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网络的发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也带来了教育的挑战。为迎接这些挑战,我们不仅要掌握教育技术,提高自身素质,更要应对网络文化的挑战,从阅读方式、交往方式等多方面正确引导,让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文化思想并树立正确的人文精神,让网络文化从语文教学的阻碍变成语文教学的助手。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网络文化 助手
网络技术彻底改变了语文课“一块黑板一支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状况。网络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具有一些传统教学所没有的优势。有许多统计数字能让我们看到网络资源的巨大,这是网络给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一笔财富,给我们带来了无比的便利。网络在带给我们资源和便利的同时,更潜移默化地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深层的挑战。
我们来看一组统计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网民中,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10.2%,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占30.0%,学生网民占总网民人数的24.1%。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目前中小学学生上网十分普遍,其上网比率高得惊人。
从以上的数字可以发现,网络文化已经迅速地崛起了,它势必要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注入许多新的理念。而学生是受这种网络文化影响最大的群体。在这样的思想理念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时代,连语言的词汇都在每天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变化,我们根本无法保证学生从网络中得到的都是正面的思想文化。教师的个人力量和网络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比较起来连“一傅众咻”这个词都不足以形容教师力量之弱。
在网络和多种人为因素影响下,中学生中一部分“新新人类”学生甚至改变了正常的语言习惯,成了行为让人想不通,语言让人难理解,作文思路一团糟的“语文怪”。而且网络上不健康的信息有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相当多的人认为网络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具体到语文教学上,一些教师一方面赶时髦似地将多媒体技术生搬硬套地强加到语文教学中,以体现其“现代教育气息”;另一方面对学生上网忧心忡忡,担心学生网络技术在一天天增强的同时各种能力却在弱化(不再读经典名著,传统书写和写作技能下降等等),于是呼吁要“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回归传统”。
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
互联网的发展是不可抗拒的,它对学生的诱惑更是难以抵御的。我们应该对此加以研究,对学生进行引导,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积极因素并限制其消极影响。网络带来阅读方式和交往方式等方面的革命,我们应该将这种“革命”融入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中,使语文教学获得新的生命力。
网络带来阅读方式的革命。传统的阅读方式是书籍阅读,阅读的过程更强调朗读、吟诵和咀嚼,在这样的阅读中获取精神养料,提高读写能力,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熟读唐诗三百首”得有个前提,就是不学数理化,不学外语,也没有电影、电视、电脑等现代娱乐方式和媒体的诱惑。而今天的孩子正处在这种诱惑的包围之中,这正是孩子们今天语文学习和我们进行语文教学必须面对的现实条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这是网络时代给我们提出的课题,也是网络对阅读方式提出的挑战。与传统阅读相比,网络阅读不仅仅是阅读载体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具有信息多、内容新和阅读速度快的特点。面对网络,读者更多的不是诵读,而是选择。我当然不是说要用网络阅读完全代替传统阅读,因为这就将意味着传统的中断乃至终结。但是,我们在继续对学生进行传统阅读训练的同时,也应该主动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网络阅读。在网络阅读中,传统的阅读方式都已经不需要了,而网络阅读有着其自身的一套方法。如何选擇需要的信息,如何搜索相关的主题,如何在众多的信息中辨析有用的信息,如何在电脑上编辑储存这些信息,这都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现在许多教师的语文教学都在进行研究性阅读的尝试,而网络阅读则为研究性阅读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网络带来交往方式的革命。语文离不开交往,因为“语言”本身就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只有在交往中才有意义,才有生命。今天,我们对“交往”方式的理解不应该太狭隘,以为只有同一时空面对面的交往才是交际。古人曾把“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视为一种理想的境界,而在互联网时代,这已经不是少数人才能达到的境界了。语文教学应该正视交往方式的变革,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比如,对于网上聊天,现在人们往往只看到其副作用,而不知道,这些副作用恰恰是我们由于没有加以引导、放任自流才产生的。许多人对网络虚拟世界存在着误解,以为虚拟世界的一切都是“虚拟”的,是不真实的。其实,虚拟世界除了交往者之间的身份姓名等因素可能是虚假的之外,思想感情往往是很真实的。因为消除了任何心理障碍,没有了任何直接的利益关系,心灵之间的交流反而变得纯洁而透明起来。另外,网络所带来的交往方式的革命还体现在师生关系上,过去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无论教师如何强化自己的民主平等意识,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和坐在下面的学生这种客观的布局,就很难让师生之间真正有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而在网上,每一个终端都是一个交往主体,电脑之间信息交换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就使师生之间的交往成了真正平等的主体之间的交往。
