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与现代价值没有冲突
南都周刊:陶先生,你今天讲座的主题是当代青年的文化心理,青年曾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转型的最重要力量,“五四”運动就是青年运动。如今“五四”已过去一百年,中国仍未实现那代人的梦想。那么,我们现在需要现代民主自由价值的拯救,还是传统文化、道德的重建?
陶杰:其实这两样没有冲突。比如墨子的“兼爱”和基督教的“博爱”就有相似之处;“天人合一”是老庄的思想,但也不是中国专有的,西方也越来越重视绿色生活、环保自然。孟子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也不是中国的专利,美国也做到了,对老人的福利、小孩的福利,绝不省钱。而孟子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美国也做到了。美国人可以告政府,告国家,这不就是孟子思想吗?全球一体化是人类的希望,可以把东西方文化的精华结合起来,而不光是麦当劳开到上海、北京,家乡鸡开到纽约。
南都周刊:你觉得台湾、香港、大陆,哪个地方的人更“中国”?
陶杰:台湾。韩寒说得对,我早有同感。台湾人温柔敦厚。做生意的人可能是另一种,但是我去台湾旅行,在酒店旅馆,那些收拾房间的大妈看见小孩,会问“哎呀,好逗啊,几岁啊”之类的话。干的活让她腰都累坏了,为何还逗小孩玩?这就是和善,与人为善。
今天为什么书店有那么多关于民国的书?因为人们向往那时的美好和善良。民国的知识分子,如胡适、傅斯年、梁启超、冰心、梁思成、林徽因等等,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善良、纯真。那是一个思想学术很自由的年代,胡适可以把杜威的自由思想和中国的礼义廉耻结合起来。今天的人们忘本,没有了温柔敦厚,没有了士大夫的文化,只有那些财大气粗的大款、砸汽车的反日愤青。
南都周刊:民国那批知识分子中,你最喜欢谁?
陶杰:有很多,如梁启超、孙中山、胡适、傅斯年、和鲁迅打笔仗的陈源等等。清末也有一大批先驱,如郭嵩焘。他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人,和别人不同,他第一个跑到英国、欧洲去考察,回来给慈禧上书,说你不能够光学造船、光学大炮,要改学英国的议会、法律制度。现在很多人忽略了他,实际上这是中国人文思想的萌芽。
南都周刊:你对鲁迅怎么看?
陶杰:鲁迅当然很有见识,但他对西洋了解不多,对西方的知识是从日本学来的,而且缺乏一种英国式的幽默感,太bitter,仇怨,和李敖一样。胡适则不同,真正是在美国读书。但鲁迅的见识,对中国文化的批判非常锐利,到现在还有效。所以那些人说我崇洋,其实我从来没有超过鲁迅、胡适、林语堂、梁启超这四个人对中国人性格的论述。
知识分子要把住上限与底线
南都周刊:你对当代知识分子又怎么看?他们中的很多人,似乎和权力、资本的勾结越来越紧密了。
陶杰:知识分子捞钱,这本身不是什么大恶,没钱才惨。但是,知识分子首先要清醒。捞钱捞到什么上限?为了捞钱而妥协,你的底线在哪?像韩寒这样捞钱,赛车、当代言人,可以。知识分子的独立性还在那,活得物质上更有尊严。
所以,知识分子的第一步是清醒,赚钱的上限和道德良心的底线要把得很清楚,不要毫无底线,也不要像以前那样,饿死首阳山,饿死不食周粟,这是不切实际的。
物质条件改善了,就要实践一些理想,从小事情做起。小事情是什么?就是找回那种善良、纯真,把家具布置得合理,对穷人、弱势的好人,对动植物保持真爱,个个都这样做,就会形成一种价值观、一种文化,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年,就成了。
南都周刊:看来你是改良派,不是革命派。
陶杰:我不相信革命。中国三千年历史没有过彻底的革命,革命一定是完整、有效的。比如法国大革命就是一个model,为什么呢?它有效果,提高了整个民族的素质,这是法国大革命了不起的成就—当然,还有人权、平等、博爱。当然法国大革命中有一个恐怖时期,的确很可怕,无辜杀了三万人,但它只是一个片段,不会使革命的效果受到扭曲。
南都周刊:在批判中国文化时你常用一个词,就是“小农”。
陶杰:没办法,这是鲁迅笔下的阿Q讲出来的嘛,我只不过是阐述了阿Q的本质—狭隘,盯着眼前的一小块利益。这是中国文化最大的悲剧,很惨。中国文化之所以有些好的,是因为士大夫。士大夫和“小农”不同。
“小农”对自由从来没有要求。这个很惨。而法国不同,法国大革命中,那些工人、农民、手工业者都要起来,他们都有思想上的要求。
美国人走上一条邪路
南都周刊:现在到处都在讲城市化,你认为全球化是中西之间的桥梁,还是加大了两者间的鸿沟?
