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主题班会教育资源的内容老旧、形式单一等问题,将校本资源与社会资源有效结合起来,丰富和深化主题班会教育资源,让“立德树人”教育价值渗透更加立体和生动。这就需要对教育资源进行转化前的价值判断、转化中的内容选择和运用,实现教育资源形式的转化。通过开发、转化与运用教育资源,真正让主题班会的教育价值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和时代性。同时,让德育打破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界限,实现广义教育资源的开发和运用。
[关键词]主题班会;教育资源;转化;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1-0080-02
主题班会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以班级为单位,由学生围绕特定主题所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班级德育的主要载体和平台。主题班会体现了班主任对主题班会的设计、实施教育理念和平日素材累积的智慧。然而,不少班会课以德育说教为主,在主题班会德育目标的设置上空泛,内容老旧且传统太过于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方法形式单一。如何多方面且多角度地合理开发、转化与运用文化资源,让文化资源真正转化为主题班会资源,是提高班会课实效性、针对性和时代性的关键。
一、教育资源转化前的价值判断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中学生正处在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选择符合中学生的班会题材,从活动形式到内容都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创新特质,与时俱进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我认为,抓好主题班会就是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在这个优秀的文化资源、闲散的社会文化、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环境里,学生既可能耳濡目染,也可能视而不见、听而未闻。班主任的观察能力与选择能力直接影响着自身对文化的感知、判断和吸收。作为将外部文化资源引进班级的班主任,在转化教育资源前,要对文化资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甄别。例如,每年秋季开学的“开学第一课”,“最美教师”评选活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道德模范”评选及“12.13国家公祭”等重要事项都是班会课的素材。选择恰当的班会主题也就确立了主题班会内容与形式的灵魂。
二、教育资源转化的内容选择和运用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所知道的交给学生。”如何把主题班会可以开发、利用和转化的文化资源引进课堂?教师首先要了解,文化资源从时空角度可分为:校本文化资源、国家民族文化资源、世界文化资源。
对校本文化资源再开发和利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一年一度的“远足活动”,是一场由交警护航、医生跟队、校长教师全程参与的五十公里“长征”。因为以班为单位、以年级为主体,参与的师生和家长众多,广受好评。在活动中,学生可以用文字记录点滴;也可以用手机、相机记录下沿途的所见所想。远足活动结束后,我班举行了两场主题班会。第一场,用各位学生沿途所拍摄的照片举办了“我眼中的世界”摄影展示主题班会。其中的给照片命名环节,让班会活动达到高潮。有“一叶孤舟任平生”(照片背景为湖中小船)的淡淡忧伤,也有“胜拳在握”(出行前宣誓的活動照片)的必胜信心,更有“书写阳光的少年,少年自负凌云笔”(班级签名活动照片)的留念。第二场班会以“远足中难忘的人和事”为主题。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学生把视角放在了身边的同学、教师还有护航的交警和医生身上,分享最多的是感动和感恩;也有反思自我教育的,在远足活动中从准备放弃到坚持再到战胜困难和到达目的地的喜悦。一场由策划、实施再到总结的活动,因为有了主题班会而意味久远、让挖掘集体活动本身的价值素材有了新的载体,也让生本教育实现了升华。
以国家民族文化资源为载体的主题班会为学生打开了关注社会的窗口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喜爱与传承之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开发主题班会资源的根基和养料。主题班会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资源、红色资源、民族文化资源、艺术文化资源、地域文化资源中的话,会厚重和深刻得多。例如,我班以中国著名历史人物为对象,开展《煮酒论英雄》、以本县乡土文化为载体的《诗词人生》等系列主题班会活动,无不关注到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
