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高职毕业生就业前心理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符合其表现特点的心理调适对策。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心理调适
一、引言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各高校相继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专职机构,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教师。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主要关注在校大学生,既是在校生又是社会人的毕业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得不到重视,特别是高职毕业生的心理问题,还有待更多的关注。其实,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与择业就是他们人生理想与现实生活的较量,当理想与现实产生较大偏差时,他们的心理矛盾与危机也随之而来,无论在校或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种种挫折心理在所难免。高职毕业生如能借助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前心理咨询辅导等途径来避免由挫折感引发的一系列心理问题的深化发展,将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大贡献。高职毕业生在当前就业形势下能否顺利完成就业和完成角色转变,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员,其心理健康状况值得深入探讨。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前的心理表现及特征
1. 自卑、怯儒。
自卑是高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因为相对于普通高校大学生来说,其被社会认同度偏低,导致其自我评价偏低,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害怕挫折,过分退缩,缺乏信心和勇气。
2. 依赖、盲从。
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过度依赖、盲目从众。不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切合实际地选择职位,而是把希望寄托于学校和父母,不愿意主动选择、积极竞争;不从实际出发,不量力而行,而与他人盲目比较,不能积极地对自己进行正确、客观和公正的分析。
3. 焦虑。
当前高职毕业生普遍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严重缺乏,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难免出现焦虑心理。害怕被用人单位拒绝,一旦被拒绝,立即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甚至在今后对用人单位的录用程序感到害怕。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成绩不佳、能力一般而又不善“包装”自己的学生,则更焦虑。
4. 冷漠。
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冲突使高职毕业生产生冷漠心理。不少高职毕业生对求职、工作甚至对人生都表现出冷漠,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情绪低落,等等,其根本原因就是强烈的心理冲突。
三、造成高职毕业生就业前心理问题的原因
1. 社会变革。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社会转型和思想变革,高职毕业生不再享有毕业分配特权,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的特权也逐步开始转移为企业“单向选择”。因此,部分毕业生能抢先找到合适工作成为自身价值的展示;反之,另一部分毕业生工作无着落,无奈地成为另类群体被孤立,得不到社会认同,从而导致这部分高职毕业生自我认同度下降,从而失去自信。
2. 角色转换。
高职毕业生在经历了选择与被选择的矛盾冲突过后,无论满意与否,最终都将选定某一职业,迈向社会。这一转换在其人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其角色转换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其事业成败。而当其角色转换遇到困难时,就会发生角色不适的问题,当角色不适占据了新的社会位置,使之不能进入新的角色或不能退出原有角色时,就会陷入自我内部的心理压力及情感矛盾。有些高职毕业生能很快适应这种转变,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但也有一些仍然不能适应新环境。
3. 身心发展。
高职毕业生身心发展尚未健全,在成长环境、教育条件和自我需要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相当一部分高职毕业生在社会交际中产生失衡现象,在遇到各种问题时不能处之泰然,从而感到困惑和迷茫。而且,高职毕业生积极心理防御机制建立尚不完善,社会经验不足,导致抗挫折能力低,使他们成为心理品质的“高危人群”。
4. 理想与选择。
就业是高职毕业生面临的重大抉择,也是他们人生的重大转折点。由于长期以来,高职生通常是在家长的呵护和学校的包容成长的,其心理相当脆弱,因此,毕业后面临的挫折也会更多。从就业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来看,其根源在于理想与现实、愿望与失望、目标与挫折发生冲突而导致的巨大心理落差。这种落差使他们处于一种心理失衡状态,常常伴有焦虑不安、自卑、自我否定等特征。
四、高职毕业生就业前心理问题调适对策
1. 全局意识,完善毕业生就业前心理咨询体系建设。
高职生心理状况一直备受关注,各高职院校也相继采取相对完善的心理危机防御机制,而对于高职毕业生就业前的心理问题却缺乏全局意识,且重视不够。高职院校应成立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加强统一规划和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和管理机制,形成长效机制,负责全校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教学、心理咨询和科研工作。建设一支全方位完善心理辅导师资队伍,对毕业生顺利就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自我激励,帮助高职毕业生克服自卑心理。
针对高职毕业生心理自卑的特点,高职院校在职业指导或就业前心理辅导过程中应采用专业的咨询技巧激励毕业生恢复自信,帮助毕业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使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引导毕业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完善自己,树立自信心;教育毕业生学会正确分析问题,提高挫折承受能力,遇到失败和挫折时能够正确分析主、客观原因;教会毕业生善于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在实际行动增加勇气和自信。
