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特殊学校的聋哑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这部分学生在听力和语言方面存在着障碍,给生活和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而且由于自身缺陷,加之受到社会和家庭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聋生易出现诸多心理问题。这就要求班主任优化个性发展所需要的心理环境,創设和谐的班级育人氛围;要关心、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喜欢;要对症下药,进行心理疏导;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
关键词:聋生 心理疏导 几个方面
特殊学校的聋哑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这部分学生在听力和语言方面存在着障碍,给生活和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而且由于自身缺陷,加之受到社会和家庭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聋生易出现诸多心理问题。作为班主任,我在教育实践中碰到学生的诸多心理问题,感觉迫切需要懂得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青春发育期的聋生渴望独立,希望得到人格的尊重,而他们肤浅的知识和阅历又难于分辨出身边的是与非,缺乏独立解决矛盾的能力,他们常为父母、老师一点小小批评或指责而感到心理难于承受,或离家、离校出走、抽烟、喝酒或以损坏东西、图报复来发泄心中不满。对于这些学生如不及时引导容易走向歧途。
一、了解聋生存在心理问题是心理疏导的前提
当前中学聋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性格品质方面:情绪不稳定,心胸窄小、自私、自卑、多疑、急躁、任性、孤僻、冷漠、不合群、偏激、盲目等。
心理能力方面:认知能力低、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不能将自我正确定位,看问题片面,合作能力差,人际关系难协调、自控能力差、辨别能力不强,易受他人利用、引诱,情绪调适能力不强,难以融入社会等等。
心理动力方面:兴趣不广、需要层次低、目标不明,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上进心不强,内在动力缺乏。
心理健康状态与同龄正常人比较,显得幼稚。
以上问题在不同个体反映出不同程度的不健康因素,其比例(左右)比正常青少年(左右)大得多。
二、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一)家长不良心理的影响
1、溺爱心理。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成了残疾人,觉得很对不起孩子,便溺爱孩子,但由于不能和孩子沟通情感,只知道从物质上满足孩子的要求,对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放任、迁就孩子,导致孩子骄傲、自大、自私心理,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小偷小摸就随之而来。
2、放任心理。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是残疾人,给自己造成负担,便对孩子放任自流,结果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情感贫乏、对人不信任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3、动荡心理。溺爱偶加以教育,由放任而施行粗暴惩罚,易导致逆反心理。不少家长因为工作忙,文化层次不高,随着聋儿的成长,沟通越来越困难,越来越难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家庭教育跟不上这一普遍现象,让孩子在许多具体事情中失去心灵疏导的时机,这对聋孩很重要,因为在具体环境中得到指导,更便于他们领会、纠正,效果会更好。
(二)学校因素
为了聋生安全起见,聋校多采用封闭式管理,使聋生交往范围缩小,对社会和人情事的认知度相对较低,容易形成偏颇认识。其次,对聋生的教育手段传统、单调,聋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很少学校定期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资询和指导 。
(三)社会因素
在社会上,聋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普遍遭受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表现在:
1、难找工作,既使找到了,也是苦、脏、累的工作,并且收入
菲薄。
2、难找对象,不愿娶嫁聋哑人;
3、难受到重视,而往往是嘲笑、可施舍的对象,这造成他们心理的失衡,产生不满、怨恨、怀疑并否定一切和敌对的心理。
三、中学聋生班主任进行心理疏导的几个方面
(一)班主任要努力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
研究证明:某一个体心理健康与否,与该个体所处的心理环境,某一社会团体(或某一群体)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带来的影响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个体心理状态受制于整体,个体水平受制于整体水平。实践证明,一个长期生活在他热爱的集体中的聋生,他的心态是积极的,他的情绪是稳定的,他会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活,在集体中他会最大限度的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而相反聋生在自己的集体经常遭到白眼、被歧视、孤立在老师和同学那里经常感受的是不信任的眼光,时间长久,他的心理会被扭曲,不仅自身难于完成学习任务,也会为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严重干扰。因此,班主任应在班级努力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班主任应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办学宗旨“一切为残疾孩子的生存奠基”,教学生学知识,学做人,做一个有能力生存的人,让他学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应着眼于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二)班主任要关心、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喜欢
入学前的聋生得到父母,亲人的爱,入学后的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同学就成为他们生活中最近亲的人物,聋生自然把爱转移到教师身上。亲其师而信其道,对于青春期的聋生,班主任真诚的信任和理解会使学生感到一种人格和尊重,他们会主动向教师敞开心扉,向老师诉说自己心中的秘密。成为他们倾诉的对象,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情通则理达。情通,是心育的前提,情通,心育才更有成效。这种建立在平等师生关系上的爱,能帮助班主任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灵,从而及时帮助聋生排除心理上的障碍。而与此相反的是如果我们的教师对学生带着厌恶之感,成天对他们虎着脸,那么学生每天都会面临新的苦恼,特别是差生在老师的眼里是包袱、负担,师生间就会出现严重的情感障碍,形成心理上的鸿沟难以填平。
(三)对症下药,进行心理疏导
1、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感染力和教育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在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我先后开展多次“身边的故事”活动,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共同参与班规的确定等。在活动中,由于这部分学生受到个别的照顾,他们受到感染后,开始变得热情,开始注意团结,开始互帮互助,整个班集体开始变得积极而温暖。
