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有很强的综合性。而语文课本的内容也是包罗万象,五花八门的,这一切决定了语文教学是一门极富艺术特色的创造性活动。
【关键词】激发兴趣 创新求异 创设情境 激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64-02
如何将普通的课堂化为神奇的世界,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所有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
一、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回”字时,许多同学老是喜欢先封口后写里面的部分。课上,我按照同学们错误的笔顺把这些字写在黑板上,并风趣地说:“你们也太不礼貌了。明明见爸爸回来了,还先把门关上,叫爸爸怎么不生气?”学生听了,个个心领神会。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类课文的写作是以地点变换或空间方位为线索的。由于低年级学生空间概念及其判断能力还比较弱,离开具体参照物,仅凭想象,头脑中很难正确理解复杂的空间关系。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产生了厌学心理。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能积极思维,首先要创设思维情境,教师应紧扣教材重点,运用多种学生喜爱的直观手段,结合富于表情的朗读激发学生学习这类课文的兴趣。例如《北京》一课中的方位描写较复杂。同学们对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柏油马路、立交桥、草坪、花坛、名胜古迹、公园的方位,在朗读课文中仅能获得一个模糊的印象,在教学中,我运用幻灯片展示了一幅画面,画面布局清楚,层次井然,空间立体感强,便于学生理解了这些复杂的空间关系,同时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我朗读有关段落,这样音形结合地再现美丽的首都北京,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逻辑性。
三、创新求异,使学习方式多样
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很多,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如老师的轻声示范或者是借助媒体的范读,但无论是放录音还是老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运用语气、节奏、音色等,对一些比较难读懂的文章或古诗,可以一开始就以示范引路,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放缓坡度。一般来说,当学生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是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时,宜用范读。如:你们听了范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听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几种读法中,你们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在范读中学到具体可感的朗读知识和技巧。但要注意的是:范读中引路而已,只能起到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模仿,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的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而当需要借助朗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着重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有些课文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用的非常精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课文内容作用很大,直到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领悟文章的要旨。 创设情景寻找切入点。文学作品离不开特定的“情”和“景”。在语文教学中,教学的实施者和受教者也都是充满情感的活生生的人,教师有意识地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去,不仅能够焕发出语文课本身所具有的活力,而且也能有效地点燃学生内心的情感,从而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一需要,成为学生增长知识、陶冶品质、培育情感和进行审美体验的过程。不管如何寻找“切入点”,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了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内容,为后面的教学开好头,打了基础。具体到每一篇文章,我们并不能千篇一律地将文章归入某一类来寻找,要细细品味文章,看看文章中最能让学生有所收获的地方在哪?最能让学生的思维有所发挥的地方在哪?学生的思维有其年龄特点,对文章的感悟和兴趣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四、平等评学激趣,让笑声在教室里回荡
当学生的自觉意识得到高度强化,内在的进取热情已得到激发,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权交还给他们,激发其活跃的主体意识,感受班集体内平等、和谐、信赖的自由氛围。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经常把诸如抄写默写背诵等客观作业交给学生自检互评,取长补短。学生在评改时,既能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也感受到当一回老师的快乐,还把知识又复习了一遍,一举三得。作文评改是语文教师的重荷,而往往教师批得辛辛苦苦,学生一看了之,真正的高耗低效。对于作文的评改,笔者经常“放纵”,具体的做法为:将本次作文评分标准板书在黑板上,先由学生独立评改一篇作文,要求有勾画有旁批有总评有分数并有签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补充,目的是多多学习他人的作文写法及评法,最后由各组推荐出一两篇优秀作文或评文,借助实物投影仪师生一起复评,选出最佳作文或评文。当热烈真诚的掌声伴着笑声在教室里回荡,所有同学都陶醉在这严肃又活泼、平等与信任的气氛中,眼神中闪烁着主动参与评改的自豪感。这样不仅让笔者从繁重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以往死气沉沉的作文评讲课变得活力四射,每周六的作文评讲课也成了同学们的周末礼物——开心一刻,收获无限。曾有老师感叹考试“不是考学生,而是考老师”。的确,一次考试,语文老师需几天才能改完,而那时学生早已把考试内容遗忘到九天云外,劳而功微。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思维,挖掘潜能,增强语文学习能力,提高教学实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灵活运用,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一门“愉快的艺术”。
参考文献:
[1]李吉林,田本娜,张定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与情境教育[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3-14.
[2]丁敏.浅谈散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10,VOL10(5):75.
[3]王红.自我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绥化学院学报,2005(5):171-172.
