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守业更比创业难,汽车之家也未能逃出这一魔咒。
6月底,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在公司控制权之争沉默两个月之后终于发声,讲述了汽车之家控制权之争背后的故事。
从李想的描述中可以发现,这场“闹剧”的起因是汽车之家最大的股东——澳大利亚电信2015年准备出卖多数股权套现的想法。李想透露,中国平安是几个目标买家之一,秦致率领的公司管理团队当时并无意向,原因是“彼时汽车之家股价偏高,很难拿出那么多钱。”2015年,李想离开汽车之家,不再担任总裁一职,但继续以汽车之家董事、股东身份在公司的战略规划等重要事务上发挥作用。在请辞前,李想向CEO秦致汇报。秦致是汽车之家3个联合创始人之一,帮助汽车之家向精细化运营迈进。
然而,在随后的一系列运营中,秦致又认为拿出这笔钱变得有可能,因此参与了购买和私有化的竞标,也拉开了这场纷争的序幕:
4月15日,澳大利亚电信宣布与中国平安集团达成协议,拟以每股29.55美元向后者出售汽车之家47.7%股权后,汽车之家宣布公司董事会收到私有化要约,由秦致牵头的买家拟以每股31.50美元的价格将公司私有化,该买家包括秦致、博裕资本、高瓴资本和红杉中国。
然而从时间上来看,秦致的出手有些晚了。澳大利亚电信的一个完整财年是到6月30日,所以它非常有动力在6月30日之前完成交易和交割。在澳电看来,平安确实会是一个更稳妥的选择,至少在时间上看来是如此。
6月25日,这场持续两个多月的纷争落下帷幕。当然,中国平安宣布,随着平安与澳大利亚电信顺利完成汽车之家的股份交割,平安以16亿美元收购汽车之家47.4%股权,正式成为汽车之家最大股东。
两天后,汽车之家“大换血”:原大股东澳大利亚电信的5个董事席位全部更换为平安派驻的董事,并由平安集团执行委员会委员陆敏出任董事长,同时接任秦致成为汽车之家首席执行官(CEO)。此外,前贝恩公司全球董事、高级合伙人康雁出任汽车之家总经理,Jun Lang Wang出任首席财务官(CFO)。
在这场创始人、管理团队与大股东的较量中,以创始人和管理团队的失败告终。秦致给公司员工发了一封内部邮件,在邮件中秦致说:“我和Nicholas不再担任公司的CEO和CFO。很遗憾从现在起,我难以再帮助到诸位,衷心希望你们每个人从对自己负责的角度出发,做最合适的选择。”
随后,李想撰文,解释了汽车之家股权争夺案的全过程,他从“股份竞购”、“换管理层”和“我的心态”三部分描述了自己作为汽车之家创始人和董事经历的真相:
股份竞购
大的层面上讲,秦致的本质并非是小股东或管理团队阻碍大股东进入,而是竞购澳电股份失败,这和万科还是有所不同的。澳电去年就有了卖出多数股权的想法,这部分股权也有几个目标买家,平安是其中一家,潜在买家早期也都和管理团队有接触。去年的股价还是偏高,秦致代表的管理团队也没有购买的意向,因为确实很难拿出这么多钱。随着中概股整体走弱,澳电卖股的价格也在下降,加上有了一个回归A股的通道,况且汽车之家确实是一个优质的资产,股价也不贵,筹划这笔钱也变得有可能。
所以秦致搞定了几个大牌资本,支持秦致,参与购买和私有化的竞标。这几个大牌资本也都是赫赫有名的,信息上也有披露,绝对不会在公开市场上拿这个当儿戏。
但是,时间点上来看,多少有点晚了。澳电的一个完整财年是到6月30日,所以澳电非常有动力在6月30日之前完成交易和交割。从澳电的角度来看,平安确实会是一个时间上更稳定的选择,虽然不是一个出价更好的选择。就和2008年6月29日澳电战略投资汽车之家一个道理,这个时间点很重要。
中间发生的各种事宜,也都是和竞购相关的。但是,竞购失败了。
换管理层
秦致决定竞购的时候,我问过他一个关键的问题,如果竞购失败了你认为最坏的结果是什么,他说:我走人。我认为秦致的职业操守没有任何问题,很早也明白了自己的选择可能会出现的两种结果,成功或者失败,以及代价。
