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云南落后少数民族地区可基于生产力发展现状,结合“后发优势论”和“蛙跳理论”等相关理论,考虑采用外生型发展战略、后发优势战略、动态比较优势战略、协调发展战略和政府职能动态转变战略,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落后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8-0119-02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指生产力在发展过程中突破常规的线性模式,实现超常规的跳跃式发展。其理论基础可追溯到“后发优势论”(A.Gerchenkron,1962)和“蛙跳理论”(Brezis,Paul Krugman,1993)。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局部区域生产力发展的特殊规律,曾被大量客观事实证明。如,历史上美、德对英国的超越,日本经济在战后重建并后来居上,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崛起等。
云南落后少数民族地区作为后发地区,也可采取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战略。通过借鉴先发地区经验,模仿和采用先发地区的技术和组织结构,寻求先发地区的帮助,加快生产力发展,缩小差距,并期望实现对先发地区的赶超。这一宏观战略必须进行细化,即结合有关理论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系统的战略规划。具体而言,云南落后少数民族地区可考虑采用以下系列战略。
一、外生型发展战略
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体现在: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低,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落后,劳动对象多局限于自然资源或初级产品,经济管理思想和方式落后、管理制度和机构设置的科学化程度低,作为生产力支撑要素的科研、教育、商业、金融、交通、通讯等机构建设落后,生产力系统性要素的组合结构、匹配程度、地区分布结构的合理度低,劳动生产率低、人均社会财富的数量少且增长速度慢等等。
落后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发展的薄弱基础,决定了内生发展能力有限,故现阶段应考虑采取的战略之一是外生型发展战略,即主要利用外部条件和力量推动本地生产力发展,可利用的外力主要有上级政府的优惠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政府投资,采用BOT项目等方式吸引区外投资或技术援助,外部人才引进,与区外合建“产学研官”发展体系等等。
二、后发优势战略
“后发优势论”和“蛙跳理论”论述了后发地区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可能性,必须看到,跨越发展的实现是有条件的。A.Gerchenkron提出,后发地区制度创新的激发环节非常重要,需要后发地区的政府干预来补偿资本、熟练劳动、企业家精神和技术能力等的不充分供应。Romer(1986)和Abramovitz(1989)指出,后发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追赶”必须基于一定的限制条件,其中通过教育等形成的“技术(吸收、模仿、创新)能力”和包括资源要素的组合和管理能力、人力资源开发能力、社会知识获取能力、制度自组织能力、对外来文化的融合力等内容的“社会能力”是经济“追赶”的内在因素。
所以,云南落后地区在采取外生型发展战略的同时,必须注重内生发展能力的培养,以期获得对发达地区实现“赶超”的基础。具体措施包括稳步推进基础设施特别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社会知识总量增加,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通过劳务输出从外部引进显性和隐性知识,由政府或地方企业委托培养定向大学生或研究生,引进师资对企事业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加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思想意识宣传,加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加强经济管理制度建设,包括建立“发展战略领导小组”、“特色产业领导小组”、“科技兴区领导小组”等管理机构以及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等等。
三、动态比较优势战略
云南落后少数民族地区虽然生产力发展基础落后,但也有其相对比较优势,如劳动力资源数量充足,蕴涵丰富民族特色的加工技艺、矿产资源丰富、水力资源充足、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独特、生物资源品种多且存量大等。落后地区可以利用其相对优势发展具有比较劳动生产率优势的产业,形成相应的产业结构,通过产业扩张和产品出口贸易的扩大来带动经济发展。努力将云南落后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成优势产业,这些产业包括旅游业、民族特色工艺品加工业、特色餐饮业、特种养殖或种植业等等。
另一方面,任何地区的比较优势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要素和产品供求状况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全国和世界经济的融合和演变,旧的比较优势可能逐渐丧失,同时新的比较优势可能形成。若一味坚持静态比较优势思维来发展经济,就会落入“比较优势陷阱”:即不同地区基于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使双方都得利时,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一方,相对于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一方总是处于不利地位,并且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以致前者的潜在优势得不到发展,从而落入恶性循环的“陷阱”。
四、协调发展战略
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多因素系统,系统科学表明:系统内部都通过元素和子系统的联系形式形成特定的结构,结构决定了系统的功能。云南落后少数民族地区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协调发展战略,以获得良性的系统发展结构和功能。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有:产业结构的协调、地区内各次区域间的协调、生产力跨越发展的速度(包括引进技术的先进程度、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等)与本地承受力的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等。各方的协调,需要当地政府组织进行科学的测评研究,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并从财政、税收、金融投资政策等方面进行宏观调控。此外,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云南落后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生产力“赶超”战略的必然选择。这是因为:首先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
五、政府职能动态转变战略
迈克尔·波特(1990)认为,一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大致经过生产要素带动、投资带动、创新带动和财富带动四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政府具有不同职能。在生产要素带动阶段,政府主要是为经济起飞创造条件,扮演“第一推动力”的角色;在投资带动阶段,政府通过各种措施直接介入并推动经济发展,以充分获取后发利益;在投资带动到创新带动的转型阶段,政府职能应从直接干预经济发展逐步转向致力于营造产业持续创新的环境。中国学者项飞借鉴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后发国政府经济职能生命周期假说,这一生命周期分为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各阶段的经济发展特点和政府功效各不相同。后发国经济能否成功启动并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政府能否在适当的时机履行适当的职能。
上述理论对于云南落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现阶段该地区的政府职能应处于“引入期”,政府应作为“第一推动力”,其职能包括引进和培育生产力要素,创造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环境(基础设施、市场机制、法制规范等),政府直接参与资源配置等。当生产力发展的基础逐步加强,发展动力已经激发,政府应从主导力量转变为引导力量,逐步从竞争性行业退出,主要组织公共产品的供给,同时做好市场竞争的“裁判员”和“监督者”,完善宏观调控能力。在实施政府职能动态转变战略时,还应强化政府的制度创新能力,避免路径依赖和腐败问题。措施包括通过教育、对外交流、引聘人才等方式提高政府人员的综合素质,利用区内外的科研力量,探求政府职能动态创新的途径等。
上面所阐述的云南落后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各种战略,其实施应是一个动态过程,实施前必须制定系统的具体措施,同时还应根据省内、国内甚至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战略系统进行局部的动态调整。
参考文献:
[1]Alexander Gerschenkron.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
[2]Brezis,Paul Krugman,Tsiddon.Leap-frogging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A Theory of Cycles in National Technological Leadership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3,(83).
