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的宗旨应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成长的教育。江苏省启东启迪外国语学校围绕“成长教育”进行校本建构,按照“创办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学校”这一办学目标,在理念、课程、课堂和活动方面进行校本探索,实施“适合的教育”,引领和促进师生不断成长。
【关键词】学校教育;适合;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2-0071-03
【作者简介】1.李建成,江苏省启东启迪外国语学校(江苏启东,226200)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杜守羿,江苏省苏州国际外语学校(江苏苏州,215000)副校长,一级教师。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应是“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客观上说,“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并非是要求每所学校都一样,每个学生成绩都一样,其本质是要求学校能够建构“适合的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成长的教育,让他们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江苏省启东启迪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启外”)围绕“创办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学校”这一办学目标,努力为每个学生创建“适合的教育”。
一、用“适合的教育”的理念丰富“创建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学校”的内涵
1.教育要适合每个人的成长。
每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体,生命的价值在于成长。人在生命成长过程中都有其需要,教育的意义就是“满足人的生命成长需要”。从本质上说,“满足人的生命成长需要”就是要求教育从人的生命成长需要出发进行建构——从传递知识走向关注人的生命成长,从传承文化走向关注人的个性发展,为每个人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提供可能。
2.学校要提供每个人的教育。
每所学校应是一群人的生命共同体,学校的价值不只是给这群人传授教材知识,而应让在这里的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让每个人得到发展,这就需要学校有适合他们的教育。因此,每所学校不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办教育——办出自己的特色,而应是按照每个学生的需要提供教育——创办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学校。
二、用“适合的教育”的要求架构“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学校”的实践
(一)建构适合“每个人自己的学校”的课程
1.建构以信息媒介为载体的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文本课程。
一是注重学校课程的系统化建设。为了更好地建设学校课程,学校从顶层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整合,建成“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和“挑战类课程”。“基础类课程”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要求设计,学生必须学习且达标的课程,“拓展类课程”和“挑战类课程”是学生根据成长需要选择的课程。二是注重国际课程的校本化建设。为了拓展学习课程,启外和一些国际知名中小学建立联谊,将IB、A-level等先进课程引进学校,并结合学校的实际对其进行校本化建构和生本化重构。三是注重国家课程的学习化建设。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学校根据课程标准、教学价值追求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对各学科的课程进行重构,将“教材”改编成“学材”,为每个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探究方式”。
2.建构以项目活动为载体的属于每个人自己的体悟课程。
一是建构“致良知”书院,让道德融入生命。人的思想道德的核心是“良知”——良知是生命的灵魂,未来人的根本素养是“致良知”。学校从人的未来素养需要出发,建立“致良知”书院,让学生在书院阅读、演讲、表演、讨论,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道德价值,明白做事应尊重“天理”,从而促进他们都追求并实现自我价值。二是建构“创艺术”天地,让艺术融入生活。学校将音乐、美术、书法和信息技术课程融通,形成“艺术 ”项目活动。学生根据生活需要选择自己的“艺术 ”,并体验自己的“艺术 ”;另外,将艺术引入生活,引导每个学生在生活中创造艺术,体悟艺术真谛。三是建构“用科学”乐园,让科学融入生产。学校正建构将科学知识、生活实验、发明创造和劳动实践、“互联网 ”融为一体的课程基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实验,并将发明转化为“产品”。
(二)建构适合“每个人自己的学校”的课堂
1.文本课程教学:让学生自主建构。
自主学习文本是人类学习的重要路径,也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方式。我们在建构课堂时力求从“用教材教”走向“用教材学”——根据人的成长需要对各种文本教材进行二度加工,建构“学材”,让学生利用“教材”和“学材”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习主题(课题),带着“教材可能介绍什么”“怎么介绍”“为什么这么介绍”,自己应“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这么学”这一问题框架,联系自己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文本世界,自主建构教学内容,并通过对生活经验和教材中所建构的内容进行比较,形成知识框架——课程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也是他们自主形成课程的过程。
2.体悟课程教学:让学生自主发现。
自主实验是人类探求未知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追求的理想方式。当下的课堂教学或实验教学,教师的教学只是“教实验”,即使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做实验,从教学实践来看,仍然是按照教师给的“步骤”和“要求”进行“实验”,其本质也是“教实验”。对于一个人的生命成长和生活实践需要来说,自主设计和开展实验、自我发现实验结论才是最有价值的。我们在建构课堂时力求从“向文本学”走向“向生活学”——根据教材学习需要和人的成长需要对教材知识进行二度加工,建构“实验室”,让学生利用“大自然”和“实验室”进行自主探究。
(三)建构适合“每个人自己的学校”的活动
