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最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而医学类院校却多偏重英语教学的工具性,未能发挥其重要的医学人文教育功能。这种实用主义倾向不仅影响医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而且使得英语失去其人文特色。本文试图探讨从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三个方面推进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融合。
【关键词】医学院校 英语教学 医学英语 人文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1-0044-02
一、背景
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主要包括基础英语和医学专业英语,基础英语被视为医学专业英语的进阶必经之路,二者相辅相成,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因师资多缺乏医学背景(马雁,2009;蔡郁等,2010)二者最终都沦为语言技能培养课程,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人文教育。最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体现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基本语言技能和专门用途英语(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人文性则体现在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进行跨文化教育,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因此要求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作为医学院校的重要的人文学科,英语课程必须承担起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的责任,不仅使他们在学习、社会交往及未来工作能够有效使用英语,更以健全的思想人格去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二、英语教学、人文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的概念和内涵一直未有定论,此处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引入相关概念,以便更好地阐释英语教学、人文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的关联。在英语中,人文(humanism)概念为“人道主义、人文主义”。人文体现在对人的重视、爱护和尊重,包括对生命价值、头脑价值和灵魂价值的尊重。人文教育是相对于科技教育而言,它是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受教育者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从而为受教育者在政治思想方向的選择和人生价值取向上打下文化和审美基础。蔡志刚认为医学人文教育是在一般人文教育基础上,将人文与医学科学及实践结合,把医学生培育成人格和谐、健全和全面发展的人。吴雪松等认为,医学人文教育就是通过开设人文课程及人文精神解读,提升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的素质,实现医学人文精神在观念层面与实践层面的统一(张威,孙宏亮,2017)。这些定义都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指明医学人文教育与一般人文教育的融合性,强调培养学生的思想和人格。笔者认为,英语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承担一般人文教育的同时也可承担医学人文教育的功能。因此,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师在课堂中融合工具性与人文性教学是有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意义的。
三、推进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的对策
目前医学类院校的英语教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英语与医学专业课程脱节、课时偏少、无系统教材、教学模式单一等(蔡郁等,2010;胡丽萍,2016;张燕,2006)。这些都直接或者间接导致英语教学缺乏人文性,笔者将尝试从这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统一英语课程体系
各医学类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研发系统的英语大纲和课程体系,着重加强基础英语与医学专业英语、及医学专业英语与医学专业课的课程衔接。目前,国内多数的医学类院校机械地割裂基础英语和医学专业英语,期待学生在低年级通过基础英语课程积累语言技能,并将之直接应用到医学专业英语学习中,这种机械的跳跃容易导致教师和学生侧重语言技能,无法深入探讨医学知识及医学人文。因此,各院校有必要建立起符合自己学生需求的完整英语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指定明确的医学人文教育目标,指导英语教师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就逐渐引入医学人文知识和医学英语。如吕桂(2008)、吕桂和梁平(2009)介绍的东京医科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一到四年级的医学英语是必修课,一、二年级主要内容是医学英语词汇学和基本的专业文献阅读, 要求学生掌握医学术语, 能够向病人进行阐释……纵观一到四年级的EMP(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课程, 其内容都和学生的医学课程紧密关联”。胡丽萍(2016)在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中医药类高等院校样本中有效问卷调查了1567位学生,结果表明,70.2%的同学认为中医药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具备中医药特色,但是现有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并不能满足其要求;在“我认为应该增加医学英语学时”调查中,73.1%的同学都认为应该增加医学英语学时。
