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缺血性结肠炎在我国的发病趋势、临床特征及预后,增加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认识。
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并对检出文献进行分析,检索最后时间为2014年5月15日。
结果共得到符合条件的文献324篇,出版时间从1982–2013年。报告例数9202,男3973例,女5229例,男女比例1∶1.32。校正平均年龄为(63.6±7.8)岁。文献数量及报告病例数在2002年以后开始升高。估计累计发病比例存在地域差异,北方地区高于其他地区(χ2=1097.95,P=0.000)。伴随疾病以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便秘最多见,不同地域及不同时代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物、肠镜检查、外伤手术、低血容量可能为诱发因素。腹痛、腹泻/便意、便血为主要症状。CT检查简便易行,肠镜检查是明确诊断的主要方法。病变部位主要位于乙状结肠、降结肠及脾曲,以单个部位受累为主,全结肠病变少见,直肠较少受累。亚型以一过型最多,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降结肠及脾曲等左半结肠,内科药物治疗为主,预后大多良好。坏疽型受累部位多位于横结肠肝曲、升结肠以及回盲部等右半结肠,首选手术治疗,但病死率较高。
结论缺血性结肠炎发病率逐年增加,女性多见,心血管疾病是高危因素。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便意、便血为主。病变部位主要位于乙状结肠、降结肠及脾曲。亚型以一过型为主,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