1.课间活动:开展伙伴共享教育。
对于学生在校时间来说,每天课间休息时间累计大约有两个小时,这一时间既可用于休闲,也可开展一些适合的教育活动。启外引导学生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活动:一是分享心理矛盾。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或遇到一些纠结的事往往不愿意和成人交流,住校学生又很难有机会和成人交流,他们常喜欢和自己关系最好的伙伴倾诉。为此,我们鼓励学生遇到不愉悦的事要和好朋友交流,排解自己心中的苦闷;同时,我们也让“知音”能够主动帮助好友化解内心矛盾——学会做“心理启迪者”。二是分享学习收获。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难题,也会体验成功探究的喜悦。一方面,我们让遇到困难的学生课间主动向身边伙伴请教,及时解决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另一方面,让获得成功的学生在课间主动向身边的伙伴介绍自己的经验,在“教”中“享快乐”“知不足”。三是合作探究问题。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共同的问题,课间让他们共同探究这些问题,在共同探究中共享成长。
2.班队活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是自己的梦想和“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学校利用每周一节班队课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启外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一是加强人生梦想教育。开学第一天,学校就对每个学生进行梦想教育。另外,学校还开展影响世界变革的百位名人教育,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崇拜的名人设计自己的人生梦想,并能够带着梦想学习、生活和工作。二是加强传统道德教育。一方面,学生发展中心将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汇编成册,让每班利用班队活动进行系统教育;另一方面,开展家风家训教育,学校要求家长和学生一起将本门族的家风家训编辑起来,并按照“家风家训”进行实践。三是加强“致良知”教育。我们重视对学生开展“致良知”教育,一方面,班队活动课用传统文化中的“致良知”思想熏陶学生;另一方面,学校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开展“致良知”实践,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
3.校节活动:开展个性特长教育。
学生个性特长需要通过活动彰显和发展。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学校一年一度开展成长节、体育节、艺术节、国际节、读书节和创新节“六大校节”,每个节让學生按照自己的成长需要自主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从中选择最感兴趣的活动参与。学生通过参与校节活动发现自我,张扬个性,陶冶情操,历练与滋养自己成长。
4.游学活动:开展国际文化教育。
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是建设世界的基础。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建设世界,学校开展走向世界游学活动:一方面,接收国际学生来学校参观学习;另一方面,组织本校学生到国外“游学”。学生通过交流学习,开阔国际视野,增进国际理解,提升国际境界。
学校的意义在于建构“适合的教育”。启外在建构“适合的教育”时,围绕“创办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学校”这一办学目标进行探索,引领和促进师生不断成长,推进学校健康发展。
【关键词】学校教育;适合;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2-0071-03
【作者简介】1.李建成,江苏省启东启迪外国语学校(江苏启东,226200)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杜守羿,江苏省苏州国际外语学校(江苏苏州,215000)副校长,一级教师。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应是“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客观上说,“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并非是要求每所学校都一样,每个学生成绩都一样,其本质是要求学校能够建构“适合的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成长的教育,让他们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江苏省启东启迪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启外”)围绕“创办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学校”这一办学目标,努力为每个学生创建“适合的教育”。
一、用“适合的教育”的理念丰富“创建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学校”的内涵
1.教育要适合每个人的成长。
每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体,生命的价值在于成长。人在生命成长过程中都有其需要,教育的意义就是“满足人的生命成长需要”。从本质上说,“满足人的生命成长需要”就是要求教育从人的生命成长需要出发进行建构——从传递知识走向关注人的生命成长,从传承文化走向关注人的个性发展,为每个人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提供可能。
2.学校要提供每个人的教育。
每所学校应是一群人的生命共同体,学校的价值不只是给这群人传授教材知识,而应让在这里的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让每个人得到发展,这就需要学校有适合他们的教育。因此,每所学校不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办教育——办出自己的特色,而应是按照每个学生的需要提供教育——创办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学校。
二、用“适合的教育”的要求架构“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学校”的实践
(一)建构适合“每个人自己的学校”的课程
1.建构以信息媒介为载体的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文本课程。
