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张玉龙小朋友是大二班一名活泼、可爱、聪明、诚实、善良的小男孩,今年6岁。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爷爷是一名老教师,爸爸妈妈都分别是教育工作者。耳濡目染,张玉龙从小养成了自主阅读的好习惯,坚持每天阅读一个小故事。平时在班级活动中,他能主动和小朋友、老师交谈自己的想法、有规则意识,无论区域活动还是集体教学活动都表现良好,深受老师的喜爱。
二、案例叙述
周一区域活动时,张玉龙小朋友以最快的速度跑到自己喜欢的阅读区。今天他选择的是自己喜欢的一本科普书籍——《天天问》(天体篇)津津有味地看起来。五分钟之后,他放下最先拿起的书,从书架上重新拿起一本书。紧接着,他两分钟换一本书。最后,他干脆放下书,推推这个小朋友,戳戳那个小朋友,小朋友在他的影响下,都无法安静阅读。小朋友接二连三地告状。我的提醒也只能让他安静片刻,片刻的安静之后他又是故伎重演。这种现象持续了大概一周。
三、案例反思
综合以上的案例分析,我应该从图书的选择、区域空间位置、区域环境创设三个方面改进。幼儿年龄小,在选择图书时力求人物角色、背景和题材切合幼儿的生活,并附有琅琅上口、简练易懂的文字。图书还应随主题教学内容每月更新。区域空间位置选择最佳空间布置,做到动静互不影响。阅读区应选择光线充足、相对安静的地方,阅读区和美工区可以放在一起。区域环境应创设个性鲜明的区域背景,区域背景不但可以代替区域名称,更重要的是从视觉上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阅读区我们还可以用纸箱做书桌,让幼儿在舒服、健康的活动中阅读。
四、案例体会
区域活动是我们为幼儿创设的具有教育性、兴趣性、探索性、创造性、造作性的学习活动环境。幼儿通过游戏活动,从而发展思维能力,形成智慧、个性。如何开展好区域活动,我从实践中得出两个结论与大家分享。
(一)区域材料投放要体现多层性和多样性
(1)多层性:区域活动的材料是幼儿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学具,是幼儿学习的物质基础。《指南》在说明部分明确提出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性差异,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上我们应该做到材料的多层性。什么样的材料就可引发什么样的活动,达到相应的目标。所以区域活动的材料一定要有层次性。这样便于不同水平的幼儿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如“数物对应”练习的区角,可以是数字与图形的对应(数字与圆点的对应)也可以是数字与具体物体的对应(数字与食物的对应),材料不同,难易程度不同,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需要。使幼儿在与材料的“活动”中积累各种经验。(2)多样性: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只有投放丰富的材料,幼儿才能在材料的选择动手,开启智慧,提高智力水平。如语言区通常可以投放一些相关的图书、头饰、手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有趣的图画和一些幼儿方便的儿歌。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了一些常规的幼儿练习用品外,剪刀、橡皮泥、彩色笔、油画棒,还可以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示范图。
(二)区域活动教师应多重角色定位
课改后区域活动最突显的是教师从指挥者的角色转换成为观察者、记录者、指导者和评价者等多种角色。(1)观察者:区域活动时,老师不能高高在上进行灌输,也不能自由自在放手不管。教师应该成为站在幼儿背后的慈爱、沉默的观察者,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幼儿的语言、行为交往以及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从观察中获取准确的信息,以便为指导幼儿更好的进行游戏。(2)指导者: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好指导,在此基础上,不断整合活动区的环境,包括活动区域设置的增减,活动材料的投放的改变,不断提供可促进幼儿持续发展的活动材料,不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愿望。(3)评价者:每次区域活动结束后,老师要及时的给予评价。引导幼儿回顾与反思,通过回忆自己今天玩的材料和做过的游戏,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引导幼儿分享与交流,引发幼儿同伴间的分享交流,根据操作经验理解并进行判断,促使幼儿从同伴的交流讲述中获得信息。
卢梭曾说:“要在自然的状态下,让孩子率性发展,在至善至美的体系中,成为一个聪明和善良的人。”科学的区域活动必将让孩子们发璞归真、健康自信的成长。
作者单位 陕西省合阳县中心幼儿园
编辑 张晓楠
