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是需要素材的,观察与体验是素材来源渠道之一。重视观察与体验,会使作文写得具体形象,鲜明生动。
关键词:作文;观察体验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4-137
從书上得来的素材是间接的,那是别人观察体验的表达。在写文章中,引用书上的东西,通常是为了说明某种道理,不是在谈亲身经历,也就不会有真情实感,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就要提提倡亲自观察体验。比如在文章中描写一片风景,引用某书中的情节“某人心情不佳,来到这里,心情就得到了安宁……”但读者看了,仍知道这是别人的体验,而你的亲身体验呢?所以引用书中的事例仅在加强氛围,真实感还是要写自己亲历的东西。由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通过一些教学环节来促进学生去观察体验。例:“美丽的家乡”。这个题目的内容也许学生在课外书籍上看到过不少,为了省事,他们常喜欢凭着记忆写下来,当作自己的东西。这样写出的东西一定有不具体的,或者不符合家乡的真实(比如把描写北方的景物搬到描写南方的来),乍看还不错写得文从字顺,但仔细一看,就觉得有不真实的东西。这种不真实,一是太概括细致具体不起来,二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不符,这时就可以通过讲评让学生重新去观察体验,必定会有收获,收获体现在何处:一是与当地地域特色相符,二是细致生动。例:《小溪捉鱼》。星期天,我和小明、小花一道去我家对面的小溪里捉鱼。我们带上鱼具来到小溪旁。小溪虽是秋天,大部份已干涸,把一节一节的水凼舀干,就下去捉鱼,果然不一会儿就捉了几斤鱼。我们收起渔具,快乐地回家了。”这篇作文,老师一看就知道不是亲身经历的事,因为写得太概括,不具体生动,找他来一问,果然是偶尔看了课外书中的内容,由于时间久了,在那本书里见过也忘了,于时凭记忆写了个大概,怎么会生动呢?老师在班上把这篇作文进行了讲评,并布置凡家在农村的同学,星期天去一条小溪亲旁观察一番,有条件的还可以亲自去溪里捉一次鱼,然后再写成作文。这个班里有不少农村的学生,他们都在星期天去一条小溪细致地观察了一番,家不是农村的同学,有的也随农村的同学去参观了一条小溪。这时正值秋天,正好观察到了当地的人舀水捉鱼的情形。过后写作文时,就不再是闭门造车了,其中有一篇作文展示于下:
《小溪捉鱼》:我家外面半里路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很多年以前,爷爷那辈人经常到溪里捉鱼,但后来的很多年,由于环境的污染,小溪里的水不再清澈,鱼儿生长不起来了,小溪旁连个钓鱼的人都看不到。而这几年,政府对环境进行了严格的治理,溪水又变清了,鱼儿又生长起来了。经常可以看到岸边有几顶金色的草帽,草帽下面是一张张老人的笑脸。这是那些退休老人们相约来溪边钓鱼的。一个星期天,我和小明、小花相约去溪里捉鱼,吃过早饭,我们带上渔具来到了小溪旁。这是秋天的小溪,水都消了,只是一节一节的水凼,三三两两地有老人们在那儿垂钓。我们选择了没人垂钓的水凼,打算捉鱼。我们用小锄挖来泥团,在水凼下流筑一道梗子,用水桶一桶桶把水往梗子外面舀。我们都是脱了鞋袜,挽起裤腿,赤脚下到水凼里。这秋天的水,刚下去还有些凉,但几分钟就不觉得凉了。我们轮流向外舀水,干得汗流浃背的。不一会儿水舀得还有二寸深了,里面的鱼东窜西窜的。在水里划出一道道泥烟。我们用手去捉鱼,那鱼还真狡猾。看看要捉住了,它挨地从手里窜走了。我的手触到一块岩石,岩石下面有一个洞,我伸手进去一摸,一个什么东西夹着了我的指头。我的手往处一拖,唷,还是一只螃蟹。好家伙,费了好大劲才把它从指头上扯下来,手指上夹出了两个血痕。不一会儿,我们已捉了二三斤鱼了。我们把梗子拆掉,舀在梗子外的水哗哗地又回流到水凼里了。蓝天白云倒映在水里。我们心理充满了成就感,都快乐地笑了。我们洗了脚,穿好鞋袜,收拾好渔具,高高兴兴地唱着歌儿回家了。”评析:这次的作文是经过观察甚至是亲历之后写的,对事情的每个环节是那样的具体,鲜明,生动。细节是那样的真实可信。给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境。可观,可触可摸。具有真情实感,这就是观察体验的重要作用。又例:老师出了一个描写人的外貌的作文题,同学们一下子都高兴起来,心里想,人的外貌多熟悉呀,每天都要见到若干人,老师看出了同学的心思,说别高兴得太早,一会儿就知道,写人的外貌要通过外貌特征表现人的内部精神,但也不要怕,写起来再说,没写好,可以补充观察,作为墙报稿不要求今日必交卷。同学们大胆地写了起来,果然那些人物的外貌竟然模糊了起来,原因何在,平时看见的人物是未带着任务观察过的,是一种无意的观察,是熟视无睹的。于是把作文暂放在那里,课余再把自己所写对象重新进行观察。这样,那些面孔就一个个都鲜活了起来。因为那些人物特征被他们抓住了。《三国演义》的电视剧里有一个主题歌,里面有“眼前浮现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为什么鲜活,是因为小说原作及电视剧改编者都认真研究了作品人物的心理规律和外部特点,而演员也吃透了那些人物的角色特征,在演出中把他们表现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写文章也要学习这样方法,正因如此,这次同学们写的描写人物外貌的作文就不是概念化了。这也是有意观察的结果。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与作文教学》团结出版社(2001)。
