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学校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yjia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的宗旨应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成长的教育。江苏省启东启迪外国语学校围绕“成长教育”进行校本建构,按照“创办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学校”这一办学目标,在理念、课程、课堂和活动方面进行校本探索,实施“适合的教育”,引领和促进师生不断成长。
  【关键词】学校教育;适合;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2-0071-03
  【作者简介】1.李建成,江苏省启东启迪外国语学校(江苏启东,226200)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杜守羿,江苏省苏州国际外语学校(江苏苏州,215000)副校长,一级教师。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应是“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客观上说,“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并非是要求每所学校都一样,每个学生成绩都一样,其本质是要求学校能够建构“适合的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成长的教育,让他们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江苏省启东启迪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启外”)围绕“创办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学校”这一办学目标,努力为每个学生创建“适合的教育”。
  一、用“适合的教育”的理念丰富“创建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学校”的内涵
  1.教育要适合每个人的成长。
  每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体,生命的价值在于成长。人在生命成长过程中都有其需要,教育的意义就是“满足人的生命成长需要”。从本质上说,“满足人的生命成长需要”就是要求教育从人的生命成长需要出发进行建构——从传递知识走向关注人的生命成长,从传承文化走向关注人的个性发展,为每个人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提供可能。
  2.学校要提供每个人的教育。
  每所学校应是一群人的生命共同体,学校的价值不只是给这群人传授教材知识,而应让在这里的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让每个人得到发展,这就需要学校有适合他们的教育。因此,每所学校不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办教育——办出自己的特色,而应是按照每个学生的需要提供教育——创办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学校。
  二、用“适合的教育”的要求架构“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学校”的实践
  (一)建构适合“每个人自己的学校”的课程
  1.建构以信息媒介为载体的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文本课程。
  一是注重学校课程的系统化建设。为了更好地建设学校课程,学校从顶层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整合,建成“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和“挑战类课程”。“基础类课程”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要求设计,学生必须学习且达标的课程,“拓展类课程”和“挑战类课程”是学生根据成长需要选择的课程。二是注重国际课程的校本化建设。为了拓展学习课程,启外和一些国际知名中小学建立联谊,将IB、A-level等先进课程引进学校,并结合学校的实际对其进行校本化建构和生本化重构。三是注重国家课程的学习化建设。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学校根据课程标准、教学价值追求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对各学科的课程进行重构,将“教材”改编成“学材”,为每个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探究方式”。
  2.建构以项目活动为载体的属于每个人自己的体悟课程。
  一是建构“致良知”书院,让道德融入生命。人的思想道德的核心是“良知”——良知是生命的灵魂,未来人的根本素养是“致良知”。学校从人的未来素养需要出发,建立“致良知”书院,让学生在书院阅读、演讲、表演、讨论,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道德价值,明白做事应尊重“天理”,从而促进他们都追求并实现自我价值。二是建构“创艺术”天地,让艺术融入生活。学校将音乐、美术、书法和信息技术课程融通,形成“艺术 ”项目活动。学生根据生活需要选择自己的“艺术 ”,并体验自己的“艺术 ”;另外,将艺术引入生活,引导每个学生在生活中创造艺术,体悟艺术真谛。三是建构“用科学”乐园,让科学融入生产。学校正建构将科学知识、生活实验、发明创造和劳动实践、“互联网 ”融为一体的课程基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实验,并将发明转化为“产品”。
  (二)建构适合“每个人自己的学校”的课堂
  1.文本课程教学:让学生自主建构。
  自主学习文本是人类学习的重要路径,也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方式。我们在建构课堂时力求从“用教材教”走向“用教材学”——根据人的成长需要对各种文本教材进行二度加工,建构“学材”,让学生利用“教材”和“学材”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习主题(课题),带着“教材可能介绍什么”“怎么介绍”“为什么这么介绍”,自己应“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这么学”这一问题框架,联系自己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文本世界,自主建构教学内容,并通过对生活经验和教材中所建构的内容进行比较,形成知识框架——课程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也是他们自主形成课程的过程。
  2.体悟课程教学:让学生自主发现。
  自主实验是人类探求未知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追求的理想方式。当下的课堂教学或实验教学,教师的教学只是“教实验”,即使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做实验,从教学实践来看,仍然是按照教师给的“步骤”和“要求”进行“实验”,其本质也是“教实验”。对于一个人的生命成长和生活实践需要来说,自主设计和开展实验、自我发现实验结论才是最有价值的。我们在建构课堂时力求从“向文本学”走向“向生活学”——根据教材学习需要和人的成长需要对教材知识进行二度加工,建构“实验室”,让学生利用“大自然”和“实验室”进行自主探究。
  (三)建构适合“每个人自己的学校”的活动
  1.课间活动:开展伙伴共享教育。
  对于学生在校时间来说,每天课间休息时间累计大约有两个小时,这一时间既可用于休闲,也可开展一些适合的教育活动。启外引导学生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活动:一是分享心理矛盾。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或遇到一些纠结的事往往不愿意和成人交流,住校学生又很难有机会和成人交流,他们常喜欢和自己关系最好的伙伴倾诉。为此,我们鼓励学生遇到不愉悦的事要和好朋友交流,排解自己心中的苦闷;同时,我们也让“知音”能够主动帮助好友化解内心矛盾——学会做“心理启迪者”。二是分享学习收获。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难题,也会体验成功探究的喜悦。一方面,我们让遇到困难的学生课间主动向身边伙伴请教,及时解决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另一方面,让获得成功的学生在课间主动向身边的伙伴介绍自己的经验,在“教”中“享快乐”“知不足”。三是合作探究问题。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共同的问题,课间让他们共同探究这些问题,在共同探究中共享成长。
