祝,她的酒量极好,所有人都倒下了,她依然屹立不倒,就像一根顶梁柱一样支撑着整个团。
随着时间的流逝,杨丽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舞蹈演员,而她自己则渐渐从台前走到幕后,演出次数锐减。可即便如此,杨丽萍在2012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以54岁的高龄创作演绎的《雀之恋》依然那么震撼人心,成为一支让人难以忘怀的舞蹈。
2014年,杨丽萍的歌舞团的运作已经很成熟了,她便多了一些清闲的时间。这时,她迷上了服饰设计。杨丽萍一向喜欢民族服饰,色彩艳丽,风格突出,正好妹妹杨丽梅是开服装店的,她便积极地去帮忙设计衣物,还穿着新设计的衣服上电视。结果就有不少观众跑到杨丽梅的店里要求订做同款,于是那套衣服就在一些地区流行起来了。这让杨丽萍觉得既开心,又有了另一种的成就感。
到了2018年,60岁的杨丽萍在舞台上跳完《孔雀之冬》后,坦然地说出一句话:“生命的冬季就是向死而生,我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冬季。”在那以后,她再也没有登上大舞台跳舞了。
杨丽萍在面朝洱海、北依苍山,世外桃源般的月亮宫过起了闲适的生活,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即使不演出,也保持舞者对美的追求。杨丽萍爱看《本草纲目》,以此为依据,合理安排膳食。她身形窈窕,身体健康,一辈子只发过两次烧。著名摄影师肖全曾说:“三毛和杨丽萍都是离自然和上帝最近的人,活成了‘仙女’。”
然而2020年6月,却有一名网友在杨丽萍的社交平台下评论:“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一个儿女。”此番言论,立刻引起全网热议。后来,杨丽萍淡定地回应:“只要自己认为过得好,没有伤害其他人,就可以。望我们都能自在,如我!”
是的,虽然膝下无子,但杨丽萍分明已经拥有了精彩、自在的丰满人生。她会在水边、在树旁、在云下,永远舞蹈,永远美丽。
编辑/郑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