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俗称“百科之母”,阅读和写作是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读写训练自始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也是语文教学阶段的重要组成。好的阅读习惯和积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写作的灵感、水平等又能提升综合素质,促进阅读能力提升。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将阅读与写作整合起来,“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语文承载着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传承着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因此,初中教师必须关注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提起对写作的重视,构建读写一体化的语文教学新模式,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发展。
一、基于阅读材料的写作素材积累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现不仅要借助于阅读的教学课堂,也应该体现在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写作教学来说,素材积累是最为基础的一个环节。学生只有积累足够的素材才能够在作文中有东西可写,这是写作教学中其他一切技巧性要求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一方面他们的日常生活相对较为简单,而生活又是写作素材最主要的来源。这就决定了他们在素材的积累上存在类型单一,感受浅显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初中学生都没有较强的积累意识,也就是说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没有随时总结,随时积累的习惯,也没有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提炼成写作素材的能力。两方面原因综合之下,初中学生的素材积累不足成为限制他们写作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通过阅读写作的一体化教学,将阅读课堂作为学生写作积累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实际上,阅读和写作本身就是相互连接的,阅读文章就是写作最经典的例子和最直观的体现,因此,要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总结归类并且参考阅读文章的相关内容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主题和体裁等方面的要求寻找相应的阅读材料来结合。通过写作要求来完成对阅读的回顾和分析,进而逐渐帮助学生养成总结和积累的习惯。这样学生在阅读课堂上以及课下接触阅读材料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将相关的内容进行总结,积累成为自己的素材以便在写作的时候加以运用。这样一来,学生写作素材不足的问题就能够得到根本的解决,教师才能够进行学生写作能力的强化和训练教学。
二、品读文本学习技巧,以读辅写提升质效
在作文中合理运用表现手法,在为作文增色添彩方面大有裨益。表现手法主要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反映或描写事物,塑造形象的各种技巧和方法。比如,夸张讽刺、托物言志、象征、先抑后扬等,不同的表现技巧赋予读者不同的阅读效果。因此,教师在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品读文本当中的表现手法,让学生懂得鉴赏美,促进其阅读素养提升。另外,还能促进文学积累的丰富,学习并合理运用表现手法,提高作文美感和质量,写出有血有肉、富有情感的作文。我们以《陋室铭》这篇文章为例,这是一篇运用托物言志表现手法的典型文章,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篇文章时,要让其了解刘禹锡以陋室为喻,表现自己安贫乐道、淡泊名利、高洁傲岸的品质。教师在读写教学中需从积极引导学生,从理解陋室“陋而不陋”的缘由为切入点,刘禹锡从三个维度,即人物交往、自然环境、居住人的品质等层面,全面彰显了陋室陋而不陋的特点,特别是文本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等句子全面体现了陋室陋而不陋。教师为帮助其掌握或理解上述表现手法,在为学生讲解上述句子的时候,还可以拓展相应的表达手法。比如,实写、虚写、对偶等,再如文章所写到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则是对偶,这种表现方法给人一种整齐美观,并且读起来朗朗上口。运用虚写表达方式的句子则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充分说明了刘禹锡不慕荣华的品质。运用实写方法的句子则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充分写出了刘禹锡生活的高雅脱俗,通过为学生分析讲解这些方式,帮助其理解文章的写作内容、方法、写作意义。为将所学知识内化成写作技能,可让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为学生布置小练习,練习内容可以是生活中常见事物。比如,落叶、莲花、松树、竹子等,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检验教学成果,提升其写作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从阅读到写作,综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读为讲,精讲多读,读写穿插”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在一定的阅读量的支撑下,学生的写作就会变得如鱼得水。语言的发展与思维是相互依存的,语言思维发展促进了语言能力的提升,发挥读写结合的教学价值,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以读促写,从阅读中寻找写作技巧,掌握各种写作手法,读写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读写是语文所学板块中最主要的内容,重要性显而易见。读写结合是提升语文成绩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归功于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积累的素材。如果将写作当成是知识的输出,阅读就是知识输入的过程。在进行读写教学时,要先从阅读开始。
例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让学生反复阅读,然后总结文章中出现的写作手法技巧,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地给予补充。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有效性,另一方面又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提升读写积极性,有效提升读写效率。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模式,让其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增加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重要作用,这样,学生的读写水平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不断得到提升,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实现了学生知识、技能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与写作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在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以读促写的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初中学生处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关键阶段,教师要针对初中生读写结合能力弱的特点,寻找相关有效策略,以高效的教学指导帮助初中生提升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增加自身文化素养,拓展知识视野,为其今后成长道路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闵正国.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促写”的教学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0(24):54+56.