陶杰:那要看利用全球化的是什么人,有没有智慧。比如网络的发明,主要作用是促进知识和思想的传播,促进各民族的了解和社会各阶层的和谐,而不是促进仇恨,不是让愤青到处骂。有的人在网上屏蔽了知识、思想,却散布那些骂人的五毛愤青、负能量,使科技的发明变成危害人心,而不是有效促进社会进步。要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为何不屏蔽这些仇恨呢?
南都周刊:中国城市化越来越快,农民越来越少,每年减少7000多个行政村,城市、农村问题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对此,你怎么看?
陶杰:你现在把农民脚踏的那块地都变成了钢筋水泥,中国文化到了这一步,已经是终结篇。别的不要说,首先中国面临粮食严重短缺。以前不是说我们地大物博吗?现在,广东省要向泰国进口稻米。你石油不是要进口了吗?稻米不是要看泰国吗?还有矿藏呢?你看现在农民进了城,看到高楼大厦,哎呦,这么阔啊,回去我也要盖,我也要住这么大的别墅,我也要电灯,我也要空调……那中国的煤你够烧吗?县城都要开这么多商场,要不要电灯啊?电线是什么造的?铜!中国有多少铜矿啊?你要不要进口啊?这不是中国经济对世界的依赖吗? 这样的城市化是错的。中国对现代化的理解是物质的现代化,头一步就错了。
南都周刊:那正确道路是什么?
陶杰:不要走西方物质主义那条路。我们看看丰子恺的画,里面已经提出一个现代公民的生活:清风明月,敬惜字纸,珍爱自然。丰子恺的画并不是给小孩看的,他有品位,提出中国现代的生活,要把老庄的思想、孔子的思想跟科技提供的方便相结合。中国的儒佛道是没有贪念的,这和美国有所区别。美国人走上一条邪路,拿信用卡拼命刷,开创消费的胃口毫无止境。美国消费资本主义已经走上绝路,正在向东方寻找一些解决方法。而中国现在却学它,完蛋了—中国应该学瑞士、北欧、英国,我们的传统和他们有点相似。如果像美国那拼命消费资源,地球资源肯定完蛋,因为这是错误的。
南都周刊:陶先生,你今天讲座的主题是当代青年的文化心理,青年曾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转型的最重要力量,“五四”運动就是青年运动。如今“五四”已过去一百年,中国仍未实现那代人的梦想。那么,我们现在需要现代民主自由价值的拯救,还是传统文化、道德的重建?
陶杰:其实这两样没有冲突。比如墨子的“兼爱”和基督教的“博爱”就有相似之处;“天人合一”是老庄的思想,但也不是中国专有的,西方也越来越重视绿色生活、环保自然。孟子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也不是中国的专利,美国也做到了,对老人的福利、小孩的福利,绝不省钱。而孟子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美国也做到了。美国人可以告政府,告国家,这不就是孟子思想吗?全球一体化是人类的希望,可以把东西方文化的精华结合起来,而不光是麦当劳开到上海、北京,家乡鸡开到纽约。
南都周刊:你觉得台湾、香港、大陆,哪个地方的人更“中国”?
陶杰:台湾。韩寒说得对,我早有同感。台湾人温柔敦厚。做生意的人可能是另一种,但是我去台湾旅行,在酒店旅馆,那些收拾房间的大妈看见小孩,会问“哎呀,好逗啊,几岁啊”之类的话。干的活让她腰都累坏了,为何还逗小孩玩?这就是和善,与人为善。
今天为什么书店有那么多关于民国的书?因为人们向往那时的美好和善良。民国的知识分子,如胡适、傅斯年、梁启超、冰心、梁思成、林徽因等等,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善良、纯真。那是一个思想学术很自由的年代,胡适可以把杜威的自由思想和中国的礼义廉耻结合起来。今天的人们忘本,没有了温柔敦厚,没有了士大夫的文化,只有那些财大气粗的大款、砸汽车的反日愤青。
南都周刊:民国那批知识分子中,你最喜欢谁?
陶杰:有很多,如梁启超、孙中山、胡适、傅斯年、和鲁迅打笔仗的陈源等等。清末也有一大批先驱,如郭嵩焘。他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人,和别人不同,他第一个跑到英国、欧洲去考察,回来给慈禧上书,说你不能够光学造船、光学大炮,要改学英国的议会、法律制度。现在很多人忽略了他,实际上这是中国人文思想的萌芽。
南都周刊:你对鲁迅怎么看?