更换澳电董事成员的临时董事会上,一切都很顺利,澳电的五个董事席位更换为平安派驻的董事,包括更换CEO和CFO(CEO和CFO需要董事会批准,更换其余的高管CEO可以决定)。无论是作为董事、股东、还是管理者、创始人(这里额外补充一下,秦致是名副其实的汽车之家三个创始人之一,李想、樊铮、秦致,因为汽车之家的企业文化是秦致来了以后建立的,这个相当重要,在此之前汽车之家只有基本的产品和用户运营,还有特别离谱的拼劲),秦致在董事会上都表现得非常职业,也针对交接工作和新CEO陆敏有非常深入的沟通。
至于是说被干掉还是主动辞职,这个已经不重要了。
我也理解平安的选择,因为从历史上来看,平安成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大股东以后,几乎第一件事情都是从更换管理团队开始。这是一种选择,不存在什么是非对错。就和汽车之家合并车168的时候类似,车168的团队只能选择汽车之家的文化,要么留下,要么走人,这些都很残酷。 澳电更像是一个战略投资者来对待汽车之家,汽车之家上市公司团队里不存在任何一名澳电的员工和前员工。这个同样没有对错,都是企业风格的选择。
我的心态
说一下我的心态,大家别骂我。我创业的心态类比一下,就和谈恋爱一样,做一个事业的时候就全力以赴的去做,就和爱一个女朋友一样。当我发现我的全力以赴和爱没有结果的时候,没有办法达到我想要的婚姻和家庭的时候,我就会选择放弃,全力以赴去寻找一个可以和我组建家庭的爱人。
我之前两次想要离开汽车之家,都是被秦致挽留的。2011年的时候我就想出去创业,秦致说咱们怎么也要把汽车之家做上市吧,2012年其实就能上市,但是中概股行情不好,我们就放弃了,2013年底在纽交所上市。上市以后我还是想走,秦致说咱们怎么也要把公司做成百亿美金吧,那时候已经四五十亿美金了,我说好吧,继续干。
澳电投资汽车之家以后,澳电已经更换了好几个CEO了,开玩笑讲,铁打的汽车之家,流水的澳电CEO。过去八年,我们和澳电相处的非常好。
利益小的时候,什么都好说。利益大到一定程度,就超越了人性。上市之前,真的是我们管理团队说了算就行了,业绩也都是疯狂的增长。上市以后,几十亿美金的市值摆在那里,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换来的是决策效率的下降(影响几千万美金对澳电的规模不是个事,影响几十亿美金,对于澳电可就不是小数了),这也是为什么管理团队看到有机会可以通过竞购把控主动权就全力以赴去做的原因。
我从小的价值观就是:掌握自己的主动权,掌握自己的命运。我觉得我们的主动权真的是渐渐的没有了,同时我又找到了一个我更爱的新业务:车和家的智能汽车。所以,2015年6月30日,我就正式移情别恋了。
汽车之家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很难过,但是并不痛苦,因为我已经找到了真爱。秦致和管理团队一定很痛苦,因为他被真爱抛弃了。
站出来看,未必是坏事。
一辆车发生了不小的交通事故,如果走保险理赔还是非常麻烦的,哪个零部件需要更换,用原厂件还是副厂件,工时费多少钱,修好了也是事故车(我描述的是管理层和股东的关系,而非汽车之家)。如果可以直接走报废理赔其实更好,买一辆新的车重新开始。
几个核心的高管都有着极好的经历,把公司从零做到三十多亿的收入,十多亿的利润,最高六十亿美金的市值。找份收入更高的工作也绝对不愁,想要创业更是正当年。
对于所有的汽车之家同事,发生这样的事情,最终也只能怨我。汽车之家是泡泡网养大的,继承了泡泡网的股权结构,而建立泡泡网股权结构的时候,我18岁,刚刚高中毕业,一心只想着把事情做好,甚至只是让企业可以先活下去,打死我都没想到能够做到几十亿美金。过去的16年,我尽力做好每一个当时可以做出的选择,最终还是能力有限,尤其是财力有限。
对于团队,我能说的只有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做出对自己最好的那个选择。
感谢!尤其是是感谢秦致,任何对于秦致的误读,我认为都是不公平的。
