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提高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实验能力,在此基础上设计科学合理的物理教学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深化他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锻炼其主动探究与实验操作的能力。本文围绕高二阶段的物理教学内容,对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希望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二;物理;实验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物理课程中,教師应当通过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物理思维、操作能力的发展。高中物理课程以实验为基础,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发展其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然而,从当前高二物理实验教学的状况来看,教学效果还不够理想,学生自主探究操作的机会比较少,教师大多采用自身演示或者理论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的现象、步骤以及原理,学生缺乏主动性的体验,学习兴趣不高,也难以对物理实验产生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更为有效的实验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发展。
一、开展小组合作,提升学生实验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只有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地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通过与教师的配合实现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升物理教学的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兴趣作为重要的因素,通过合理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增进课堂上的互动,是提升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同时,高二物理课程中的一些实验难度较大,学生难以独立完成,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降低实验操作的难度,使学生更加轻松、高效地完成实验,掌握相关知识。
例如在教学《电磁感应》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磁能生电的条件”实验活动,首先提出实验探究的主题:“用磁场能否获得电流?”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自主制定出实验方案,并进行实践操作,对实验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操作方法,比如沿磁感线方向上下运动、切割磁感线运动、斜切磁感线运动等,并对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进行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分工,分别负责撰写实验方案、连接电路、控制导体运动、记录数据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活动进行反思,总结出“电磁感应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结论。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使物理实验教学过程更加高效轻松,具有更高的互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
二、注重问题运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实验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并不是得出正确的结果,而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探索和理解知识,促进其物理思维的提升。假如教师要求学生完全按照课本或自己的要求进行操作,那么实验过程就会失去探究性和创新性,无法让学生真正实现自身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思维留出更多的发展空间,可针对实验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物理实验教学的主体,让他们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实现物理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光的折射》一课时,本课在初中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强调了光的折射定律,教学重点需要放在折射定律的得出过程与内涵理解上,而仅靠理论讲授的方式,难以使学生产生清晰准确的理解。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平行的玻璃砖、量角器、白纸、三角板、大头针等器材,要求他们利用这些器材来开展实验活动,探究光的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更好地操作实验,教师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如:“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怎样利用现有的器材确定一条光线?”“怎样确定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入射角与折射角正弦比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在参与实验时会更具方向性和目的性,可以使他们对实验的过程与原理形成更加深入的认知,避免实验教学只停留在形式上,切实促进学生物理知识水平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应用信息技术,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中,实验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讲授、挂图展示等,学生的感知体验不够理想,实验教学的过程比较抽象,以至于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物理课程中的一些实验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复杂,或者实验现象不易观察,为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方式,辅助实验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准确地看到实验中的每个细节,强化他们对于物理实验的认识,从而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一课的时候,由于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在讲授左手定则的规律和使用方法时,会比较困难。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播放相关的实验视频。通过观看视频,不仅可以使学生快速地了解实验的器材、流程、注意事项等,还可以通过画线、画箭头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磁场对于通电导线的具体作用。接着,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活动,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组织实践活动,拓展实验教学空间
物理知识源于实际生活,并且在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物理实验中的知识原理在许多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受到了普遍运用。在物理教学中,除了课堂内的实验学习外,教师还要积极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自主开展课外实验,进行一些小制作、小发明,以此来拓展物理实验教学的空间。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导线、铜片、铝片、锌片、二极管等材料,制作水果电池,并利用相应的实验器材测量水果电池的电阻与电动势,探析不同水果在实验中表现出的差异性。又如,组织学生对家用电热器进行调查,探究电热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将物理实验教学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培养他们在生活中探究和运用物理知识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关键一环,高二在高中阶段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物理教师要明确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物理素养发展的意义,协调好理论讲授与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通过开展小组合作、设计实验问题、融入信息技术以及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兴芪.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评价研究[J].散文百家(下),2018,(6):240.
[2]杨越.新课改视野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J].中外交流,2018,(52):237.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高二;物理;实验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物理课程中,教師应当通过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物理思维、操作能力的发展。高中物理课程以实验为基础,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发展其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然而,从当前高二物理实验教学的状况来看,教学效果还不够理想,学生自主探究操作的机会比较少,教师大多采用自身演示或者理论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的现象、步骤以及原理,学生缺乏主动性的体验,学习兴趣不高,也难以对物理实验产生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更为有效的实验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发展。
一、开展小组合作,提升学生实验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只有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地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通过与教师的配合实现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升物理教学的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兴趣作为重要的因素,通过合理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增进课堂上的互动,是提升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同时,高二物理课程中的一些实验难度较大,学生难以独立完成,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降低实验操作的难度,使学生更加轻松、高效地完成实验,掌握相关知识。
例如在教学《电磁感应》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磁能生电的条件”实验活动,首先提出实验探究的主题:“用磁场能否获得电流?”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自主制定出实验方案,并进行实践操作,对实验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操作方法,比如沿磁感线方向上下运动、切割磁感线运动、斜切磁感线运动等,并对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进行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分工,分别负责撰写实验方案、连接电路、控制导体运动、记录数据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活动进行反思,总结出“电磁感应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结论。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使物理实验教学过程更加高效轻松,具有更高的互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
二、注重问题运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实验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并不是得出正确的结果,而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探索和理解知识,促进其物理思维的提升。假如教师要求学生完全按照课本或自己的要求进行操作,那么实验过程就会失去探究性和创新性,无法让学生真正实现自身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思维留出更多的发展空间,可针对实验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物理实验教学的主体,让他们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实现物理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光的折射》一课时,本课在初中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强调了光的折射定律,教学重点需要放在折射定律的得出过程与内涵理解上,而仅靠理论讲授的方式,难以使学生产生清晰准确的理解。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平行的玻璃砖、量角器、白纸、三角板、大头针等器材,要求他们利用这些器材来开展实验活动,探究光的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更好地操作实验,教师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如:“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怎样利用现有的器材确定一条光线?”“怎样确定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入射角与折射角正弦比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在参与实验时会更具方向性和目的性,可以使他们对实验的过程与原理形成更加深入的认知,避免实验教学只停留在形式上,切实促进学生物理知识水平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应用信息技术,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中,实验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讲授、挂图展示等,学生的感知体验不够理想,实验教学的过程比较抽象,以至于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物理课程中的一些实验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复杂,或者实验现象不易观察,为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方式,辅助实验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准确地看到实验中的每个细节,强化他们对于物理实验的认识,从而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一课的时候,由于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在讲授左手定则的规律和使用方法时,会比较困难。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播放相关的实验视频。通过观看视频,不仅可以使学生快速地了解实验的器材、流程、注意事项等,还可以通过画线、画箭头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磁场对于通电导线的具体作用。接着,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活动,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组织实践活动,拓展实验教学空间
物理知识源于实际生活,并且在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物理实验中的知识原理在许多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受到了普遍运用。在物理教学中,除了课堂内的实验学习外,教师还要积极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自主开展课外实验,进行一些小制作、小发明,以此来拓展物理实验教学的空间。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导线、铜片、铝片、锌片、二极管等材料,制作水果电池,并利用相应的实验器材测量水果电池的电阻与电动势,探析不同水果在实验中表现出的差异性。又如,组织学生对家用电热器进行调查,探究电热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将物理实验教学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培养他们在生活中探究和运用物理知识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关键一环,高二在高中阶段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物理教师要明确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物理素养发展的意义,协调好理论讲授与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通过开展小组合作、设计实验问题、融入信息技术以及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兴芪.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评价研究[J].散文百家(下),2018,(6):240.
[2]杨越.新课改视野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J].中外交流,2018,(52):237.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