2、在班级中建立“聊天角”、“发泄角”等。
学生在“闲聊”中不经意地谈出自己的苦恼、忧伤、愤怒等,班主任可从中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苦闷、焦虑等。在“聊天角”,不分师生、男女,大家都是朋友,彼此平等,真誠相待。学生在聊
天角除了可以倾诉自己的烦恼外,还可以相互帮助、相互接纳、相互建议。这样就会营造出一种和谐、民主、宽松、自由的谈话环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敞开心扉。发泄角里可设置沙袋、跑道、橡皮人、纸笔等发泄工具。学生在发泄角可以对发泄工具采取砸、摔、涂、画等方式,也可拼命运动、大喊大叫等。发泄是一种物理排解法,适合攻击性强、性格内向的学生。当学生在发泄角充分宣泄了自己的苦闷、愤怒、无助等情绪后,心理辅导教师再对他做咨询辅导。
3、笔谈是对聋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有效方法之一
由于聋生手语带有较大的局限性,许多心理活动无法单靠手语准确地表达出来,而书面语是丰富的,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师生沟通心理交流感情,架起心理的桥梁。有一定书面语言能力的学生乐于接受这种情感的交流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聋生积极正确地去运用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书面语言的能力,而且一些聋生隐藏在心里不愿张扬的悄悄话,易于从笔尖流入纸上。用书面语给聋生开展以心理辅导方法是多样的,有的学生用日记谈想法,教师作认真地批语;学生用以书信、三言两语的字条等进行交流,教师都及时回复决不要怠慢。但无论哪种书面语言进行交谈,教师都应给予对方以信心,鼓励以理解,同时帮助谈话,指出问题,提出希望。
(四)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
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班主任不能一味从自己的感情出发,还应从理智出发,借助心理学中的理论,客观地考虑学生实践体验的需要,更科学地去引导他们自主摸索,帮助他们自主探究,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关键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班主任,首先自己要懂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公正无私的品质、乐于奉献的美德、热情开朗的性格、积极饱满的情绪,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以美好的形象。发挥榜样力量,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四、小结
总之,在聋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聋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聋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小事做起,坚持从整体着眼,提高全体聋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要善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积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或者诊断不良心理问题时,要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采取可行的措施,运用有效的方法,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实处,这样才能改变聋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维护和促进聋生的健康心理水平,进而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残而不废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聋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姜宽飞
2《聋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结题报告
3《如何培养聋生的心理健康》,孟军
4《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仇忠海、李敬
关键词:聋生 心理疏导 几个方面
特殊学校的聋哑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这部分学生在听力和语言方面存在着障碍,给生活和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而且由于自身缺陷,加之受到社会和家庭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聋生易出现诸多心理问题。作为班主任,我在教育实践中碰到学生的诸多心理问题,感觉迫切需要懂得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青春发育期的聋生渴望独立,希望得到人格的尊重,而他们肤浅的知识和阅历又难于分辨出身边的是与非,缺乏独立解决矛盾的能力,他们常为父母、老师一点小小批评或指责而感到心理难于承受,或离家、离校出走、抽烟、喝酒或以损坏东西、图报复来发泄心中不满。对于这些学生如不及时引导容易走向歧途。
一、了解聋生存在心理问题是心理疏导的前提
当前中学聋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性格品质方面:情绪不稳定,心胸窄小、自私、自卑、多疑、急躁、任性、孤僻、冷漠、不合群、偏激、盲目等。
心理能力方面:认知能力低、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不能将自我正确定位,看问题片面,合作能力差,人际关系难协调、自控能力差、辨别能力不强,易受他人利用、引诱,情绪调适能力不强,难以融入社会等等。
心理动力方面:兴趣不广、需要层次低、目标不明,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上进心不强,内在动力缺乏。
心理健康状态与同龄正常人比较,显得幼稚。
以上问题在不同个体反映出不同程度的不健康因素,其比例(左右)比正常青少年(左右)大得多。
二、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一)家长不良心理的影响
1、溺爱心理。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成了残疾人,觉得很对不起孩子,便溺爱孩子,但由于不能和孩子沟通情感,只知道从物质上满足孩子的要求,对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放任、迁就孩子,导致孩子骄傲、自大、自私心理,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小偷小摸就随之而来。
2、放任心理。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是残疾人,给自己造成负担,便对孩子放任自流,结果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情感贫乏、对人不信任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3、动荡心理。溺爱偶加以教育,由放任而施行粗暴惩罚,易导致逆反心理。不少家长因为工作忙,文化层次不高,随着聋儿的成长,沟通越来越困难,越来越难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家庭教育跟不上这一普遍现象,让孩子在许多具体事情中失去心灵疏导的时机,这对聋孩很重要,因为在具体环境中得到指导,更便于他们领会、纠正,效果会更好。
(二)学校因素
为了聋生安全起见,聋校多采用封闭式管理,使聋生交往范围缩小,对社会和人情事的认知度相对较低,容易形成偏颇认识。其次,对聋生的教育手段传统、单调,聋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很少学校定期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资询和指导 。
(三)社会因素
在社会上,聋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普遍遭受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表现在:
