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是基于青年科技骨干培养计划基金项目“‘1+N’亲子关系咨询解决方案:一种短程焦点式家庭治疗模式”的研究,在“1+N”咨询模式中导入了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后对咨询效果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总结。根据个案在咨询过程中使用沙盘时的反应和具体效果的反馈,进一步体现了沙盘技术在“1+N”咨询模式中对孩子的引导与投射是十分明显的。本文以“1+N”设置中的D设置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分析了沙盘治疗技术在该模式下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孩子而言,在如何提高咨询效果,增强孩子的动力性表达,更清晰的呈现家庭模式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实践参考。
关键词:沙盘游戏;游戏治疗;“1+N”;D设置
一、“1+N”咨询模式
“1+N”亲子咨询模式(下文称“1+N”)是一种短程焦点式家庭咨询的解决方案,咨询从家庭中孩子的心理成长、情绪疏导、行为矫正导入,养育者和孩子一起参与,实现孩子和养育者共同成长的咨询过程。
1.“1+N”的基本设置
(1)孩子和养育者都是来访者。孩子心理成长和行为异常,是家庭系统问题的一种表现,养育者和孩子都参加咨询,是“1+N”的基本设置之一。
(2)由咨询师团队共同开展工作。咨询师团队由2名咨询师组成,其中a咨询师(以下称a)专门和孩子开展咨询,b咨询师(以下称b)专门担任养育者的咨询师,养育者可能是母亲、父亲或者和孩子一起生活的其他家人。因此,咨询师可能需要对一个也可能对多个养育者开展咨询,依具体情况而定。
(3)咨询时间。每次50分钟,每周1次,12次为一个阶段。
(4)咨询节点设置。第1、 2、 3、 5、 6、 7、 9、 10、 11次为个体咨询,由两名咨询师分别和养育者、孩子开展咨询;第4、 8、 12次为家庭咨询,由咨询师a、b轮流主持、养育者和孩子在一起开展家庭咨询,由a、b轮流担任助理咨询师。
2.“1+N”咨询过程要点
(1)初始访谈中的关注重点
在初始访谈的过程中,最好是由分工给孩子咨询的咨询师担任a咨询师,在初始访谈中,a咨询师处于主导的位置,并且他一直没有和孩子分开,他没有和养育者单独相处的时间,他始终关注孩子的需要和表达,他对养育者的主诉不发表任何评价性的反馈,他努力让孩子表达自己的需要和看法,即使孩子不吭声,他也表示关注和理解。
(2)对孩子咨询方式多样化
“1+N”在孩子的咨询中采用多样化的咨询方式,包括沙盘游戏、绘画和音乐治疗,特别是沙盘游戏治疗的引入,为孩子咨询带来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空间。咨询师a通过和孩子在系列沙盘中的交流,不断从潜意识层面促进心灵整合,加快心理成长,达成心理和谐;也从意识层面释放负性情绪,调整不合理认知,矫正异常行为。
二、“1+N”咨询模式中的D设置及效果分析
1.D设置
D设置内容是:由2名咨询师分别担任来访者的咨询师,其中一名担任孩子的咨询师,另一名担任养育者的咨询师,他们分别每周和自己的来访者开展一次咨询,12次为一个咨询阶段,在12次咨询中有3次家庭咨询。个案情况统计如下:
D设置个案样本为20例,占总样本47.6%,分为3个年龄组:
第一组:4-7岁7例个案,关系稳定6例,相对稳定1例,脱落0例;
第二组:8-12岁7例个案,关系稳定5例,相对稳定1例,脱落1例;
第三组:13-18岁6例个案,关系稳定4例,相对稳定1例,脱落1例;
2.D设置下的效果分析
(1)咨访关系稳定性更好。在20个样本中,关系稳定的占75.0%,比C设置下的60.0%提高了15.0%;脱落的案例占10.0%,比C设置下的20.0%降低10.0%。进入第二阶段咨询的5例个案,占样本数的25.0%,其中有4例个案自愿进入第二阶段,连续完成24次咨询,有1例个案进入第三阶段。
(2)孩子依从性提高。一对一的咨访设置使咨询师与孩子之间具备了建立和维系单纯咨访关系的条件,咨询师的共情、关注和接纳使孩子的年龄与咨询依从性之间不再呈现明显相关性,咨询师终于能成为一个和养育者不一样的“爸爸或妈妈”来和孩子相处,这个角色对于渐渐成长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十分珍贵的。
(3)养育者回到自己。在D设置中,养育者面对的是自己的咨询师,咨询师关注的是养育者的感受和成长,养育者终于回到了自己身上。在D设置咨询中,养育者的满意度很高,他们解决的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自己的问题,并且他们很惊奇的发现,当他们自己有了变化后,孩子的问题都得到了缓解和解决。
