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凉山州喜德县为例,采用SWOT分析框架,分析彝族聚居的贫困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面临的特殊机遇和挑战、优势与劣势,最后提出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协同推进综合扶贫与两化互动发展战略,探索把资源开发与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产业培育结合起来,大力提高资源开发水平,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彝族聚居;贫困山区;两化互动;SWOT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87-(2013)02-0098-04
大小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西跨横断山脉,东抵四川盆地,北至大渡河,南临金沙江,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共有1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中凉山州有10个,占整个四川省36个县的近三分之一。这些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贫困县两化互动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非常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任务艰巨;资源环境约束收紧,环境保护压力较大,资源开发低度化、产业发展低端化和产业同构同质现象明显;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在全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大背景下〔1〕,这些地处大小凉山彝族聚居的贫困县如何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协同推进综合扶贫与两化互动发展战略,探索把资源开发与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产业培育结合起来,大力提高资源开发水平,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特色发展模式,对大小凉山跨越式发展和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将以喜德县为例,分析彝族聚居的贫困山区县域两化互动发展道路及独特模式〔2〕,对凉山州其他彝族聚居的贫困山区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两化互动战略环境SWOT分析
喜德县作为上述1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地处四川省彝族聚居区腹地,位于四川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是一个地处山区、彝族聚居、以农为主的民族贫困县,其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特殊的机遇和挑战(详见下表)。
总之,喜德这样一个彝族聚居的山区贫困县,其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面临上述特殊的机遇大于挑战,劣势大于优势的战略环境,主要考虑实施机遇—劣势战略(WO战略)。下面主要以喜德县为例,分析彝族聚居贫困山区县域的两化互动战略的发展模式。
二、科学合理开发资源,把民族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摆在“两化”互动发展的突出位置,做强产业支撑
第一,紧紧依托“大小凉山扶贫综合开发规划”、“安宁河谷地区跨越式发展规划”和“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三大规划,加强规划统筹,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3〕。“三大规划”是喜德在“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的重要发展动力,是建设项目和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发展的纲要。喜德县的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要努力与“三大规划”有机衔接、融合互补。全力抓好规划对接,用好用足喜德县“三大规划”的重大机遇,大力争取国家、省、州和社会投入,做到“一加一大于二”,充分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工业发展规划以城镇为依托,以园区为载体,逐步形成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相互支撑的良好格局〔4〕。农业发展规划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农业产业化为支撑,逐步形成扶贫带动、产业支撑的良好格局。
第二,科学开发资源,基本形成工业主导县域经济发展格局,逐步做强“两化”互动的产业支撑。按照“产业要强”的要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把民族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摆在“两化”互动发展的突出位置,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要素保障力度,优化发展环境,破解融资难题,加大财税扶持,增强创新能力,鼓励支持企业通过实施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技改扩能、引入战略合作伙伴等方式做大做强,形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充分利用县域内气候、土地等资源,加快发展循环型农业和立体农业,以自然生态为基础,按照优势优先发展的原则,实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第三,按照“一业为主、特色突出、多元发展、功能齐备”的发展要求,科学规划产业集中区,促进工业集中发展。规划把冕山工业集中区建成硅系列合金基地,重点发展硅系列合金、特种合金、有机硅等;把李子工业集中区建成加工制造业产业集中区,发展与西昌及攀钢二基地相配套的产业,重点发展加工业和制造业;把鲁基工业集中区建成攀钢二基地配套产业集中区,重点发展冶炼和原材料产业。同时加大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创新集中区管理体制,建立、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组建集中区投融资服务平台,着力实施“零障碍、零阻工”的项目保障机制,努力把集中区建设成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载体、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平台、转变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城市发展的新组团。