1、难找工作,既使找到了,也是苦、脏、累的工作,并且收入
菲薄。
2、难找对象,不愿娶嫁聋哑人;
3、难受到重视,而往往是嘲笑、可施舍的对象,这造成他们心理的失衡,产生不满、怨恨、怀疑并否定一切和敌对的心理。
三、中学聋生班主任进行心理疏导的几个方面
(一)班主任要努力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
研究证明:某一个体心理健康与否,与该个体所处的心理环境,某一社会团体(或某一群体)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带来的影响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个体心理状态受制于整体,个体水平受制于整体水平。实践证明,一个长期生活在他热爱的集体中的聋生,他的心态是积极的,他的情绪是稳定的,他会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活,在集体中他会最大限度的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而相反聋生在自己的集体经常遭到白眼、被歧视、孤立在老师和同学那里经常感受的是不信任的眼光,时间长久,他的心理会被扭曲,不仅自身难于完成学习任务,也会为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严重干扰。因此,班主任应在班级努力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班主任应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办学宗旨“一切为残疾孩子的生存奠基”,教学生学知识,学做人,做一个有能力生存的人,让他学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应着眼于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二)班主任要关心、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喜欢
入学前的聋生得到父母,亲人的爱,入学后的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同学就成为他们生活中最近亲的人物,聋生自然把爱转移到教师身上。亲其师而信其道,对于青春期的聋生,班主任真诚的信任和理解会使学生感到一种人格和尊重,他们会主动向教师敞开心扉,向老师诉说自己心中的秘密。成为他们倾诉的对象,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情通则理达。情通,是心育的前提,情通,心育才更有成效。这种建立在平等师生关系上的爱,能帮助班主任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灵,从而及时帮助聋生排除心理上的障碍。而与此相反的是如果我们的教师对学生带着厌恶之感,成天对他们虎着脸,那么学生每天都会面临新的苦恼,特别是差生在老师的眼里是包袱、负担,师生间就会出现严重的情感障碍,形成心理上的鸿沟难以填平。
(三)对症下药,进行心理疏导
1、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感染力和教育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在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我先后开展多次“身边的故事”活动,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共同参与班规的确定等。在活动中,由于这部分学生受到个别的照顾,他们受到感染后,开始变得热情,开始注意团结,开始互帮互助,整个班集体开始变得积极而温暖。
2、在班级中建立“聊天角”、“发泄角”等。
学生在“闲聊”中不经意地谈出自己的苦恼、忧伤、愤怒等,班主任可从中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苦闷、焦虑等。在“聊天角”,不分师生、男女,大家都是朋友,彼此平等,真誠相待。学生在聊
天角除了可以倾诉自己的烦恼外,还可以相互帮助、相互接纳、相互建议。这样就会营造出一种和谐、民主、宽松、自由的谈话环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敞开心扉。发泄角里可设置沙袋、跑道、橡皮人、纸笔等发泄工具。学生在发泄角可以对发泄工具采取砸、摔、涂、画等方式,也可拼命运动、大喊大叫等。发泄是一种物理排解法,适合攻击性强、性格内向的学生。当学生在发泄角充分宣泄了自己的苦闷、愤怒、无助等情绪后,心理辅导教师再对他做咨询辅导。
3、笔谈是对聋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有效方法之一
由于聋生手语带有较大的局限性,许多心理活动无法单靠手语准确地表达出来,而书面语是丰富的,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师生沟通心理交流感情,架起心理的桥梁。有一定书面语言能力的学生乐于接受这种情感的交流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聋生积极正确地去运用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书面语言的能力,而且一些聋生隐藏在心里不愿张扬的悄悄话,易于从笔尖流入纸上。用书面语给聋生开展以心理辅导方法是多样的,有的学生用日记谈想法,教师作认真地批语;学生用以书信、三言两语的字条等进行交流,教师都及时回复决不要怠慢。但无论哪种书面语言进行交谈,教师都应给予对方以信心,鼓励以理解,同时帮助谈话,指出问题,提出希望。
(四)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
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班主任不能一味从自己的感情出发,还应从理智出发,借助心理学中的理论,客观地考虑学生实践体验的需要,更科学地去引导他们自主摸索,帮助他们自主探究,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关键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班主任,首先自己要懂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公正无私的品质、乐于奉献的美德、热情开朗的性格、积极饱满的情绪,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以美好的形象。发挥榜样力量,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四、小结
总之,在聋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聋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聋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小事做起,坚持从整体着眼,提高全体聋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要善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积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或者诊断不良心理问题时,要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采取可行的措施,运用有效的方法,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实处,这样才能改变聋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维护和促进聋生的健康心理水平,进而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残而不废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聋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姜宽飞
2《聋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结题报告
3《如何培养聋生的心理健康》,孟军
4《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仇忠海、李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