一是注重学校课程的系统化建设。为了更好地建设学校课程,学校从顶层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整合,建成“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和“挑战类课程”。“基础类课程”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要求设计,学生必须学习且达标的课程,“拓展类课程”和“挑战类课程”是学生根据成长需要选择的课程。二是注重国际课程的校本化建设。为了拓展学习课程,启外和一些国际知名中小学建立联谊,将IB、A-level等先进课程引进学校,并结合学校的实际对其进行校本化建构和生本化重构。三是注重国家课程的学习化建设。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学校根据课程标准、教学价值追求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对各学科的课程进行重构,将“教材”改编成“学材”,为每个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探究方式”。
2.建构以项目活动为载体的属于每个人自己的体悟课程。
一是建构“致良知”书院,让道德融入生命。人的思想道德的核心是“良知”——良知是生命的灵魂,未来人的根本素养是“致良知”。学校从人的未来素养需要出发,建立“致良知”书院,让学生在书院阅读、演讲、表演、讨论,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道德价值,明白做事应尊重“天理”,从而促进他们都追求并实现自我价值。二是建构“创艺术”天地,让艺术融入生活。学校将音乐、美术、书法和信息技术课程融通,形成“艺术 ”项目活动。学生根据生活需要选择自己的“艺术 ”,并体验自己的“艺术 ”;另外,将艺术引入生活,引导每个学生在生活中创造艺术,体悟艺术真谛。三是建构“用科学”乐园,让科学融入生产。学校正建构将科学知识、生活实验、发明创造和劳动实践、“互联网 ”融为一体的课程基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实验,并将发明转化为“产品”。
(二)建构适合“每个人自己的学校”的课堂
1.文本课程教学:让学生自主建构。
自主学习文本是人类学习的重要路径,也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方式。我们在建构课堂时力求从“用教材教”走向“用教材学”——根据人的成长需要对各种文本教材进行二度加工,建构“学材”,让学生利用“教材”和“学材”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习主题(课题),带着“教材可能介绍什么”“怎么介绍”“为什么这么介绍”,自己应“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这么学”这一问题框架,联系自己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文本世界,自主建构教学内容,并通过对生活经验和教材中所建构的内容进行比较,形成知识框架——课程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也是他们自主形成课程的过程。
2.体悟课程教学:让学生自主发现。
自主实验是人类探求未知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追求的理想方式。当下的课堂教学或实验教学,教师的教学只是“教实验”,即使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做实验,从教学实践来看,仍然是按照教师给的“步骤”和“要求”进行“实验”,其本质也是“教实验”。对于一个人的生命成长和生活实践需要来说,自主设计和开展实验、自我发现实验结论才是最有价值的。我们在建构课堂时力求从“向文本学”走向“向生活学”——根据教材学习需要和人的成长需要对教材知识进行二度加工,建构“实验室”,让学生利用“大自然”和“实验室”进行自主探究。
(三)建构适合“每个人自己的学校”的活动
1.课间活动:开展伙伴共享教育。
对于学生在校时间来说,每天课间休息时间累计大约有两个小时,这一时间既可用于休闲,也可开展一些适合的教育活动。启外引导学生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活动:一是分享心理矛盾。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或遇到一些纠结的事往往不愿意和成人交流,住校学生又很难有机会和成人交流,他们常喜欢和自己关系最好的伙伴倾诉。为此,我们鼓励学生遇到不愉悦的事要和好朋友交流,排解自己心中的苦闷;同时,我们也让“知音”能够主动帮助好友化解内心矛盾——学会做“心理启迪者”。二是分享学习收获。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难题,也会体验成功探究的喜悦。一方面,我们让遇到困难的学生课间主动向身边伙伴请教,及时解决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另一方面,让获得成功的学生在课间主动向身边的伙伴介绍自己的经验,在“教”中“享快乐”“知不足”。三是合作探究问题。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共同的问题,课间让他们共同探究这些问题,在共同探究中共享成长。
2.班队活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是自己的梦想和“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学校利用每周一节班队课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启外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一是加强人生梦想教育。开学第一天,学校就对每个学生进行梦想教育。另外,学校还开展影响世界变革的百位名人教育,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崇拜的名人设计自己的人生梦想,并能够带着梦想学习、生活和工作。二是加强传统道德教育。一方面,学生发展中心将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汇编成册,让每班利用班队活动进行系统教育;另一方面,开展家风家训教育,学校要求家长和学生一起将本门族的家风家训编辑起来,并按照“家风家训”进行实践。三是加强“致良知”教育。我们重视对学生开展“致良知”教育,一方面,班队活动课用传统文化中的“致良知”思想熏陶学生;另一方面,学校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开展“致良知”实践,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
3.校节活动:开展个性特长教育。
学生个性特长需要通过活动彰显和发展。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学校一年一度开展成长节、体育节、艺术节、国际节、读书节和创新节“六大校节”,每个节让學生按照自己的成长需要自主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从中选择最感兴趣的活动参与。学生通过参与校节活动发现自我,张扬个性,陶冶情操,历练与滋养自己成长。
4.游学活动:开展国际文化教育。
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是建设世界的基础。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建设世界,学校开展走向世界游学活动:一方面,接收国际学生来学校参观学习;另一方面,组织本校学生到国外“游学”。学生通过交流学习,开阔国际视野,增进国际理解,提升国际境界。
学校的意义在于建构“适合的教育”。启外在建构“适合的教育”时,围绕“创办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学校”这一办学目标进行探索,引领和促进师生不断成长,推进学校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