三、“四精”统筹城乡发展,以彝族特色新型城镇体系为目标,提升新型城镇化承载力〔5〕
第一,精致规划,放眼城市未来。规划视野开阔,近期远期兼顾,委托资质高、实力强的规划设计院编制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广泛听取领导、群众意见,特别是听取专家的意见。多方比较、反复论证,并将规划成果分阶段向社会公示。编制和完善各项专业规划。
第二,精巧设计,发掘城市内涵。充分发掘喜德民族特色文化,充分考虑喜德地域性,严把工程项目设计精巧关。规范设计管理,严格设计审查,大到一个项目,小到一个窗户、一盏路灯,都要注重设计上的美观和精巧,充分体现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
第三,精美建设,突出城市特色。一是充分体现城市建设综合性、地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坚持生产与生活并重的原则,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注重城市的环境保护;二是城市建设要兼顾近期和远期,近期建设突出成效,远期建设留有余地;三是要做好城市建设中失地农民的思想和各项安置工作,确保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四是真正做到精美建设,选择重点地段和特殊地段进行试点建设,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具有民族文化元素的特色建筑。 第四,精细管理,提升城市形象。高度树立“三分建七分管”的城市管理思想,充分把握城市管理精细的原则。一是树立良好城管形象,由城市管理处罚向服务疏导过渡;二是抓好城市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营造城市优美环境;三是积极宣传和严格执行《喜德县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加强城管队伍培训和能力建设,增强法制意识和服务意识,依法行政、依法建设、依法管理;四是规划区建设工程,坚持“一张蓝图管到底”、“汇审制”和“一书两证制”原则,杜绝违章建设工程;五是与各职能部门积极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城市综合管理的合力;六是尽快建立“城市综合管理局”,使城管工作经常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不断提升城市形象。〔9〕
四、两化互动带动“三化”联动,促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第一,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抓住全省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的契机,创新走出民族地区特有的发展模式。围绕特色旅游观光彝族小镇发展模式,以旅游休闲观光体验式多功能农业为主线,以业主带动,辐射农户的发展模式,优、特、新的产品开发之路,抓住全省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的契机,创新走出民族地区特有的发展模式。
第二,加快土地流转。鼓励土地集约经营,发展规模种养业,引进业主,培育种养大户,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在稳定土地权属,稳定承包关系和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尽快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积极引导、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建立一个土地流转示范村或重点村,力争规模经营户每村达到10-15户。每个产业引进1-2个具有带动能力的业主,以产业带动辐射周边农户。
第三,发展循环经济。在现代烟草、马铃薯、喜德阉鸡等地方特色农业基础上,高起点推广循环农业生态模式,强化农业生态和观光功能,发展畜-沼-烟(菜、花、果)农业循环生产模式,减少农产品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观光价值。
第四,“五结合”助推民生工程效力大幅提升,民生改善与统筹城乡互促互进。按照“乡村要美”的要求,把彝家新寨建设与培养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相结合,与保护自然生态相结合,与综合扶贫开发相结合,突出彝族建筑风貌,突出经济、适用、安全标准,加强民居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做到“远看青山绿水、近看村庄秀美、进村整洁卫生、进屋井然有序、彝区文明和谐”。同时深入实施“八大扶贫工程”、“十项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彝家新寨建设、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反过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又为城乡统筹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奇葆.“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走具有西部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J〕.求是,2012,(16).
〔2〕曲木伍牛.推动贫困县跨越式发展〔J〕.农村工作通讯,2008,(1).
〔3〕喜德县政府.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R〕.
〔4〕郑梦熊.当前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八个重大问题〔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04).
〔5〕喜德县政府.喜德县“四精”统筹城乡发展〔EB/OL〕.凉山州国资委网站,2008-09-09.
〔6〕喜德县政府.喜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R〕.
〔7〕喜德县扶贫办.强化措施 加大力度 不断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喜德县扶贫开发的工作回顾与展望〔R〕.
〔8〕曲木伍牛.全力加快发展 科学发展 超常规发展——中共喜德县委书记曲木伍牛在中国共产党喜德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9〕喜德县政府.喜德县“四精”统筹城乡发展〔EB/OL〕.凉山州国资委网站,2008-09-09.
