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共鸣 歌声悠扬

来源 :音乐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o120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0月26~31日,第十三届中国合唱节在成都娇子音乐厅举行。该合唱节由四川音乐学院和四川省文化厅、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成都市锦江区政府、中国合唱协会共同主办,旨在推动西部地区及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与提高,为唱响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合唱节开幕式专题音乐会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多支高水平合唱团一一亮相,为观众奉献了一台高水平、多风格、大融合、综合性的交响合唱音乐盛会。
  音乐会开场混声合唱《喜马拉雅》由川音朱曦指挥、作曲系昌英中作曲作词、校合唱团演唱。该作品创作灵感来自世界屋脊“喜马拉雅”,以浓郁的藏族音乐语言为基调,配合音响片段和旋律的相交织,颂扬了强悍的英雄气魄和顽强的生命奇迹。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女子合唱团的女声合唱《羌山妙音》,用羌族的音乐语言展现了生活在崇山峻岭中的羌民族特有的生活情趣。由川音常苏民老院长作曲、电子科技大学男声合唱团男声合唱的《川江号子》再现了川江船工们的航运生活。下半场的《黄河大合唱》由著名指挥家、川音原副院长李西林指挥,校交响乐团担任伴奏,四川音乐学院合唱团、川音大地合唱团、巴蜀合唱团联合演唱,情绪激昂,气势恢宏。
  本届合唱节为期6天, 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88支队伍报名参加合唱比赛,人数达3000余人,是历届之最。在正式比赛中,有55支合唱团队展开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混声合唱一等奖8名、女声合唱一等奖3名以及男声合唱一等奖2名。川音获得合唱节优秀组织奖;川音原创歌曲《彝歌》(孙洪斌词;孙洪斌、陈万曲)获优秀新作品奖。
  30日,第十三届中国合唱节落下帷幕,闭幕式颁奖典礼暨获奖合唱展演在娇子音乐厅举行。音乐会上,成都地区的合唱团演唱了《忆秦娥·楼山美》 《彝歌》 《美丽的格桑花》等独具特色的合唱曲目;贵州、河南、深圳等5支合唱团分别带来《庐虹高原》 《涅槃》 《天安门太阳的广场》等曲目,为这次天籁共鸣、交流技艺、增进友谊的音乐盛会画下圆满的句号。合唱节的成功举办促进了西部地区及本土群众文化发展,为建设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的成都“文化之心”作出了贡献。
其他文献
摘要:地方课程让学生了解“本土”、热爱“本土”,促使学生审视自己生活的地区,丰富学生的心智,是国家三级课程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四川省成都市10余所小学为对象,展开为期5年多的地方音乐课程调查、实验工作,期间,发放了多批次上千份问卷,采集了大量的一线调查数据。在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梳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掌握了成都市地方音乐课程的真实情况。同时,经过理论研究提出了适合地方音乐课程教学的教
期刊
摘要:在四川道教科仪音乐的发展历史上,作为清代火居道行坛派中形成的一个支派——广成坛,它在继承我国唐宋元明以来道教科仪音乐的基础上,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十分完整、自成体系的四川广成坛科书——广成仪制,而且还开创了四川广成坛的道教科仪与音乐。其中,以该派命名的“广成韵”早已成为中国道教音乐地方韵中家喻户晓的一大韵腔,是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项目,在我国道教音乐中独具一格,值得我们珍视和保护。根
期刊
摘要:贝里奥是20世纪新人声音乐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于人声的广泛、特异运用以及对文字语音等处理使他的新人声音乐独树一帜。通过对其代表作《迷宫Ⅱ》中人声运用的详尽分析呈现他对新人声技术的创新。  关键词:贝里奥;新人声;《迷宫Ⅱ》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6)02-0128-07  20世纪的作曲家们运用人声早已不止于演唱,更多的是把它当作一
期刊
摘要:中唐指大历初至文宗大和末(766-835),约64年。自“安史之乱”后,唐朝社会发生巨大变故,盛唐雄风渐衰,民众对社会生活、个人生命的再认识清楚折射在唐代文化精萃——唐诗中,其中以音乐诗数量激增最为显著。中唐诗人众多,佳篇迭出,音乐诗的数量和质量都较其前后时代更为出彩,这也正是中唐时期社会音乐艺术繁荣、个体音乐艺术素养全面提升的鲜活展现。以中唐著名诗人顾况的音乐诗为例,解读中唐流行乐器的社会
期刊
乐器改革是现代民族乐队发展的瓶颈,民族乐器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乐队功能的缺陷和表现力的缺失,这其中包括低音乐器的最终定型,所有乐器形制的定型,所有声部间的融洽协调等。我国的民族乐器改革始于上世纪初,四川音乐学院在这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形成了一批乐器改革的成果。  十孔笛;双千斤二胡;二胡系列高音区音质音量的改良;民族低音拉忽雷;双腔葫芦埙;三圆琴  一、中国民族乐器改革历史概述  乐器,是乐队形成的
期刊
竹笛是中国传统吹奏乐器,历史悠久,广为流传。本期《音乐探索》的“竹笛专栏”推出了4篇约稿,涉及竹笛在台湾、香港的发展传播、竹笛乐器的改良以及竹笛曲目的创新,使读者能一窥竹笛近几十年来在祖国发展的概貌。林谷珍;杨伟杰;易加义;石磊  中国竹笛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古代,笛子主要是以为戏曲音乐、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担任伴奏或主奏的形式出现。笛子独奏这一艺术形式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直到20世纪才真
期刊
民族音乐学的历史始终面对着“己文化”与“他文化”规约之间认知上的推己及人或以彼视我。因此,面对音乐描写,民族音乐学者既要警惕己文化规约的乐位套用,又要在田野考察中贴近于研究对象的“乐位”,所谓“理解”与“阐释”(interpretation)。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完成对象声音实际状况的记述和描写。沈洽的《民族音乐学描写法引论》,是作者继其《音腔论》之后以民族音乐学学科方法进一步探讨形态学“音”
期刊
2015年6月6日至10日,2015首届全国音乐院校民族声乐论坛在沈阳音乐学院如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这是一次回顾总结的盛会,又是一次跨越发展的盛会。参会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充分发表了对中国民族声乐现状和未来的见解和认识。这次盛会对于民族声乐的发展而言是一剂良药,它不仅梳理和总结了民族声乐发展现状的不足,而且更好地确立了民族声乐未来发展的思想理念。  民族声乐;艺术交流  201
期刊
摘要:埃內斯托.莱库奥纳(Emesto Lecuona,1895—1963)是古巴历史上最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许多作品申都能找到非洲—古巴的音乐元素。他的作品将古典、通俗、民间音乐的不同风格融汇在一起,被称为是“终极跨越”的作品;同时他作为古巴“非洲—古巴主义”民族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为古巴的艺术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将采用民族音乐学与历史音乐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一方面选取埃內斯托
期刊
摘要:基于知识图谱理论和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CNKI收录与彝族音乐相关的主要文献资料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彝族音乐研究的关键词、发文作者、发文机构的知识图谱。由此可见其研究领域、学术代表人物、主要研究机构、重要学术文献和研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彝族音乐的研究者提供了借鉴以及研究方向。计量分析的结论是:我国彝族音乐的研究集中在民间音乐、音乐文化、彝族音乐、彝族民歌、音乐形态等方面,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