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毕业生就业前的心理调适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_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高职毕业生就业前心理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符合其表现特点的心理调适对策。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心理调适
  
  一、引言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各高校相继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专职机构,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教师。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主要关注在校大学生,既是在校生又是社会人的毕业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得不到重视,特别是高职毕业生的心理问题,还有待更多的关注。其实,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与择业就是他们人生理想与现实生活的较量,当理想与现实产生较大偏差时,他们的心理矛盾与危机也随之而来,无论在校或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种种挫折心理在所难免。高职毕业生如能借助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前心理咨询辅导等途径来避免由挫折感引发的一系列心理问题的深化发展,将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大贡献。高职毕业生在当前就业形势下能否顺利完成就业和完成角色转变,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员,其心理健康状况值得深入探讨。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前的心理表现及特征
  
  1. 自卑、怯儒。
  自卑是高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因为相对于普通高校大学生来说,其被社会认同度偏低,导致其自我评价偏低,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害怕挫折,过分退缩,缺乏信心和勇气。
  2. 依赖、盲从。
  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过度依赖、盲目从众。不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切合实际地选择职位,而是把希望寄托于学校和父母,不愿意主动选择、积极竞争;不从实际出发,不量力而行,而与他人盲目比较,不能积极地对自己进行正确、客观和公正的分析。
  3. 焦虑。
  当前高职毕业生普遍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严重缺乏,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难免出现焦虑心理。害怕被用人单位拒绝,一旦被拒绝,立即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甚至在今后对用人单位的录用程序感到害怕。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成绩不佳、能力一般而又不善“包装”自己的学生,则更焦虑。
  4. 冷漠。
  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冲突使高职毕业生产生冷漠心理。不少高职毕业生对求职、工作甚至对人生都表现出冷漠,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情绪低落,等等,其根本原因就是强烈的心理冲突。
  
  三、造成高职毕业生就业前心理问题的原因
  
  1. 社会变革。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社会转型和思想变革,高职毕业生不再享有毕业分配特权,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的特权也逐步开始转移为企业“单向选择”。因此,部分毕业生能抢先找到合适工作成为自身价值的展示;反之,另一部分毕业生工作无着落,无奈地成为另类群体被孤立,得不到社会认同,从而导致这部分高职毕业生自我认同度下降,从而失去自信。
  2. 角色转换。
  高职毕业生在经历了选择与被选择的矛盾冲突过后,无论满意与否,最终都将选定某一职业,迈向社会。这一转换在其人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其角色转换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其事业成败。而当其角色转换遇到困难时,就会发生角色不适的问题,当角色不适占据了新的社会位置,使之不能进入新的角色或不能退出原有角色时,就会陷入自我内部的心理压力及情感矛盾。有些高职毕业生能很快适应这种转变,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但也有一些仍然不能适应新环境。
  3. 身心发展。
  高职毕业生身心发展尚未健全,在成长环境、教育条件和自我需要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相当一部分高职毕业生在社会交际中产生失衡现象,在遇到各种问题时不能处之泰然,从而感到困惑和迷茫。而且,高职毕业生积极心理防御机制建立尚不完善,社会经验不足,导致抗挫折能力低,使他们成为心理品质的“高危人群”。
  4. 理想与选择。
  就业是高职毕业生面临的重大抉择,也是他们人生的重大转折点。由于长期以来,高职生通常是在家长的呵护和学校的包容成长的,其心理相当脆弱,因此,毕业后面临的挫折也会更多。从就业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来看,其根源在于理想与现实、愿望与失望、目标与挫折发生冲突而导致的巨大心理落差。这种落差使他们处于一种心理失衡状态,常常伴有焦虑不安、自卑、自我否定等特征。
  