【责任编辑:王喜梅】
〔关键词〕彝族聚居;贫困山区;两化互动;SWOT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87-(2013)02-0098-04
大小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西跨横断山脉,东抵四川盆地,北至大渡河,南临金沙江,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共有1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中凉山州有10个,占整个四川省36个县的近三分之一。这些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贫困县两化互动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非常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任务艰巨;资源环境约束收紧,环境保护压力较大,资源开发低度化、产业发展低端化和产业同构同质现象明显;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在全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大背景下〔1〕,这些地处大小凉山彝族聚居的贫困县如何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协同推进综合扶贫与两化互动发展战略,探索把资源开发与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产业培育结合起来,大力提高资源开发水平,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特色发展模式,对大小凉山跨越式发展和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将以喜德县为例,分析彝族聚居的贫困山区县域两化互动发展道路及独特模式〔2〕,对凉山州其他彝族聚居的贫困山区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两化互动战略环境SWOT分析
喜德县作为上述1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地处四川省彝族聚居区腹地,位于四川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是一个地处山区、彝族聚居、以农为主的民族贫困县,其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特殊的机遇和挑战(详见下表)。
总之,喜德这样一个彝族聚居的山区贫困县,其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面临上述特殊的机遇大于挑战,劣势大于优势的战略环境,主要考虑实施机遇—劣势战略(WO战略)。下面主要以喜德县为例,分析彝族聚居贫困山区县域的两化互动战略的发展模式。
二、科学合理开发资源,把民族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摆在“两化”互动发展的突出位置,做强产业支撑
第一,紧紧依托“大小凉山扶贫综合开发规划”、“安宁河谷地区跨越式发展规划”和“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三大规划,加强规划统筹,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3〕。“三大规划”是喜德在“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的重要发展动力,是建设项目和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发展的纲要。喜德县的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要努力与“三大规划”有机衔接、融合互补。全力抓好规划对接,用好用足喜德县“三大规划”的重大机遇,大力争取国家、省、州和社会投入,做到“一加一大于二”,充分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工业发展规划以城镇为依托,以园区为载体,逐步形成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相互支撑的良好格局〔4〕。农业发展规划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农业产业化为支撑,逐步形成扶贫带动、产业支撑的良好格局。
第二,科学开发资源,基本形成工业主导县域经济发展格局,逐步做强“两化”互动的产业支撑。按照“产业要强”的要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把民族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摆在“两化”互动发展的突出位置,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要素保障力度,优化发展环境,破解融资难题,加大财税扶持,增强创新能力,鼓励支持企业通过实施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技改扩能、引入战略合作伙伴等方式做大做强,形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充分利用县域内气候、土地等资源,加快发展循环型农业和立体农业,以自然生态为基础,按照优势优先发展的原则,实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第三,按照“一业为主、特色突出、多元发展、功能齐备”的发展要求,科学规划产业集中区,促进工业集中发展。规划把冕山工业集中区建成硅系列合金基地,重点发展硅系列合金、特种合金、有机硅等;把李子工业集中区建成加工制造业产业集中区,发展与西昌及攀钢二基地相配套的产业,重点发展加工业和制造业;把鲁基工业集中区建成攀钢二基地配套产业集中区,重点发展冶炼和原材料产业。同时加大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创新集中区管理体制,建立、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组建集中区投融资服务平台,着力实施“零障碍、零阻工”的项目保障机制,努力把集中区建设成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载体、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平台、转变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城市发展的新组团。
三、“四精”统筹城乡发展,以彝族特色新型城镇体系为目标,提升新型城镇化承载力〔5〕
