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鲁迅曾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教学模式一直被人们所诟病,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刻板与枯燥,关键是,传统教学模式始终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来教学。不可否认,学习知识要有严谨的分析推理,特别是对数学的学习,清晰的思路与合理的过程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要求未免有些苛刻。下面本文将对如何在数学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童真视角;趣味游戏;体验式教学
引言:
“一切教育都是从理解儿童的天性开始”,儿童的天性是“玩”,进一步讲就是一切能够让他们“乐在其中”玩具。通过建立好玩有趣的数学课堂,不但可以保持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实现他们“玩”的愿望,同时还能够让他们在“玩”中来学习,进而在数学学习中寻找乐趣。
一、童真视角下的数学记忆
记忆力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好的记忆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是数学和语文不一样,文字的记忆我们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事物去理解吸收。但数学更多是一些很抽象的概念和晦涩难懂的数学公式,或者一连串繁琐而毫无规律的数字,像电话号码,圆周率-π等。数学老师时常会为学生无法理解和记住数学概念与公式感到头痛,那么如何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呢?我们不妨尝试把数字和生活中具体事物联系到一起,增强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来增强记忆。例如,长江有多长?黄河有多长?对于已经深深记在脑子里学生来说可以很快的回答出来:长江长6300千米,黄河长5464千米。为什么能把这些毫不相关的数字牢牢的记住?我们可以用一些生动有趣的俏皮话把它们存在我们的大脑中:“63”,用汉语音译过来可以是“庐山”,因为汉字中的“6”就是“陆(庐)”,而“3”可以念做“山”;那“00”呢?如果在两个“0”中间加上一笔就是“0-0”,再在两边加上两条腿,像不像一副眼镜?组合在一起就是“庐山眼睛”,“庐山眼睛”做什么呢?别忘了,我们要记忆的是长江的长,于是我们就有了“庐山眼睛”,“长江”这两个名词,要想使其连成一句话,还缺少一个动词,这里我们暂且用“望”吧!最后的效果就是:别人问你长江有多长?你马上回答:“庐山眼睛望长江。”同样的,如果有人问我:“黄河有多长?”那么我得回答就是:“青年律师跳黄河!”由此可见,当把数学和文字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时,会产生很多有趣的事情来帮助我们记忆。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小学数学课堂,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增加趣味,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趣味教学,拓展思维
小学数学的学习,主要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所以,针对大部分小学生,重点不是难度,而是熟练度。正所謂熟能生巧,任何数学技巧,都是在熟练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巧妙的教学设计,不但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火柴棍”拼阿拉伯数字:
对于数字的学习,学生往往倾向于记住每个数字的写法,0-9十个数字通过组合,可以得到无数种新的数字。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只是让学生很机械的记0-9这十个数字,忽略了它们之间更深一层的联系。下面是用火柴棍拼出的数字:
思考:如何通过“增加”或“减少”火柴棍数量,使一个数字变成另外一个数字呢?
例如在数字4的基础上,增加两根就变成9,增加三根会变成8;再例如数字8,减少一个会变成0或者6或者9。这种是比较简单的,下面我们增加点难度。
思考:在某个数字的基础上,如何通过“改变”一根火柴棍的位置,使一个数字变成另外一个数字呢?例如数字6如何变成9;数字2和5如何变成3。通过不断的尝试,找到数字与数字通过“改变”火柴棍的位置而产生的联系。
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灵活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体验式学习----理论与实践的转化
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需要学生在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来完成,体验式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体验式学习,要让学生处在真实具体的情境中,以参与、观摩、体会、感受的方式完成认知的初级积累,是学生有感官感受和情感共鸣的认知方式。体验式学习重视情景的设置,让问题或结论通过实验自行凸显,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重视情景解读;重视过程胜过结论,一切因机而便变,生成大于预设。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时,理论部分学习完毕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超市,或者学校的小卖部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到课本中的“打折”概念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拿起一件有折扣优惠的商品,让学生计算折扣后价格是多少。由此,理论和实践便可以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毕竟,所学习到的知识,最终是要应用于生活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具有创造性的课堂建立和巧妙的教学设计,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主要手段。生本理念就是要以学生为立足点,了解他们的特点和天性,并善加利用。同时也不能忘记小数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先从兴趣出发,然后回归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数学,慢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来杰.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黑河教育,2020(04):47-48.