[4]李吉林.李吉林文集(卷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56.
【关键词】激发兴趣 创新求异 创设情境 激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64-02
如何将普通的课堂化为神奇的世界,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所有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
一、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回”字时,许多同学老是喜欢先封口后写里面的部分。课上,我按照同学们错误的笔顺把这些字写在黑板上,并风趣地说:“你们也太不礼貌了。明明见爸爸回来了,还先把门关上,叫爸爸怎么不生气?”学生听了,个个心领神会。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类课文的写作是以地点变换或空间方位为线索的。由于低年级学生空间概念及其判断能力还比较弱,离开具体参照物,仅凭想象,头脑中很难正确理解复杂的空间关系。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产生了厌学心理。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能积极思维,首先要创设思维情境,教师应紧扣教材重点,运用多种学生喜爱的直观手段,结合富于表情的朗读激发学生学习这类课文的兴趣。例如《北京》一课中的方位描写较复杂。同学们对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柏油马路、立交桥、草坪、花坛、名胜古迹、公园的方位,在朗读课文中仅能获得一个模糊的印象,在教学中,我运用幻灯片展示了一幅画面,画面布局清楚,层次井然,空间立体感强,便于学生理解了这些复杂的空间关系,同时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我朗读有关段落,这样音形结合地再现美丽的首都北京,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逻辑性。
三、创新求异,使学习方式多样
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很多,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如老师的轻声示范或者是借助媒体的范读,但无论是放录音还是老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运用语气、节奏、音色等,对一些比较难读懂的文章或古诗,可以一开始就以示范引路,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放缓坡度。一般来说,当学生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是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时,宜用范读。如:你们听了范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听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几种读法中,你们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在范读中学到具体可感的朗读知识和技巧。但要注意的是:范读中引路而已,只能起到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模仿,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的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而当需要借助朗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着重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有些课文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用的非常精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课文内容作用很大,直到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领悟文章的要旨。 创设情景寻找切入点。文学作品离不开特定的“情”和“景”。在语文教学中,教学的实施者和受教者也都是充满情感的活生生的人,教师有意识地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去,不仅能够焕发出语文课本身所具有的活力,而且也能有效地点燃学生内心的情感,从而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一需要,成为学生增长知识、陶冶品质、培育情感和进行审美体验的过程。不管如何寻找“切入点”,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了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内容,为后面的教学开好头,打了基础。具体到每一篇文章,我们并不能千篇一律地将文章归入某一类来寻找,要细细品味文章,看看文章中最能让学生有所收获的地方在哪?最能让学生的思维有所发挥的地方在哪?学生的思维有其年龄特点,对文章的感悟和兴趣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四、平等评学激趣,让笑声在教室里回荡
当学生的自觉意识得到高度强化,内在的进取热情已得到激发,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权交还给他们,激发其活跃的主体意识,感受班集体内平等、和谐、信赖的自由氛围。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经常把诸如抄写默写背诵等客观作业交给学生自检互评,取长补短。学生在评改时,既能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也感受到当一回老师的快乐,还把知识又复习了一遍,一举三得。作文评改是语文教师的重荷,而往往教师批得辛辛苦苦,学生一看了之,真正的高耗低效。对于作文的评改,笔者经常“放纵”,具体的做法为:将本次作文评分标准板书在黑板上,先由学生独立评改一篇作文,要求有勾画有旁批有总评有分数并有签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补充,目的是多多学习他人的作文写法及评法,最后由各组推荐出一两篇优秀作文或评文,借助实物投影仪师生一起复评,选出最佳作文或评文。当热烈真诚的掌声伴着笑声在教室里回荡,所有同学都陶醉在这严肃又活泼、平等与信任的气氛中,眼神中闪烁着主动参与评改的自豪感。这样不仅让笔者从繁重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以往死气沉沉的作文评讲课变得活力四射,每周六的作文评讲课也成了同学们的周末礼物——开心一刻,收获无限。曾有老师感叹考试“不是考学生,而是考老师”。的确,一次考试,语文老师需几天才能改完,而那时学生早已把考试内容遗忘到九天云外,劳而功微。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思维,挖掘潜能,增强语文学习能力,提高教学实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灵活运用,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一门“愉快的艺术”。
参考文献:
[1]李吉林,田本娜,张定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与情境教育[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3-14.
[2]丁敏.浅谈散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10,VOL10(5):75.
[3]王红.自我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绥化学院学报,2005(5):171-172.
[4]李吉林.李吉林文集(卷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