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公平是时下教育界热门的话题之一,而课堂教学中的公平问题则是与学生最密切、最直接的问题。笔者通过当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现象进行分析,并对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上的不公平问题提出几点对策,试图与同行教师能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做到教育公平。
【关键词】教育公平课堂教学教师行为互动交流。
教育公平是人类几千年来共同追求的教育理想,历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通常在我们谈及“教育公平”这个概念时,往往立足于宏观角度,通常把教育的不公平完全归因于地域、区域差异或阶层差异。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同样的学校、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教学方法,同一个课堂上的学生从表面上看似得到了平等的教学,实质上学生受到的教育就真的平等吗?
一、课堂教学中的不公平现象
1、学生座位位置的安排显现教育的公平
在同一个教室里,每位学生都想坐到教室里靠前的第二第三排的黄金位置,而这样的位置有限。一次观摩课上,课前老师精心准备,教学目标内容层次明晰,节奏流畅,可以用完美两字来形容。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这个班学生座位的安排高低起伏不平,上课能积极回答问题的都是靠前面的学生,老师也总是青睐于前几排的学生,后面的学生好像被忽略了。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班级的学生的座位是按照考试成绩来安排的。这样的位置安排对于学生心灵的打击和创伤是巨大的。这就是课堂中存在的不公平。
2、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心理的不公平
教师课堂教学心理存在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心理期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出于主观上对学生的选择偏好或客观上希望行课顺利、节省课堂时间、实现教学计划的目的,总是对自己喜爱或成绩优秀的学生充满积极期待,给他们充足的机会展现。而对于成绩差、表现后进的学生来说,因为种种原因,教师没给他们足够的机会提升展示自己。这样的冷遇使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学习活动空间越来越狭窄,甚至渐渐走向课堂教学学习的边缘。二是心理偏见。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承认,教师的心理其实是存在偏见的。偏好家庭背景优越的学生,对基础好、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与特殊优待。这样严重地影响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公平对待。
3、课堂教学中教师动作行为的不公平。
教师的站姿、衣着、眼神等都有许多教育内涵,教师的站位则直接体现着教师的公平意识。当教师在上课或课间活动时,长时间的站在某一个或某几个学生面前,会对其他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认为教师只喜欢那几个学生而不喜欢自己,这样不公平就产生了。
4、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的不公平
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简而明之,就是师生个体、师生群体、生生互动的交流过程。在师生个体交流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者,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如愿以偿地循着教者的思路进行下去,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由于上文提到的心理期待和心理偏见的因素,总是喜欢选择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或是表现突出积极的学生,于是这部分学生就得到了更多展现提升,而那些成绩相对较差在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看客”、“观众”。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中,也存在诸多不公平现象。比如在任务分配上就有不公平,优等生分到的任务往往是富有挑战性、思考性、具有一定思维深度和组织协调能力的;而成绩稍差的学生基本分不到任务,也丧失了交流的权利,基本处在一种只听只看只服从的状态。这种有失公平的任务分配不仅违背了合作学习的初衷,还造成了学生在课堂活动上担任角色的不公平。
二、实现课堂中教育公平的建议
1、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接受公平教育的前提。有一位老师说得很好:“一个好老师不仅能教出几个好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把每一个学生装在自己的心中,要特别关注那些尽管为数不多,但学习却有困难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得进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必需的知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在课课堂教学中要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打开他们心灵的窗口,恰当把握和运用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2、教师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课堂时空
我们都知道,同样的课堂,同一位教师,但每一座位的学生接受、获取知识的效果是不均等的。其中座位的所在就蕴含着课堂教学公平问题,因此,同桌的安排、座位的位置对学生接受教育机会都存在差异,这些因素就取决于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特点的把握。另外,课堂教学的时间也应被充分地、恰当地利用。诚然,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取决于多种因素,但作为教师,最根本的是课前充分钻研教材,备课中不仅备学科、备教材,也要备学生;既要吃透教材,又要摸清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合理恰当设计教学环节,甚至一些问题的设计。课堂教学中,抓细节,讲效果,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尽量使教学内容与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相吻合,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
3、注重学生个性培养,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和鲜明的个性。因此,课堂教学的统一性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课堂教学的矛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顾全大局,既要考虑“强势”群体,又不要漠视“弱势”群体,这样才能做到教学公平。提倡运用有效的“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分组教学,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任务和职责,各尽其能,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使学生尽可能公平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
4、教师应具有公平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课堂教学的公平与否与教师个人关系密切。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的素质差异较大,这些差异导致课堂上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对待学生的方式,由于教师素质的原因,人为地约束和窒息了相当部分的好奇心、创造力和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应具有公平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5、学校要逐步改进教师评价体系
由于传统的教师、學生评价体系,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导致教师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倾向于“优秀生”,而在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后进生”的培养,师生关系也多在这些学生中进行,课堂成了他们展现个性的舞台,而那些成绩相对较差在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看客”、“观众”,处于课堂教学影响的边缘。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深入推进,科学、系统的教师评价体系必须取代传统、落后的教师评价体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公平是相对的。作为教师,我们唯有克服自我心理意识和行为表现上所体现的偏见和不公平,时刻提醒自己教育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并随时对自己不公平的教学行为做出适当的调整,才能在教学过程和结果上无限接近公平。
【关键词】教育公平课堂教学教师行为互动交流。
教育公平是人类几千年来共同追求的教育理想,历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通常在我们谈及“教育公平”这个概念时,往往立足于宏观角度,通常把教育的不公平完全归因于地域、区域差异或阶层差异。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同样的学校、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教学方法,同一个课堂上的学生从表面上看似得到了平等的教学,实质上学生受到的教育就真的平等吗?