[2]陈景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1):162-163.
关键词:小学数学;童真视角;趣味游戏;体验式教学
引言:
“一切教育都是从理解儿童的天性开始”,儿童的天性是“玩”,进一步讲就是一切能够让他们“乐在其中”玩具。通过建立好玩有趣的数学课堂,不但可以保持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实现他们“玩”的愿望,同时还能够让他们在“玩”中来学习,进而在数学学习中寻找乐趣。
一、童真视角下的数学记忆
记忆力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好的记忆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是数学和语文不一样,文字的记忆我们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事物去理解吸收。但数学更多是一些很抽象的概念和晦涩难懂的数学公式,或者一连串繁琐而毫无规律的数字,像电话号码,圆周率-π等。数学老师时常会为学生无法理解和记住数学概念与公式感到头痛,那么如何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呢?我们不妨尝试把数字和生活中具体事物联系到一起,增强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来增强记忆。例如,长江有多长?黄河有多长?对于已经深深记在脑子里学生来说可以很快的回答出来:长江长6300千米,黄河长5464千米。为什么能把这些毫不相关的数字牢牢的记住?我们可以用一些生动有趣的俏皮话把它们存在我们的大脑中:“63”,用汉语音译过来可以是“庐山”,因为汉字中的“6”就是“陆(庐)”,而“3”可以念做“山”;那“00”呢?如果在两个“0”中间加上一笔就是“0-0”,再在两边加上两条腿,像不像一副眼镜?组合在一起就是“庐山眼睛”,“庐山眼睛”做什么呢?别忘了,我们要记忆的是长江的长,于是我们就有了“庐山眼睛”,“长江”这两个名词,要想使其连成一句话,还缺少一个动词,这里我们暂且用“望”吧!最后的效果就是:别人问你长江有多长?你马上回答:“庐山眼睛望长江。”同样的,如果有人问我:“黄河有多长?”那么我得回答就是:“青年律师跳黄河!”由此可见,当把数学和文字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时,会产生很多有趣的事情来帮助我们记忆。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小学数学课堂,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增加趣味,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趣味教学,拓展思维
小学数学的学习,主要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所以,针对大部分小学生,重点不是难度,而是熟练度。正所謂熟能生巧,任何数学技巧,都是在熟练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巧妙的教学设计,不但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火柴棍”拼阿拉伯数字:
对于数字的学习,学生往往倾向于记住每个数字的写法,0-9十个数字通过组合,可以得到无数种新的数字。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只是让学生很机械的记0-9这十个数字,忽略了它们之间更深一层的联系。下面是用火柴棍拼出的数字:
思考:如何通过“增加”或“减少”火柴棍数量,使一个数字变成另外一个数字呢?
例如在数字4的基础上,增加两根就变成9,增加三根会变成8;再例如数字8,减少一个会变成0或者6或者9。这种是比较简单的,下面我们增加点难度。
思考:在某个数字的基础上,如何通过“改变”一根火柴棍的位置,使一个数字变成另外一个数字呢?例如数字6如何变成9;数字2和5如何变成3。通过不断的尝试,找到数字与数字通过“改变”火柴棍的位置而产生的联系。
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灵活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体验式学习----理论与实践的转化
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需要学生在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来完成,体验式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体验式学习,要让学生处在真实具体的情境中,以参与、观摩、体会、感受的方式完成认知的初级积累,是学生有感官感受和情感共鸣的认知方式。体验式学习重视情景的设置,让问题或结论通过实验自行凸显,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重视情景解读;重视过程胜过结论,一切因机而便变,生成大于预设。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时,理论部分学习完毕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超市,或者学校的小卖部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到课本中的“打折”概念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拿起一件有折扣优惠的商品,让学生计算折扣后价格是多少。由此,理论和实践便可以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毕竟,所学习到的知识,最终是要应用于生活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具有创造性的课堂建立和巧妙的教学设计,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主要手段。生本理念就是要以学生为立足点,了解他们的特点和天性,并善加利用。同时也不能忘记小数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先从兴趣出发,然后回归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数学,慢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来杰.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黑河教育,2020(04):47-48.
[2]陈景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1):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