由此,各医学类院校应立足于自身实际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建立校本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完善整个英语教学阶段的有序性和关联性,增强基础英语与医学专业英语相互间的关联和融合,以便借此引入医学人文教育。
(二)研发人文导向的校本英语课程
同样地,国内的医学类院校没有统一的标准英语教材,总体呈现各行其是,“凑米下锅”的局面(蔡郁等,2010;胡丽萍,2016;梁敏,李晔,2016;吕桂,2008)。这就导致医学类院校公共基础英语阶段的教材和医学专业英语教材不衔接、不对等的困境。在基础英语阶段,教师强调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探讨以单元为教学单位的通识性人文教育,浅尝辄止甚至绝口不提基本的医学或者医学人文知识;而在有限的医学英语课时内,只匆匆带过书本内容,且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都在帮助学生清除医学词汇障碍和阅读任务,根本无暇提及医学人文知识,这既是教师自身教育背景的局限更是教学内容的局限所致。
“谢遐均撰文指出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在教材、教学内容、方法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重复交叉。事实上, 某些高校有95%的学生认为大学普通英语重复了中学内容, 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学资源的浪费”(吕桂,2008),而杨波等(2017)在昆明医科大学作的一项1259份问卷调查结果表明,54.57%的同学表示比较希望学习医学专业英语,而91.99%认为专业英语对于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但是受访者都表示公共基础英语有存在的必要性,尤其是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这些研究证实了医学类院校整合英语教学内容、形成有机体系的必要性,也为校本教学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实证支持。 首先,各医学类院校应清楚了解自己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建立基础英语与医学专业英语相互衔接、融会贯通的教学内容。例如研发院系或者校本课程,自行设计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话题内容,以内容教学法(content?鄄based teaching)为依托的教学资源,在渗透实质医学知识、医学人文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和知识。如日本东京医科大学编制的2003年5月出版的《医学英语沟通》。其次,各医学类院校应联合共事,借助互联网资源,将涵盖医学人文教育知识的英语音视频、论文集、教学日志、各国医学类院校医学精品教学课程资源等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设计手机或者电脑移动客户端应用程序,以微信、QQ、论坛等媒介为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相辅相成的教学资源共享。再者,医学类院校应鼓励医学教师与英语教师的联合授课模式。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医学行业动态,自行设计灵活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行以病人为本的情境教学模式
国内医学院校现行的教学模式还是以大班制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式为主,学生学习无积极性,教学收益性低(胡丽萍,2016;杨波等,2017)。这使得学生对干枯的书本理论知识无动于衷,无论对于一般的人文教育还是涉及医学的人文教育都只停留在概念背诵和解析,无触及心灵的感受。
这个困境的核心在于学生没有直接接触有关医学人文的真实案例或场景,无法做到感同身受,而英语教师恰恰可以通过真实案例的引入来帮助学生创造情境感受(situational emotions)。例如,日本的东京医科大学英语学院的Ashida和Nakamura女士以及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的教师, 开发了众多EMP学习资料,启发医学生对医学的情感和伦理层面而非技术层面进行思考。同时,该校采用了由爱丁堡大学推出的“三人小组法”(“Triads”)。教学材料采用英国医学杂志封底的简短摘要, 根据学生水平决定是否附词汇表。学生三人为一组, 每人一篇资料。首先要求学生阅读并在资料背面做笔记;然后学生A向学生B口头描述摘要一,学生C聆听,学生B可提出问题, 然后学生B再向C转述摘要一, 由学生C判断B的完成情况。依此类推(吕桂,2008)。再例如“在开展《医学英语文献阅读》的教学中,借助纽约大学文学、艺术与医学素材库的资源(http://litmed.med.nyu.edu)开展一周一次的书友会活动,引导学生在扩大医学英语阅读的同时学会用英语写简单的书评,并把自己的成果与大家分享。这些博大精深的医学文献可以帮助医学生们理解患者的疾苦;精读文学作品也有助于训练未来的医生们形成解析临床案例的基本能力;对于医学英语术语的仔细揣摩也有助于医生们更好地认识专业词汇(王恬,2014)”。
首先,教师应转变单一的灌输式授课方式,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因材施教教学手段,摆脱课本的限制,实现以学生为主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flipped class)。提前将准备好的教学资源借助网络平台共享,让学生提前预习,在课堂多组织小组讨论、个人展示、师生讨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真实参与课堂教学,加深课堂体验。其次,教师应将想要传达的人文教育或者医学人文教育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呈现出来,增强学生情感的共鸣,如新闻案例“某医生为谋私利为病人私自加药物”、影视资源“急症室的故事”、一线医生的工作日志“查房记录”等。
四、总结
英语教学作为国内医学类院校人文教育的重要的一部分,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功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就是融合英语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因此各医学类院校应认真思索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统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发挥英语教学的双重功能,推动医学人文教育。
参考文献:
[1]李红霞.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构建医学人文教育体系[J].卫生职业教育,2015(5):7-9.