[3]Romer,Paul M.Increasing Return and Long-Run Growth[J].Journal of Polotical Ecomomy1986,(1002-1037).
[4]M.Abramovitz.Thinking about Growth,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5]Porter,M.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New York:Free Press,1990.
[6]李小斌,郭思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中的政策制定适用理论及政策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05,(6).
[7]庞跃辉.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哲学观[J].广东社会科学,2001,(2).
[8]项飞.后发国家政府的经济职能及其周期性调整[J].上海经济研究,2001,(11).
[9]黄改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西部贫困山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以西部贫困山区永寿县为调研案例[J].经济研究导
刊,2009,(11).
The Strategical Ponder on How Could Yunnan Backward National Minority Area Get
Leap-frogging Productive Forces Development
TANG Jian-rong
(Hainan UniversityEconomy and Management School, Haikou 570228,China)
Abstract: The backward national minority area in Yunnan province can get leap-frogging productive forces development out of present situation, taking the theory on the advantage of backwardness and the leap-frogging theory etc.as the foundation, using the exogenous developmental strategy and the backwardness advantage strategy and the dynamic comparison superiority strategy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government function dynamic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Key words: the backward national minority area; productive forces; leap-frogging development strategy[责任编辑 陈丹丹]
关键词:落后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8-0119-02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指生产力在发展过程中突破常规的线性模式,实现超常规的跳跃式发展。其理论基础可追溯到“后发优势论”(A.Gerchenkron,1962)和“蛙跳理论”(Brezis,Paul Krugman,1993)。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局部区域生产力发展的特殊规律,曾被大量客观事实证明。如,历史上美、德对英国的超越,日本经济在战后重建并后来居上,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崛起等。
云南落后少数民族地区作为后发地区,也可采取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战略。通过借鉴先发地区经验,模仿和采用先发地区的技术和组织结构,寻求先发地区的帮助,加快生产力发展,缩小差距,并期望实现对先发地区的赶超。这一宏观战略必须进行细化,即结合有关理论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系统的战略规划。具体而言,云南落后少数民族地区可考虑采用以下系列战略。
一、外生型发展战略
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体现在: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低,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落后,劳动对象多局限于自然资源或初级产品,经济管理思想和方式落后、管理制度和机构设置的科学化程度低,作为生产力支撑要素的科研、教育、商业、金融、交通、通讯等机构建设落后,生产力系统性要素的组合结构、匹配程度、地区分布结构的合理度低,劳动生产率低、人均社会财富的数量少且增长速度慢等等。
落后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发展的薄弱基础,决定了内生发展能力有限,故现阶段应考虑采取的战略之一是外生型发展战略,即主要利用外部条件和力量推动本地生产力发展,可利用的外力主要有上级政府的优惠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政府投资,采用BOT项目等方式吸引区外投资或技术援助,外部人才引进,与区外合建“产学研官”发展体系等等。
二、后发优势战略
“后发优势论”和“蛙跳理论”论述了后发地区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可能性,必须看到,跨越发展的实现是有条件的。A.Gerchenkron提出,后发地区制度创新的激发环节非常重要,需要后发地区的政府干预来补偿资本、熟练劳动、企业家精神和技术能力等的不充分供应。Romer(1986)和Abramovitz(1989)指出,后发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追赶”必须基于一定的限制条件,其中通过教育等形成的“技术(吸收、模仿、创新)能力”和包括资源要素的组合和管理能力、人力资源开发能力、社会知识获取能力、制度自组织能力、对外来文化的融合力等内容的“社会能力”是经济“追赶”的内在因素。
所以,云南落后地区在采取外生型发展战略的同时,必须注重内生发展能力的培养,以期获得对发达地区实现“赶超”的基础。具体措施包括稳步推进基础设施特别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社会知识总量增加,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通过劳务输出从外部引进显性和隐性知识,由政府或地方企业委托培养定向大学生或研究生,引进师资对企事业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加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思想意识宣传,加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加强经济管理制度建设,包括建立“发展战略领导小组”、“特色产业领导小组”、“科技兴区领导小组”等管理机构以及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等等。
三、动态比较优势战略
云南落后少数民族地区虽然生产力发展基础落后,但也有其相对比较优势,如劳动力资源数量充足,蕴涵丰富民族特色的加工技艺、矿产资源丰富、水力资源充足、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独特、生物资源品种多且存量大等。落后地区可以利用其相对优势发展具有比较劳动生产率优势的产业,形成相应的产业结构,通过产业扩张和产品出口贸易的扩大来带动经济发展。努力将云南落后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成优势产业,这些产业包括旅游业、民族特色工艺品加工业、特色餐饮业、特种养殖或种植业等等。
