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旨在探讨党建工作深入学生社团是时代需要,大势所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社团;党建工作;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 D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7-0010-02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和愿望自发组成的、具有特定目标、组织章程和活动方式的学生群体组织。近年来,学生社团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盛的过程,大量的理论学习型社团、兴趣爱好型社团、社会服务型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在高校校园内破土而出。其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晴雨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舞台”,在满足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成才就业等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党组织,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总舵手,理应在大学生社团建设中把握方向,引领学生社团健康稳定地发展,因此,党建工作深入大学生社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党建工作深入社团是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特别指出,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开创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局面,必须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着力推进党建工作伸入学生社团,有利于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的渗透力、战斗力和凝聚力,是党组织发挥其政治核心作用的需要。
1.党建工作深入社团,是拓展党建工作领域,进一步增强党的渗透力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毕业生,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大学生社团则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已成为他们锻炼能力和提高素质的舞台。这就要求党组织在入党评价机制中切莫求全责备,应懂得保护个性、培育个性,解放思想,不拘一格选育人才,把活跃在大学生社团中的优秀骨干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用党的先进性引导社团发展,把社团变成党建工作的新阵地,此举必将有利于拓宽党建工作领域,把党的建设融入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从而产生强大的渗透力。
2.党建工作深入社团,是扩大和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是进一步增强党的战斗力的需要。我们党要进一步扩大和巩固群众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就必须顺应新形势的需要,把党建工作引入到社团建设和发展中去,及时通过社团深入而不是肤浅地、全面而不是个别地把握常态下青年学生的思想脉搏,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党的理论和政策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3.党建工作深入社团,是强化党的理论宣传和服务育人功能,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的需要。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党的理论和政策能否为广大群众所熟知、所拥护,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大局。党建工作深入学生社团,有利于我们在指导大学生社团的过程中,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大学生行为方式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时发现并解决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把宣传教育学生和引导服务学生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
二、党建工作深入社团是大学生社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在新形势下,为广大青年学生所青睐的社团组织如何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形势,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课题。
1.党建工作深入社团,是大学生社团保持正确发展方向的需要。与大学生社团自主性和自发性相伴而生的是其“随意性”的一面。由于大学生社团成员认识水平的限制和学校指导机制的不完善,在社会各种思潮交织出现的情况下,大学生社团活动容易失去正确的方向,严重的甚至背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这些问题发生的概率尽管不大,涉及的社团尽管不多,但一旦发生,其影响面将是很大的,甚至会影响到学校和社会的安定团结。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体制转换、思想多元化和高校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我们更应居安思危,牢固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思想,不仅要用科学的理论,正确的思想占领社团这块阵地,而且要占住这块阵地,占好这块阵地。党建工作深入学生社团,其实质就是要加强学校党团组织对大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引导,政治上定向,干部上把关,工作上监督,从而为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组织保证。因此,党建工作深入社团,是大学生社团保持正确发展方向的需要。
2.党建工作深入社团,是大学生社团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需要。据调查,当前影响大学生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高校内有利于大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和政策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社团活动少场地、没经费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同时,由于学生社团负责人能力和水平的差异,社团活动的层次和质量良莠不齐,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吸引力;二是大学生社团是其成员凭兴趣、爱好、心理、情感等因素自由结成的非正式团体,这些因素的易变性和不稳定性常常使社团内部产生分化、矛盾和冲突,从而影响社团内部的稳定;三是由于社团内部成员的认同感很强,他们在加强内部团结,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容易形成狭隘的小集团意识,影响社团的横向联系和长远发展。党建工作深入社团,在深层次上就是要借助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同学的先进性,准确把握大学生社团的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团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入了解社团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社团的凝聚力、吸引力,使其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3.党建工作深入社团,是大学生社团更好地发挥素质教育功能的需要。社团之所以得到大学生们的青睐,其主要原因在于它与素质教育具有外延上的相似性和内涵上的统一性,是实现素质教育功能和目标的一个重要平台。大学生社团性质不同,开展的活动类型也就不同,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所起的作用也就有所不同。所以,对一所高校而言,要发挥好社团在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不仅要有高水平的社团,而且要有合理的社团结构(各类社团的比例)和科学的运作机制,只有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既独立开展工作又相互联系协作的社团结构体系和运行机制,才能在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综合效应。党建工作进深入学生社团,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党团组织在政治上的优势,总揽全局,统筹兼顾,引导大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协调社团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些工作是大学生社团自身根本无法解决的。因此,党建工作深入社团,是大学生社团更好地发挥素质教育功能的需要。
