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我上过公开课,也听过包括县级、市级和省级的公开课。而引发我深思的是最近听过的两节公开课。一次是我们灵溪学区在我们学校举办的英语写作和阅读的研讨课。其中一位作课的是年轻的优秀老师。这节课是借班上课,一节课下来几乎没有学生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堂气氛很沉闷。一方面作课的老师很尴尬,又急不得;另一方面,作为农村学校的学生,他们也紧张、惶恐,因为他们也想配合老师,给听课的老师留下好的印象。作为听课老师,我们看到了这节课的问题所在。上完课后,我们对课进行点评。点评之前,作课老师先说课,而这位老师一开口就说:“唉,这个班级的学生真是让我太郁闷了。”听完这句话,我们听课的老师面面相觑。因为听了许多的公开课,没有一个老师在说课的时候把责任推到学生的身上。最令人想不到的是,接着一位老师说:“这个班级的学生这么沉闷,看来这个班级带班的英语老师要好好反思自己,你的性格直接会影响到班级的学生,你整天板着一张脸的话,学生也不会活泼……”当时这个班级的带班老师就坐在我们旁边,因此其他老师在接下来的评课时都不敢讲真话。评课的时间就在虚伪的应付中过去了。这次的教研活动中,除了这个带班老师留下一颗受伤的心之外,这位作课老师我想她什么也没有学到,而我们却学会了虚伪和应付。
第二次是我们农村学校的四校连片教研活动,同样是一节不是很成功的课,但是在评课的时候我们却获得了和以前不一样的效果。在说课的时候,这位作课老师非常谦虚诚恳,她先指出自己在这节课设计的时候的一些不妥,希望接受大家的指点。在评课的时候,采用了先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的方式进行。在整个评课过程中,我们坦诚相待,实话实说。从优点到不足之处,我们就事论事,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提问是否面向全体学生等进行讨论。通过这节公开课不仅作课的老师学到了许多东西,而且听课的老师也受益匪浅。最后我们在一片和谐快乐的气氛中结束了这次教研活动。
同样是两次性质相同的教研活动,怎么会有这么不同的效果呢?我想两位老师的态度直接造成了这两次评课活动的不同效果。在进行教研活动时,如果要在观念里能够把评课变成议课,我想第一位教师在心理上也就不会有负担。我认为,“议课”和以往“评课”的最大区别有两点,一是“议课”者并不完全是从旁观者的立场来评论上课教师,而是把自己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去,以执教教师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二是“议课”者与执教者是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是“议论”式的而不是“评判”式的。所以这种方式不但适用于有专家参与的指导性议课,也适用于校本教研中的教师互相观课的同伴交流。“议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上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并提升实践经验,对课堂上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探讨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
第二次是我们农村学校的四校连片教研活动,同样是一节不是很成功的课,但是在评课的时候我们却获得了和以前不一样的效果。在说课的时候,这位作课老师非常谦虚诚恳,她先指出自己在这节课设计的时候的一些不妥,希望接受大家的指点。在评课的时候,采用了先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的方式进行。在整个评课过程中,我们坦诚相待,实话实说。从优点到不足之处,我们就事论事,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提问是否面向全体学生等进行讨论。通过这节公开课不仅作课的老师学到了许多东西,而且听课的老师也受益匪浅。最后我们在一片和谐快乐的气氛中结束了这次教研活动。
同样是两次性质相同的教研活动,怎么会有这么不同的效果呢?我想两位老师的态度直接造成了这两次评课活动的不同效果。在进行教研活动时,如果要在观念里能够把评课变成议课,我想第一位教师在心理上也就不会有负担。我认为,“议课”和以往“评课”的最大区别有两点,一是“议课”者并不完全是从旁观者的立场来评论上课教师,而是把自己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去,以执教教师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二是“议课”者与执教者是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是“议论”式的而不是“评判”式的。所以这种方式不但适用于有专家参与的指导性议课,也适用于校本教研中的教师互相观课的同伴交流。“议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上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并提升实践经验,对课堂上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探讨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