张玉龙小朋友是大二班一名活泼、可爱、聪明、诚实、善良的小男孩,今年6岁。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爷爷是一名老教师,爸爸妈妈都分别是教育工作者。耳濡目染,张玉龙从小养成了自主阅读的好习惯,坚持每天阅读一个小故事。平时在班级活动中,他能主动和小朋友、老师交谈自己的想法、有规则意识,无论区域活动还是集体教学活动都表现良好,深受老师的喜爱。
二、案例叙述
周一区域活动时,张玉龙小朋友以最快的速度跑到自己喜欢的阅读区。今天他选择的是自己喜欢的一本科普书籍——《天天问》(天体篇)津津有味地看起来。五分钟之后,他放下最先拿起的书,从书架上重新拿起一本书。紧接着,他两分钟换一本书。最后,他干脆放下书,推推这个小朋友,戳戳那个小朋友,小朋友在他的影响下,都无法安静阅读。小朋友接二连三地告状。我的提醒也只能让他安静片刻,片刻的安静之后他又是故伎重演。这种现象持续了大概一周。
三、案例反思
综合以上的案例分析,我应该从图书的选择、区域空间位置、区域环境创设三个方面改进。幼儿年龄小,在选择图书时力求人物角色、背景和题材切合幼儿的生活,并附有琅琅上口、简练易懂的文字。图书还应随主题教学内容每月更新。区域空间位置选择最佳空间布置,做到动静互不影响。阅读区应选择光线充足、相对安静的地方,阅读区和美工区可以放在一起。区域环境应创设个性鲜明的区域背景,区域背景不但可以代替区域名称,更重要的是从视觉上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阅读区我们还可以用纸箱做书桌,让幼儿在舒服、健康的活动中阅读。
四、案例体会
区域活动是我们为幼儿创设的具有教育性、兴趣性、探索性、创造性、造作性的学习活动环境。幼儿通过游戏活动,从而发展思维能力,形成智慧、个性。如何开展好区域活动,我从实践中得出两个结论与大家分享。
(一)区域材料投放要体现多层性和多样性
(1)多层性:区域活动的材料是幼儿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学具,是幼儿学习的物质基础。《指南》在说明部分明确提出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性差异,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上我们应该做到材料的多层性。什么样的材料就可引发什么样的活动,达到相应的目标。所以区域活动的材料一定要有层次性。这样便于不同水平的幼儿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如“数物对应”练习的区角,可以是数字与图形的对应(数字与圆点的对应)也可以是数字与具体物体的对应(数字与食物的对应),材料不同,难易程度不同,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需要。使幼儿在与材料的“活动”中积累各种经验。(2)多样性: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只有投放丰富的材料,幼儿才能在材料的选择动手,开启智慧,提高智力水平。如语言区通常可以投放一些相关的图书、头饰、手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有趣的图画和一些幼儿方便的儿歌。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了一些常规的幼儿练习用品外,剪刀、橡皮泥、彩色笔、油画棒,还可以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示范图。
(二)区域活动教师应多重角色定位
课改后区域活动最突显的是教师从指挥者的角色转换成为观察者、记录者、指导者和评价者等多种角色。(1)观察者:区域活动时,老师不能高高在上进行灌输,也不能自由自在放手不管。教师应该成为站在幼儿背后的慈爱、沉默的观察者,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幼儿的语言、行为交往以及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从观察中获取准确的信息,以便为指导幼儿更好的进行游戏。(2)指导者: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好指导,在此基础上,不断整合活动区的环境,包括活动区域设置的增减,活动材料的投放的改变,不断提供可促进幼儿持续发展的活动材料,不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愿望。(3)评价者:每次区域活动结束后,老师要及时的给予评价。引导幼儿回顾与反思,通过回忆自己今天玩的材料和做过的游戏,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引导幼儿分享与交流,引发幼儿同伴间的分享交流,根据操作经验理解并进行判断,促使幼儿从同伴的交流讲述中获得信息。
卢梭曾说:“要在自然的状态下,让孩子率性发展,在至善至美的体系中,成为一个聪明和善良的人。”科学的区域活动必将让孩子们发璞归真、健康自信的成长。
作者单位 陕西省合阳县中心幼儿园
编辑 张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