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文写作能力是大学生的必备技能,主要以分析归纳能力、调查研究能力、领会授意者意图能力、把握接受主体心理能力、词章建构能力等为基础,对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自我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高校开设的应用型写作课程,无论课程名称如何,专业文书为何,公文作为通用文书都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通过公文写作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公文写作基本原理,掌握常用党政公文、事务文书写作规范,提高公文写作素养,培养运用公文处理公务的能力。
【关键词】公文写作;进阶式;实践
一、教学内容的进阶式架构
(一)依写作难易程度重构教学内容体例
传统公文教学内容架构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一般包含写作原理、党政公文、事务文书三大板块。通行教材虽然略有差异,但总体上都是将三大板块内容按照“写作原理、党政公文、事务文书”的体例编排章节。不同院校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会各有侧重,但基本体例不变。这种体例结構虽然将党政公文与事务文书种类划分得很清晰,但各文种的难易程度有很大差异,有的内容单一、篇幅短小,如一般性请示、函、会议通知等;有的内容庞杂,篇幅宏大,如报告、总结、讲话稿、先进事迹材料等。对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各种文书相对独立,学习难度忽高忽低,很难把握写作规律和方法,结果是只记住了一些文书格式、写作要求,而难以提高实际写作能力。
(二)视具体文书需要融合写作理论要素
传统的“写作原理、党政公文、事务文书”体例结构,虽然遵循了由理论到实践的教学规律,以使学生对写作原理有深入理解,达到用理论引领具体文书写作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讲授写作理论时,学生会因为还没有接触具体文书而感觉理解困难,枯燥无味;而进行党政公文和事务文书的实际写作时,之前的写作原理已经淡忘或不知如何应用,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因此,在重新架构内容体例时,应该淡化写作知识的系统性和写作理论的完整性,以学生通过本课程应取得的学习成果为旨归,尝试将写作理论融入不同文书教学中。
写作理论部分一般从“主旨、材料、结构、语言表达”四个方面阐释应用写作原理,进阶式教学对写作理论不设专章教学,而是将“主旨”“结构”与基础公文写作有机融合,让学生深刻体会基础公文主旨的单一性、结构的程式化;将“材料”与高阶公文写作有机融合,让学生学会对材料的归纳概括与综合分析,学会从材料中提炼观点;将“语言表达”与专业文书写作有机融合,让学生掌握专业文书语言的特殊要求,具备所学专业领域的规范表达能力。
二、写作实训的进阶式展开
(一)借助梯度实训强化提升公文写作能力
一是公文常识单元,文种选择是重点,也是难点。为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常用公文的适用范围,首先针对《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关于公文种类的规定,设计基础性训练,以巩固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然后设计进阶性训练题,要求学生根据创设的情境选取恰当的文种,检验学生知识向技能转化的成果。最后是创新性训练,要求学生在网络或身边寻找文种选择有误的公文,让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公文,在实际公文辨别中加深对不同文种适用的理解,提高正确选择文种的能力。
二是基础公文写作单元,学生线上自学常用公文的基本知识,完成配套测试题,这是基础性训练。然后由教师创设写作情境,设定写作任务,提供摹写范文,至少完成两组进阶性训练。为巩固教学成果,强化学生对常用公文的熟练掌握,要求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创设情境,设置实践任务,围绕某一项工作分别写出请示、函、通知、通告、通报、简报等公文,并在下次课上进行小组展示交流,这是难度更大的创新性训练。经过这样几组的实训,实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循环往复,重要文书都得到了不同情境下的多次写作训练。模仿范文写作,既训练学生写作的规范性,学会“依葫芦画瓢”,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之能够依据范文灵活变通地进行简单公文的写作。创新性训练有难度、有挑战度,学生需要查找资料、求助家长、小组研究、分工协作才能完成。
三是高阶公文写作单元,同样需要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几种常用高阶公文的基本知识,完成配套测试,这是基础性训练。然后,针对完成高阶公文所需的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提炼观点能力进行专项训练,这属于进阶性训练。最后,将专项能力进行整合,完成报告、总结、讲话稿、演讲稿等文书的写作。通过不断提升难度的写作实训,让学生一方面对理论知识加以反刍和消化;另一方面,对公文思维进行固化,将静态的知识逐渐向动态的“活用”能力过渡。