  四、高职毕业生就业前心理问题调适对策
  
  1. 全局意识,完善毕业生就业前心理咨询体系建设。
  高职生心理状况一直备受关注,各高职院校也相继采取相对完善的心理危机防御机制,而对于高职毕业生就业前的心理问题却缺乏全局意识,且重视不够。高职院校应成立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加强统一规划和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和管理机制,形成长效机制,负责全校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教学、心理咨询和科研工作。建设一支全方位完善心理辅导师资队伍,对毕业生顺利就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自我激励,帮助高职毕业生克服自卑心理。
  针对高职毕业生心理自卑的特点,高职院校在职业指导或就业前心理辅导过程中应采用专业的咨询技巧激励毕业生恢复自信,帮助毕业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使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引导毕业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完善自己,树立自信心;教育毕业生学会正确分析问题,提高挫折承受能力,遇到失败和挫折时能够正确分析主、客观原因;教会毕业生善于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在实际行动增加勇气和自信。
  3. 合理定位,引导高职毕业生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一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自觉性和坚定性的职业选择的态度和行为,对一个人职业目标和择业动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职业价值观能在毕业生的择业道路上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当毕业生面对择业不知如何适从时,作为职业指导或心理辅导专业人员要从专业的角度引导毕业生全面地自我评价,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也要让毕业生意识到就业不是盲从或没有选择,而是要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的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在职业发展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逐步实现自我价值;让毕业生做到合理定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4. 人性本能,激发高职毕业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专业指导人员在做职业与就业辅导时应该教会高职毕业生如何通过积极心理防御机制调适其各种就业心理问题。心理防御机制具有积极和消极二重性,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不但能缓解不适情绪,缓冲心理挫折,同时还使人表现出自信、进取的倾向,有助于战胜挫折,摆脱困扰。
  5.个性品质,增强高职毕业生抗挫折心理的适应能力。
  心理学认为,个性作为中间变量在外界环境与心理反映之间起作用。同样的挫折情境,有的毕业生一蹶不振,甚至自暴自弃,有的毕业生却把它看成是生活的挑战、成长的机会,积极迎接挑战,最终走出困境。究其原因,在于这两类人有着不同的个性品质。所以,从高职生入校开始,各高职院校就应该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突出符合高职生特点的教学模式与管理,重点塑造高职生的人格魅力。同时,引导高职生正视挫折,理智地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引导其以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待挫折,不断完善良好的个性品质,让高职毕业生放下心理包袱,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6.综合素质,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综合素质是人才竞争最有力的砝码,也是企业用人的标准。目前,高职院校在高职生综合素质培养上的深度和广度还不足,主要是全员参与的人才素质培养力不够,导致相当一部分高职毕业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技能单一、学习能力不强、综合能力偏差。因此,高职院校要在日常教学管理中突出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实施符合高职生特点的可行性方案,帮助高职生在校期间学好本领,让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并在实践中逐渐丰富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高职生的职业技能和业务能力,增强其综合素质,从而减少就业障碍,减轻因就业难所导致的心理压力。
  
  五、结语
  
  总之,我们在关注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同时不可忽视其就业前的心理问题。基于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仍处在不断发展阶段,高职毕业生就业前心理辅导及危机干预尚需进一步加强。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提高抗挫折能力,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提高心理素质,建立自信乐观、自强不息、宽容豁达的人生观,为构建和谐社会献出一份力量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单位: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国海,许国彬,肖沛雄.大学生心理与训练[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小鲁、叶梓效主编.毕业生就业概论[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张敏强主编.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赖俊辰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是学生学习任务繁重的阶段,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有目标、有针对性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质量。任务型的教学有利于推崇师生互动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有效方式的一种。以下是关于任务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的分析与探究。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意义  任务型教学法也称为任务驱动式教学,是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将应该教授的知识点隐含布置于单个或多个学习任务中,由此组织开展教学,它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
摘 要: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振兴乡村总体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当前,我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依然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各方面必须认识到农村群众文化的需要,大力推进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方向和动力保障。  关键词:农村群众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一、当前我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面临的困难分析  1.文化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不高  尽管近几年各农村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一定的进步,
2017年4月,顺德区政府结合城市片区规划、产业布局特点以及社会发展需求,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以《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和《顺德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规划实施方案(2017~2021)》为指导,创造性地实施了顺德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以下简称“集团化办学”),将“一镇一校”的办学格局进行重构,组建了定位清晰、错位发展的四大职教集团。   从
摘 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技工院校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目前,即墨市高级技工学校针对推进“校企合作、工学一体”模式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立足实际,积极创新,重点抓好企业合作、专业建设、培养方法、工作制度四项工作,实现了“校企合作、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电视新闻事业不断发展,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故事化发展已经成为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的“大势所趋”。故事化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的优势是十分显著的,但为了保证该项工作的落实质量,必须制定相应的策略,如要贴近百姓生活、要还原事件真相等。文章围绕“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故事化传播”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促进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故事化;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传播方式  一、故事化电视
一、背景和依据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們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德宏地区的世居少数民族傣族、德昂族、景颇族等民族都是历史上曾经广泛使用干栏民居的民族,直到今天德宏还有一些干栏民居遗迹存在。文章浅谈德宏世居少数民族的干栏民居文化
摘 要:新课改是近几年在教育界掀起的一股新的教育思潮。进行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实现教育进步、追随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新课改的目的在于体现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而中学政治新课改的目的也在于发挥学生在思想领域的主体作用。通过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可以让课堂变为一个交流思想的大熔炉。为提高政治新课改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正确理解师生间正确的关系,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以及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