以世界文化资源为载体的主题班会为学生开启了国际视野,学生良好品德和修养的培养也不再桎梏于教室。如今,寒暑假出境旅游、外出游学成为不少家庭的选择。我班的《我就是“中国”》主题班会就“如何做一个文明的中国人”展开了生动的探讨和深刻的教育。会后,班委会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做一个文明的中国人”的倡议书。
三、教育资源形式的转化与运用
如果说优秀的教育资源是主题班会的“魂”,那么主题班会呈现的形式就是“体”。“魂”与“体”相互依存,失去了“体”,“魂”就无所依附。教育资源转化还有“体”的运用,即转化活动的策划、转化平台的选择。好的“体”,让主题班会教育更有“魂”。加强教育资源转化、利用的路径研究,把校外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班会课的资源,为主题班会实践教学提供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大丰富了主题班会实践的方式和手段。
我班《名师面对面》系列主题班会就是模仿了央视精品栏目《面对面》《开讲啦》等节目的形式,把原来在电视里的访谈节目迁移到现实中来,嘉宾是学生身边的教师、年级主任或学校领导。《名师面对面》第一期主题为“廖斋志议”,请的嘉宾是学生喜欢的地理教师廖志,学生巧妙地把教师的名字写进了班会的主题中。本次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全程参与。活动有策划、公布方案、征求师生意见、设计邀请函、分组收集资料、采访廖老师的朋友和亲人、制作PPT、现场提问资料等步骤。在这一系列主题班会活动中,得到了班级科任教师和学校校长的大力支持及响应,教师都以不同于平时的形象出现,气氛宽松而活跃。这些“专家”“名星”,聊的是最贴近学生实际的话题,谈得最多的是个人成长经历、人生关键时刻的选择和日常生活中的爱好。最精彩的环节是嘉宾接受学生的现场提问。主题班会一方面是师生展现个人才华、形象和魅力的重要舞台,另一方面也是师生同欢共乐、情感交流的场所。主题班会无论立意还是形式,都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受学生喜欢;师生之间因此也有了更多的默契,构建了良好关系,真正实现了“亲其师,信其道”。
再如,我班还引进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的创意,开展了将亲情、友情、理想、人生等多元话题带进班会的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演讲不是戏说,不是达人秀,而是把自身的成长历程在与长者、同龄人的思维碰撞中进行反思。
总之,主题班会教育资源的合理转化与运用,让主题班会实现了从形式的移植到与中学生接地气的内容融合,让主题班会活动精彩纷呈,真正实现内涵深刻与形式丰富的统一。
[ 参 考 文 献 ]
[1] 张筱荣.主题班会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4).
[2] 李文瑞.红色资源转化为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的路径选择[J].学理论,2013(27).
[3] 袁婷.大学主题班会浅谈[J].教育观察,2017(19).
(责任编辑 诺 依)
[关键词]主题班会;教育资源;转化;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1-0080-02
主题班会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以班级为单位,由学生围绕特定主题所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班级德育的主要载体和平台。主题班会体现了班主任对主题班会的设计、实施教育理念和平日素材累积的智慧。然而,不少班会课以德育说教为主,在主题班会德育目标的设置上空泛,内容老旧且传统太过于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方法形式单一。如何多方面且多角度地合理开发、转化与运用文化资源,让文化资源真正转化为主题班会资源,是提高班会课实效性、针对性和时代性的关键。
一、教育资源转化前的价值判断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中学生正处在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选择符合中学生的班会题材,从活动形式到内容都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创新特质,与时俱进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我认为,抓好主题班会就是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在这个优秀的文化资源、闲散的社会文化、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环境里,学生既可能耳濡目染,也可能视而不见、听而未闻。班主任的观察能力与选择能力直接影响着自身对文化的感知、判断和吸收。作为将外部文化资源引进班级的班主任,在转化教育资源前,要对文化资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甄别。例如,每年秋季开学的“开学第一课”,“最美教师”评选活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道德模范”评选及“12.13国家公祭”等重要事项都是班会课的素材。选择恰当的班会主题也就确立了主题班会内容与形式的灵魂。