陶杰:鲁迅当然很有见识,但他对西洋了解不多,对西方的知识是从日本学来的,而且缺乏一种英国式的幽默感,太bitter,仇怨,和李敖一样。胡适则不同,真正是在美国读书。但鲁迅的见识,对中国文化的批判非常锐利,到现在还有效。所以那些人说我崇洋,其实我从来没有超过鲁迅、胡适、林语堂、梁启超这四个人对中国人性格的论述。
知识分子要把住上限与底线
南都周刊:你对当代知识分子又怎么看?他们中的很多人,似乎和权力、资本的勾结越来越紧密了。
陶杰:知识分子捞钱,这本身不是什么大恶,没钱才惨。但是,知识分子首先要清醒。捞钱捞到什么上限?为了捞钱而妥协,你的底线在哪?像韩寒这样捞钱,赛车、当代言人,可以。知识分子的独立性还在那,活得物质上更有尊严。
所以,知识分子的第一步是清醒,赚钱的上限和道德良心的底线要把得很清楚,不要毫无底线,也不要像以前那样,饿死首阳山,饿死不食周粟,这是不切实际的。
物质条件改善了,就要实践一些理想,从小事情做起。小事情是什么?就是找回那种善良、纯真,把家具布置得合理,对穷人、弱势的好人,对动植物保持真爱,个个都这样做,就会形成一种价值观、一种文化,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年,就成了。
南都周刊:看来你是改良派,不是革命派。
陶杰:我不相信革命。中国三千年历史没有过彻底的革命,革命一定是完整、有效的。比如法国大革命就是一个model,为什么呢?它有效果,提高了整个民族的素质,这是法国大革命了不起的成就—当然,还有人权、平等、博爱。当然法国大革命中有一个恐怖时期,的确很可怕,无辜杀了三万人,但它只是一个片段,不会使革命的效果受到扭曲。
南都周刊:在批判中国文化时你常用一个词,就是“小农”。
陶杰:没办法,这是鲁迅笔下的阿Q讲出来的嘛,我只不过是阐述了阿Q的本质—狭隘,盯着眼前的一小块利益。这是中国文化最大的悲剧,很惨。中国文化之所以有些好的,是因为士大夫。士大夫和“小农”不同。
“小农”对自由从来没有要求。这个很惨。而法国不同,法国大革命中,那些工人、农民、手工业者都要起来,他们都有思想上的要求。
美国人走上一条邪路
南都周刊:现在到处都在讲城市化,你认为全球化是中西之间的桥梁,还是加大了两者间的鸿沟?
陶杰:那要看利用全球化的是什么人,有没有智慧。比如网络的发明,主要作用是促进知识和思想的传播,促进各民族的了解和社会各阶层的和谐,而不是促进仇恨,不是让愤青到处骂。有的人在网上屏蔽了知识、思想,却散布那些骂人的五毛愤青、负能量,使科技的发明变成危害人心,而不是有效促进社会进步。要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为何不屏蔽这些仇恨呢?
南都周刊:中国城市化越来越快,农民越来越少,每年减少7000多个行政村,城市、农村问题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对此,你怎么看?
陶杰:你现在把农民脚踏的那块地都变成了钢筋水泥,中国文化到了这一步,已经是终结篇。别的不要说,首先中国面临粮食严重短缺。以前不是说我们地大物博吗?现在,广东省要向泰国进口稻米。你石油不是要进口了吗?稻米不是要看泰国吗?还有矿藏呢?你看现在农民进了城,看到高楼大厦,哎呦,这么阔啊,回去我也要盖,我也要住这么大的别墅,我也要电灯,我也要空调……那中国的煤你够烧吗?县城都要开这么多商场,要不要电灯啊?电线是什么造的?铜!中国有多少铜矿啊?你要不要进口啊?这不是中国经济对世界的依赖吗? 这样的城市化是错的。中国对现代化的理解是物质的现代化,头一步就错了。
南都周刊:那正确道路是什么?
陶杰:不要走西方物质主义那条路。我们看看丰子恺的画,里面已经提出一个现代公民的生活:清风明月,敬惜字纸,珍爱自然。丰子恺的画并不是给小孩看的,他有品位,提出中国现代的生活,要把老庄的思想、孔子的思想跟科技提供的方便相结合。中国的儒佛道是没有贪念的,这和美国有所区别。美国人走上一条邪路,拿信用卡拼命刷,开创消费的胃口毫无止境。美国消费资本主义已经走上绝路,正在向东方寻找一些解决方法。而中国现在却学它,完蛋了—中国应该学瑞士、北欧、英国,我们的传统和他们有点相似。如果像美国那拼命消费资源,地球资源肯定完蛋,因为这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