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之道五育并举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l19801110t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大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大运河中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在哪里?如何让学生触摸到、探究到、体验到大运河上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以“劳”为切入点,构建大运河文化研学课程,旨在让学生用双脚去丈量运河,用双手实验,用双眼发现大运河上的劳动智慧。让学生在劳动中养德、劳动中启智、劳动中审美、劳动中创造。
  大运河上劳动智慧与学科关联
  按照中小学学段检索“大运河”与北京版或人教版课本有关的学习内容,涉及学科有科学、语文、历史、地理、道德与法制等学科内容。其具体知识内容如下:
  小学科学中有“京杭大运河”,初步感知大运河的作用,了解大运河开凿的科技发展。小学语文有“长城与运河”,赞美大运河在中华民族发展中的贡献与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初中历史《繁盛一时的隋朝》一节,让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与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初中地理《京杭大运河》一课,让学生了解大运河水系沟通与历史意义;初中语文学科是通过课文《蒲柳人家》了解大运河岸边的故事,理解大运河边人的性格。
  在高中历史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中,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大运河的开凿,催生了沿岸城市的兴起与发展;高中世界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介绍了大运河等水路交通运输方式对城市发展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大运河在中小學学科课程标准里出现的高频词是“智慧”。体会大运河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学科教学目标,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所需。教材内容集中在大运河的历史与社会发展上,但对大运河上工程科技与水系沟通背后的劳动智慧探究还是个空白。这是课本需要延伸的内容,也是研学课程的意义所在。
  大运河上劳动智慧资源分析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到元世祖忽必烈时,大运河又成为世界上科技水平最高的运河。因此,沿着运河探寻劳动智慧,要从古桥中的艺术创造、仓廒中的农耕智慧、闸坝中的工程智慧、水系沟通中的政治智慧等方面开展研学。
  1.古桥中的艺术创造
  因水而生的大运河上桥梁众多,有拱手迎接宸位的杭州拱宸桥;有着千年历史,天下最长、五十三孔连缀的苏州宝带桥;有修建在软土地基上,却历经数百年仍巍然挺立的嘉兴长虹桥;还有绍兴八字桥、杭州广济桥,更有北京韵味的万宁桥、东不压桥;还有列入“通州八景”、有“长桥映月”美称的八里桥。这些石桥造型独特,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审美创造。要让学生沿着运河去寻桥,寻找桥的艺术创想,探索拱桥设计的科学智慧。
  2.仓廒中的农耕智慧
  漕粮运输是大运河的主要功能,北京作为漕粮运输的终点,需要有完备的设施储备漕粮,通州是大运河畔重要的漕运枢纽,承担着漕运物资存储并转运到京城的重任。因此,京通十三仓被称为天下粮仓。至今北京地名中还保留着许多与仓有关的地名。储备漕粮俸米的仓廒是农耕智慧的集中体现。探究仓廒设计中的农耕智慧,制作仓廒模型揭秘仓廒科学原理并服务现代仓储业,是学生大运河研学的重要内容。
  3.闸坝中的工程智慧
  千里大运河纵贯南北,具有流经地区复杂多样,地势有高有低,水势各不相同的地理条件。为了确保运河水量充足,保障漕船能够逆流而上到达京城,古人在运河上修建了各种闸坝,用于调节水位、控制运河水量。闸坝的设计彰显了古人治水的智慧和工程的智慧。
  北京的二十四闸设计,由于郭守敬主持开创了节水行船技术,破解了漕运入京城最后四十公里的难题。会通河历经元明清三代,修建了五十多座水闸以确保运河水量充足、漕运畅通。戴村坝工程破解的是济宁到临清段运河断流的难题,河北沧州谢家坝屹立不倒等,这些工程设计的智慧需要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传承。
  4.水系沟通中的政治智慧
  教材中涉及到了“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等相关主题内容,学生对大运河的开凿历史的知识是碎片化的,不完整的,对大运河沟通水系后带来的政治统一、社会发展、文化交融的理解还很有限。为此,我们以“跟着运河探水系”为高中研究主题,在大运河沟通水系中理解国家政治统一的智慧。