3. 合理定位,引导高职毕业生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一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自觉性和坚定性的职业选择的态度和行为,对一个人职业目标和择业动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职业价值观能在毕业生的择业道路上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当毕业生面对择业不知如何适从时,作为职业指导或心理辅导专业人员要从专业的角度引导毕业生全面地自我评价,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也要让毕业生意识到就业不是盲从或没有选择,而是要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的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在职业发展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逐步实现自我价值;让毕业生做到合理定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4. 人性本能,激发高职毕业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专业指导人员在做职业与就业辅导时应该教会高职毕业生如何通过积极心理防御机制调适其各种就业心理问题。心理防御机制具有积极和消极二重性,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不但能缓解不适情绪,缓冲心理挫折,同时还使人表现出自信、进取的倾向,有助于战胜挫折,摆脱困扰。
5.个性品质,增强高职毕业生抗挫折心理的适应能力。
心理学认为,个性作为中间变量在外界环境与心理反映之间起作用。同样的挫折情境,有的毕业生一蹶不振,甚至自暴自弃,有的毕业生却把它看成是生活的挑战、成长的机会,积极迎接挑战,最终走出困境。究其原因,在于这两类人有着不同的个性品质。所以,从高职生入校开始,各高职院校就应该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突出符合高职生特点的教学模式与管理,重点塑造高职生的人格魅力。同时,引导高职生正视挫折,理智地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引导其以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待挫折,不断完善良好的个性品质,让高职毕业生放下心理包袱,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6.综合素质,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综合素质是人才竞争最有力的砝码,也是企业用人的标准。目前,高职院校在高职生综合素质培养上的深度和广度还不足,主要是全员参与的人才素质培养力不够,导致相当一部分高职毕业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技能单一、学习能力不强、综合能力偏差。因此,高职院校要在日常教学管理中突出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实施符合高职生特点的可行性方案,帮助高职生在校期间学好本领,让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并在实践中逐渐丰富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高职生的职业技能和业务能力,增强其综合素质,从而减少就业障碍,减轻因就业难所导致的心理压力。
五、结语
总之,我们在关注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同时不可忽视其就业前的心理问题。基于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仍处在不断发展阶段,高职毕业生就业前心理辅导及危机干预尚需进一步加强。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提高抗挫折能力,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提高心理素质,建立自信乐观、自强不息、宽容豁达的人生观,为构建和谐社会献出一份力量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单位: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国海,许国彬,肖沛雄.大学生心理与训练[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小鲁、叶梓效主编.毕业生就业概论[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张敏强主编.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赖俊辰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心理调适
一、引言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各高校相继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专职机构,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教师。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主要关注在校大学生,既是在校生又是社会人的毕业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得不到重视,特别是高职毕业生的心理问题,还有待更多的关注。其实,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与择业就是他们人生理想与现实生活的较量,当理想与现实产生较大偏差时,他们的心理矛盾与危机也随之而来,无论在校或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种种挫折心理在所难免。高职毕业生如能借助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前心理咨询辅导等途径来避免由挫折感引发的一系列心理问题的深化发展,将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大贡献。高职毕业生在当前就业形势下能否顺利完成就业和完成角色转变,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员,其心理健康状况值得深入探讨。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前的心理表现及特征
1. 自卑、怯儒。
自卑是高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因为相对于普通高校大学生来说,其被社会认同度偏低,导致其自我评价偏低,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害怕挫折,过分退缩,缺乏信心和勇气。
2. 依赖、盲从。
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过度依赖、盲目从众。不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切合实际地选择职位,而是把希望寄托于学校和父母,不愿意主动选择、积极竞争;不从实际出发,不量力而行,而与他人盲目比较,不能积极地对自己进行正确、客观和公正的分析。
3. 焦虑。
当前高职毕业生普遍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严重缺乏,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难免出现焦虑心理。害怕被用人单位拒绝,一旦被拒绝,立即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甚至在今后对用人单位的录用程序感到害怕。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成绩不佳、能力一般而又不善“包装”自己的学生,则更焦虑。
4. 冷漠。
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冲突使高职毕业生产生冷漠心理。不少高职毕业生对求职、工作甚至对人生都表现出冷漠,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情绪低落,等等,其根本原因就是强烈的心理冲突。
三、造成高职毕业生就业前心理问题的原因
1. 社会变革。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社会转型和思想变革,高职毕业生不再享有毕业分配特权,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的特权也逐步开始转移为企业“单向选择”。因此,部分毕业生能抢先找到合适工作成为自身价值的展示;反之,另一部分毕业生工作无着落,无奈地成为另类群体被孤立,得不到社会认同,从而导致这部分高职毕业生自我认同度下降,从而失去自信。