二、教育资源转化的内容选择和运用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所知道的交给学生。”如何把主题班会可以开发、利用和转化的文化资源引进课堂?教师首先要了解,文化资源从时空角度可分为:校本文化资源、国家民族文化资源、世界文化资源。
对校本文化资源再开发和利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一年一度的“远足活动”,是一场由交警护航、医生跟队、校长教师全程参与的五十公里“长征”。因为以班为单位、以年级为主体,参与的师生和家长众多,广受好评。在活动中,学生可以用文字记录点滴;也可以用手机、相机记录下沿途的所见所想。远足活动结束后,我班举行了两场主题班会。第一场,用各位学生沿途所拍摄的照片举办了“我眼中的世界”摄影展示主题班会。其中的给照片命名环节,让班会活动达到高潮。有“一叶孤舟任平生”(照片背景为湖中小船)的淡淡忧伤,也有“胜拳在握”(出行前宣誓的活動照片)的必胜信心,更有“书写阳光的少年,少年自负凌云笔”(班级签名活动照片)的留念。第二场班会以“远足中难忘的人和事”为主题。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学生把视角放在了身边的同学、教师还有护航的交警和医生身上,分享最多的是感动和感恩;也有反思自我教育的,在远足活动中从准备放弃到坚持再到战胜困难和到达目的地的喜悦。一场由策划、实施再到总结的活动,因为有了主题班会而意味久远、让挖掘集体活动本身的价值素材有了新的载体,也让生本教育实现了升华。
以国家民族文化资源为载体的主题班会为学生打开了关注社会的窗口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喜爱与传承之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开发主题班会资源的根基和养料。主题班会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资源、红色资源、民族文化资源、艺术文化资源、地域文化资源中的话,会厚重和深刻得多。例如,我班以中国著名历史人物为对象,开展《煮酒论英雄》、以本县乡土文化为载体的《诗词人生》等系列主题班会活动,无不关注到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
以世界文化资源为载体的主题班会为学生开启了国际视野,学生良好品德和修养的培养也不再桎梏于教室。如今,寒暑假出境旅游、外出游学成为不少家庭的选择。我班的《我就是“中国”》主题班会就“如何做一个文明的中国人”展开了生动的探讨和深刻的教育。会后,班委会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做一个文明的中国人”的倡议书。
三、教育资源形式的转化与运用
如果说优秀的教育资源是主题班会的“魂”,那么主题班会呈现的形式就是“体”。“魂”与“体”相互依存,失去了“体”,“魂”就无所依附。教育资源转化还有“体”的运用,即转化活动的策划、转化平台的选择。好的“体”,让主题班会教育更有“魂”。加强教育资源转化、利用的路径研究,把校外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班会课的资源,为主题班会实践教学提供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大丰富了主题班会实践的方式和手段。
我班《名师面对面》系列主题班会就是模仿了央视精品栏目《面对面》《开讲啦》等节目的形式,把原来在电视里的访谈节目迁移到现实中来,嘉宾是学生身边的教师、年级主任或学校领导。《名师面对面》第一期主题为“廖斋志议”,请的嘉宾是学生喜欢的地理教师廖志,学生巧妙地把教师的名字写进了班会的主题中。本次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全程参与。活动有策划、公布方案、征求师生意见、设计邀请函、分组收集资料、采访廖老师的朋友和亲人、制作PPT、现场提问资料等步骤。在这一系列主题班会活动中,得到了班级科任教师和学校校长的大力支持及响应,教师都以不同于平时的形象出现,气氛宽松而活跃。这些“专家”“名星”,聊的是最贴近学生实际的话题,谈得最多的是个人成长经历、人生关键时刻的选择和日常生活中的爱好。最精彩的环节是嘉宾接受学生的现场提问。主题班会一方面是师生展现个人才华、形象和魅力的重要舞台,另一方面也是师生同欢共乐、情感交流的场所。主题班会无论立意还是形式,都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受学生喜欢;师生之间因此也有了更多的默契,构建了良好关系,真正实现了“亲其师,信其道”。
再如,我班还引进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的创意,开展了将亲情、友情、理想、人生等多元话题带进班会的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演讲不是戏说,不是达人秀,而是把自身的成长历程在与长者、同龄人的思维碰撞中进行反思。
总之,主题班会教育资源的合理转化与运用,让主题班会实现了从形式的移植到与中学生接地气的内容融合,让主题班会活动精彩纷呈,真正实现内涵深刻与形式丰富的统一。
[ 参 考 文 献 ]
[1] 张筱荣.主题班会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4).
[2] 李文瑞.红色资源转化为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的路径选择[J].学理论,2013(27).
[3] 袁婷.大学主题班会浅谈[J].教育观察,2017(19).
(责任编辑 诺 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