6月底,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在公司控制权之争沉默两个月之后终于发声,讲述了汽车之家控制权之争背后的故事。
从李想的描述中可以发现,这场“闹剧”的起因是汽车之家最大的股东——澳大利亚电信2015年准备出卖多数股权套现的想法。李想透露,中国平安是几个目标买家之一,秦致率领的公司管理团队当时并无意向,原因是“彼时汽车之家股价偏高,很难拿出那么多钱。”2015年,李想离开汽车之家,不再担任总裁一职,但继续以汽车之家董事、股东身份在公司的战略规划等重要事务上发挥作用。在请辞前,李想向CEO秦致汇报。秦致是汽车之家3个联合创始人之一,帮助汽车之家向精细化运营迈进。
然而,在随后的一系列运营中,秦致又认为拿出这笔钱变得有可能,因此参与了购买和私有化的竞标,也拉开了这场纷争的序幕:
4月15日,澳大利亚电信宣布与中国平安集团达成协议,拟以每股29.55美元向后者出售汽车之家47.7%股权后,汽车之家宣布公司董事会收到私有化要约,由秦致牵头的买家拟以每股31.50美元的价格将公司私有化,该买家包括秦致、博裕资本、高瓴资本和红杉中国。
然而从时间上来看,秦致的出手有些晚了。澳大利亚电信的一个完整财年是到6月30日,所以它非常有动力在6月30日之前完成交易和交割。在澳电看来,平安确实会是一个更稳妥的选择,至少在时间上看来是如此。
6月25日,这场持续两个多月的纷争落下帷幕。当然,中国平安宣布,随着平安与澳大利亚电信顺利完成汽车之家的股份交割,平安以16亿美元收购汽车之家47.4%股权,正式成为汽车之家最大股东。
两天后,汽车之家“大换血”:原大股东澳大利亚电信的5个董事席位全部更换为平安派驻的董事,并由平安集团执行委员会委员陆敏出任董事长,同时接任秦致成为汽车之家首席执行官(CEO)。此外,前贝恩公司全球董事、高级合伙人康雁出任汽车之家总经理,Jun Lang Wang出任首席财务官(CFO)。
在这场创始人、管理团队与大股东的较量中,以创始人和管理团队的失败告终。秦致给公司员工发了一封内部邮件,在邮件中秦致说:“我和Nicholas不再担任公司的CEO和CFO。很遗憾从现在起,我难以再帮助到诸位,衷心希望你们每个人从对自己负责的角度出发,做最合适的选择。”
随后,李想撰文,解释了汽车之家股权争夺案的全过程,他从“股份竞购”、“换管理层”和“我的心态”三部分描述了自己作为汽车之家创始人和董事经历的真相:
股份竞购
大的层面上讲,秦致的本质并非是小股东或管理团队阻碍大股东进入,而是竞购澳电股份失败,这和万科还是有所不同的。澳电去年就有了卖出多数股权的想法,这部分股权也有几个目标买家,平安是其中一家,潜在买家早期也都和管理团队有接触。去年的股价还是偏高,秦致代表的管理团队也没有购买的意向,因为确实很难拿出这么多钱。随着中概股整体走弱,澳电卖股的价格也在下降,加上有了一个回归A股的通道,况且汽车之家确实是一个优质的资产,股价也不贵,筹划这笔钱也变得有可能。
所以秦致搞定了几个大牌资本,支持秦致,参与购买和私有化的竞标。这几个大牌资本也都是赫赫有名的,信息上也有披露,绝对不会在公开市场上拿这个当儿戏。
但是,时间点上来看,多少有点晚了。澳电的一个完整财年是到6月30日,所以澳电非常有动力在6月30日之前完成交易和交割。从澳电的角度来看,平安确实会是一个时间上更稳定的选择,虽然不是一个出价更好的选择。就和2008年6月29日澳电战略投资汽车之家一个道理,这个时间点很重要。
中间发生的各种事宜,也都是和竞购相关的。但是,竞购失败了。
换管理层
秦致决定竞购的时候,我问过他一个关键的问题,如果竞购失败了你认为最坏的结果是什么,他说:我走人。我认为秦致的职业操守没有任何问题,很早也明白了自己的选择可能会出现的两种结果,成功或者失败,以及代价。
