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藏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guowu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佛教历史有点研究的人都知道,所谓大藏经,是指佛教典籍的总汇,或者说是整个佛经的统称。佛教典籍,主要包括经、律、论三大部分。唐以前的佛经主要靠抄写,19世纪敦煌发现的文献,抄写的佛经占有相当比例。到了晚唐,才出现刻印的佛经。至晚唐,成都出现了过家印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龙池卞家印的《陀罗尼经》《增胜佛母陀罗尼咒》,其中《陀罗尼经》用梵文写刻,是当时国内篇幅较大的印刷品。在北宋初年,四川出现了佛教历史上第一部官刻本《开宝藏》,在此基础上,继而出现了若干私刻本,如《崇宁藏》《圆觉藏》《资福藏》《碛砂藏》等汉文大藏经。
  为什么北宋在开国不久,就在四川决定开雕工程浩繁的《开宝藏》?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这与当时赵宋统治者对佛教的态度有密切关系。宋太祖统一中国后,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认为佛教“有裨政治”,对反佛者加上“非毁佛教,诳惑百姓”的罪名发配充军,并在五台山、天台山等处修建寺院。由此,宋朝建国后全国僧徒由六万八千人增加到二十四万人,至宋真宗时则增加到四十万人,尼姑六万多人。同时宋统治者对儒、佛的矛盾进行了调和,如宋真宗赵恒,竭力宣扬佛教与孔孟“迹异而道同”、“释道二门,有补世教”、“三教之设,其旨一也”。
  同时这也与当时成都在全国的佛教地位有相当关系。魏晋时有道安弟子法和、慧持入川传法。晋宋时期,四川政治局势相对稳定,名僧大多入川传法。如东晋高僧慧韶传法龙渊寺,即后之圣寿寺。玄奘与兄在空慧寺习佛。《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说:
  法师兄因住成都空慧寺,亦风神朗俊,体貌魁杰,有类于父。好内、外学,凡讲《涅槃经》《摄大乘论》《阿毗昙》,并通《书传》,尤善《老》《庄》,为蜀人所慕。
  创立巴蜀禅宗的智诜,与神秀、慧能为弘忍的同门。作为慧能之后南宗举旗人的马祖道一以“平常心是道”传法,使禅法更加简便,信众感到佛就在人间。由他开创的“洪州宗”迅速传布开来。据史记载,他的入室弟子多达139人,其法嗣如百丈怀海、西堂智藏等“各为一方宗主”(《古尊宿语录》第一《马祖道一大寂禅师》)。此时四川还出现了一位被白居易称之为“口藏传宣十二部,心台照耀百千灯”(《赠草堂宗密上人》)的圭峰禅师。圭峰号宗密,四川西充县人,师事华严宗四祖澄观法师,潜心《华严》,被尊为华严五祖。继后陆续出现了由祖师禅转为分灯禅,由南岳、青原两系演化为五宗,即世所传的“一花五叶”的推动性人物德山宣鉴。开禅新风的法演、法演弟子圆悟克勤,尤其是后者,对临济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日本五山禅学的兴起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圆悟为僧五十五年,“度弟子五百人,嗣法得眼、领袖诸才者百馀人。方据大丛林,领众说法,为后学标表,可谓盛矣。”其入室弟子大慧宗杲、虎丘绍隆并承法嗣。圆悟更著《碧岩录》,使禅宗由不立文字转为不离文字,而“文字禅”也成了禅宗的主流。《碧岩录》被称为“宗门第一书”,对日本、东南亚一带影响极大。圆悟法嗣大慈寺僧兰溪道隆更到日本传法三十多年,被日本封为国师。日本禅宗二十四派即有二十派出于这一禅系。
  蜀中精良的造纸业和印刷业也为印制《开宝藏》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宋时双流所产纸分黄、白麻纸。它是用楮皮制成,亦称楮纸。当时公私簿书、文牒、契卷、书籍,多用此种纸书写。蜀中生产的麻纸质地优良,光滑缜密,经久耐用,被朝廷定为官方用纸,凡“赦书、德音、立后、建储、大诛讨、免三公、免相、命将”等,“并用白麻纸,凡慰军旅,用黄麻纸。”(李肇《翰林志》及程大昌《演繁露》卷十)
  笺纸的加工业在宋代有了新的发展,除仿制薛涛笺外,宋人谢景初所制十色笺,名重一时。
  四川自五代以来,印刷业得到很大发展。当时的雕版印刷中心有三个:杭州、四川和福建。杭州刻本称为“浙本”,四川的刻本称为“蜀本”或“川本”,福建的刻本称为“闽本”或“建本”。宋蜀刻本数量多,流传广,校勘精,内容可靠,还具有板好、字好、墨好等优点。世人称为“宋时蜀刻甲天下”、“吾蜀文集巨细毕备”(《太平御览》蜀刻本《蒲叔献跋》)。清藏书家叶德辉说:“北宋蜀刻诸经可贵者,贵其源出唐蜀《石经》也。……至于《史》《子》,亦以北宋蜀刻为精。”(叶德辉:《书林清治》卷六“宋刻书字句不尽同古本”)。