第一,精致规划,放眼城市未来。规划视野开阔,近期远期兼顾,委托资质高、实力强的规划设计院编制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广泛听取领导、群众意见,特别是听取专家的意见。多方比较、反复论证,并将规划成果分阶段向社会公示。编制和完善各项专业规划。
第二,精巧设计,发掘城市内涵。充分发掘喜德民族特色文化,充分考虑喜德地域性,严把工程项目设计精巧关。规范设计管理,严格设计审查,大到一个项目,小到一个窗户、一盏路灯,都要注重设计上的美观和精巧,充分体现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
第三,精美建设,突出城市特色。一是充分体现城市建设综合性、地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坚持生产与生活并重的原则,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注重城市的环境保护;二是城市建设要兼顾近期和远期,近期建设突出成效,远期建设留有余地;三是要做好城市建设中失地农民的思想和各项安置工作,确保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四是真正做到精美建设,选择重点地段和特殊地段进行试点建设,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具有民族文化元素的特色建筑。 第四,精细管理,提升城市形象。高度树立“三分建七分管”的城市管理思想,充分把握城市管理精细的原则。一是树立良好城管形象,由城市管理处罚向服务疏导过渡;二是抓好城市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营造城市优美环境;三是积极宣传和严格执行《喜德县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加强城管队伍培训和能力建设,增强法制意识和服务意识,依法行政、依法建设、依法管理;四是规划区建设工程,坚持“一张蓝图管到底”、“汇审制”和“一书两证制”原则,杜绝违章建设工程;五是与各职能部门积极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城市综合管理的合力;六是尽快建立“城市综合管理局”,使城管工作经常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不断提升城市形象。〔9〕
四、两化互动带动“三化”联动,促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第一,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抓住全省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的契机,创新走出民族地区特有的发展模式。围绕特色旅游观光彝族小镇发展模式,以旅游休闲观光体验式多功能农业为主线,以业主带动,辐射农户的发展模式,优、特、新的产品开发之路,抓住全省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的契机,创新走出民族地区特有的发展模式。
第二,加快土地流转。鼓励土地集约经营,发展规模种养业,引进业主,培育种养大户,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在稳定土地权属,稳定承包关系和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尽快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积极引导、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建立一个土地流转示范村或重点村,力争规模经营户每村达到10-15户。每个产业引进1-2个具有带动能力的业主,以产业带动辐射周边农户。
第三,发展循环经济。在现代烟草、马铃薯、喜德阉鸡等地方特色农业基础上,高起点推广循环农业生态模式,强化农业生态和观光功能,发展畜-沼-烟(菜、花、果)农业循环生产模式,减少农产品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观光价值。
第四,“五结合”助推民生工程效力大幅提升,民生改善与统筹城乡互促互进。按照“乡村要美”的要求,把彝家新寨建设与培养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相结合,与保护自然生态相结合,与综合扶贫开发相结合,突出彝族建筑风貌,突出经济、适用、安全标准,加强民居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做到“远看青山绿水、近看村庄秀美、进村整洁卫生、进屋井然有序、彝区文明和谐”。同时深入实施“八大扶贫工程”、“十项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彝家新寨建设、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反过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又为城乡统筹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奇葆.“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走具有西部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J〕.求是,2012,(16).
〔2〕曲木伍牛.推动贫困县跨越式发展〔J〕.农村工作通讯,2008,(1).
〔3〕喜德县政府.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R〕.
〔4〕郑梦熊.当前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八个重大问题〔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04).
〔5〕喜德县政府.喜德县“四精”统筹城乡发展〔EB/OL〕.凉山州国资委网站,2008-09-09.
〔6〕喜德县政府.喜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R〕.
〔7〕喜德县扶贫办.强化措施 加大力度 不断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喜德县扶贫开发的工作回顾与展望〔R〕.
〔8〕曲木伍牛.全力加快发展 科学发展 超常规发展——中共喜德县委书记曲木伍牛在中国共产党喜德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9〕喜德县政府.喜德县“四精”统筹城乡发展〔EB/OL〕.凉山州国资委网站,2008-09-09.
【责任编辑:王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