更换澳电董事成员的临时董事会上,一切都很顺利,澳电的五个董事席位更换为平安派驻的董事,包括更换CEO和CFO(CEO和CFO需要董事会批准,更换其余的高管CEO可以决定)。无论是作为董事、股东、还是管理者、创始人(这里额外补充一下,秦致是名副其实的汽车之家三个创始人之一,李想、樊铮、秦致,因为汽车之家的企业文化是秦致来了以后建立的,这个相当重要,在此之前汽车之家只有基本的产品和用户运营,还有特别离谱的拼劲),秦致在董事会上都表现得非常职业,也针对交接工作和新CEO陆敏有非常深入的沟通。
至于是说被干掉还是主动辞职,这个已经不重要了。
我也理解平安的选择,因为从历史上来看,平安成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大股东以后,几乎第一件事情都是从更换管理团队开始。这是一种选择,不存在什么是非对错。就和汽车之家合并车168的时候类似,车168的团队只能选择汽车之家的文化,要么留下,要么走人,这些都很残酷。 澳电更像是一个战略投资者来对待汽车之家,汽车之家上市公司团队里不存在任何一名澳电的员工和前员工。这个同样没有对错,都是企业风格的选择。
我的心态
说一下我的心态,大家别骂我。我创业的心态类比一下,就和谈恋爱一样,做一个事业的时候就全力以赴的去做,就和爱一个女朋友一样。当我发现我的全力以赴和爱没有结果的时候,没有办法达到我想要的婚姻和家庭的时候,我就会选择放弃,全力以赴去寻找一个可以和我组建家庭的爱人。
我之前两次想要离开汽车之家,都是被秦致挽留的。2011年的时候我就想出去创业,秦致说咱们怎么也要把汽车之家做上市吧,2012年其实就能上市,但是中概股行情不好,我们就放弃了,2013年底在纽交所上市。上市以后我还是想走,秦致说咱们怎么也要把公司做成百亿美金吧,那时候已经四五十亿美金了,我说好吧,继续干。
澳电投资汽车之家以后,澳电已经更换了好几个CEO了,开玩笑讲,铁打的汽车之家,流水的澳电CEO。过去八年,我们和澳电相处的非常好。
利益小的时候,什么都好说。利益大到一定程度,就超越了人性。上市之前,真的是我们管理团队说了算就行了,业绩也都是疯狂的增长。上市以后,几十亿美金的市值摆在那里,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换来的是决策效率的下降(影响几千万美金对澳电的规模不是个事,影响几十亿美金,对于澳电可就不是小数了),这也是为什么管理团队看到有机会可以通过竞购把控主动权就全力以赴去做的原因。
我从小的价值观就是:掌握自己的主动权,掌握自己的命运。我觉得我们的主动权真的是渐渐的没有了,同时我又找到了一个我更爱的新业务:车和家的智能汽车。所以,2015年6月30日,我就正式移情别恋了。
汽车之家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很难过,但是并不痛苦,因为我已经找到了真爱。秦致和管理团队一定很痛苦,因为他被真爱抛弃了。
站出来看,未必是坏事。
一辆车发生了不小的交通事故,如果走保险理赔还是非常麻烦的,哪个零部件需要更换,用原厂件还是副厂件,工时费多少钱,修好了也是事故车(我描述的是管理层和股东的关系,而非汽车之家)。如果可以直接走报废理赔其实更好,买一辆新的车重新开始。
几个核心的高管都有着极好的经历,把公司从零做到三十多亿的收入,十多亿的利润,最高六十亿美金的市值。找份收入更高的工作也绝对不愁,想要创业更是正当年。
对于所有的汽车之家同事,发生这样的事情,最终也只能怨我。汽车之家是泡泡网养大的,继承了泡泡网的股权结构,而建立泡泡网股权结构的时候,我18岁,刚刚高中毕业,一心只想着把事情做好,甚至只是让企业可以先活下去,打死我都没想到能够做到几十亿美金。过去的16年,我尽力做好每一个当时可以做出的选择,最终还是能力有限,尤其是财力有限。
对于团队,我能说的只有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做出对自己最好的那个选择。
感谢!尤其是是感谢秦致,任何对于秦致的误读,我认为都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