[2]张会萍.以医学人文教育为载体加强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J].医学与哲学,2012(1A):56-58.
[3]全國医学院校医学人文学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人文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纲要[J].医学与哲学,2003(7A):1-7.
[4]杜治政.医学生的培养目标与人文医学教学[J].医学与哲学,2015(6A):1-6.
[5]谢遐均.医学院校中持续性学科知识的语言教学模式初步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2):10-11.
[6]吕桂.日本医学英语教育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2008(8):742-745.
[7]王恬.美国医学人文教育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J].继续医学教育,2014(7):100-103.
[8]吕桂,梁平.聆听来自邻国同行的声音——东京医科大学医学英语教学析评[J].中国外语,2009(3):73-78.
[9]杨波等.昆明医科大学本科生医学英语语言需求调查[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7(2):136-140.
[10]胡丽萍.中医高等院校公共英语、医学英语及双语教学衔接问题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6(22):123-125.
[11]梁敏,李晔.医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卫生产业,2016(17):120-122.
[12]张威,孙宏亮.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研究的现状及走向——近十年医学人文教育研究综述[J].医学与哲学,2017(7A):52-54.
[13]蔡郁,汪媛,庞炜.一项基于调查的医学英语教学探讨[J].安徽医学,2010(12):1527-1528.
[14]马雁.ESP理论视角下的医学英语课程设置及其教学探索——基于医学英语教学的个案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9(29):60-63.
【关键词】医学院校 英语教学 医学英语 人文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1-0044-02
一、背景
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主要包括基础英语和医学专业英语,基础英语被视为医学专业英语的进阶必经之路,二者相辅相成,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因师资多缺乏医学背景(马雁,2009;蔡郁等,2010)二者最终都沦为语言技能培养课程,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人文教育。最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体现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基本语言技能和专门用途英语(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人文性则体现在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进行跨文化教育,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因此要求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作为医学院校的重要的人文学科,英语课程必须承担起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的责任,不仅使他们在学习、社会交往及未来工作能够有效使用英语,更以健全的思想人格去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二、英语教学、人文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的概念和内涵一直未有定论,此处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引入相关概念,以便更好地阐释英语教学、人文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的关联。在英语中,人文(humanism)概念为“人道主义、人文主义”。人文体现在对人的重视、爱护和尊重,包括对生命价值、头脑价值和灵魂价值的尊重。人文教育是相对于科技教育而言,它是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受教育者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从而为受教育者在政治思想方向的選择和人生价值取向上打下文化和审美基础。蔡志刚认为医学人文教育是在一般人文教育基础上,将人文与医学科学及实践结合,把医学生培育成人格和谐、健全和全面发展的人。吴雪松等认为,医学人文教育就是通过开设人文课程及人文精神解读,提升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的素质,实现医学人文精神在观念层面与实践层面的统一(张威,孙宏亮,2017)。这些定义都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指明医学人文教育与一般人文教育的融合性,强调培养学生的思想和人格。笔者认为,英语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承担一般人文教育的同时也可承担医学人文教育的功能。因此,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师在课堂中融合工具性与人文性教学是有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意义的。
