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始终是企业创新创效的重要源泉,在企业深化改革,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新形势下,更需要充分弘扬劳模精神,助力企业科学发展,而“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是激发劳模影响力的有效载体。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以劳模的名字命名,由劳模“担纲领衔”,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唱主角”,以生产经营活动、技能人才培养和攻克工作中重点、难点问题为主的创新工作团队,是职工成长的“大课堂”、技术创新的“孵化器”、现场难题的“攻坚队”,团队建设的“方向标”,对企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如何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加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管理,发挥好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作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科学发展,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思考。
一、明确六个要点,搭建工作室平台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建立,需要以“一、二、三、四、五、六”为要点进行开展。
一是围绕“一个中心”:明确“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团队的能量,推动企业做强做优。
二是树立“两个目标”:目标应结合劳模特点、现场实际,基本目标应至少包含两个要素,即“做好传帮带,培养技术人才;进行课题研究,推进技术创新”。
三是做到“三个一”:即“劳模创新工作室”要有“一块牌子、一项经费、一支团队”,确保工作室外有鲜明形象,内有坚实基础,内外兼修,塑造品牌。
四是遵循“四项原则”:创建时,遵循“切合实际、因地制宜、创新创效、传承传授”这四项原则,与一线生产管理实际相结合,注重发挥专业技能优势,传承精神、传授技能、创新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专家型职工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工作室才能富有生命力。
五是达到“五个目的”: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达到发挥劳模引领示范作用,提升创新能力的目的;达到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取得成果的目的;达到不断提升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能力的目的;达到搭建企业开展创先争优有效载体的目的;达到发挥劳模品牌效应,传承新时代劳模精神的目的。
六是坚持“六有标准”: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需要 “六有”,即“有人员、有场所、有设施、有管理、有课题、有经费”,配齐配强软件硬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二、强化组织领导,有序开展创建
一是成立组织。为促进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的深入开展,企业需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行政领导、相关部门纳入其中,积极指导创建工作,协助做好“劳模创新工作室”组建、设备配备、人员安排、阵地建设、资金保障及总结交流、推广等工作,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部门配合、工会运作、劳模挂帅、职工参与”的创建格局。
二是多方支持。企业需对劳模进行了梳理,根据企业实际,明确选择在施工生产一线且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劳模,组建工作室的思路,选择技术能手、技术比武获奖人员等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并进行企业党政工沟通会,取得多方的大力支持。
三是筹备成立。拨付资金添置工作室设施,以达到“有人员、有场所、有设施、有管理、有课题、有经费”的创建标准,热别需要注重对工作室的现场查看,及时补充完善相关设施。在配置工作室硬件的同时,需为创新室配备专业技术、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工作人员,把爱岗敬业、技术精湛、锐意进取的人才吸纳到创新工作室,并拟定工作室管理暂行办法、工作室研究课题、工作室学习计划等。
三、做好规划管理,促进快速发展
为保证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取得实效,需要高度重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配置、规划和实施工作,按照“切合实际、因地制宜、创新创效、传承传授”的原则,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要做到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需做到“六个落实”。
一是落实资源。通过工作室进一步将企业内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特长的公司级以上的劳动模范、企业内部专家等组织起来,充分调动各自专业优势,围绕公司施工生产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同时落实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资金支持。
二是落实课题。课题研究方面,需结合实际,根据技术管理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以及工作室负责人的技术专长等,制定劳模创新工作室短、中、长期的攻关课题,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技术攻关。
三是落实培训。需根据工作室负责人的时间,在培训技术人员方面,既开展现场讲解技巧、方式、方法,又定期开展授课培训。
四是落实计划。将劳模创新工作室任务按时间进行分解,明确步骤、时间节点等,有条不紊地组织实施,形成工作室成员人人肩上有指标,齐心协力、共克难关的良好态势。
五是落实制度。对工作室成员的管理、成员工作职责、课题分配制度、考核等方面制订统一制度,并认真加以落实,对劳模创新工作室定期活动次数、学习纪律、责任分工等予以认真执行,形成按制度管人、依规章考核的良好局面。
