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的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690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靠全党全民的共同努力,“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落实在学校、家庭、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如何从所任学科的自身特点出发,把“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到实处,这是每位教师都必须切实把握的问题。对此,许多专家学者有过不少精辟论述,许多教师也在实践中总结出不少有价值的经验。三十多年前,叶圣陶先生给南京市小朋友的题词,可以说是在作文教学中体现“立德树人”的至理名言。
  1980年9月,南京市教研室编印的交流本市小学生习作的《作文选读》,刚由每周一张的活页改为每月一本的小册子。当时,粉碎“四人帮”不久,在邓小平同志的关怀下,开始使用了全国通用的小学语文课本,南京市的语文教师和全国的教师一样,满腔热情地凭借新教材的使用,探索着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教学改革该如何深入,《作文选读》应如何办好?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念头,写信向叶圣陶先生请教,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叶老的亲笔题词:“作文课是练习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模仿不是好办法,抄袭是自己骗自己。我恳切希望小朋友们记住这两点。”
  “作文课是练习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这是叶圣陶先生一辈子为之坚持的作文教学观。早在1929年发表的《作文论》中,他就提出:“作文,要写诚实的、自己的话。”“一定要有所写才写。若不是为着必要和欢喜,而勉强去写,这就是一种无聊又无益的事。”1958年2月15日,在《文艺报》召开的改变文风座谈会上,叶老发言:“老师要用种种方法,训练学生不说假话,不说空话,不但作文的时候必须如此,任何场合都必须如此,一辈子必须如此。说假话就是言不由衷,说空话就是言之无物,犯了这两点,不仅是文章的毛病,尤其严重的是思想品德的毛病,所以必须训练学生,使他们在实践中养成习惯,一辈子不犯这两点。”(刊于《文艺报》1958年第4期)在1980年的题词中,86岁高龄的他又就此恳切地提醒小朋友。可见叶圣陶先生对这个事关“立德树人”的问题是多么重视,且为此付出了终身的努力。今天,我们重温叶老的教诲,尤感深刻贴心。崇尚“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的社会新风多么令人期盼!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的能力和品格,确实是语文教师乃至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叶老的题词既讲了作文课练什么,又讲了该怎样练。各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情感不可能完全相同,表达意思、情感所用的语言文字也不应该是一个模式,显然,要练习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模仿不是好办法,抄袭是自己骗自己”,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那种背上几篇别人的好文章去应付考试,遇到题目搭得上,就改头换面抄上去的变相抄袭,也是“所得是虚,所失是实”,得的是骗人的也是骗自己的好分数,失的是踏实的学习态度和诚实的做人品质。叶老的题词使我们领悟到,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的能力和习惯,必须是放手让学生一次次地真正经历“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的实践过程。这是作文教学唯一正确的途径。
  叶老题词的发表,对南京市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的改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家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不少学校的学生也行动起来,他们变被动作文为主动练笔,在课外写观察日记,办小报,搞调查写调查报告,当小记者进行采访……为了总结交流经验,研究探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由六个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倡导,于1985年至1987年,连续举办了三届全市性作文教学研讨会。第一届交流研讨的专题是:“作文教学的起步”“读写结合”“命题作文的改革”“作文训练的广阔途径”。第二、三届交流研讨的专题均为“作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系”“作文教学自身各个环节的改革”。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袁微子同志应邀参加了每次研讨会。经过多年的实践、研讨,“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走有所为而作之路”逐渐成为教师们的共识。1990年4月,江苏省民进在南京召开叶圣陶研究座谈会期间,与会同志饶有兴趣地到琅玡路小学听取了该校进行“有所为而作”的作文教学改革介绍,观看了有关教学实况录像。与会同志纷纷题词留念。叶至善同志的题词是:“要创新,要改革,才会有特色。”叶至诚同志的题词是:“为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作人打下扎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一、 “布云下雨说”的由来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有句名言:“教师平时只管‘布云’,谁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所谓“布云”,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它是吸收、积累。所谓“下雨”,是指学生能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准确、流利地表达,它是运用。这个“布云下雨说”诞生于1996年,当时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进入中高年级的编写,张庆老师为回应社会上指责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太