另一方面,任何地区的比较优势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要素和产品供求状况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全国和世界经济的融合和演变,旧的比较优势可能逐渐丧失,同时新的比较优势可能形成。若一味坚持静态比较优势思维来发展经济,就会落入“比较优势陷阱”:即不同地区基于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使双方都得利时,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一方,相对于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一方总是处于不利地位,并且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以致前者的潜在优势得不到发展,从而落入恶性循环的“陷阱”。
四、协调发展战略
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多因素系统,系统科学表明:系统内部都通过元素和子系统的联系形式形成特定的结构,结构决定了系统的功能。云南落后少数民族地区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协调发展战略,以获得良性的系统发展结构和功能。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有:产业结构的协调、地区内各次区域间的协调、生产力跨越发展的速度(包括引进技术的先进程度、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等)与本地承受力的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等。各方的协调,需要当地政府组织进行科学的测评研究,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并从财政、税收、金融投资政策等方面进行宏观调控。此外,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云南落后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生产力“赶超”战略的必然选择。这是因为:首先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
五、政府职能动态转变战略
迈克尔·波特(1990)认为,一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大致经过生产要素带动、投资带动、创新带动和财富带动四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政府具有不同职能。在生产要素带动阶段,政府主要是为经济起飞创造条件,扮演“第一推动力”的角色;在投资带动阶段,政府通过各种措施直接介入并推动经济发展,以充分获取后发利益;在投资带动到创新带动的转型阶段,政府职能应从直接干预经济发展逐步转向致力于营造产业持续创新的环境。中国学者项飞借鉴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后发国政府经济职能生命周期假说,这一生命周期分为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各阶段的经济发展特点和政府功效各不相同。后发国经济能否成功启动并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政府能否在适当的时机履行适当的职能。
上述理论对于云南落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现阶段该地区的政府职能应处于“引入期”,政府应作为“第一推动力”,其职能包括引进和培育生产力要素,创造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环境(基础设施、市场机制、法制规范等),政府直接参与资源配置等。当生产力发展的基础逐步加强,发展动力已经激发,政府应从主导力量转变为引导力量,逐步从竞争性行业退出,主要组织公共产品的供给,同时做好市场竞争的“裁判员”和“监督者”,完善宏观调控能力。在实施政府职能动态转变战略时,还应强化政府的制度创新能力,避免路径依赖和腐败问题。措施包括通过教育、对外交流、引聘人才等方式提高政府人员的综合素质,利用区内外的科研力量,探求政府职能动态创新的途径等。
上面所阐述的云南落后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各种战略,其实施应是一个动态过程,实施前必须制定系统的具体措施,同时还应根据省内、国内甚至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战略系统进行局部的动态调整。
参考文献:
[1]Alexander Gerschenkron.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
[2]Brezis,Paul Krugman,Tsiddon.Leap-frogging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A Theory of Cycles in National Technological Leadership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3,(83).
[3]Romer,Paul M.Increasing Return and Long-Run Growth[J].Journal of Polotical Ecomomy1986,(1002-1037).
[4]M.Abramovitz.Thinking about Growth,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5]Porter,M.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New York:Free Press,1990.
[6]李小斌,郭思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中的政策制定适用理论及政策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05,(6).
[7]庞跃辉.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哲学观[J].广东社会科学,2001,(2).
[8]项飞.后发国家政府的经济职能及其周期性调整[J].上海经济研究,2001,(11).
[9]黄改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西部贫困山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以西部贫困山区永寿县为调研案例[J].经济研究导
刊,2009,(11).
The Strategical Ponder on How Could Yunnan Backward National Minority Area Get
Leap-frogging Productive Forces Development
TANG Jian-rong
(Hainan UniversityEconomy and Management School, Haikou 570228,China)
Abstract: The backward national minority area in Yunnan province can get leap-frogging productive forces development out of present situation, taking the theory on the advantage of backwardness and the leap-frogging theory etc.as the foundation, using the exogenous developmental strategy and the backwardness advantage strategy and the dynamic comparison superiority strategy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government function dynamic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Key words: the backward national minority area; productive forces; leap-frogging development strategy[责任编辑 陈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