2. 角色转换。
高职毕业生在经历了选择与被选择的矛盾冲突过后,无论满意与否,最终都将选定某一职业,迈向社会。这一转换在其人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其角色转换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其事业成败。而当其角色转换遇到困难时,就会发生角色不适的问题,当角色不适占据了新的社会位置,使之不能进入新的角色或不能退出原有角色时,就会陷入自我内部的心理压力及情感矛盾。有些高职毕业生能很快适应这种转变,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但也有一些仍然不能适应新环境。
3. 身心发展。
高职毕业生身心发展尚未健全,在成长环境、教育条件和自我需要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相当一部分高职毕业生在社会交际中产生失衡现象,在遇到各种问题时不能处之泰然,从而感到困惑和迷茫。而且,高职毕业生积极心理防御机制建立尚不完善,社会经验不足,导致抗挫折能力低,使他们成为心理品质的“高危人群”。
4. 理想与选择。
就业是高职毕业生面临的重大抉择,也是他们人生的重大转折点。由于长期以来,高职生通常是在家长的呵护和学校的包容成长的,其心理相当脆弱,因此,毕业后面临的挫折也会更多。从就业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来看,其根源在于理想与现实、愿望与失望、目标与挫折发生冲突而导致的巨大心理落差。这种落差使他们处于一种心理失衡状态,常常伴有焦虑不安、自卑、自我否定等特征。
四、高职毕业生就业前心理问题调适对策
1. 全局意识,完善毕业生就业前心理咨询体系建设。
高职生心理状况一直备受关注,各高职院校也相继采取相对完善的心理危机防御机制,而对于高职毕业生就业前的心理问题却缺乏全局意识,且重视不够。高职院校应成立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加强统一规划和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和管理机制,形成长效机制,负责全校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教学、心理咨询和科研工作。建设一支全方位完善心理辅导师资队伍,对毕业生顺利就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自我激励,帮助高职毕业生克服自卑心理。
针对高职毕业生心理自卑的特点,高职院校在职业指导或就业前心理辅导过程中应采用专业的咨询技巧激励毕业生恢复自信,帮助毕业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使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引导毕业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完善自己,树立自信心;教育毕业生学会正确分析问题,提高挫折承受能力,遇到失败和挫折时能够正确分析主、客观原因;教会毕业生善于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在实际行动增加勇气和自信。
3. 合理定位,引导高职毕业生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一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自觉性和坚定性的职业选择的态度和行为,对一个人职业目标和择业动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职业价值观能在毕业生的择业道路上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当毕业生面对择业不知如何适从时,作为职业指导或心理辅导专业人员要从专业的角度引导毕业生全面地自我评价,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也要让毕业生意识到就业不是盲从或没有选择,而是要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的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在职业发展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逐步实现自我价值;让毕业生做到合理定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4. 人性本能,激发高职毕业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专业指导人员在做职业与就业辅导时应该教会高职毕业生如何通过积极心理防御机制调适其各种就业心理问题。心理防御机制具有积极和消极二重性,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不但能缓解不适情绪,缓冲心理挫折,同时还使人表现出自信、进取的倾向,有助于战胜挫折,摆脱困扰。
5.个性品质,增强高职毕业生抗挫折心理的适应能力。
心理学认为,个性作为中间变量在外界环境与心理反映之间起作用。同样的挫折情境,有的毕业生一蹶不振,甚至自暴自弃,有的毕业生却把它看成是生活的挑战、成长的机会,积极迎接挑战,最终走出困境。究其原因,在于这两类人有着不同的个性品质。所以,从高职生入校开始,各高职院校就应该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突出符合高职生特点的教学模式与管理,重点塑造高职生的人格魅力。同时,引导高职生正视挫折,理智地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引导其以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待挫折,不断完善良好的个性品质,让高职毕业生放下心理包袱,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6.综合素质,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综合素质是人才竞争最有力的砝码,也是企业用人的标准。目前,高职院校在高职生综合素质培养上的深度和广度还不足,主要是全员参与的人才素质培养力不够,导致相当一部分高职毕业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技能单一、学习能力不强、综合能力偏差。因此,高职院校要在日常教学管理中突出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实施符合高职生特点的可行性方案,帮助高职生在校期间学好本领,让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并在实践中逐渐丰富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高职生的职业技能和业务能力,增强其综合素质,从而减少就业障碍,减轻因就业难所导致的心理压力。
五、结语
总之,我们在关注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同时不可忽视其就业前的心理问题。基于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仍处在不断发展阶段,高职毕业生就业前心理辅导及危机干预尚需进一步加强。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提高抗挫折能力,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提高心理素质,建立自信乐观、自强不息、宽容豁达的人生观,为构建和谐社会献出一份力量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单位: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国海,许国彬,肖沛雄.大学生心理与训练[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小鲁、叶梓效主编.毕业生就业概论[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张敏强主编.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