一、课堂教学中的不公平现象
1、学生座位位置的安排显现教育的公平
在同一个教室里,每位学生都想坐到教室里靠前的第二第三排的黄金位置,而这样的位置有限。一次观摩课上,课前老师精心准备,教学目标内容层次明晰,节奏流畅,可以用完美两字来形容。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这个班学生座位的安排高低起伏不平,上课能积极回答问题的都是靠前面的学生,老师也总是青睐于前几排的学生,后面的学生好像被忽略了。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班级的学生的座位是按照考试成绩来安排的。这样的位置安排对于学生心灵的打击和创伤是巨大的。这就是课堂中存在的不公平。
2、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心理的不公平
教师课堂教学心理存在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心理期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出于主观上对学生的选择偏好或客观上希望行课顺利、节省课堂时间、实现教学计划的目的,总是对自己喜爱或成绩优秀的学生充满积极期待,给他们充足的机会展现。而对于成绩差、表现后进的学生来说,因为种种原因,教师没给他们足够的机会提升展示自己。这样的冷遇使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学习活动空间越来越狭窄,甚至渐渐走向课堂教学学习的边缘。二是心理偏见。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承认,教师的心理其实是存在偏见的。偏好家庭背景优越的学生,对基础好、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与特殊优待。这样严重地影响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公平对待。
3、课堂教学中教师动作行为的不公平。
教师的站姿、衣着、眼神等都有许多教育内涵,教师的站位则直接体现着教师的公平意识。当教师在上课或课间活动时,长时间的站在某一个或某几个学生面前,会对其他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认为教师只喜欢那几个学生而不喜欢自己,这样不公平就产生了。
4、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的不公平
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简而明之,就是师生个体、师生群体、生生互动的交流过程。在师生个体交流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者,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如愿以偿地循着教者的思路进行下去,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由于上文提到的心理期待和心理偏见的因素,总是喜欢选择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或是表现突出积极的学生,于是这部分学生就得到了更多展现提升,而那些成绩相对较差在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看客”、“观众”。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中,也存在诸多不公平现象。比如在任务分配上就有不公平,优等生分到的任务往往是富有挑战性、思考性、具有一定思维深度和组织协调能力的;而成绩稍差的学生基本分不到任务,也丧失了交流的权利,基本处在一种只听只看只服从的状态。这种有失公平的任务分配不仅违背了合作学习的初衷,还造成了学生在课堂活动上担任角色的不公平。
二、实现课堂中教育公平的建议
1、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接受公平教育的前提。有一位老师说得很好:“一个好老师不仅能教出几个好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把每一个学生装在自己的心中,要特别关注那些尽管为数不多,但学习却有困难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得进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必需的知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在课课堂教学中要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打开他们心灵的窗口,恰当把握和运用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2、教师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课堂时空
我们都知道,同样的课堂,同一位教师,但每一座位的学生接受、获取知识的效果是不均等的。其中座位的所在就蕴含着课堂教学公平问题,因此,同桌的安排、座位的位置对学生接受教育机会都存在差异,这些因素就取决于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特点的把握。另外,课堂教学的时间也应被充分地、恰当地利用。诚然,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取决于多种因素,但作为教师,最根本的是课前充分钻研教材,备课中不仅备学科、备教材,也要备学生;既要吃透教材,又要摸清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合理恰当设计教学环节,甚至一些问题的设计。课堂教学中,抓细节,讲效果,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尽量使教学内容与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相吻合,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
3、注重学生个性培养,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和鲜明的个性。因此,课堂教学的统一性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课堂教学的矛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顾全大局,既要考虑“强势”群体,又不要漠视“弱势”群体,这样才能做到教学公平。提倡运用有效的“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分组教学,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任务和职责,各尽其能,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使学生尽可能公平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
4、教师应具有公平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课堂教学的公平与否与教师个人关系密切。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的素质差异较大,这些差异导致课堂上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对待学生的方式,由于教师素质的原因,人为地约束和窒息了相当部分的好奇心、创造力和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应具有公平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5、学校要逐步改进教师评价体系
由于传统的教师、學生评价体系,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导致教师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倾向于“优秀生”,而在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后进生”的培养,师生关系也多在这些学生中进行,课堂成了他们展现个性的舞台,而那些成绩相对较差在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看客”、“观众”,处于课堂教学影响的边缘。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深入推进,科学、系统的教师评价体系必须取代传统、落后的教师评价体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公平是相对的。作为教师,我们唯有克服自我心理意识和行为表现上所体现的偏见和不公平,时刻提醒自己教育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并随时对自己不公平的教学行为做出适当的调整,才能在教学过程和结果上无限接近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