三、推进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的对策
目前医学类院校的英语教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英语与医学专业课程脱节、课时偏少、无系统教材、教学模式单一等(蔡郁等,2010;胡丽萍,2016;张燕,2006)。这些都直接或者间接导致英语教学缺乏人文性,笔者将尝试从这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统一英语课程体系
各医学类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研发系统的英语大纲和课程体系,着重加强基础英语与医学专业英语、及医学专业英语与医学专业课的课程衔接。目前,国内多数的医学类院校机械地割裂基础英语和医学专业英语,期待学生在低年级通过基础英语课程积累语言技能,并将之直接应用到医学专业英语学习中,这种机械的跳跃容易导致教师和学生侧重语言技能,无法深入探讨医学知识及医学人文。因此,各院校有必要建立起符合自己学生需求的完整英语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指定明确的医学人文教育目标,指导英语教师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就逐渐引入医学人文知识和医学英语。如吕桂(2008)、吕桂和梁平(2009)介绍的东京医科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一到四年级的医学英语是必修课,一、二年级主要内容是医学英语词汇学和基本的专业文献阅读, 要求学生掌握医学术语, 能够向病人进行阐释……纵观一到四年级的EMP(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课程, 其内容都和学生的医学课程紧密关联”。胡丽萍(2016)在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中医药类高等院校样本中有效问卷调查了1567位学生,结果表明,70.2%的同学认为中医药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具备中医药特色,但是现有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并不能满足其要求;在“我认为应该增加医学英语学时”调查中,73.1%的同学都认为应该增加医学英语学时。
由此,各医学类院校应立足于自身实际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建立校本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完善整个英语教学阶段的有序性和关联性,增强基础英语与医学专业英语相互间的关联和融合,以便借此引入医学人文教育。
(二)研发人文导向的校本英语课程
同样地,国内的医学类院校没有统一的标准英语教材,总体呈现各行其是,“凑米下锅”的局面(蔡郁等,2010;胡丽萍,2016;梁敏,李晔,2016;吕桂,2008)。这就导致医学类院校公共基础英语阶段的教材和医学专业英语教材不衔接、不对等的困境。在基础英语阶段,教师强调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探讨以单元为教学单位的通识性人文教育,浅尝辄止甚至绝口不提基本的医学或者医学人文知识;而在有限的医学英语课时内,只匆匆带过书本内容,且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都在帮助学生清除医学词汇障碍和阅读任务,根本无暇提及医学人文知识,这既是教师自身教育背景的局限更是教学内容的局限所致。
“谢遐均撰文指出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在教材、教学内容、方法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重复交叉。事实上, 某些高校有95%的学生认为大学普通英语重复了中学内容, 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学资源的浪费”(吕桂,2008),而杨波等(2017)在昆明医科大学作的一项1259份问卷调查结果表明,54.57%的同学表示比较希望学习医学专业英语,而91.99%认为专业英语对于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但是受访者都表示公共基础英语有存在的必要性,尤其是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这些研究证实了医学类院校整合英语教学内容、形成有机体系的必要性,也为校本教学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实证支持。 首先,各医学类院校应清楚了解自己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建立基础英语与医学专业英语相互衔接、融会贯通的教学内容。例如研发院系或者校本课程,自行设计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话题内容,以内容教学法(content?鄄based teaching)为依托的教学资源,在渗透实质医学知识、医学人文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和知识。如日本东京医科大学编制的2003年5月出版的《医学英语沟通》。其次,各医学类院校应联合共事,借助互联网资源,将涵盖医学人文教育知识的英语音视频、论文集、教学日志、各国医学类院校医学精品教学课程资源等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设计手机或者电脑移动客户端应用程序,以微信、QQ、论坛等媒介为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相辅相成的教学资源共享。再者,医学类院校应鼓励医学教师与英语教师的联合授课模式。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医学行业动态,自行设计灵活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行以病人为本的情境教学模式