[2]刘红梅.初中语文以读促写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76-77.
[3]王秀娟.初中语文“以读促写”策略实施探究[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初级中学 836200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语文承载着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传承着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因此,初中教师必须关注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提起对写作的重视,构建读写一体化的语文教学新模式,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发展。
一、基于阅读材料的写作素材积累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现不仅要借助于阅读的教学课堂,也应该体现在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写作教学来说,素材积累是最为基础的一个环节。学生只有积累足够的素材才能够在作文中有东西可写,这是写作教学中其他一切技巧性要求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一方面他们的日常生活相对较为简单,而生活又是写作素材最主要的来源。这就决定了他们在素材的积累上存在类型单一,感受浅显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初中学生都没有较强的积累意识,也就是说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没有随时总结,随时积累的习惯,也没有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提炼成写作素材的能力。两方面原因综合之下,初中学生的素材积累不足成为限制他们写作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通过阅读写作的一体化教学,将阅读课堂作为学生写作积累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实际上,阅读和写作本身就是相互连接的,阅读文章就是写作最经典的例子和最直观的体现,因此,要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总结归类并且参考阅读文章的相关内容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主题和体裁等方面的要求寻找相应的阅读材料来结合。通过写作要求来完成对阅读的回顾和分析,进而逐渐帮助学生养成总结和积累的习惯。这样学生在阅读课堂上以及课下接触阅读材料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将相关的内容进行总结,积累成为自己的素材以便在写作的时候加以运用。这样一来,学生写作素材不足的问题就能够得到根本的解决,教师才能够进行学生写作能力的强化和训练教学。
二、品读文本学习技巧,以读辅写提升质效
在作文中合理运用表现手法,在为作文增色添彩方面大有裨益。表现手法主要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反映或描写事物,塑造形象的各种技巧和方法。比如,夸张讽刺、托物言志、象征、先抑后扬等,不同的表现技巧赋予读者不同的阅读效果。因此,教师在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品读文本当中的表现手法,让学生懂得鉴赏美,促进其阅读素养提升。另外,还能促进文学积累的丰富,学习并合理运用表现手法,提高作文美感和质量,写出有血有肉、富有情感的作文。我们以《陋室铭》这篇文章为例,这是一篇运用托物言志表现手法的典型文章,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篇文章时,要让其了解刘禹锡以陋室为喻,表现自己安贫乐道、淡泊名利、高洁傲岸的品质。教师在读写教学中需从积极引导学生,从理解陋室“陋而不陋”的缘由为切入点,刘禹锡从三个维度,即人物交往、自然环境、居住人的品质等层面,全面彰显了陋室陋而不陋的特点,特别是文本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等句子全面体现了陋室陋而不陋。教师为帮助其掌握或理解上述表现手法,在为学生讲解上述句子的时候,还可以拓展相应的表达手法。比如,实写、虚写、对偶等,再如文章所写到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则是对偶,这种表现方法给人一种整齐美观,并且读起来朗朗上口。运用虚写表达方式的句子则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充分说明了刘禹锡不慕荣华的品质。运用实写方法的句子则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充分写出了刘禹锡生活的高雅脱俗,通过为学生分析讲解这些方式,帮助其理解文章的写作内容、方法、写作意义。为将所学知识内化成写作技能,可让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为学生布置小练习,練习内容可以是生活中常见事物。比如,落叶、莲花、松树、竹子等,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检验教学成果,提升其写作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从阅读到写作,综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读为讲,精讲多读,读写穿插”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在一定的阅读量的支撑下,学生的写作就会变得如鱼得水。语言的发展与思维是相互依存的,语言思维发展促进了语言能力的提升,发挥读写结合的教学价值,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以读促写,从阅读中寻找写作技巧,掌握各种写作手法,读写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读写是语文所学板块中最主要的内容,重要性显而易见。读写结合是提升语文成绩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归功于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积累的素材。如果将写作当成是知识的输出,阅读就是知识输入的过程。在进行读写教学时,要先从阅读开始。
例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让学生反复阅读,然后总结文章中出现的写作手法技巧,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地给予补充。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有效性,另一方面又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提升读写积极性,有效提升读写效率。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模式,让其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增加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重要作用,这样,学生的读写水平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不断得到提升,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实现了学生知识、技能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与写作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在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以读促写的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初中学生处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关键阶段,教师要针对初中生读写结合能力弱的特点,寻找相关有效策略,以高效的教学指导帮助初中生提升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增加自身文化素养,拓展知识视野,为其今后成长道路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闵正国.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促写”的教学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0(24):54+56.
[2]刘红梅.初中语文以读促写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76-77.
[3]王秀娟.初中语文“以读促写”策略实施探究[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初级中学 83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