期刊
优秀的儿童诗,它以孩子独特的视角来表现清新活泼、情趣盎然、五彩斑斓的童年生活与情感世界。简言之,儿童诗是儿童生活诗意的存在。在儿童诗的教学中,周霞老师要带领学生们一同牵手美丽的儿童诗,在诵读、想象中,滋养他们纯洁的心灵。  一、 诵读——有滋有味  童诗《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语言清浅易懂,纯洁流畅,意蕴丰富。周老师没有过度的深挖深究诗的含义,只是让学生用如同天籁般的嗓音一遍一遍地诵读。在读“我想变
期刊
一、 形成行云流水的教学过程  行云流水的教学过程,必须是有着贯穿全课教学的主线,教学主线是“领”,挈领一顿,百毛皆顺。陈老师上课伊始就抛出——  师: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已经初步阅读了《水》这篇课文,今天继续学习。我们读了课文,来到了作家马朝虎的家乡,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自然“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句话,就成了“提领而顿,百毛皆
期刊
一、 学生需要一个快乐的、情感丰盈的课堂  在《水》这节课的教学中,陈老师一开始便说:“课堂是一个允许同学们犯错的地方,发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可以“胡说八道”的。”此言一出。学生都会心地笑了,一下子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整节课学生争着表达自己的观点,舒展着自己内心的快乐。  师生共同诵读文本,师生共同演绎“雨中舞”的欢乐,幽默的语言,真心的夸赞,适时的追问……作为一名听课老师,我已分不清谁是教师
期刊
“语境还原”告诉我们,研究、欣赏一首诗歌,需要向回倒溯,探讨作者的原意,即还原“现场”,这是解读作者意图的过程。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实现“语境还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呢?  一、 激活经验,还原语境  许多古诗词与小学生的语言世界存在隔膜,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缩短这种距离,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展现诗人当时可能的生活场景,实现“语境还原”,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领悟诗境。薛法根老师在教
期刊
一、 精巧复习,读出韵味  1. 出示课题,学生读题。  2. 出示词语,引导学生读出词语的韵味。  3. (屏显课件:“游入、眨眼、举着、嬉戏”变红)这几个词有什么特点?(表示动作的词)学生齐读。  二、 读中想象,感悟童诗  1. 出示预习作业:自读课文,思考:① “我”在夏天都想变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圈出来。② 夏天来了,你自己想变什么呢?③ 最后,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  2. 出
期刊
本刊特稿  【编者的话】 在习作课堂中,怎样指导学生《给自己画像》?特级教师郭学萍独辟蹊径。她引导学生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介绍自己——制作“手工图画书”,旨在让学生在写作、绘画、设计制书的综合学习实践过程中,获得多方面的收获,既锻炼了表达能力,感受到习作的快乐,增强习作的兴趣和信心,又从“做一本书”去认识书,爱上书,爱上阅读。在由“读”时代走向“阅”时代(也称“读图”时代)的今天,郭老师的这种探
期刊
“咬文嚼字”在具体的语文学习实践中,应该咬嚼什么?品析什么?即咬嚼品析应指向哪些内容?我们就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视角来作一探讨。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曰:“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文本里那些字(含现代文的标点符号)、词、句、段等语言,它们在文本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往往借助于想象、暗示、回忆,使语言活动起来,增加弹性,使意义得到圆满的表达,其往往或与写作目的紧密,或与文
期刊
一、 童诗花园  儿童诗语言精炼,充满童真和童趣,有着丰富的想象,读起来还琅琅上口。下面我们就先到童诗大花园来欣赏两首吧。  《白云》  我做完功课,到郊外散步/看见蓝蓝的天上飘着一朵朵洁白的云/好像棉花糖/我的手没天那么高/不然/就把那些棉花糖都拿下来吃。  《白云》  好多的棉花糖啊!/谁把它举得那样高/叫人看又让人尝不到。  第二首更有诗的味道,什么叫诗的味道呢?就是读了你的诗,要让人觉得很
期刊
“童年的光阴,是游戏的天堂;童年的游戏,犹如梦中的鲜花。想起它们,童年那纯净的快乐,一定悄悄地涉水而来,盈满你的心头。那么,跟孩子们聊聊你童年时的游戏,或者,写下你游戏时曾经的欢乐,跟他们分享,好吗?”——这是我给家长们发送的一条短信。在我看来,写作绝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开放、多元,将使它更有活力,更富情趣,更耐人寻味。  事实上,在孩子们进行“游戏排行榜”的评选时,有不少家长已经作为后援团成员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