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需要支点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e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唯一的听众》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通过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以及侧面描写,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位充满爱心、和蔼可亲的老教授形象。这位老教授以一个美丽的谎言——耳“聋”,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地帮助,使他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手。教学结束后,感受颇多。纵观整节课,我想从得与失这两方面反思一下:
  一、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一)静心默读,整体感知。初读时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整体把握故事内容,让学生沉下心在默读中感悟“我”的心理变化,感受老教授的真诚帮助。文章开头直接指明父亲和妹妹对“我”练琴的态度:“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我不敢在家里练琴了。”这些文字如实描写了家人对“我”练琴所持的态度。也为下文老教授的出现埋下了伏笔,家人对“我”的打击和老教授对“我”的鼓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文中对“我”后来练琴环境的描写,表现了“我”喜欢音乐,喜欢练琴,以及发现树林子这样好的练琴环境的兴奋心情。但是“我”糟糕的琴技打破了林子的宁静,也打扰了老教授享受宁静的时光。就在“我”沮丧、难堪、并准备溜走之时。老教授平静地望着“我”,说:“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爱需要支点,正是老教授的真诚表扬,给了“我”坚持练习小提琴演奏的支点,帮“我”鼓起了勇气和信心。于是,“我”不但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而且每天坚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
  (二)品读文本,感知爱心。情感朗读不仅可以体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还可以展示学生内心的深刻感受。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无论是人物的动作描写,还是语言描写,都犹如一首首清新的小诗打动人心。这些富有灵性的句子段落冲击着“我”的心灵,也震撼读者的内心。老教授对“我”不着痕迹的鼓励。“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融于字里行间。课文一段段优美的文字促使学生由衷地用心一遍遍品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在读中感悟“我”对小提琴的热爱,在读中体验老教授对“我”浓浓的爱。学生在朗读这些句子的时候,同作者一起感受那份自信,那份欣喜,那份神圣。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品读描写老教授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使学生在默读中感动于老教授给“我”的自信,在齐读中体验老教授给“我”的爱的支点,在自由朗读中感受“我”在爱的鼓励下练琴的輕松心情,在配乐朗读中感受“我”对小提琴无法割舍的喜爱,以及老教授对我的鞭策和鼓励。在品读中老教授的光辉形象似乎就浮现在我们眼前,在品读中“我”的琴技似乎在逐渐提高。在品读中我们似乎看到了面对成百上千观众拉琴时“我”的如痴如醉。
  (三)升华情感,体验支点。有位哲人说过:“正是儿童承袭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性格。他们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教学中,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的机会。要学会正确面对挫折,面对打击和批评,要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学会用心体验爱的支点,既要学会接受“润物细无声般”的温柔之爱,也要学会承受“暴风雨式”的严厉之爱。无论何时,都要像作者一样点亮一颗心灯,让爱在自信和坚持的护送下起航。作为老师,我们也要像老教授一样肯传递、勤播种,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经意间就会蓦然发现自己身边长出了绿色的奇迹。
  二、课堂永远充满遗憾
  我这节课存在的问题:
  (一)整节课师生对话太多,应放手让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评价,必要时我再点拨。要想实现这样的自主学习课堂。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朗读情感不足。学生们虽然能够理解老教授是一个懂得关心、爱护年轻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我”对老教授心存感激,但是对表现人物的句子情感朗读把握还不够到位,朗读时放不开,缺乏感情朗读。
  (三)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公开课上学生面多众多老师,不敢大胆发言,不敢放声朗读,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我。
  生命是丰富多彩的,生命也是自由奔放的,生命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终点。我们要用爱心和耐心给孩子一个爱的支点,帮他们撑起理想,让孩子们在风雨中享受成长的快乐。
  编辑 薛小琴
其他文献