  大运河上劳动智慧研学内容体系
  
  跟着运河探寻劳动智慧主题研学分为小学低中段和高段、初中段、高中段四个学段开展。以感受劳动智慧、探索劳动智慧、探寻运河文化为小学至高中的研学目标。以桥、仓、闸坝、水系为研学载体,开展四个学段的劳动智慧研学。
  1.研学目标与主题
  学生按照行前阅——行中行——行后思的行动模型开展以下研学活动。
  小学低中学段以“跟着运河去寻桥”为研学主题,以“古桥中的艺术创想”为重点,以运河古桥的艺术审美探究为目标,开展以下探究活动:杭州拱宸桥的艺术创造;杭州广济桥的历史与功用探究;宝带桥上古纤道的疏解智慧;京城韵味的北京万宁桥与东不压桥及长桥映月的八里桥与不挽桅探秘;运河石桥设计与现代大桥的原理探究等。
  小学高年级段以“跟着运河去寻仓”为研究主题。主要以“仓廒中的农耕智慧”为重点,以探索农耕智慧,传承北京历史为研学目标。开展寻找北京仓廒遗址,探究北京历史;绘制京通十三仓分布图,探寻仓廒历史变迁;走进南新仓遗址,见证仓廒建筑科技;探寻大运河沿岸仓廒消亡的原因;制作仓廒模型,办运河文化展览;诉说老北京仓储地名的变迁史等活动。
  初中学段以“跟着运河探闸坝”为主题,以“闸坝中的工程智慧”为重点。以服务现代发展为研学目标,主要有走进郭守敬纪念馆;探寻二十四闸入京城的工程智慧;开发二十四闸动漫揭示逆水行船的秘密;走访山东会通河阳谷段的荆门上下闸与阿城上下闸,破解漕运断流难题;走进淮安双金闸、扬州刘堡闸对运河水量控制方法调查研究;走进苏州盘门中水城门军事防御工程中的智慧等。
  高中学段以“跟着运河探水系”为主题,以“水系沟通的政治智慧”为重点,以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为研学发展目标。主要有走进“淮安漕运总督部院”,探寻淮安漕运中心的管理智慧;走进淮安的“中国漕运博物馆”,探寻大运河水系沟通中的政治智慧;走进“中国漕运博物馆”,探究隋唐运河的历史功用,见证国家统一;走进周恩来故居,探寻国宴淮扬菜的历史变迁,寻找燕赵、齐鲁、江淮文化的融合。
  2.研学活动设计
  研学活动设计是引领学生共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行动方案,按照真实的问题情境创设→完整的任务群设计→角色聚焦与转换→复杂问题的破解与揭示的“四维”思维模型开展。
  主题活动(举例):逆水行船的漕闸秘密。
  问题情境:通州区地势低。通州区的燃灯塔的塔尖水平高度仅仅达到天安门地基的水平高度。元朝时漕船只能到达通州,为了解决漕粮最后四十公里入京城的难题,郭守敬利用海拔原理,借鉴山东的上下闸设计原理,设计出了二十四闸,让逆水行舟成为可能。古人是如何逆水行船的?我们跟着运河去探寻吧!
  任务群:1.考察会通河阳谷段荆门上下闸与阿城上下闸;2.考察上下闸的地理特点、海拔、水流速度,探究设闸的目的(坡度大、水流急、行船风险大);3.考察上下闸节水行船的过程,探究逆水行船原理;4.制作上下闸逆水行船动画,破解逆水行船之谜;5.探究漕闸对运河水量的调节功能;6.揭示二十四闸入京城与郭守敬水利工程建设的智慧;7.走近漕运科技功臣郭守敬;8.完成“水闸设计中地形选择、水流蓄深、建造工艺的智慧”报告;9.走近淮安双金闸、扬州刘堡闸,探究如何控制运河水量。
  角色定位:探究者——考察者——解说者——宣传者。
  问题解决:制作上下闸逆水行船的动画;解说漕闸设计原理;完成整体研究报告;多因素、全方位破解研学中的问题。
  百年学校——潞河中学开启运河国脉探寻之旅;运河中学探寻运河文脉;北理工附中通州校区将传统文化经典与大运河博物馆研学融合;后南仓小学跟着运河去寻桥、去寻仓。在“我实验、我发现、我创造”中开启大运河科技研学……大运河智慧研学,五育并举,磨炼品格。
  研学过程给学生根植下中华文化的基因,增强文化认同。在实践情境中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大运河文化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编号:CADA18081)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
其他文献
日前,“教育战疫,停课不停学”国际研讨会通过在线方式召开,《弹性教学手册:中国“停课不停学”的经验》在会上发布。该手册基于中国实践与经验,围绕通信平台、学习工具、数字资源、教学组织、学习方式、支持服务及政企校协同等七个核心要素,阐述了“弹性教学”概念以及疫情期间中国教育面临的困境、积累的经验,并给出了建议,以帮助各国教育人员开展类似的研究和实践。  根据中国在“停课不停学”期间保持不间断学习的做法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中引入“计算思维”,旨在强调学科思维的养成,提出把项目整合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以学科思维方式思考、用知识和技能分析,在解决问题中完成知识建构。本案例内容是新教材中第三章第三节“数据与系统”模块,数据库操作是这节课的重点,与数据库相关的编程在IT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Web端、PC端、移动端开发都会用到,因此学生要打好基础,为以后的高级编程做准备。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了解