  以上这些情况都为《开宝藏》在蜀的雕印打下了深厚的思想和物质基础。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太祖灭后蜀,蜀中初定。太祖即于开宝四年(971年)派内侍张从信去益州主持大藏经的雕造工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版成。所雕大藏经计五千零四十八卷,板计十三万馀块。至于在成都何地雕刻印制,已不可稽考。主持刻经的内侍张从信在《开宝藏》刻完后,奉敕编写过《益州刻经目录》,记录《开宝藏》的目录和雕板经过,但是已佚失不存,无从查考。
  现在了解《开宝藏》的目录,只能根据再刻本高丽藏和赵城金藏的目录。《开宝藏》系按《开元释教录》的“入藏录”编选佛典。
  从当时人的记载来看,其译经是在开封太平兴国寺进行。《汴京遗迹志》上说:“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诏,于太平兴国寺大殿西,度地作译经院,中设译经堂,西序为正义堂。自是每诞节,即献经也。八年,改为传法院。”
  《佛祖统纪》卷四十三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诏新经入藏,开板流行,本驾亲幸译经院,召僧赐生尉论,自是每岁诞节,必献新经,皆召僧赐斋,以经付藏。”。
  由此可知,译经院与印经院在一起,同在太平兴国寺。翻译经典与刊印经典全部由政府统一管理。皇帝亲自到译经院,新译经典先呈献给皇帝之后入藏,刊印流通。
  但到了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即废印经院,交给寺院“印造流行”。《宋会要》职官二十五:“熙宁四年(1071年)三月十九日,诏废印经院,其经板付杭州,令僧了然主持。了然复故辞,明年八月,乃以付京显圣寺禅院,令僧印选流行。”
  《开宝藏》印刷流通后,北宋政府先后向日本、朝鲜、西夏、契丹、越南等国输送。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以后,藏板送至崇宁坊显圣寺,《开宝藏》便在这里印刷流通,直至金兵灭北宋。
  我们现在见到的《开宝藏》大多为黄麻纸,卷轴装,每版23行,行14字。版端刊经名简称、卷次、板片号、千字文号,上下无边栏,行中无界栏,板幅宽阔,字体端正古拙。卷尾有“奉敕雕印”的牌记和印刷工匠名称。多数还印有“印经牌记”和“施经牌记”。《开宝藏》的经板在金灭北宋时,被金兵捆载北去,从此不知下落,显圣寺也被金兵放火烧毁。
  现全世界保存的《开宝藏》有十馀种,北京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有《佛说阿惟越致遮经》卷上《杂阿会经》三十、三十九等八种,国外日本书道博物馆、日本京都南禅寺、美国哈佛大学有不多的收藏。
其他文献
燕双飞,画栏人静晚风微。记得去年门巷风景依稀:绿庑庭院,细雨湿苍苔;雕梁尘冷春如梦,且衔得芹泥,重筑新巢傍翠帏,栖相稳,软语呢喃话夕晖。参差双剪,掠水穿帘去复回。魂萦杨柳弱,梦逗杏花肥,天涯草色正芳菲!楼台静,帘幕垂。烟似织,月如眉。其奈流光速,莺花老,雨风摧,景物全非。杜宇声声唤道:不如归!  这是民国21年(1932年)在成都少城公园内大光明电影院上映的早期国产电影片《芸兰姑娘》的插曲(高天栖
期刊
2014年6月2日晚,CCTV—4“中文国际”播出《文明之旅》特别奉献《纪连海:状元那些事儿》。该期节目,可谓错谬连连。本以为“特别奉献”是一顿文化大餐,可里边却含有一只只死苍蝇,实在败人胃口。下面摘录纪先生的一段讲话,略作分析,俾众周知。  纪连海:中国的科举考试呢,是这个隋朝有的。当时呢,考得比较简单,政治的、国家的、皇上的法律诏令,这是一部分;然后呢,这个策论,(刘芳菲:策论)黄河怎么治理啊
期刊
2009年7月11日辞世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出自吴宓门墙,生前评价吴宓(1894—1978)“古貌古心”,晚年还深情地说:“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师而已。”季老名高仍不忘恩师,深深感动着我这个吴宓晚期的学生,早就想写一点纪念宓师的文字而未能动笔。最近读到母校西南大学《校友通讯》总第4期上孙法理教授为吴宓写的小传《亦狂亦侠亦
期刊
