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新课程高中美术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好的发展趋势,展开分析。新课程高中美术教学应该有新的突破,并树立新的教学目标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法;教材;教学改革
新的高中美术教育课程标准,完善了美术教育领域积累的许多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积极地探索与新时代相适应的美术教育方向。
首先,新课程中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现在的美术教科书都比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参与表现与鉴赏活动欲望的思想,这一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了发现自己个性和创造能力的空间。这样使得学生们在表现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创造的喜悦,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发现艺术的丰富性、深度以及魅力。这一点的发展正是美术教育在制作创作领域中突飞猛进的结果。说实在话,美术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单纯依靠老师的教是无法激起学生廣泛的兴趣,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美术的魅力就是体现在运用、制作、创作的活动过程中,而从事这一过程的是学生,因此学生的“学”便提高到一个高度,成为美术教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环。发展到现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求知欲,这不仅对于美术学科的学习,对于其它学科的发展也是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
其次,便是教材中美术与音乐的融合。之前,美术课和音乐课是各属一家的,而现在中学的美术教材中却将美术和音乐融合为一体构成了我们现在的艺术课。教材里面,美术和音乐分别以一个个小单元互相交叠穿插出现,让学生得到视、听觉美的全面感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尝试,开辟了艺术教学在新世纪新课程中的新的天地。让学生内在思想与感情得以表现,进而发展他们的个性。学生在追求美好事物的同时,也能洞察音乐的韵律和调和,从中又感受到情感的线条和协调色彩,动感地带。而在动感和美妙的音乐氛围中挖掘美的内涵,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一个好的网站,精彩的图片、完美的排版、优美的文字、动听的音乐,都是构成一个成功网站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将美术、音乐的融合作为艺术课向学生传导,不仅锻炼了学生,也给老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另外,音乐、美术在融合的同时,自身内容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如美术除了保留传统的美术史(古今中外历史),美术作品的欣赏、素描、水彩绘画外,新增加了雕塑、工艺设计、建筑设计、动感网页制作等一些很新潮的内容。而音乐中除了保留传统的音乐歌曲外,新增加了各民族的舞蹈(孔雀舞、傣族舞、新疆舞蹈、藏族舞蹈),地方戏剧(包括沪剧、昆剧、越剧、京剧、黄梅戏),世界性舞蹈(有伦巴、芭蕾舞、恰恰、街舞)等一些很独特、时尚的内容。同时美术与音乐的内容还作了融合,如描绘京剧的脸谱,画出芭蕾舞的造型,舞蹈中服装的穿着,颜色的搭配。走进大自然中聆听大自然的音乐,描绘大自然的风景等。这些都是新课程中艺术课的新特征、新特点。
最后就是,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方式多元化了,传统的教学中给学生布置美术作业就像一件任务一样,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一味让学生临摹书上现成的作品而忽略了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创新。而现在就学生作品来看,非常全面地从色彩、形状、构图着眼,并表现在创作作品中的美感特征为标准,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美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善用各种美术材料,从而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新的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是值得肯定的。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信息都飞速发展的世纪,美术教育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跟上时代的步伐。本着创新和跨越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挑战,并树立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我认为高中美术教育发展的新的方向应该是:
(一) 进一步确立与终身学习,信息化发展相对应的美术教学目标。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美术的生命就在于和社会的接轨,离开了社会生活这片土壤,美术就如一朵枯萎的花朵毫无生气可言。适应社会,就要适应广大人民的口味,生产的产品,创作的绘画作品要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甚至它还可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因此落实在美术教育中,为了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人才,教学目标要与信息化社会发展密切联系。
(二) 不应该忽略美术的历史潮流,要注重发掘其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国有着悠久而古老的文化传统,作为中国的炎黄子孙,都应该了解一点中国古老文化的底蕴,并可以向国内甚至国外传播中国的艺术渊源和艺术精髓。贯穿在我们的美术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永远不可缺少的。
(三) 更加重视美术与日常生活的关联,美术的本义就是美好,因此创造美妙的东西、创造美好的生活是它最基本的要求,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不能分开。所以美术教育中应该贯穿一些和日常生活联系的知识,才能发挥它的本质含义和现实意义。
(四) 进一步扩展美术教育的内容和表现手段。简单的讲,美术课程中不能纯粹地总使用老一套内容,局限于欣赏和绘画,而可以适当导入摄影、漫画、卡通、陶艺,以及计算机多媒体以及走出课堂等表现手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全面地培养学生,扩展他们的视野。
(五) 注重美术学科与其它艺术学科(如音乐、体育)的渗透和融合,甚至可以与其它非艺术学科进行关联。这样不仅使美术学科自身发挥作用,还可以多渠道地收益不少。
(六) 灵活利用社会教育的设施,进一步普及美术馆、博物馆。书本的知识毕竟没有实践来得真实有效,学生对于一件艺术品的欣赏,在博物馆看到的要比书本看到来得激动、兴奋。因此可以适当制造一些机会,让学生可以去美术馆或博物馆欣赏文物、字画,这样不仅完善课本上缺少的内容,也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提高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增长了见识。
(七) 开展一些比赛性质的美术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也锻炼他们的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的热爱,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是我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提出的一些看法。总之,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美术教育的主体,让他们内在的创造性、造型表现欲望与外部存在的美术相碰撞,让“美术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包括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相沟通,从而使学生真正意义上获得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益的美术能力,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法;教材;教学改革