(二)借助申论真题强化提升公文思维能力
申论考试不是单纯的写作考试,而是以写作为中心,要求考生根据给定材料,按照套题要求,运用机关工作需要的基本素质、修养和能力,在限定时间内以公务性话语撰写文本。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一些试题中明确有“假如你是......”的身份假定,要求考生站在国家公务人员的角度思考和作答。而公文写作同样要求学生以单位工作人员的身份从事具体的写作活动,要具备越位性思维,站在特定公务人员立场上看问题;要具备被动性思维,去掉个体性烙印,用公共性意识约束自己。对于习惯于作文写作中表达自我情感、讲述个人经验感受的大学生来说,这个观念的更新、角色的转换非常困难。选择这类有假定身份要求的申论真题做训练素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考核评价的进阶式设计
(一)过程性考核评价的进阶式设计
过程性考核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进行全方位、多形式的考核和评价,可以全面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取得的成效以及情感态度等。公文写作的过程性考核评价,将考核项目、内容、依据与课程目标进行关联和绑定,就每个考核项目制定出明确的操作方案,并在整体上做进阶式设计。与知识点相配套的测试是基础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文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项目化综合写作是提高性考核,主要考查学生根据不同情境变通写作的能力;挑战性写作是创新性考核,要求学生小组协作完成从项目模拟设定到相关文书撰写的全过程,考核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合作意识、协作精神。具体设定学习态度、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三个维度。
(二)多元化考核评价的进阶式设计
写作实训评价中,改变教师评改的单一方式,由多方评价主体参与、采用不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考核评价,可以防止学生在写作实训中敷衍甚至抄袭,有利于激励学生积极投身写作训练,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回应问题,在分析、对比、探究、争论中加深对公文写作的认识。为此,可以设计师评、互评、自评三个等次的考核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凌燕.从中美比较的视角谈我国高校应用写作课程体系改革[J].高教探索,2015,(8):82-86.
[2]丁晓昌,冒志祥,胡元德.应用写作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3]汪莉,贺然.申论考试科目设置对写作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的影响[J].写作,2017,(9):7-10.
【关键词】公文写作;进阶式;实践
一、教学内容的进阶式架构
(一)依写作难易程度重构教学内容体例
传统公文教学内容架构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一般包含写作原理、党政公文、事务文书三大板块。通行教材虽然略有差异,但总体上都是将三大板块内容按照“写作原理、党政公文、事务文书”的体例编排章节。不同院校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会各有侧重,但基本体例不变。这种体例结構虽然将党政公文与事务文书种类划分得很清晰,但各文种的难易程度有很大差异,有的内容单一、篇幅短小,如一般性请示、函、会议通知等;有的内容庞杂,篇幅宏大,如报告、总结、讲话稿、先进事迹材料等。对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各种文书相对独立,学习难度忽高忽低,很难把握写作规律和方法,结果是只记住了一些文书格式、写作要求,而难以提高实际写作能力。
(二)视具体文书需要融合写作理论要素
传统的“写作原理、党政公文、事务文书”体例结构,虽然遵循了由理论到实践的教学规律,以使学生对写作原理有深入理解,达到用理论引领具体文书写作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讲授写作理论时,学生会因为还没有接触具体文书而感觉理解困难,枯燥无味;而进行党政公文和事务文书的实际写作时,之前的写作原理已经淡忘或不知如何应用,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因此,在重新架构内容体例时,应该淡化写作知识的系统性和写作理论的完整性,以学生通过本课程应取得的学习成果为旨归,尝试将写作理论融入不同文书教学中。
写作理论部分一般从“主旨、材料、结构、语言表达”四个方面阐释应用写作原理,进阶式教学对写作理论不设专章教学,而是将“主旨”“结构”与基础公文写作有机融合,让学生深刻体会基础公文主旨的单一性、结构的程式化;将“材料”与高阶公文写作有机融合,让学生学会对材料的归纳概括与综合分析,学会从材料中提炼观点;将“语言表达”与专业文书写作有机融合,让学生掌握专业文书语言的特殊要求,具备所学专业领域的规范表达能力。
二、写作实训的进阶式展开
(一)借助梯度实训强化提升公文写作能力