文史专家王定璋先生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省社科联资深学人,勤于治学而成绩斐然。2009年,他出版了一部55万字的论文集《学海蠡测——文史思辨录》(巴蜀书社出版),博得学界好评。2013年,他再接再厉,又推出几乎同等篇幅的姊妹篇《学海问津——文史沉思录》(巴蜀书社出版),颇获学人首肯。王定璋虽说是文史兼修,但更擅于古代文学的研究,尤以治唐诗见长。这部《学海问津》,71%的篇什谈的都是唐诗;
期刊
我们乘坐的旅游大巴从维也纳出发西行三个多小时,就到达边境城市、世界文化遗产萨尔茨堡古城。这里因是世界著名音乐家莫扎特的故乡而名扬四海;而建于中世纪的萨尔茨堡更使古城锦上添花,吸引着八方游客。  因吃饭车停两小时。我们狼吞虎咽速战速决后即往城里跑。古城很小,一条清澈的小河把它一分为二。旧城在左岸。青石板路铺成的街头很窄,两旁是古老的宫殿、教堂、城堡、浮雕、花园、喷泉。哥特式的华美圆顶,方型城堡伸出的
期刊
印象中,关于国人阅读情况的调查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见诸媒体,而每一次的结果都不那么乐观。国人每年的阅读时间、阅读量,较之欧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甚至还出现了不断下滑的趋势。从阅读对象的选择来看,也以那些内容浅显、容易咀嚼的“快餐”为主,表现出一种短、平、快的阅读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当今社会越来越快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挤占了人们的阅读时间,电子媒体的崛起并一统天下,使得信息接受的来源变得更加多样,其
期刊
继农历己丑年春节期间钱文忠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三字经》之后,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也于2009年2月与4月分别出版了该社重点图书《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上下册。接着视屏、纸媒、名人力推不衰,2012年4月出了《钱说〈三字经〉》签名珍藏版;2013年4月,中国盲文出版社还推出了《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大字版。  钱文忠先生在《解读〈三字经〉》(第一集)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时说: 
期刊
瓦屋山平均海拔2830米,属高山台地,突兀在四川西南部青衣江流域的群山之中,与雅安市接壤,属眉山市洪雅县所辖。山下有面积达14 平方公里的高山湖泊——雅女胡。环湖地带海拔近1200米左右,湖光潋滟,林海莽莽,气候凉爽,民风淳朴,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不过,这里还有一件事情值得关注——那就是居住在雅女湖周围的农民使用着一种外观很特殊的农具(见图),让人颇感讶异。这里曾是古蜀“青衣羌国”属地,至今还有羌
期刊
《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怪诡雄浑空前绝后的奇作,读之铿锵有节,感之问势逼人,与屈原的《离骚》之类赋作的语调凄怆,哀婉动人大不一样。《天问》所牵涉的问题极为广大,对宇宙起源、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历史人事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对于这篇奇文作于何时,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早期楚怀王时屈原流放汉北时所作,与作《离骚》相近;一种是顷襄王时流放江南之初所作。对于屈原为什么要作《天问》,历史上各家研究者的说法
期刊
汉晋之际的巴蜀学术,以地方志的撰述为洋洋大观。据刘琳先生《华阳国志校注》的统计,在常璩之前,其成书者即达三十余种。时全国方志亦不过百余种,巴蜀方志(分属历史、地理、人物三类)就占去约l/5的江山。其中有八种《蜀本纪》(作者分别为扬雄、司马相如、严遵、阳城衡、郑廑、尹贡、谯周、任熙),三种《巴蜀耆旧传》,二种《益部耆旧传》(陈术、陈寿),二种《蜀书》(陈寿、王崇)以及来敏《本蜀论》,李尤《蜀纪》,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