【基金项目】本文为上海市科教党委2007年度党建工作重点研究课题“和谐校园视域中的党建工作伸入学生社团”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周洋(1980-),男,安徽芜湖人,东华大学计算机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政教育。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社团;党建工作;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 D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7-0010-02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和愿望自发组成的、具有特定目标、组织章程和活动方式的学生群体组织。近年来,学生社团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盛的过程,大量的理论学习型社团、兴趣爱好型社团、社会服务型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在高校校园内破土而出。其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晴雨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舞台”,在满足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成才就业等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党组织,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总舵手,理应在大学生社团建设中把握方向,引领学生社团健康稳定地发展,因此,党建工作深入大学生社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党建工作深入社团是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特别指出,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开创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局面,必须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着力推进党建工作伸入学生社团,有利于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的渗透力、战斗力和凝聚力,是党组织发挥其政治核心作用的需要。
1.党建工作深入社团,是拓展党建工作领域,进一步增强党的渗透力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毕业生,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大学生社团则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已成为他们锻炼能力和提高素质的舞台。这就要求党组织在入党评价机制中切莫求全责备,应懂得保护个性、培育个性,解放思想,不拘一格选育人才,把活跃在大学生社团中的优秀骨干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用党的先进性引导社团发展,把社团变成党建工作的新阵地,此举必将有利于拓宽党建工作领域,把党的建设融入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从而产生强大的渗透力。
2.党建工作深入社团,是扩大和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是进一步增强党的战斗力的需要。我们党要进一步扩大和巩固群众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就必须顺应新形势的需要,把党建工作引入到社团建设和发展中去,及时通过社团深入而不是肤浅地、全面而不是个别地把握常态下青年学生的思想脉搏,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党的理论和政策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3.党建工作深入社团,是强化党的理论宣传和服务育人功能,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的需要。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党的理论和政策能否为广大群众所熟知、所拥护,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大局。党建工作深入学生社团,有利于我们在指导大学生社团的过程中,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大学生行为方式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时发现并解决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把宣传教育学生和引导服务学生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
二、党建工作深入社团是大学生社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在新形势下,为广大青年学生所青睐的社团组织如何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形势,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课题。
1.党建工作深入社团,是大学生社团保持正确发展方向的需要。与大学生社团自主性和自发性相伴而生的是其“随意性”的一面。由于大学生社团成员认识水平的限制和学校指导机制的不完善,在社会各种思潮交织出现的情况下,大学生社团活动容易失去正确的方向,严重的甚至背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这些问题发生的概率尽管不大,涉及的社团尽管不多,但一旦发生,其影响面将是很大的,甚至会影响到学校和社会的安定团结。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体制转换、思想多元化和高校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我们更应居安思危,牢固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思想,不仅要用科学的理论,正确的思想占领社团这块阵地,而且要占住这块阵地,占好这块阵地。党建工作深入学生社团,其实质就是要加强学校党团组织对大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引导,政治上定向,干部上把关,工作上监督,从而为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组织保证。因此,党建工作深入社团,是大学生社团保持正确发展方向的需要。
2.党建工作深入社团,是大学生社团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需要。据调查,当前影响大学生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高校内有利于大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和政策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社团活动少场地、没经费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同时,由于学生社团负责人能力和水平的差异,社团活动的层次和质量良莠不齐,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吸引力;二是大学生社团是其成员凭兴趣、爱好、心理、情感等因素自由结成的非正式团体,这些因素的易变性和不稳定性常常使社团内部产生分化、矛盾和冲突,从而影响社团内部的稳定;三是由于社团内部成员的认同感很强,他们在加强内部团结,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容易形成狭隘的小集团意识,影响社团的横向联系和长远发展。党建工作深入社团,在深层次上就是要借助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同学的先进性,准确把握大学生社团的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团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入了解社团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社团的凝聚力、吸引力,使其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3.党建工作深入社团,是大学生社团更好地发挥素质教育功能的需要。社团之所以得到大学生们的青睐,其主要原因在于它与素质教育具有外延上的相似性和内涵上的统一性,是实现素质教育功能和目标的一个重要平台。大学生社团性质不同,开展的活动类型也就不同,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所起的作用也就有所不同。所以,对一所高校而言,要发挥好社团在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不仅要有高水平的社团,而且要有合理的社团结构(各类社团的比例)和科学的运作机制,只有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既独立开展工作又相互联系协作的社团结构体系和运行机制,才能在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综合效应。党建工作进深入学生社团,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党团组织在政治上的优势,总揽全局,统筹兼顾,引导大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协调社团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些工作是大学生社团自身根本无法解决的。因此,党建工作深入社团,是大学生社团更好地发挥素质教育功能的需要。
【基金项目】本文为上海市科教党委2007年度党建工作重点研究课题“和谐校园视域中的党建工作伸入学生社团”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周洋(1980-),男,安徽芜湖人,东华大学计算机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