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求原教育,是回归儿童本原的教育,是回归知识本原的教育,是回归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在打造求原教育文化的过程中,提出了“回归教育本原,培养求原人格”的办学理念,做求原教师,育求原学生,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环境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德育文化、评价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求原教育;学校文化;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A-0027-05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舞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纵观世界名校,无不显现出浓郁而充满生命力的学校文化气息。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说过,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孩子走上自我发展之路。三井实验小学的求原教育试图正本清源,追寻真正的教育。
一、求原教育文化的构建溯源
我校始建于1933年,原为一所农村小学,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学校教育质量日益提高,声誉与日俱增。随着常州北部新城的开发,学校异地新建于市政府旁,地处常州新城区核心地带,这给我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遇。作为一所知名学校,我们在思考:到底办一所怎样的学校?培养怎样的学生?经过反复的推敲、论证,我们提出了“回归教育本原,培养求原人格”的办学理念,“学如穿井,追本求原,向往高远”的校训,崇尚“求原致远”的教育精神,培育“至清、至能、至远”的学生,成就“至情、至深、至远”的教师,积极构建求原教育文化。
地域文化——传承对“井”的情感寄托。我校所在地“三井”,源于一个历史典故:朱元璋巡视路过此地,在此挖掘三口井,由此而得名。井水甘甜可口,滋养众生;井水纯净清凉,源源不绝……这些品质正是“井文化”的丰富内涵。而我们的“求原”理念就来源于我校校名,是我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求,索也,寻找、追求的意思;原,同“源”,根本、根源的意思;求原,乃探寻事物的本源、根源,把握事物发展之根本的意思。从学校教育来说,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而学生的成长,就是我校教育之“源”。从教学来说,知识的起点,学生的基础,认知的规律,代表了教学之“源”。“求原”,它蕴含了“学如穿井,追本求源,向往高远”之意。
现实剖析——求原致远的价值引领。我校是有八十多年办学历史的老校,近几年生源急剧扩张,现有3700多名学生,82个班级,家长群体学历高,对教育的期望值高。作为新北区乃至常州市窗口学校,我们自身也迫切地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超越。我们认为,教育不能过度填满学生生活的空间,学校教育绝不是给孩子人生画上句号,而是给人生准备好必要的“桨”,这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因此,三井实验小学的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未来愿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本质追求。所谓素养,指的是那些一经习得,便与个体生活、生命不可剥离的,并且具有较高稳定性,有可能伴随一生的习惯、情感与能力。求原教育追求的正是奠定学生个体健康成长与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内涵知识、能力、素养的基础性元素,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
二、求原教育文化内涵解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和本义,教育应顺应这种天性,坚守这一本义,引导并促进孩子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真正的教育应尊重学生发展的主体性和可能性。人是万物之灵,一切都是为人而存在的,我们的求原教育就应基于对人性的尊重、理解和关怀。那究竟什么是求原教育呢?它有哪些特质?
求原教育,回归儿童本原的教育。以儿童的立场,尊重儿童的潜能,让儿童获得快乐发展。马克思·范梅南说:“看待儿童其实是看待可能性,看待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可以这么说:童心是儿童发展的密码,是教育的密码。而教育是以最有价值的内容、以道德的方式展开的活动和过程。这种道德的方式,就是让受教育者尊严地生活在教室和校园里。因此我们的求原教育,就应该回归儿童本原,确立正确的儿童观,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引领他们。
求原教育,回归知识本原的教育。回归教育本真,回归儿童本真。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探究事物的本源,寻找事物的规律,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做事,成就自己的未来。
求原教育,回归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儿童是未完成的人,在他们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开放、向上的姿态。成长是一种需要,课程应该尊重和呵护儿童的这种愿望和需要,并促进儿童的主动发现和主动发展。
综上所述,求原,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是思维方式,更是行为方式。
三、求原教育文化的实践追求
(一)环境文化——学校是一本打开的立体书
环境文化对人的教育意义是不容置疑的,所以苏霍姆林斯基才会说“使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的至理名言。创设健康、积极、和谐、富有文化的育人环境可以陶冶情操,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甚至启迪智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我校秉承“求原理念”,在环境文化建设方面也做出了自我努力。我们依据文化溯源的思想设计了装饰图案,力求让孩子们感知事物的发展历程。如一楼天井建成了“励志园”,在模拟的“旱河”岸边,配置了“铁杵磨成针”的雕塑;三楼的信息场所,整面墙上装饰了电脑的分解元部件,以及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四楼的科学场所,设计了生物起源长廊;教学楼与艺术楼之间的空间,凸显了学校书法特色,利用老民居拆迁的砖头建成了可观、可玩、可歇的“翰墨园”,学生课余时间都可以在那儿“金砖练笔”(挥毫泼墨),此景在常州市首届校园一景评比中荣获特等奖;2016年暑假,以“求原”文化为魂,以省级重点课题“儿童全息阅读的实践研究”为抓手,在学校大厅、长廊、楼梯,学校又整体设计全息阅读课程基地的阅读空间,从文字之源、文化之源、自然之源、历史之源、生命之源开辟了阅读园,让学校处处溢满书香。