一是公文常识单元,文种选择是重点,也是难点。为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常用公文的适用范围,首先针对《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关于公文种类的规定,设计基础性训练,以巩固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然后设计进阶性训练题,要求学生根据创设的情境选取恰当的文种,检验学生知识向技能转化的成果。最后是创新性训练,要求学生在网络或身边寻找文种选择有误的公文,让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公文,在实际公文辨别中加深对不同文种适用的理解,提高正确选择文种的能力。
二是基础公文写作单元,学生线上自学常用公文的基本知识,完成配套测试题,这是基础性训练。然后由教师创设写作情境,设定写作任务,提供摹写范文,至少完成两组进阶性训练。为巩固教学成果,强化学生对常用公文的熟练掌握,要求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创设情境,设置实践任务,围绕某一项工作分别写出请示、函、通知、通告、通报、简报等公文,并在下次课上进行小组展示交流,这是难度更大的创新性训练。经过这样几组的实训,实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循环往复,重要文书都得到了不同情境下的多次写作训练。模仿范文写作,既训练学生写作的规范性,学会“依葫芦画瓢”,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之能够依据范文灵活变通地进行简单公文的写作。创新性训练有难度、有挑战度,学生需要查找资料、求助家长、小组研究、分工协作才能完成。
三是高阶公文写作单元,同样需要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几种常用高阶公文的基本知识,完成配套测试,这是基础性训练。然后,针对完成高阶公文所需的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提炼观点能力进行专项训练,这属于进阶性训练。最后,将专项能力进行整合,完成报告、总结、讲话稿、演讲稿等文书的写作。通过不断提升难度的写作实训,让学生一方面对理论知识加以反刍和消化;另一方面,对公文思维进行固化,将静态的知识逐渐向动态的“活用”能力过渡。
(二)借助申论真题强化提升公文思维能力
申论考试不是单纯的写作考试,而是以写作为中心,要求考生根据给定材料,按照套题要求,运用机关工作需要的基本素质、修养和能力,在限定时间内以公务性话语撰写文本。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一些试题中明确有“假如你是......”的身份假定,要求考生站在国家公务人员的角度思考和作答。而公文写作同样要求学生以单位工作人员的身份从事具体的写作活动,要具备越位性思维,站在特定公务人员立场上看问题;要具备被动性思维,去掉个体性烙印,用公共性意识约束自己。对于习惯于作文写作中表达自我情感、讲述个人经验感受的大学生来说,这个观念的更新、角色的转换非常困难。选择这类有假定身份要求的申论真题做训练素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考核评价的进阶式设计
(一)过程性考核评价的进阶式设计
过程性考核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进行全方位、多形式的考核和评价,可以全面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取得的成效以及情感态度等。公文写作的过程性考核评价,将考核项目、内容、依据与课程目标进行关联和绑定,就每个考核项目制定出明确的操作方案,并在整体上做进阶式设计。与知识点相配套的测试是基础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文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项目化综合写作是提高性考核,主要考查学生根据不同情境变通写作的能力;挑战性写作是创新性考核,要求学生小组协作完成从项目模拟设定到相关文书撰写的全过程,考核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合作意识、协作精神。具体设定学习态度、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三个维度。
(二)多元化考核评价的进阶式设计
写作实训评价中,改变教师评改的单一方式,由多方评价主体参与、采用不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考核评价,可以防止学生在写作实训中敷衍甚至抄袭,有利于激励学生积极投身写作训练,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回应问题,在分析、对比、探究、争论中加深对公文写作的认识。为此,可以设计师评、互评、自评三个等次的考核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凌燕.从中美比较的视角谈我国高校应用写作课程体系改革[J].高教探索,2015,(8):82-86.
[2]丁晓昌,冒志祥,胡元德.应用写作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3]汪莉,贺然.申论考试科目设置对写作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的影响[J].写作,2017,(9):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