  2.班队活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是自己的梦想和“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学校利用每周一节班队课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启外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一是加强人生梦想教育。开学第一天,学校就对每个学生进行梦想教育。另外,学校还开展影响世界变革的百位名人教育,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崇拜的名人设计自己的人生梦想,并能够带着梦想学习、生活和工作。二是加强传统道德教育。一方面,学生发展中心将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汇编成册,让每班利用班队活动进行系统教育;另一方面,开展家风家训教育,学校要求家长和学生一起将本门族的家风家训编辑起来,并按照“家风家训”进行实践。三是加强“致良知”教育。我们重视对学生开展“致良知”教育,一方面,班队活动课用传统文化中的“致良知”思想熏陶学生;另一方面,学校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开展“致良知”实践,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
  3.校节活动:开展个性特长教育。
  学生个性特长需要通过活动彰显和发展。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学校一年一度开展成长节、体育节、艺术节、国际节、读书节和创新节“六大校节”,每个节让學生按照自己的成长需要自主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从中选择最感兴趣的活动参与。学生通过参与校节活动发现自我,张扬个性,陶冶情操,历练与滋养自己成长。
  4.游学活动:开展国际文化教育。
  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是建设世界的基础。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建设世界,学校开展走向世界游学活动:一方面,接收国际学生来学校参观学习;另一方面,组织本校学生到国外“游学”。学生通过交流学习,开阔国际视野,增进国际理解,提升国际境界。
  学校的意义在于建构“适合的教育”。启外在建构“适合的教育”时,围绕“创办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学校”这一办学目标进行探索,引领和促进师生不断成长,推进学校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未来对教育的挑战,不单是要求学校培养富有个性和创造力的学生,更要求学校培养出一批目光高远、学识渊博、胸怀坦荡的教师。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同时肩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他们能力的双重责任,教师的教育理念直接作用于学生。我们的下一代肩负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使命,全体教师要怀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投身教育事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新时代的“四有教师”。江苏省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着眼于教师队伍发展
【摘 要】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原点,是儿童生命成长的场域。“易课”则是对课堂建构的重新审视。它是东方智慧的教育荟萃,是课程改革的实践对答。围绕“易”的哲学思辨,依托“用自己的课程教与学”价值追寻,整体建构“易课”体系,着力形成“易课”图谱,从“易目标”“易结构”“易内容”“易方式”“易时空”“易工具”六大维度,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创生,从而引领课堂教学变革,促进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關键词】易课;课堂
【摘要】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结合实践,从指标体系的构建、校本化的实施路径以及实施效果的跟踪研究等三个方面系统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特色评价实施,创建以特色项目和社团活动为抓手的评价活动,建设以过程记录和数据分析为功能的综合素质数字化网络平台,制订以多元评价、典型取样为基础的评价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跟踪研究综合素质特色评价体系实施效果。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背景提示·  2011年,邵建华就任江苏省张家港市教育局局長,他曾任镇党委书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有人质疑这样的“外行”局长能否引领教育的发展,然而,在他的“新政”实施下,张家港的教育“风生水起”。邵建华,这样一位特殊的教育局局长,让我们反思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外行”的人能不能当好教育局长?这一问题推开来说,其实是局长如何领导好区域的教育改革。因而,邵建华当局长又具有了典范意义,其实施的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阅读素养;绘本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1-0058-05  【设计理念】  1.释放教师的内力,让教学具有“柔软的亲切”。第13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提倡使用教材以外的内容,同时限制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且不得提前准备板书贴条等。在此情况下,教师必须将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体验融进
【关键词】小研究学习;小伙伴学习;访学;课例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3-0065-0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主要名胜古迹,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风景优美的国家。  情感与态度:充分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和历史文化的丰厚,进而引起学生对祖国各地自然、人文景观的向往,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
【摘要】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数”的学习中,应全程贯穿问题解决,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感受有关“数”的概念以及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经历问题的提出、算理的探究等活动,形成较为丰富的抽象和推理活动经验,发展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进而形成基于抽象与推理的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问题解决能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数
【摘 要】在英语课堂中讲好中国故事,意味着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这能让学生接受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涵养中华文化底蕴、树立文化自信,同时能培养学生用英语得体表达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为讲好中国故事,一要做好中国故事的资源整合,二要创设阅读场和文化场。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中国故事;中华优秀文化;阅读场;文化场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
【摘 要】一年级的孩子进入校园最需要的是什么?从基于知识立场、学科立场转向基于儿童立场,南京市科睿小学基于“小飞象”启学课程实现儿童的真实成长。启学教材以课程盒的方式呈现,五大单元主题学习活动通过卡片这一教学载体,让孩子爱上学习、爱上学校,实现幼小衔接完美过渡。  【关键词】课程盒;启学;大主题单元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82-0
【摘 要】集团化办学是当前促进教育优质均衡的一项有力举措。在学校办学规模扩大的视域下,要实现优质均衡的愿景,彰显集团各校间的共性和个性,需要聚焦教育的重点领域,从“文化互动”走向“文化创生”,从“组织互动”走向“制度创新”,从“知识互动”走向“智慧激荡”,从“有限资源”到“无限研创”,以使集团内师生获得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形成“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样态。  【关键词】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