六是落实激励。工作室既是新时期弘扬劳模精神、彰显劳模风采,激励劳模再立新功的新载体;更是激发广大职工在劳模的影响和带动下,积极向劳模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新平台。为进一步扩大工作室的影响力,激励劳模的创新力,增强公司的凝聚力,需要对工作室的优秀成果给予奖励,对于特别突出的重大科研成果,向上级推荐或重奖。对工作室表现优秀的个人,进行广泛宣传,并在晋升、评优等甄选中予以推荐。
在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管理中,还要注重形成闭环,做好分配课题、推荐评审、使用推广、表彰成果等工作环节,改善工作室建立后后续管理与支持乏力的情况,形成闭环管理,增强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的动力。
四、拓展工作载体,发挥强大作用
在工作室活动开展中,需积极探索导师带徒、劳模讲堂、创建责任书等载体。将传统的师带徒培养方式引入工作室,劳模(或工作室负责人)与培养对象、见习人员等签订师徒合同,明确培养目标和任务,形成长效培养机制,进一步增强劳模荣誉。根据劳模的不同技术专长,定期开展专业知识讲座,把听讲范围尽可能扩大,带动更多的职工、劳务工学知识、钻技能。签订工作室创建责任书,对创建目标、工作制度、成果考核等进行明确。
通过行之有效的载体,劳模创新工作室要发挥基本的“三大作用”:一是弘扬作用。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在新时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充分发挥劳模作用,保持和发展劳模先进性的现实需要。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是各层级劳动模范,要通过他们展示新时代劳模的风采,将在企业、在施工生产一线弘扬劳模精神,从而把劳模精神转化为广大职工共同的精神财富,引导好风向,激发正能量,营造企业内部争当知识型、钻研型员工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放大劳模品牌效应,发扬光大劳模精神,在实践中保持和发展劳模先进性。
二是孵化作用。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建设一支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专家型职工队伍,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锻造劳模先进的有效途径。让职工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内定期学习充电,开展技术交流和课题攻关探讨活动,职工在创新中增长才干、展现才华、体现作为、成长成才,让更多的技术人员、工人成长为生产骨干,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人才,最大限度地把技術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满足企业发展和职工个人成长成才的需要。
三是创新作用。通过劳模领军,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新活力,带动身边职工形成创新团队,为广大职工开展技术攻关、技术交流、技术协作、技术发明等创新活动搭建平台。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基地,组织职工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攻关、研发交流等,为职工群众中涌现出的“金点子”提供实践机会,引导职工从结合本职工作,从小改小革着手,逐步大胆改革创新,从而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并切实发挥工作室示范引领的功能,必将在新形势下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培养更多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创效,激发新的活力,促进企业科学健康发展。
一、明确六个要点,搭建工作室平台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建立,需要以“一、二、三、四、五、六”为要点进行开展。
一是围绕“一个中心”:明确“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团队的能量,推动企业做强做优。
二是树立“两个目标”:目标应结合劳模特点、现场实际,基本目标应至少包含两个要素,即“做好传帮带,培养技术人才;进行课题研究,推进技术创新”。
三是做到“三个一”:即“劳模创新工作室”要有“一块牌子、一项经费、一支团队”,确保工作室外有鲜明形象,内有坚实基础,内外兼修,塑造品牌。
四是遵循“四项原则”:创建时,遵循“切合实际、因地制宜、创新创效、传承传授”这四项原则,与一线生产管理实际相结合,注重发挥专业技能优势,传承精神、传授技能、创新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专家型职工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工作室才能富有生命力。
五是达到“五个目的”: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达到发挥劳模引领示范作用,提升创新能力的目的;达到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取得成果的目的;达到不断提升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能力的目的;达到搭建企业开展创先争优有效载体的目的;达到发挥劳模品牌效应,传承新时代劳模精神的目的。
六是坚持“六有标准”: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需要 “六有”,即“有人员、有场所、有设施、有管理、有课题、有经费”,配齐配强软件硬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二、强化组织领导,有序开展创建
一是成立组织。为促进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的深入开展,企业需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行政领导、相关部门纳入其中,积极指导创建工作,协助做好“劳模创新工作室”组建、设备配备、人员安排、阵地建设、资金保障及总结交流、推广等工作,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部门配合、工会运作、劳模挂帅、职工参与”的创建格局。
