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拿《指环王》与《哈利波特》作比较,仿佛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就象适龄未婚男女在一起免不了受人猜测一样:同样改编至风靡全球的小说,同样营造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同样万众期待,甚至同样要拍三部,同样来自英语世界,同样票房惊人,几乎同一时间上映,主角都由无名的少年担纲……也许一半的理由就让人不禁想拿这两部片子来比较一番了吧!
更何况如果你恰好看过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你还会发现这两部片子又多了一个共同之处--被福地魔吸血的纯洁独角兽来自“世界尽头”;而佛都一行在地底的惊心动魄之旅则酷似“冷酷仙境”里主人公与夜鬼相持的一段。所以将这两部片放入同一部小说里,把它们看作两条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相互衬托的平行线也许更能一较出长短。
从技术上来讲,节奏迟缓、色调阴暗的“世界尽头”自然比不上现代科技大量应用、几乎被机器控制着的“冷酷仙境”。虽然恐怕就连专以模仿反讽为已任的《恐怖电影》、《王牌大贱谍》之类的影片也不能从《指环王》挖掘出什么挖苦讽刺的好素材,但公正的讲,影片的视觉效果还是能让纯粹去电影院洗礼耳目、享受娱乐的人们非常满意的,特别是那些能分清子弹射击声出自哪个声道,而弹壳掉落的声音又发自哪个声道的“骨灰级”发烧友们。至于剪辑的精良也有戏可证--“小仙女”营救佛都的那场戏,演员竟不是在马上拍的,而是通过后期合成,怎么样,没看出来吧?相比之下,《哈利波特》的拍摄手法就显得陈旧与保守,虽然这也可以理解为导演不屑靠“炫”特技来招徕观众,但看到影片的重头戏:哈里波特和朋友们为夺取魔法石在国际象棋棋盘上大战,竟与《古墓丽影》似曾相识,总不免让人遗憾。至于导演如果希望用一种昏暗的色调烘托魔法世界的阴森恐怖,那也能找到事实证明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在电影院观看时,坐在前排的一个小男孩酷爱利用镜头的光亮站起身来回头张望--欣赏人们在看电影时的表情或是让大家欣赏他的样子,不过饶是这么着,我还是能很完整的看完了这部片子,因为能让小男孩利用的光线竟然如此之少,他的遮挡与打断还不足以影响整个影片的进程。
小说里,“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都不是什么理想美好的场所,但“世界尽头”毕竟还是有梦的地方--要靠“独角兽”来吸收人们的梦。所以,虽然两部片子都象是本该由妈妈在床边讲的故事却由导演用高音喇叭在你耳边叫喊,虽然两部片子的反角都懒得连哪怕找根稻草遮掩一下自己的真实面目都不做,几乎甫一亮相就贴上了标签--潜伏的坏人(《哈里波特》的“屈拉”);被叛者(《指环王》的“阿拉贡”),但是《哈里波特》从人物塑造和故事内容上还是略胜于《指环王》--这部造型奇特如《星球大战》、英雄形象好比《勇敢的心》的影片。再看两片的主角:哈里波特自己就能克敌致胜,而护送指环的佛都虽然心地善良能够抵御魔戒的诱惑,却竟是个“唐僧”似的人物,全赖别人保护。何况《哈利波特》也同“世界尽头”一样拥有残存的梦--孩子甚至大人们不难从中找到自己曾经想拥有的东西。比如送信的白色猫头鹰、让别人看不到自己的隐形衣和照见未来的镜子,就算这些太过梦幻,不能成为事实,在自己平时的“坐骑”上贴个标签称它作“光轮2000”总能让人过一把魔法的瘾吧。据说《哈利波特》中的这个扫帚还惹来了英国巫师的抗议:他们认为扫帚飞行时的方向反了。但是当记者请他们做出示范时,巫师则以自己没有空中飞行执照为由拒绝了。或许正是这一点拉近了魔法世界与我们的距离,让《哈利波特》比之《指环王》凭添了一份亲切感和生活的气息。