国内医学院校现行的教学模式还是以大班制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式为主,学生学习无积极性,教学收益性低(胡丽萍,2016;杨波等,2017)。这使得学生对干枯的书本理论知识无动于衷,无论对于一般的人文教育还是涉及医学的人文教育都只停留在概念背诵和解析,无触及心灵的感受。
这个困境的核心在于学生没有直接接触有关医学人文的真实案例或场景,无法做到感同身受,而英语教师恰恰可以通过真实案例的引入来帮助学生创造情境感受(situational emotions)。例如,日本的东京医科大学英语学院的Ashida和Nakamura女士以及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的教师, 开发了众多EMP学习资料,启发医学生对医学的情感和伦理层面而非技术层面进行思考。同时,该校采用了由爱丁堡大学推出的“三人小组法”(“Triads”)。教学材料采用英国医学杂志封底的简短摘要, 根据学生水平决定是否附词汇表。学生三人为一组, 每人一篇资料。首先要求学生阅读并在资料背面做笔记;然后学生A向学生B口头描述摘要一,学生C聆听,学生B可提出问题, 然后学生B再向C转述摘要一, 由学生C判断B的完成情况。依此类推(吕桂,2008)。再例如“在开展《医学英语文献阅读》的教学中,借助纽约大学文学、艺术与医学素材库的资源(http://litmed.med.nyu.edu)开展一周一次的书友会活动,引导学生在扩大医学英语阅读的同时学会用英语写简单的书评,并把自己的成果与大家分享。这些博大精深的医学文献可以帮助医学生们理解患者的疾苦;精读文学作品也有助于训练未来的医生们形成解析临床案例的基本能力;对于医学英语术语的仔细揣摩也有助于医生们更好地认识专业词汇(王恬,2014)”。
首先,教师应转变单一的灌输式授课方式,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因材施教教学手段,摆脱课本的限制,实现以学生为主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flipped class)。提前将准备好的教学资源借助网络平台共享,让学生提前预习,在课堂多组织小组讨论、个人展示、师生讨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真实参与课堂教学,加深课堂体验。其次,教师应将想要传达的人文教育或者医学人文教育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呈现出来,增强学生情感的共鸣,如新闻案例“某医生为谋私利为病人私自加药物”、影视资源“急症室的故事”、一线医生的工作日志“查房记录”等。
四、总结
英语教学作为国内医学类院校人文教育的重要的一部分,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功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就是融合英语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因此各医学类院校应认真思索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统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发挥英语教学的双重功能,推动医学人文教育。
参考文献:
[1]李红霞.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构建医学人文教育体系[J].卫生职业教育,2015(5):7-9.
[2]张会萍.以医学人文教育为载体加强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J].医学与哲学,2012(1A):56-58.
[3]全國医学院校医学人文学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人文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纲要[J].医学与哲学,2003(7A):1-7.
[4]杜治政.医学生的培养目标与人文医学教学[J].医学与哲学,2015(6A):1-6.
[5]谢遐均.医学院校中持续性学科知识的语言教学模式初步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2):10-11.
[6]吕桂.日本医学英语教育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2008(8):742-745.
[7]王恬.美国医学人文教育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J].继续医学教育,2014(7):100-103.
[8]吕桂,梁平.聆听来自邻国同行的声音——东京医科大学医学英语教学析评[J].中国外语,2009(3):73-78.
[9]杨波等.昆明医科大学本科生医学英语语言需求调查[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7(2):136-140.
[10]胡丽萍.中医高等院校公共英语、医学英语及双语教学衔接问题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6(22):123-125.
[11]梁敏,李晔.医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卫生产业,2016(17):120-122.
[12]张威,孙宏亮.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研究的现状及走向——近十年医学人文教育研究综述[J].医学与哲学,2017(7A):52-54.
[13]蔡郁,汪媛,庞炜.一项基于调查的医学英语教学探讨[J].安徽医学,2010(12):1527-1528.
[14]马雁.ESP理论视角下的医学英语课程设置及其教学探索——基于医学英语教学的个案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9(29):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