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届高三作文复习,素材积累都是重中之重,但素材积累不等同于背诵故事梗概和已经写好的各类颁奖词。就好像你有很多漂亮的布匹,直接穿身上肯定不行,多少也要剪出几个窟窿,伸出脑袋和四肢,这样看上去才能有个基本的人的形象。这就涉及对素材的裁剪,要能够自如地按照不同的题目和立意来剪裁素材。裁剪素材的前提是尽可能深入地掌握素材。
就拿“感动中国”人物来说吧,每年评选出来的人物在道德层面上都可以说是一致的,以至于很多人感觉会比较雷同,缺乏新意。这样的人物评选不是一场完全意义上的走秀,而是一种价值观的弘扬,追求所谓的新意,只会丧失这项活动的本质意义。对于疏于了解、只希望通过已经总结好的材料来笼统地掌握素材的人而言,把这些很相近的人记下来都是个难题,君不见许多令人无限感佩的英雄人物,在富有创造力的考生手中,经常变换出无数个不同的名字,不同的籍贯,不同的性别……真是啼笑皆非!
若想培养一些基本的思维能力,并非难事。对素材按照主题进行分类和比较,根据不同题目对同一素材进行多次片段写作等等,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只是这些方法总要耗去不少时间,而且并不是立竿见影,比起单纯背一背故事梗概、央视颁奖词,自然要辛苦得多,我想对于已经习惯于考前通过种种所谓捷径来谋求好成绩的学生而言,踏踏实实地做好案头工作绝不会是他们的选择,更何况很多老师也未必愿意指导学生做这样的工作。
其实最有效的思维锻炼,就是要从根本上掌握素材,方法就是了解素材,感受人物。这也是培养书写能力的基本功。比如我们熟悉的“感动中国”人物——阿里木,很多学生知道他用自己辛苦赚来的钱捐资助学,关心孩子,是个有爱心的高尚人士,但其实我们只要再认真读一点关于阿里木的事迹介绍,就会发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搜一搜百度,就能看见这样一段文字,当有人问及阿里木捐资的原因的时候,他说了一些情况。小时候家里穷,父母没什么文化,自己也只上到高中。出来卖羊肉串时,经常被人说抢了生意,把他打走,甚至还曾被坏人绑住打伤了腿。但他却悟出一个道理:那些人是没有文化才那样做的。他恨自己文化少,没文化自己过不了好日子,而有的人没文化也会让别人过不好!因此,阿里木觉得,不能让想读书的孩子上不起学,要尽力帮他们!对资助的学生,他唯一的要求就是,学成后一定回贫困地区,告诉大家改变观念,要读书,要有文化,对自己好,对别人好,对国家好。
我想,如果你能关注到这些,就一定能感受到,阿里木的身上有一种不同一般的气质,那就是没有把自己经受的不公和伤害简单而直接转化为怨恨和报复,而是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根源,并且身体力行地去寻求解决的方式。阿里木虽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但他的情怀却是如此伟大。翻一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典籍,能够以同样的悲悯情怀看待世人,并以无私之举奉献社会的人,有过多少?阿里木帮助孩子的举动甚至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救救孩子”的呼喊,他们不都是力图从精神世界的层面来拯救社会吗?当我们站在应有的高度来理解阿里木的时候,笔下生出的必然是对他最诚挚的敬意,最饱满的感动,最深刻的认同。(北京卷作文题见本期第22页)
就拿“感动中国”人物来说吧,每年评选出来的人物在道德层面上都可以说是一致的,以至于很多人感觉会比较雷同,缺乏新意。这样的人物评选不是一场完全意义上的走秀,而是一种价值观的弘扬,追求所谓的新意,只会丧失这项活动的本质意义。对于疏于了解、只希望通过已经总结好的材料来笼统地掌握素材的人而言,把这些很相近的人记下来都是个难题,君不见许多令人无限感佩的英雄人物,在富有创造力的考生手中,经常变换出无数个不同的名字,不同的籍贯,不同的性别……真是啼笑皆非!
若想培养一些基本的思维能力,并非难事。对素材按照主题进行分类和比较,根据不同题目对同一素材进行多次片段写作等等,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只是这些方法总要耗去不少时间,而且并不是立竿见影,比起单纯背一背故事梗概、央视颁奖词,自然要辛苦得多,我想对于已经习惯于考前通过种种所谓捷径来谋求好成绩的学生而言,踏踏实实地做好案头工作绝不会是他们的选择,更何况很多老师也未必愿意指导学生做这样的工作。
其实最有效的思维锻炼,就是要从根本上掌握素材,方法就是了解素材,感受人物。这也是培养书写能力的基本功。比如我们熟悉的“感动中国”人物——阿里木,很多学生知道他用自己辛苦赚来的钱捐资助学,关心孩子,是个有爱心的高尚人士,但其实我们只要再认真读一点关于阿里木的事迹介绍,就会发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搜一搜百度,就能看见这样一段文字,当有人问及阿里木捐资的原因的时候,他说了一些情况。小时候家里穷,父母没什么文化,自己也只上到高中。出来卖羊肉串时,经常被人说抢了生意,把他打走,甚至还曾被坏人绑住打伤了腿。但他却悟出一个道理:那些人是没有文化才那样做的。他恨自己文化少,没文化自己过不了好日子,而有的人没文化也会让别人过不好!因此,阿里木觉得,不能让想读书的孩子上不起学,要尽力帮他们!对资助的学生,他唯一的要求就是,学成后一定回贫困地区,告诉大家改变观念,要读书,要有文化,对自己好,对别人好,对国家好。
我想,如果你能关注到这些,就一定能感受到,阿里木的身上有一种不同一般的气质,那就是没有把自己经受的不公和伤害简单而直接转化为怨恨和报复,而是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根源,并且身体力行地去寻求解决的方式。阿里木虽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但他的情怀却是如此伟大。翻一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典籍,能够以同样的悲悯情怀看待世人,并以无私之举奉献社会的人,有过多少?阿里木帮助孩子的举动甚至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救救孩子”的呼喊,他们不都是力图从精神世界的层面来拯救社会吗?当我们站在应有的高度来理解阿里木的时候,笔下生出的必然是对他最诚挚的敬意,最饱满的感动,最深刻的认同。(北京卷作文题见本期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