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心情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面保持昂奋的学习劲头。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中,此“境”是很重要的,而如何牵引学生的“情”,充分解放学生的手脑,让其发展,则更重要。
【关键词】兴趣 情感 激发 情绪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计算机学科,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即学生对它有着浓厚兴趣,为了保持这种兴趣,我们更应优化教学内容,简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避免学生对繁琐无趣的教学内容产生厌学情绪。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很重要的,由于师与生之间的年龄、文化等相差较大,很容易形成通常所说的“代沟”。要消除这种“代沟”,就要求教师平时处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挖掘学生的所好、所需,收集对教学有利的材料。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就能引导学生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情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中,此“境”是很重要的。“境”设计的好坏往往影响着教学效果。首先要教师先进入“角色”,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包含的或者可能包含的情感因素,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后,从学生角度出发,创设与教材相符的情境,达到以“境”育人的效果。在方式上,“情境教育”充分运用了各种有效的直观手段,创设“趣、美、智”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诱发学生的兴趣,培育学生的美感。
一、创设情境,激起情绪
情境教学所创设的情境,应注意渲染具有一定力度的氛围,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儿童进入这样的情境中,能很快激起强烈的情绪,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是很容易的,借助多媒体演示生动而具有吸引力的图像、优美的声音,以其图文并茂的优势,让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美感和情趣的美妙,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内部的感情被激活,从而在内心升起学习的欲望。
比如:学习“画图”软件时,可以演示老师制作的或学生自己绘制的色彩斑斓、妙趣横生的图画,通过优秀作品的演示,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让学生理解“文件”这个概念时,首先让学生用画图工具画完一幅画,在让学生保存时,教师顺势提出“文件”这一名词,文件可以是画,也可以是纯文字(用“写字板”写的文档)等等,最后给出“文件”的正确定义。这样,引入“文件”更加自然,学生也更容易理解这一概念。
教师在设置好“境”后,就应该牵引学生的“情”,充分解放学生,让其发展。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仔细观察,不断发现、探索新领域,研究新事物;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知识与技能上的交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构筑新意;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手脑并用”,“教学合一”。
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良好的情境产生良好的情绪,情绪表达出主体的状态和客体的态度。情绪好则脑子灵,脑子灵则反应快,这才能较好地理解、发现、掌握和运用知识。笔者认为,一堂课的成败首先取决于学生听讲的情绪。曾有一位专家说过,评价一堂课的质量,学生的情绪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因此,教学过程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开心灵的窗户,点燃思考的火花,使学生的品德、知识和智力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得到主动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创造有利的情境,克服和改变不利情境,使学生的情绪变为动力和力量。
二、情感交流,唤醒激情
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
首先,情感对于人的认识过程有着极大的影响,起着组织或瓦解的作用。一般来说,积极愉快的情感有利于认知活动,而消极痛苦的情感则不利于认知活动。当学生情绪轻松、心情愉快时,思维就比较灵活,记忆力也强,想象力也丰富,头脑显得特别清醒。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确定、把握学生所需,通过各种方法或手段,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
其次,师生的情感是相互作用的。当教师看到学生们一张张饶有兴致、认真听课、求知欲强的小脸蛋时,心情就会愉快起来,于是产生了一种工作激情。这种激情是有利于教学的。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会鼓舞人呢?”