二是多方支持。企业需对劳模进行了梳理,根据企业实际,明确选择在施工生产一线且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劳模,组建工作室的思路,选择技术能手、技术比武获奖人员等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并进行企业党政工沟通会,取得多方的大力支持。
三是筹备成立。拨付资金添置工作室设施,以达到“有人员、有场所、有设施、有管理、有课题、有经费”的创建标准,热别需要注重对工作室的现场查看,及时补充完善相关设施。在配置工作室硬件的同时,需为创新室配备专业技术、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工作人员,把爱岗敬业、技术精湛、锐意进取的人才吸纳到创新工作室,并拟定工作室管理暂行办法、工作室研究课题、工作室学习计划等。
三、做好规划管理,促进快速发展
为保证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取得实效,需要高度重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配置、规划和实施工作,按照“切合实际、因地制宜、创新创效、传承传授”的原则,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要做到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需做到“六个落实”。
一是落实资源。通过工作室进一步将企业内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特长的公司级以上的劳动模范、企业内部专家等组织起来,充分调动各自专业优势,围绕公司施工生产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同时落实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资金支持。
二是落实课题。课题研究方面,需结合实际,根据技术管理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以及工作室负责人的技术专长等,制定劳模创新工作室短、中、长期的攻关课题,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技术攻关。
三是落实培训。需根据工作室负责人的时间,在培训技术人员方面,既开展现场讲解技巧、方式、方法,又定期开展授课培训。
四是落实计划。将劳模创新工作室任务按时间进行分解,明确步骤、时间节点等,有条不紊地组织实施,形成工作室成员人人肩上有指标,齐心协力、共克难关的良好态势。
五是落实制度。对工作室成员的管理、成员工作职责、课题分配制度、考核等方面制订统一制度,并认真加以落实,对劳模创新工作室定期活动次数、学习纪律、责任分工等予以认真执行,形成按制度管人、依规章考核的良好局面。
六是落实激励。工作室既是新时期弘扬劳模精神、彰显劳模风采,激励劳模再立新功的新载体;更是激发广大职工在劳模的影响和带动下,积极向劳模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新平台。为进一步扩大工作室的影响力,激励劳模的创新力,增强公司的凝聚力,需要对工作室的优秀成果给予奖励,对于特别突出的重大科研成果,向上级推荐或重奖。对工作室表现优秀的个人,进行广泛宣传,并在晋升、评优等甄选中予以推荐。
在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管理中,还要注重形成闭环,做好分配课题、推荐评审、使用推广、表彰成果等工作环节,改善工作室建立后后续管理与支持乏力的情况,形成闭环管理,增强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的动力。
四、拓展工作载体,发挥强大作用
在工作室活动开展中,需积极探索导师带徒、劳模讲堂、创建责任书等载体。将传统的师带徒培养方式引入工作室,劳模(或工作室负责人)与培养对象、见习人员等签订师徒合同,明确培养目标和任务,形成长效培养机制,进一步增强劳模荣誉。根据劳模的不同技术专长,定期开展专业知识讲座,把听讲范围尽可能扩大,带动更多的职工、劳务工学知识、钻技能。签订工作室创建责任书,对创建目标、工作制度、成果考核等进行明确。
通过行之有效的载体,劳模创新工作室要发挥基本的“三大作用”:一是弘扬作用。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在新时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充分发挥劳模作用,保持和发展劳模先进性的现实需要。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是各层级劳动模范,要通过他们展示新时代劳模的风采,将在企业、在施工生产一线弘扬劳模精神,从而把劳模精神转化为广大职工共同的精神财富,引导好风向,激发正能量,营造企业内部争当知识型、钻研型员工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放大劳模品牌效应,发扬光大劳模精神,在实践中保持和发展劳模先进性。
二是孵化作用。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建设一支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专家型职工队伍,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锻造劳模先进的有效途径。让职工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内定期学习充电,开展技术交流和课题攻关探讨活动,职工在创新中增长才干、展现才华、体现作为、成长成才,让更多的技术人员、工人成长为生产骨干,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人才,最大限度地把技術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满足企业发展和职工个人成长成才的需要。
三是创新作用。通过劳模领军,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新活力,带动身边职工形成创新团队,为广大职工开展技术攻关、技术交流、技术协作、技术发明等创新活动搭建平台。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基地,组织职工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攻关、研发交流等,为职工群众中涌现出的“金点子”提供实践机会,引导职工从结合本职工作,从小改小革着手,逐步大胆改革创新,从而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并切实发挥工作室示范引领的功能,必将在新形势下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培养更多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创效,激发新的活力,促进企业科学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