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里,主人公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归宿,而是带着残存的梦奔向了“世界尽头”里的森林,但愿《哈利波特》与《指环王》都能在它们的后几个系列里找到自己的森林。
更何况如果你恰好看过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你还会发现这两部片子又多了一个共同之处--被福地魔吸血的纯洁独角兽来自“世界尽头”;而佛都一行在地底的惊心动魄之旅则酷似“冷酷仙境”里主人公与夜鬼相持的一段。所以将这两部片放入同一部小说里,把它们看作两条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相互衬托的平行线也许更能一较出长短。
从技术上来讲,节奏迟缓、色调阴暗的“世界尽头”自然比不上现代科技大量应用、几乎被机器控制着的“冷酷仙境”。虽然恐怕就连专以模仿反讽为已任的《恐怖电影》、《王牌大贱谍》之类的影片也不能从《指环王》挖掘出什么挖苦讽刺的好素材,但公正的讲,影片的视觉效果还是能让纯粹去电影院洗礼耳目、享受娱乐的人们非常满意的,特别是那些能分清子弹射击声出自哪个声道,而弹壳掉落的声音又发自哪个声道的“骨灰级”发烧友们。至于剪辑的精良也有戏可证--“小仙女”营救佛都的那场戏,演员竟不是在马上拍的,而是通过后期合成,怎么样,没看出来吧?相比之下,《哈利波特》的拍摄手法就显得陈旧与保守,虽然这也可以理解为导演不屑靠“炫”特技来招徕观众,但看到影片的重头戏:哈里波特和朋友们为夺取魔法石在国际象棋棋盘上大战,竟与《古墓丽影》似曾相识,总不免让人遗憾。至于导演如果希望用一种昏暗的色调烘托魔法世界的阴森恐怖,那也能找到事实证明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在电影院观看时,坐在前排的一个小男孩酷爱利用镜头的光亮站起身来回头张望--欣赏人们在看电影时的表情或是让大家欣赏他的样子,不过饶是这么着,我还是能很完整的看完了这部片子,因为能让小男孩利用的光线竟然如此之少,他的遮挡与打断还不足以影响整个影片的进程。
小说里,“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都不是什么理想美好的场所,但“世界尽头”毕竟还是有梦的地方--要靠“独角兽”来吸收人们的梦。所以,虽然两部片子都象是本该由妈妈在床边讲的故事却由导演用高音喇叭在你耳边叫喊,虽然两部片子的反角都懒得连哪怕找根稻草遮掩一下自己的真实面目都不做,几乎甫一亮相就贴上了标签--潜伏的坏人(《哈里波特》的“屈拉”);被叛者(《指环王》的“阿拉贡”),但是《哈里波特》从人物塑造和故事内容上还是略胜于《指环王》--这部造型奇特如《星球大战》、英雄形象好比《勇敢的心》的影片。再看两片的主角:哈里波特自己就能克敌致胜,而护送指环的佛都虽然心地善良能够抵御魔戒的诱惑,却竟是个“唐僧”似的人物,全赖别人保护。何况《哈利波特》也同“世界尽头”一样拥有残存的梦--孩子甚至大人们不难从中找到自己曾经想拥有的东西。比如送信的白色猫头鹰、让别人看不到自己的隐形衣和照见未来的镜子,就算这些太过梦幻,不能成为事实,在自己平时的“坐骑”上贴个标签称它作“光轮2000”总能让人过一把魔法的瘾吧。据说《哈利波特》中的这个扫帚还惹来了英国巫师的抗议:他们认为扫帚飞行时的方向反了。但是当记者请他们做出示范时,巫师则以自己没有空中飞行执照为由拒绝了。或许正是这一点拉近了魔法世界与我们的距离,让《哈利波特》比之《指环王》凭添了一份亲切感和生活的气息。
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里,主人公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归宿,而是带着残存的梦奔向了“世界尽头”里的森林,但愿《哈利波特》与《指环王》都能在它们的后几个系列里找到自己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