新的高中美术教育课程标准,完善了美术教育领域积累的许多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积极地探索与新时代相适应的美术教育方向。
首先,新课程中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现在的美术教科书都比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参与表现与鉴赏活动欲望的思想,这一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了发现自己个性和创造能力的空间。这样使得学生们在表现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创造的喜悦,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发现艺术的丰富性、深度以及魅力。这一点的发展正是美术教育在制作创作领域中突飞猛进的结果。说实在话,美术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单纯依靠老师的教是无法激起学生廣泛的兴趣,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美术的魅力就是体现在运用、制作、创作的活动过程中,而从事这一过程的是学生,因此学生的“学”便提高到一个高度,成为美术教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环。发展到现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求知欲,这不仅对于美术学科的学习,对于其它学科的发展也是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
其次,便是教材中美术与音乐的融合。之前,美术课和音乐课是各属一家的,而现在中学的美术教材中却将美术和音乐融合为一体构成了我们现在的艺术课。教材里面,美术和音乐分别以一个个小单元互相交叠穿插出现,让学生得到视、听觉美的全面感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尝试,开辟了艺术教学在新世纪新课程中的新的天地。让学生内在思想与感情得以表现,进而发展他们的个性。学生在追求美好事物的同时,也能洞察音乐的韵律和调和,从中又感受到情感的线条和协调色彩,动感地带。而在动感和美妙的音乐氛围中挖掘美的内涵,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一个好的网站,精彩的图片、完美的排版、优美的文字、动听的音乐,都是构成一个成功网站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将美术、音乐的融合作为艺术课向学生传导,不仅锻炼了学生,也给老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另外,音乐、美术在融合的同时,自身内容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如美术除了保留传统的美术史(古今中外历史),美术作品的欣赏、素描、水彩绘画外,新增加了雕塑、工艺设计、建筑设计、动感网页制作等一些很新潮的内容。而音乐中除了保留传统的音乐歌曲外,新增加了各民族的舞蹈(孔雀舞、傣族舞、新疆舞蹈、藏族舞蹈),地方戏剧(包括沪剧、昆剧、越剧、京剧、黄梅戏),世界性舞蹈(有伦巴、芭蕾舞、恰恰、街舞)等一些很独特、时尚的内容。同时美术与音乐的内容还作了融合,如描绘京剧的脸谱,画出芭蕾舞的造型,舞蹈中服装的穿着,颜色的搭配。走进大自然中聆听大自然的音乐,描绘大自然的风景等。这些都是新课程中艺术课的新特征、新特点。
最后就是,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方式多元化了,传统的教学中给学生布置美术作业就像一件任务一样,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一味让学生临摹书上现成的作品而忽略了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创新。而现在就学生作品来看,非常全面地从色彩、形状、构图着眼,并表现在创作作品中的美感特征为标准,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美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善用各种美术材料,从而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新的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是值得肯定的。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信息都飞速发展的世纪,美术教育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跟上时代的步伐。本着创新和跨越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挑战,并树立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我认为高中美术教育发展的新的方向应该是:
(一) 进一步确立与终身学习,信息化发展相对应的美术教学目标。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美术的生命就在于和社会的接轨,离开了社会生活这片土壤,美术就如一朵枯萎的花朵毫无生气可言。适应社会,就要适应广大人民的口味,生产的产品,创作的绘画作品要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甚至它还可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因此落实在美术教育中,为了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人才,教学目标要与信息化社会发展密切联系。
(二) 不应该忽略美术的历史潮流,要注重发掘其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国有着悠久而古老的文化传统,作为中国的炎黄子孙,都应该了解一点中国古老文化的底蕴,并可以向国内甚至国外传播中国的艺术渊源和艺术精髓。贯穿在我们的美术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永远不可缺少的。
(三) 更加重视美术与日常生活的关联,美术的本义就是美好,因此创造美妙的东西、创造美好的生活是它最基本的要求,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不能分开。所以美术教育中应该贯穿一些和日常生活联系的知识,才能发挥它的本质含义和现实意义。
(四) 进一步扩展美术教育的内容和表现手段。简单的讲,美术课程中不能纯粹地总使用老一套内容,局限于欣赏和绘画,而可以适当导入摄影、漫画、卡通、陶艺,以及计算机多媒体以及走出课堂等表现手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全面地培养学生,扩展他们的视野。
(五) 注重美术学科与其它艺术学科(如音乐、体育)的渗透和融合,甚至可以与其它非艺术学科进行关联。这样不仅使美术学科自身发挥作用,还可以多渠道地收益不少。
(六) 灵活利用社会教育的设施,进一步普及美术馆、博物馆。书本的知识毕竟没有实践来得真实有效,学生对于一件艺术品的欣赏,在博物馆看到的要比书本看到来得激动、兴奋。因此可以适当制造一些机会,让学生可以去美术馆或博物馆欣赏文物、字画,这样不仅完善课本上缺少的内容,也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提高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增长了见识。
(七) 开展一些比赛性质的美术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也锻炼他们的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的热爱,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是我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提出的一些看法。总之,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美术教育的主体,让他们内在的创造性、造型表现欲望与外部存在的美术相碰撞,让“美术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包括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相沟通,从而使学生真正意义上获得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益的美术能力,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