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如何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很好的保护和延续古城历史文脉,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普遍面临的严峻问题。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向大型化、现代化、经济化发展,正日益侵蚀着城市历史人文赖以生存的环境,历史文脉的保护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本文对延安名城保护中的对象、方法等作了些许探讨,希望找出如何跟随城市发展前进的脚步更好的进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方法。
1.历史城镇保护规划研究基础
1.1简介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标志人类所处时代和所处地域的社会缩影,它反映了某个时代和地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最高成就,是一批长期积累起来的历史文化遗产。
1.2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或是近、现代革命运动和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地方。保护这些历史文化名城,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1.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特点
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按照历史和自然文化特征,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可分为 7类:①历史上以政治中心为主的都城、省城、州城或府城、县城;②风景如画、依托山水名胜和重点文物古迹为主的名城;③以传统手工业、商业特别著称的名城;④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特色突出的名城;⑤边境、口岸及长城沿线以军事防御为主的历史城镇;⑥以海外交通为主的港口名城;⑦重点革命纪念地名城。其中有不少名城可以兼有几个特征。
2.延安历史城镇文化保护与规划
2.1历史城镇场所
历史城镇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聚集地,它最可能成为文化承载的土壤,其保护应当从物质保护转向活太的历史环境与场所的保护,注重其自然环境与城市文化的融合。
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
2.2延安历史文脉延续
在现状延安中心城区范围内,古城遗址主要有5处,即延安州城、延安府城、肤施县城、南关围城、北关围城。五座城池相距很近,布局上形似莲花,古有“莲花五城”的总称。
延安具有悠久的历史,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当地居民的传统民俗、历史源流、道德伦理、宗教信仰、建筑理念、审美和价值取向等等,具有极高的社会和文化价值。
首先,延安丰富的古建筑、建筑群、传统民居建筑为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宝物。我国古代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丰富、独特的传统建筑文化。延安的窑洞就是适应了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好民俗民风所形成的,充满智慧和地方特色的产物。不仅为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保存和延續发挥重要作用,更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其次,延安作为一个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为人们体验、研究城市发展历史和黄土高原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延安城市的发展记录了当地社会历史文明发展的历程,反映了延安人们传统民俗、道德伦理、哲学思想等深层次文化内涵以及衣食住行等生活状况和社会状况,为研究人类文化发展演进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依据,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2.3延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
延安文物保护部门积极抢修了一批重要的革命旧居、旧址和历史古建筑,如南泥湾王震旧居、中宣部旧址、杨家岭中组部、延长东征会议旧址、吴旗革命旧址、富县东村会议旧址等。重建了独具特色的子长钟山石窟钟楼和富县石泓寺大殿,完成了黄帝陵而起改造祭祀大大殿的修建。
2.4延安名城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城市的过度发展和名城保护工作缺失,是的延安城市风貌和独特的“三山对峙”的城市格局收到你强烈冲击,破坏严重。
延安市区地处狭长的河川地带,革命纪念地旧址和文物古迹散点分布其中,二忧郁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市区建设密度越来越大、建筑高度越来越高,使得城市景观比例失调,强烈对比使得原本蜿蜒清秀的市区水系看起来像一条小臭水沟,同时,这些大体建筑还严重阻挡了城市景观视廊。
(2)过快的城市发展及管理、控制层面的失当,延安城市规模的剧烈扩张导致许多革命旧址周边环境的混乱,严重所害了原有的传统风貌景观、影响延安革命纪念地的形象。
(3)城市环境质量差。城市内河流污染严重,城市大气及水土流失治理虽有所改善,但空气质量仍然不尽人意,城区内建筑密度大,缺少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
(4)共鸣历史文化保护意识淡薄,一旦局部利益与城市保护发生冲突是,往往牺牲历史文化保护,导致文化遗产容易被随意破坏。
2.5延安历史名城保护
作为中华名族的发祥地、中国革命的摇篮,延安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旅游资源。延安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城市依山傍水,沿三川谷地进行建设。南川、东川、西北川三川交汇处是相互对峙的宝塔山、清凉山和凤凰山,山上存有宝塔山、清凉寺等众多名胜古迹。这就形成了延安“以宝塔为核心,三山对峙,延水中流”的城市格局。所以保护要从格局入手。
2.5.1古城保护与新区建设协调发展,保护城市格局
由于延安城市中心地段是老城中心区,周边新区的发展速度较慢,功能较单一,多为居住与工业,这样使得老城区大量珍贵文物和历史建筑被毁坏,严重破坏古城传统风貌,虽然城市大部分都被现代城市风貌覆盖,但是延安“三山、一塔、延水中流”的基本城市格局保存较完整,若能及时降低老城区人口和建筑密度,减少交通量,垃圾污水的排放量,同时完善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必然焕然一新。
2.5.2传统风貌与古城环境保护并进,还原周边环境风貌
延安是依山傍水的城市,所以城市风貌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加强环境建设与改造才是保护历史城镇的首要任务。整治河道,绿化美化河道,两岸建设滨河公园,是城市内和周围环境形成完整的绿化系统。
2.5.3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合理利用遗产资源
旅游开发是提高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价值认识和促进保护利用的直接手段,也是形成保护与发展良性循环的捷径。所以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前提下,大力宣传延安的特色与文化,通过旅游的开发使城市历史文化得到保护。
3.结语
历史城镇的保护在考虑诸多社会原因的情况下,最终需要将城镇整体保护与历史空间场所精神的延续问题落实到具体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法中去,才能实现真正的意义上得分历史城镇保护与更新。