冰心曾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儿童是天真烂漫、充满活力和梦想的,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怀,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理应得到尊重。静下心来,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如何才能让儿童都有机会亮出自我,展开“真学”,赢得真正的成长呢?  一、调整视角用“真情”  教师的理念是学生展开“真学”的前提。只有教师拥有真正的“儿童情怀”,站在儿童的视角,做到“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状态、体验,学生才
期刊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步伐加快,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大,对人们尤其是肩负抚养教育管理责任的父母身心形成巨大冲击,客观上加剧了家庭结构的变化,从而促成了一个留守、单亲、孤儿、服刑人员子女、因缺乏管理而致残或人身伤害、思想性格行为偏差等特殊学生群体。初中学段特殊群体学生容易因家庭等外部环境原因而成为具有“危险性”的问题学生。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学习、生活
期刊
对于初中英语口语交际教学,教师应该优化其教学方法,转化传统应试教学,让学生大胆说英语,并创造情景表演模式,优化口语交际环境,说出精彩英语,提升初中口语交际教学实力。  一、耳濡目染强化学生口语交际  对初中学生教育中,在英语口语交际教学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交际培训,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英语口语模仿练习,增强学生在实际中复述英语口语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复述教材里的英语课文,讲英语故事,使学生更好地掌
期刊
农村地区办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加之农村地区各项资源匮乏,学生学习英语的途径比较单一,基本上是停留在课堂上。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少之又少,课外资源缺乏,而且大多数的家长没有能力辅导学生的英语学习。面对这种状况,如何很好地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成了农村英语教学中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一)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充分利用多媒体。例如在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上册中学到形容词的比较级时,
期刊
一、案例背景  张玉龙小朋友是大二班一名活泼、可爱、聪明、诚实、善良的小男孩,今年6岁。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爷爷是一名老教师,爸爸妈妈都分别是教育工作者。耳濡目染,张玉龙从小养成了自主阅读的好习惯,坚持每天阅读一个小故事。平时在班级活动中,他能主动和小朋友、老师交谈自己的想法、有规则意识,无论区域活动还是集体教学活动都表现良好,深受老师的喜爱。  二、案例叙述  周一区域活动时,张玉龙小朋友以最
期刊
校本研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校本研修”的概念是2004年3月27日袁贵仁副部长在一个培训会议上正式提出的。陕西省的校本研修始于2010年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意见〔陕教师201069〕69号文件》中提出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每五年完成360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均衡基础教育资源,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  开展校本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是现阶段教育界大力推广,许多教师尝试运用的一种模式。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与之相适应,管理班级方面我采用“小组管理”的方法,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学习小组的组建及座位的确定  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最大化,首先要组建好小组。而组建小组首先是
期刊
近期,笔者参加了一个教研联片的“高效课堂”观摩活动。经过学校的几番磨课,终于一节像模像样的研讨课像丰盛的菜肴被端上了桌。凭心而论,这节课从“花色”上看确实与以往的课明显不同,环节更紧凑,设计更巧妙,但细细“品尝”之后,却感觉并没“吃”出什么新鲜的味道来,于是通过深入分析,找出了“若干”个深层次的问题,并立马“刷刷刷”地在听课笔记上列举了出来。  笔者向来是“眼里容不得沙子”,对于基层教师在教学中存
期刊
看见新教师的你,我仿佛遇见了过去的自己,岁月被拉回久远的时光。刚为人师的我虽热血沸腾,但满心忧虑,担心自己胜任不了教师职务,担心自己被淹没在教师队伍的人潮里,漫漫度日。但是,一步步地,脚踏实地,我也看到了教师职业更为明媚的一方……  最初的梦想与初为人师  2005年,我走出象牙塔,成了一名合同教师。那时候的我非常积极,尤其执迷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次还因为学生考得不好哭得稀里哗啦,也常顶着安全的
期刊
[片段一]设境激趣  师: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仔细观察自己的手指,看看它们的形态,想想它们在学习、劳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然后选出“我心中的最美手指”,并说出理由。(学生观察,同座交流)  生1:中指最美,它长得修长、端正,算得上手指中的“高富帅”。  生2:食指虽没有中指长,但作用大,最勤快,按门铃、开电脑、开开关等日常事情上总是一马当先,有时还帮人指引方向。  生3:当人们取得成功时往往竖起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