关键词:作文;观察体验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4-137
從书上得来的素材是间接的,那是别人观察体验的表达。在写文章中,引用书上的东西,通常是为了说明某种道理,不是在谈亲身经历,也就不会有真情实感,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就要提提倡亲自观察体验。比如在文章中描写一片风景,引用某书中的情节“某人心情不佳,来到这里,心情就得到了安宁……”但读者看了,仍知道这是别人的体验,而你的亲身体验呢?所以引用书中的事例仅在加强氛围,真实感还是要写自己亲历的东西。由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通过一些教学环节来促进学生去观察体验。例:“美丽的家乡”。这个题目的内容也许学生在课外书籍上看到过不少,为了省事,他们常喜欢凭着记忆写下来,当作自己的东西。这样写出的东西一定有不具体的,或者不符合家乡的真实(比如把描写北方的景物搬到描写南方的来),乍看还不错写得文从字顺,但仔细一看,就觉得有不真实的东西。这种不真实,一是太概括细致具体不起来,二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不符,这时就可以通过讲评让学生重新去观察体验,必定会有收获,收获体现在何处:一是与当地地域特色相符,二是细致生动。例:《小溪捉鱼》。星期天,我和小明、小花一道去我家对面的小溪里捉鱼。我们带上鱼具来到小溪旁。小溪虽是秋天,大部份已干涸,把一节一节的水凼舀干,就下去捉鱼,果然不一会儿就捉了几斤鱼。我们收起渔具,快乐地回家了。”这篇作文,老师一看就知道不是亲身经历的事,因为写得太概括,不具体生动,找他来一问,果然是偶尔看了课外书中的内容,由于时间久了,在那本书里见过也忘了,于时凭记忆写了个大概,怎么会生动呢?老师在班上把这篇作文进行了讲评,并布置凡家在农村的同学,星期天去一条小溪亲旁观察一番,有条件的还可以亲自去溪里捉一次鱼,然后再写成作文。这个班里有不少农村的学生,他们都在星期天去一条小溪细致地观察了一番,家不是农村的同学,有的也随农村的同学去参观了一条小溪。这时正值秋天,正好观察到了当地的人舀水捉鱼的情形。过后写作文时,就不再是闭门造车了,其中有一篇作文展示于下:
《小溪捉鱼》:我家外面半里路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很多年以前,爷爷那辈人经常到溪里捉鱼,但后来的很多年,由于环境的污染,小溪里的水不再清澈,鱼儿生长不起来了,小溪旁连个钓鱼的人都看不到。而这几年,政府对环境进行了严格的治理,溪水又变清了,鱼儿又生长起来了。经常可以看到岸边有几顶金色的草帽,草帽下面是一张张老人的笑脸。这是那些退休老人们相约来溪边钓鱼的。一个星期天,我和小明、小花相约去溪里捉鱼,吃过早饭,我们带上渔具来到了小溪旁。这是秋天的小溪,水都消了,只是一节一节的水凼,三三两两地有老人们在那儿垂钓。我们选择了没人垂钓的水凼,打算捉鱼。我们用小锄挖来泥团,在水凼下流筑一道梗子,用水桶一桶桶把水往梗子外面舀。我们都是脱了鞋袜,挽起裤腿,赤脚下到水凼里。这秋天的水,刚下去还有些凉,但几分钟就不觉得凉了。我们轮流向外舀水,干得汗流浃背的。不一会儿水舀得还有二寸深了,里面的鱼东窜西窜的。在水里划出一道道泥烟。我们用手去捉鱼,那鱼还真狡猾。看看要捉住了,它挨地从手里窜走了。我的手触到一块岩石,岩石下面有一个洞,我伸手进去一摸,一个什么东西夹着了我的指头。我的手往处一拖,唷,还是一只螃蟹。好家伙,费了好大劲才把它从指头上扯下来,手指上夹出了两个血痕。不一会儿,我们已捉了二三斤鱼了。我们把梗子拆掉,舀在梗子外的水哗哗地又回流到水凼里了。蓝天白云倒映在水里。我们心理充满了成就感,都快乐地笑了。我们洗了脚,穿好鞋袜,收拾好渔具,高高兴兴地唱着歌儿回家了。”评析:这次的作文是经过观察甚至是亲历之后写的,对事情的每个环节是那样的具体,鲜明,生动。细节是那样的真实可信。给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境。可观,可触可摸。具有真情实感,这就是观察体验的重要作用。又例:老师出了一个描写人的外貌的作文题,同学们一下子都高兴起来,心里想,人的外貌多熟悉呀,每天都要见到若干人,老师看出了同学的心思,说别高兴得太早,一会儿就知道,写人的外貌要通过外貌特征表现人的内部精神,但也不要怕,写起来再说,没写好,可以补充观察,作为墙报稿不要求今日必交卷。同学们大胆地写了起来,果然那些人物的外貌竟然模糊了起来,原因何在,平时看见的人物是未带着任务观察过的,是一种无意的观察,是熟视无睹的。于是把作文暂放在那里,课余再把自己所写对象重新进行观察。这样,那些面孔就一个个都鲜活了起来。因为那些人物特征被他们抓住了。《三国演义》的电视剧里有一个主题歌,里面有“眼前浮现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为什么鲜活,是因为小说原作及电视剧改编者都认真研究了作品人物的心理规律和外部特点,而演员也吃透了那些人物的角色特征,在演出中把他们表现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写文章也要学习这样方法,正因如此,这次同学们写的描写人物外貌的作文就不是概念化了。这也是有意观察的结果。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与作文教学》团结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