历史文化名城延安是我国红色革命的摇篮,同时也是陕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西部中小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希望带类似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供参考。 [科]
1.历史城镇保护规划研究基础
1.1简介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标志人类所处时代和所处地域的社会缩影,它反映了某个时代和地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最高成就,是一批长期积累起来的历史文化遗产。
1.2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或是近、现代革命运动和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地方。保护这些历史文化名城,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1.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特点
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按照历史和自然文化特征,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可分为 7类:①历史上以政治中心为主的都城、省城、州城或府城、县城;②风景如画、依托山水名胜和重点文物古迹为主的名城;③以传统手工业、商业特别著称的名城;④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特色突出的名城;⑤边境、口岸及长城沿线以军事防御为主的历史城镇;⑥以海外交通为主的港口名城;⑦重点革命纪念地名城。其中有不少名城可以兼有几个特征。
2.延安历史城镇文化保护与规划
2.1历史城镇场所
历史城镇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聚集地,它最可能成为文化承载的土壤,其保护应当从物质保护转向活太的历史环境与场所的保护,注重其自然环境与城市文化的融合。
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
2.2延安历史文脉延续
在现状延安中心城区范围内,古城遗址主要有5处,即延安州城、延安府城、肤施县城、南关围城、北关围城。五座城池相距很近,布局上形似莲花,古有“莲花五城”的总称。
延安具有悠久的历史,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当地居民的传统民俗、历史源流、道德伦理、宗教信仰、建筑理念、审美和价值取向等等,具有极高的社会和文化价值。
首先,延安丰富的古建筑、建筑群、传统民居建筑为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宝物。我国古代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丰富、独特的传统建筑文化。延安的窑洞就是适应了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好民俗民风所形成的,充满智慧和地方特色的产物。不仅为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保存和延續发挥重要作用,更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其次,延安作为一个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为人们体验、研究城市发展历史和黄土高原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延安城市的发展记录了当地社会历史文明发展的历程,反映了延安人们传统民俗、道德伦理、哲学思想等深层次文化内涵以及衣食住行等生活状况和社会状况,为研究人类文化发展演进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依据,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2.3延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
延安文物保护部门积极抢修了一批重要的革命旧居、旧址和历史古建筑,如南泥湾王震旧居、中宣部旧址、杨家岭中组部、延长东征会议旧址、吴旗革命旧址、富县东村会议旧址等。重建了独具特色的子长钟山石窟钟楼和富县石泓寺大殿,完成了黄帝陵而起改造祭祀大大殿的修建。
2.4延安名城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城市的过度发展和名城保护工作缺失,是的延安城市风貌和独特的“三山对峙”的城市格局收到你强烈冲击,破坏严重。
延安市区地处狭长的河川地带,革命纪念地旧址和文物古迹散点分布其中,二忧郁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市区建设密度越来越大、建筑高度越来越高,使得城市景观比例失调,强烈对比使得原本蜿蜒清秀的市区水系看起来像一条小臭水沟,同时,这些大体建筑还严重阻挡了城市景观视廊。
(2)过快的城市发展及管理、控制层面的失当,延安城市规模的剧烈扩张导致许多革命旧址周边环境的混乱,严重所害了原有的传统风貌景观、影响延安革命纪念地的形象。
(3)城市环境质量差。城市内河流污染严重,城市大气及水土流失治理虽有所改善,但空气质量仍然不尽人意,城区内建筑密度大,缺少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
(4)共鸣历史文化保护意识淡薄,一旦局部利益与城市保护发生冲突是,往往牺牲历史文化保护,导致文化遗产容易被随意破坏。
2.5延安历史名城保护
作为中华名族的发祥地、中国革命的摇篮,延安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旅游资源。延安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城市依山傍水,沿三川谷地进行建设。南川、东川、西北川三川交汇处是相互对峙的宝塔山、清凉山和凤凰山,山上存有宝塔山、清凉寺等众多名胜古迹。这就形成了延安“以宝塔为核心,三山对峙,延水中流”的城市格局。所以保护要从格局入手。
2.5.1古城保护与新区建设协调发展,保护城市格局
由于延安城市中心地段是老城中心区,周边新区的发展速度较慢,功能较单一,多为居住与工业,这样使得老城区大量珍贵文物和历史建筑被毁坏,严重破坏古城传统风貌,虽然城市大部分都被现代城市风貌覆盖,但是延安“三山、一塔、延水中流”的基本城市格局保存较完整,若能及时降低老城区人口和建筑密度,减少交通量,垃圾污水的排放量,同时完善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必然焕然一新。
2.5.2传统风貌与古城环境保护并进,还原周边环境风貌
延安是依山傍水的城市,所以城市风貌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加强环境建设与改造才是保护历史城镇的首要任务。整治河道,绿化美化河道,两岸建设滨河公园,是城市内和周围环境形成完整的绿化系统。
2.5.3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合理利用遗产资源
旅游开发是提高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价值认识和促进保护利用的直接手段,也是形成保护与发展良性循环的捷径。所以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前提下,大力宣传延安的特色与文化,通过旅游的开发使城市历史文化得到保护。
3.结语
历史城镇的保护在考虑诸多社会原因的情况下,最终需要将城镇整体保护与历史空间场所精神的延续问题落实到具体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法中去,才能实现真正的意义上得分历史城镇保护与更新。
历史文化名城延安是我国红色革命的摇篮,同时也是陕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西部中小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希望带类似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供参考。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