近日,教育部在河北省廊坊市召开“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工作启動会,全面启动实验区工作。  会议要求,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对于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要深入研究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学方式变革、开展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效率、助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不懈把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作为一项战略工程来实施,着力构建定位清晰、互联互通
指导思想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指导意见》颁布,研学旅行受到广泛重视和关注。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学生可通过研学旅行进行考察探究学习。随着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研学旅行校外教育活动,成为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北京市第一五九中学提出培养“有家国情
2019年9月26日上午,全国首场四地七校“5G MR”全息物理直播教学活动在成都教科院附中如期举行。参加此次活动的有上海格致中学、北京十八中、成都教科院附属中学、青岛即墨翠英中学及四川甘孜、阿坝、凉山三州的中学等。此次物理课堂教学,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场景形象化、具体化;通过四地互动协同,探索远程直播教学的深度互动模式。  课堂教学组织首先由罗清红老师在教科院附中发起。由
【摘 要】本研究基于北京市海淀区对学习科学的理解,呈现了海淀区开展教师学习科学素养提升项目的初衷和推进策略,并展示了项目研究的效果。从区域层面提出了教师学习科学素养提升模型,即一个完整的学习科学素养提升项目应包含理论学习阶段、课题研究阶段、评价阶段,全过程由线上线下混合实施,教师、学习者、助学者三方互动,共同完成。海淀区通过提升教师学习科学素养的探索与尝试,帮助学科教师的授业和育人更加科学、有效。
附中学生的“小剧场”——杏坛演绎经典作品  拿着吴戈,我披着犀甲/两车相遇,短兵器相接/旌旗蔽日遮天,仇敌风卷云烟/箭纷纷落地上,我们不避反争先/凌我战阵,又躐我行列/左战马已倒地,右良驹又刃伤/神明啊,我陷入了绝境/来吧,敲响你的战鼓/我已选择卫国就不再后退/我已拿起武器就不再后悔/他们说我将为这场战争失去我的全部/但我告诉他们我不会轻易放弃/你做到勇武刚强坚不可摧/你就算失败也永不言弃/就是那
随着我国贫困人口从绝对贫困进入相对贫困阶段,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和重塑教育的新时代,如何继续发挥教育扶贫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从传统教育扶贫向现代教育扶贫的转变,是开展教育扶贫工作必须思考的问题。  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同创新中心”)是由湖北省和教育部协同共建的创新平台。“协同创新中心”自2013年成立以来,围绕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质量提升”和
率先垂范齐抓共管 档案工作日趋规范    本刊讯为进一步规范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管理工作,中共北京市委机关由办公厅保密档案处牵头开展的《中共北京市委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档案保管期限表》(以下简称《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修订工作,在各部、委、办共同参与下,历时一年左右圆满完成,日前已经市委常委、秘书长孙政才同志签批,由市委办公厅向所属部门、单位印发施行。  11月2日上午,市委办公厅保密档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智能终端的发展,许多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生活状态的爱好,往往把自己吃了什么、在哪里游玩、看到了什么等,通过微信、微博等媒体传播到互联网上。然而在信息便捷的同时,却也隐含着信息暴露的风险,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非常薄弱。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尤为重要。  本文以“程序设计for循环”一课为例,突出信息技术学科的信息社会责任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作为社会的合格公民要承担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