关键词:求原教育;学校文化;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A-0027-05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舞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纵观世界名校,无不显现出浓郁而充满生命力的学校文化气息。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说过,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孩子走上自我发展之路。三井实验小学的求原教育试图正本清源,追寻真正的教育。
一、求原教育文化的构建溯源
我校始建于1933年,原为一所农村小学,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学校教育质量日益提高,声誉与日俱增。随着常州北部新城的开发,学校异地新建于市政府旁,地处常州新城区核心地带,这给我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遇。作为一所知名学校,我们在思考:到底办一所怎样的学校?培养怎样的学生?经过反复的推敲、论证,我们提出了“回归教育本原,培养求原人格”的办学理念,“学如穿井,追本求原,向往高远”的校训,崇尚“求原致远”的教育精神,培育“至清、至能、至远”的学生,成就“至情、至深、至远”的教师,积极构建求原教育文化。
地域文化——传承对“井”的情感寄托。我校所在地“三井”,源于一个历史典故:朱元璋巡视路过此地,在此挖掘三口井,由此而得名。井水甘甜可口,滋养众生;井水纯净清凉,源源不绝……这些品质正是“井文化”的丰富内涵。而我们的“求原”理念就来源于我校校名,是我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求,索也,寻找、追求的意思;原,同“源”,根本、根源的意思;求原,乃探寻事物的本源、根源,把握事物发展之根本的意思。从学校教育来说,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而学生的成长,就是我校教育之“源”。从教学来说,知识的起点,学生的基础,认知的规律,代表了教学之“源”。“求原”,它蕴含了“学如穿井,追本求源,向往高远”之意。
现实剖析——求原致远的价值引领。我校是有八十多年办学历史的老校,近几年生源急剧扩张,现有3700多名学生,82个班级,家长群体学历高,对教育的期望值高。作为新北区乃至常州市窗口学校,我们自身也迫切地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超越。我们认为,教育不能过度填满学生生活的空间,学校教育绝不是给孩子人生画上句号,而是给人生准备好必要的“桨”,这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因此,三井实验小学的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未来愿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本质追求。所谓素养,指的是那些一经习得,便与个体生活、生命不可剥离的,并且具有较高稳定性,有可能伴随一生的习惯、情感与能力。求原教育追求的正是奠定学生个体健康成长与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内涵知识、能力、素养的基础性元素,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
二、求原教育文化内涵解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和本义,教育应顺应这种天性,坚守这一本义,引导并促进孩子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真正的教育应尊重学生发展的主体性和可能性。人是万物之灵,一切都是为人而存在的,我们的求原教育就应基于对人性的尊重、理解和关怀。那究竟什么是求原教育呢?它有哪些特质?
求原教育,回归儿童本原的教育。以儿童的立场,尊重儿童的潜能,让儿童获得快乐发展。马克思·范梅南说:“看待儿童其实是看待可能性,看待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可以这么说:童心是儿童发展的密码,是教育的密码。而教育是以最有价值的内容、以道德的方式展开的活动和过程。这种道德的方式,就是让受教育者尊严地生活在教室和校园里。因此我们的求原教育,就应该回归儿童本原,确立正确的儿童观,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引领他们。
求原教育,回归知识本原的教育。回归教育本真,回归儿童本真。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探究事物的本源,寻找事物的规律,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做事,成就自己的未来。
求原教育,回归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儿童是未完成的人,在他们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开放、向上的姿态。成长是一种需要,课程应该尊重和呵护儿童的这种愿望和需要,并促进儿童的主动发现和主动发展。
综上所述,求原,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是思维方式,更是行为方式。
三、求原教育文化的实践追求
(一)环境文化——学校是一本打开的立体书
环境文化对人的教育意义是不容置疑的,所以苏霍姆林斯基才会说“使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的至理名言。创设健康、积极、和谐、富有文化的育人环境可以陶冶情操,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甚至启迪智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我校秉承“求原理念”,在环境文化建设方面也做出了自我努力。我们依据文化溯源的思想设计了装饰图案,力求让孩子们感知事物的发展历程。如一楼天井建成了“励志园”,在模拟的“旱河”岸边,配置了“铁杵磨成针”的雕塑;三楼的信息场所,整面墙上装饰了电脑的分解元部件,以及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四楼的科学场所,设计了生物起源长廊;教学楼与艺术楼之间的空间,凸显了学校书法特色,利用老民居拆迁的砖头建成了可观、可玩、可歇的“翰墨园”,学生课余时间都可以在那儿“金砖练笔”(挥毫泼墨),此景在常州市首届校园一景评比中荣获特等奖;2016年暑假,以“求原”文化为魂,以省级重点课题“儿童全息阅读的实践研究”为抓手,在学校大厅、长廊、楼梯,学校又整体设计全息阅读课程基地的阅读空间,从文字之源、文化之源、自然之源、历史之源、生命之源开辟了阅读园,让学校处处溢满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