(4)咨询师角色明晰,咨询效率提高。在D设置中,咨询师的角色很明晰,只对自己的来访者开展工作,可以呈现正常的咨询状态,明显解决了C设置下咨询师角色尴尬的问题。
我们发现,在D设置下的亲子咨询相对于A设置和C设置具有明显的优势,使咨访关系更稳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有利于养育者的觉察和改变,有利于咨询师开展工作,使咨询效率更高。
三、在“1+N”咨询模式中导入沙盘游戏的效果分析
沙盘游戏的导入设置
沙盘游戏导入对“1+N”具有重要的作用,从上述D设置下三个年龄组的情况分析,呈现出一定规律:
第一组4-7岁共7例个案,a和孩子9*9=81次咨询全部采用沙盘游戏咨询。
第二组8-12岁7例个案中,a和孩子9*10=90次咨询中有85次采用沙盘游戏咨询,5次为绘画和访谈咨询。
第三组13-18岁6个个案中,a和孩子9*6=54次咨询中有32次采用沙盘游戏咨询,其他22次采用访谈咨询;在3*6=18次家庭咨询中,有12次为家庭亲子沙盘游戏咨询,6次为访谈咨询。
在D设置20个样本中,完成a和孩子的个体咨询共225次,其中采用沙盘游戏咨询198次,占88.0%;其他咨询方式27次,占12.0%;完成家庭亲子咨询75次,其中采用家庭亲子沙盘游戏咨询63次,占84.0%;其他方式12次,占16.0%。
从不同年龄组的情况看,则明显呈现孩子年龄与对沙盘游戏认同度为负相关。可见,第一组的孩子与养育者之间的连接十分紧密,十分喜欢能够动手的游戏;第三组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对养育者的逆反正处高峰,他们对游戏的喜爱和依赖程度减弱,抽象思维日益发达,更趋向于独立思维。第二组8-12岁的孩子则正处于过渡阶段。
四、沙盘游戏在家庭治疗中的作用
对于走进咨询室就对沙盘产生浓厚兴趣的孩子,可以鼓励他先做沙盘,同时也可以鼓励养育者和孩子先一起做一个亲子沙盘,这对尚未展开的咨询具有很大的意义:一是可以在沙盘中观察到亲子关系互动模式的现状;二是通过讨论和分享可以让养育者看到问题的呈现;三是可以提高孩子的咨询兴趣;四是作为初始亲子沙盘,可以与后来家庭咨询中的沙盘作对比,让来访者感受到亲子关系的改变和自己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日昇.箱庭疗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 陈顺森.沙盘疗法缓解初中生考试焦虑有效性的研究[D].硕士论文.保定:河北大学,2005.
[3] 申荷永.沙盘游戏: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Kay Bradway Barbara McCoard著.沙游-非語言的心灵疗法[M].曾人美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武汉科技大学青年科技骨干培养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6xz049);
关键词:沙盘游戏;游戏治疗;“1+N”;D设置
一、“1+N”咨询模式
“1+N”亲子咨询模式(下文称“1+N”)是一种短程焦点式家庭咨询的解决方案,咨询从家庭中孩子的心理成长、情绪疏导、行为矫正导入,养育者和孩子一起参与,实现孩子和养育者共同成长的咨询过程。
1.“1+N”的基本设置
(1)孩子和养育者都是来访者。孩子心理成长和行为异常,是家庭系统问题的一种表现,养育者和孩子都参加咨询,是“1+N”的基本设置之一。
(2)由咨询师团队共同开展工作。咨询师团队由2名咨询师组成,其中a咨询师(以下称a)专门和孩子开展咨询,b咨询师(以下称b)专门担任养育者的咨询师,养育者可能是母亲、父亲或者和孩子一起生活的其他家人。因此,咨询师可能需要对一个也可能对多个养育者开展咨询,依具体情况而定。
(3)咨询时间。每次50分钟,每周1次,12次为一个阶段。
(4)咨询节点设置。第1、 2、 3、 5、 6、 7、 9、 10、 11次为个体咨询,由两名咨询师分别和养育者、孩子开展咨询;第4、 8、 12次为家庭咨询,由咨询师a、b轮流主持、养育者和孩子在一起开展家庭咨询,由a、b轮流担任助理咨询师。
2.“1+N”咨询过程要点
(1)初始访谈中的关注重点
在初始访谈的过程中,最好是由分工给孩子咨询的咨询师担任a咨询师,在初始访谈中,a咨询师处于主导的位置,并且他一直没有和孩子分开,他没有和养育者单独相处的时间,他始终关注孩子的需要和表达,他对养育者的主诉不发表任何评价性的反馈,他努力让孩子表达自己的需要和看法,即使孩子不吭声,他也表示关注和理解。
(2)对孩子咨询方式多样化
“1+N”在孩子的咨询中采用多样化的咨询方式,包括沙盘游戏、绘画和音乐治疗,特别是沙盘游戏治疗的引入,为孩子咨询带来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空间。咨询师a通过和孩子在系列沙盘中的交流,不断从潜意识层面促进心灵整合,加快心理成长,达成心理和谐;也从意识层面释放负性情绪,调整不合理认知,矫正异常行为。