三、发挥情感纽带,关爱体贴学生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自己有更好的想法,教师也应该给予鼓励。这样,学生进入角色,开始制作自己的作品。若遇到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应及时给予解决,不要让他们失去信心。对学生,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突破,都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和表扬。制作完毕后,让学生放映自己的作品,让他们互相评论,教师也适当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意见要诚恳,不要伤害学生自尊心,而是要更多地对他们的作品如何做得更好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符合学生的多方面发展,需要促使学生主动地活动于其中,用无意识引导有意识,用伴随理性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理发生共鸣,使学生形成最佳情绪,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渐入学习佳境。但是,千万不可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好奇、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可以说没有一个孩子是不想玩的,关键是要善于利用儿童这种特点加以正确引导,如果把玩游戏与学习电脑知识结合起来,那他们会在玩中开发智力,在娱乐中学到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寓教于乐。课上常会有学生有意无意地对电脑的软件系统造成破坏。出现这些现象时,不要一味地责备学生——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只要让他知道错在何处、为什么出错就行了。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充满爱心,让课堂始终处于一种比较宽松和谐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黄旭明:《信息技术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段青:《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224600江苏省响水县教育局电教中心)
【关键词】兴趣 情感 激发 情绪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计算机学科,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即学生对它有着浓厚兴趣,为了保持这种兴趣,我们更应优化教学内容,简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避免学生对繁琐无趣的教学内容产生厌学情绪。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很重要的,由于师与生之间的年龄、文化等相差较大,很容易形成通常所说的“代沟”。要消除这种“代沟”,就要求教师平时处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挖掘学生的所好、所需,收集对教学有利的材料。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就能引导学生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情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中,此“境”是很重要的。“境”设计的好坏往往影响着教学效果。首先要教师先进入“角色”,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包含的或者可能包含的情感因素,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后,从学生角度出发,创设与教材相符的情境,达到以“境”育人的效果。在方式上,“情境教育”充分运用了各种有效的直观手段,创设“趣、美、智”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诱发学生的兴趣,培育学生的美感。
一、创设情境,激起情绪
情境教学所创设的情境,应注意渲染具有一定力度的氛围,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儿童进入这样的情境中,能很快激起强烈的情绪,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是很容易的,借助多媒体演示生动而具有吸引力的图像、优美的声音,以其图文并茂的优势,让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美感和情趣的美妙,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内部的感情被激活,从而在内心升起学习的欲望。
比如:学习“画图”软件时,可以演示老师制作的或学生自己绘制的色彩斑斓、妙趣横生的图画,通过优秀作品的演示,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让学生理解“文件”这个概念时,首先让学生用画图工具画完一幅画,在让学生保存时,教师顺势提出“文件”这一名词,文件可以是画,也可以是纯文字(用“写字板”写的文档)等等,最后给出“文件”的正确定义。这样,引入“文件”更加自然,学生也更容易理解这一概念。
教师在设置好“境”后,就应该牵引学生的“情”,充分解放学生,让其发展。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仔细观察,不断发现、探索新领域,研究新事物;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知识与技能上的交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构筑新意;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手脑并用”,“教学合一”。
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良好的情境产生良好的情绪,情绪表达出主体的状态和客体的态度。情绪好则脑子灵,脑子灵则反应快,这才能较好地理解、发现、掌握和运用知识。笔者认为,一堂课的成败首先取决于学生听讲的情绪。曾有一位专家说过,评价一堂课的质量,学生的情绪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因此,教学过程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开心灵的窗户,点燃思考的火花,使学生的品德、知识和智力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得到主动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创造有利的情境,克服和改变不利情境,使学生的情绪变为动力和力量。
二、情感交流,唤醒激情
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
首先,情感对于人的认识过程有着极大的影响,起着组织或瓦解的作用。一般来说,积极愉快的情感有利于认知活动,而消极痛苦的情感则不利于认知活动。当学生情绪轻松、心情愉快时,思维就比较灵活,记忆力也强,想象力也丰富,头脑显得特别清醒。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确定、把握学生所需,通过各种方法或手段,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
其次,师生的情感是相互作用的。当教师看到学生们一张张饶有兴致、认真听课、求知欲强的小脸蛋时,心情就会愉快起来,于是产生了一种工作激情。这种激情是有利于教学的。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会鼓舞人呢?”
三、发挥情感纽带,关爱体贴学生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自己有更好的想法,教师也应该给予鼓励。这样,学生进入角色,开始制作自己的作品。若遇到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应及时给予解决,不要让他们失去信心。对学生,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突破,都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和表扬。制作完毕后,让学生放映自己的作品,让他们互相评论,教师也适当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意见要诚恳,不要伤害学生自尊心,而是要更多地对他们的作品如何做得更好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符合学生的多方面发展,需要促使学生主动地活动于其中,用无意识引导有意识,用伴随理性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理发生共鸣,使学生形成最佳情绪,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渐入学习佳境。但是,千万不可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好奇、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可以说没有一个孩子是不想玩的,关键是要善于利用儿童这种特点加以正确引导,如果把玩游戏与学习电脑知识结合起来,那他们会在玩中开发智力,在娱乐中学到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寓教于乐。课上常会有学生有意无意地对电脑的软件系统造成破坏。出现这些现象时,不要一味地责备学生——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只要让他知道错在何处、为什么出错就行了。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充满爱心,让课堂始终处于一种比较宽松和谐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黄旭明:《信息技术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段青:《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224600江苏省响水县教育局电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