二、“1+N”咨询模式中的D设置及效果分析
1.D设置
D设置内容是:由2名咨询师分别担任来访者的咨询师,其中一名担任孩子的咨询师,另一名担任养育者的咨询师,他们分别每周和自己的来访者开展一次咨询,12次为一个咨询阶段,在12次咨询中有3次家庭咨询。个案情况统计如下:
D设置个案样本为20例,占总样本47.6%,分为3个年龄组:
第一组:4-7岁7例个案,关系稳定6例,相对稳定1例,脱落0例;
第二组:8-12岁7例个案,关系稳定5例,相对稳定1例,脱落1例;
第三组:13-18岁6例个案,关系稳定4例,相对稳定1例,脱落1例;
2.D设置下的效果分析
(1)咨访关系稳定性更好。在20个样本中,关系稳定的占75.0%,比C设置下的60.0%提高了15.0%;脱落的案例占10.0%,比C设置下的20.0%降低10.0%。进入第二阶段咨询的5例个案,占样本数的25.0%,其中有4例个案自愿进入第二阶段,连续完成24次咨询,有1例个案进入第三阶段。
(2)孩子依从性提高。一对一的咨访设置使咨询师与孩子之间具备了建立和维系单纯咨访关系的条件,咨询师的共情、关注和接纳使孩子的年龄与咨询依从性之间不再呈现明显相关性,咨询师终于能成为一个和养育者不一样的“爸爸或妈妈”来和孩子相处,这个角色对于渐渐成长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十分珍贵的。
(3)养育者回到自己。在D设置中,养育者面对的是自己的咨询师,咨询师关注的是养育者的感受和成长,养育者终于回到了自己身上。在D设置咨询中,养育者的满意度很高,他们解决的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自己的问题,并且他们很惊奇的发现,当他们自己有了变化后,孩子的问题都得到了缓解和解决。
(4)咨询师角色明晰,咨询效率提高。在D设置中,咨询师的角色很明晰,只对自己的来访者开展工作,可以呈现正常的咨询状态,明显解决了C设置下咨询师角色尴尬的问题。
我们发现,在D设置下的亲子咨询相对于A设置和C设置具有明显的优势,使咨访关系更稳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有利于养育者的觉察和改变,有利于咨询师开展工作,使咨询效率更高。
三、在“1+N”咨询模式中导入沙盘游戏的效果分析
沙盘游戏的导入设置
沙盘游戏导入对“1+N”具有重要的作用,从上述D设置下三个年龄组的情况分析,呈现出一定规律:
第一组4-7岁共7例个案,a和孩子9*9=81次咨询全部采用沙盘游戏咨询。
第二组8-12岁7例个案中,a和孩子9*10=90次咨询中有85次采用沙盘游戏咨询,5次为绘画和访谈咨询。
第三组13-18岁6个个案中,a和孩子9*6=54次咨询中有32次采用沙盘游戏咨询,其他22次采用访谈咨询;在3*6=18次家庭咨询中,有12次为家庭亲子沙盘游戏咨询,6次为访谈咨询。
在D设置20个样本中,完成a和孩子的个体咨询共225次,其中采用沙盘游戏咨询198次,占88.0%;其他咨询方式27次,占12.0%;完成家庭亲子咨询75次,其中采用家庭亲子沙盘游戏咨询63次,占84.0%;其他方式12次,占16.0%。
从不同年龄组的情况看,则明显呈现孩子年龄与对沙盘游戏认同度为负相关。可见,第一组的孩子与养育者之间的连接十分紧密,十分喜欢能够动手的游戏;第三组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对养育者的逆反正处高峰,他们对游戏的喜爱和依赖程度减弱,抽象思维日益发达,更趋向于独立思维。第二组8-12岁的孩子则正处于过渡阶段。
四、沙盘游戏在家庭治疗中的作用
对于走进咨询室就对沙盘产生浓厚兴趣的孩子,可以鼓励他先做沙盘,同时也可以鼓励养育者和孩子先一起做一个亲子沙盘,这对尚未展开的咨询具有很大的意义:一是可以在沙盘中观察到亲子关系互动模式的现状;二是通过讨论和分享可以让养育者看到问题的呈现;三是可以提高孩子的咨询兴趣;四是作为初始亲子沙盘,可以与后来家庭咨询中的沙盘作对比,让来访者感受到亲子关系的改变和自己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日昇.箱庭疗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 陈顺森.沙盘疗法缓解初中生考试焦虑有效性的研究[D].硕士论文.保定:河北大学,2005.
[3] 申荷永.沙盘游戏: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Kay Bradway Barbara McCoard著.沙游-非語言的心灵疗法[M].曾人美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武汉科技大学青年科技骨干培养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6xz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