网络所带来的阅读方式、交往方式的革命已经并且还将继续引起语文教学的革命。网络给语文教学所带来的不仅是方式上(技术上、形式上)的变革,而且有内容和精神的变革。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学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则是不变的。
因此,在文章的最后还要强调的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树立人文精神,正确看待和利用网络文化。
就网络本身来说,它的确又是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之一,尤其是网络文学更是与语文学习密切联系。语文课不是要被动地抵制网络文化的入侵,而是要针对网络文化的存在,在语文的实际教学中,对学生加以引导,提高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使学生明是非、辨美丑,能够自觉地吸取网络文化中有益的东西,摒弃有害的东西。我们应该做的是,让网络文化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助手,成为语文教学的助手。
参考文献:
[1]欧阳友权.互联网上的文学风景——我国网络文学现状调查与走势分析.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年6期.
[2]黄鸣奋.女娲、维纳斯,抑或魔鬼终结者?——电脑、电脑文艺与电脑文艺学.文学评论,2000年第5期.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网络文化 助手
网络技术彻底改变了语文课“一块黑板一支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状况。网络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具有一些传统教学所没有的优势。有许多统计数字能让我们看到网络资源的巨大,这是网络给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一笔财富,给我们带来了无比的便利。网络在带给我们资源和便利的同时,更潜移默化地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深层的挑战。
我们来看一组统计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网民中,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10.2%,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占30.0%,学生网民占总网民人数的24.1%。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目前中小学学生上网十分普遍,其上网比率高得惊人。
从以上的数字可以发现,网络文化已经迅速地崛起了,它势必要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注入许多新的理念。而学生是受这种网络文化影响最大的群体。在这样的思想理念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时代,连语言的词汇都在每天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变化,我们根本无法保证学生从网络中得到的都是正面的思想文化。教师的个人力量和网络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比较起来连“一傅众咻”这个词都不足以形容教师力量之弱。
在网络和多种人为因素影响下,中学生中一部分“新新人类”学生甚至改变了正常的语言习惯,成了行为让人想不通,语言让人难理解,作文思路一团糟的“语文怪”。而且网络上不健康的信息有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相当多的人认为网络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具体到语文教学上,一些教师一方面赶时髦似地将多媒体技术生搬硬套地强加到语文教学中,以体现其“现代教育气息”;另一方面对学生上网忧心忡忡,担心学生网络技术在一天天增强的同时各种能力却在弱化(不再读经典名著,传统书写和写作技能下降等等),于是呼吁要“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回归传统”。
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
互联网的发展是不可抗拒的,它对学生的诱惑更是难以抵御的。我们应该对此加以研究,对学生进行引导,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积极因素并限制其消极影响。网络带来阅读方式和交往方式等方面的革命,我们应该将这种“革命”融入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中,使语文教学获得新的生命力。
网络带来阅读方式的革命。传统的阅读方式是书籍阅读,阅读的过程更强调朗读、吟诵和咀嚼,在这样的阅读中获取精神养料,提高读写能力,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熟读唐诗三百首”得有个前提,就是不学数理化,不学外语,也没有电影、电视、电脑等现代娱乐方式和媒体的诱惑。而今天的孩子正处在这种诱惑的包围之中,这正是孩子们今天语文学习和我们进行语文教学必须面对的现实条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这是网络时代给我们提出的课题,也是网络对阅读方式提出的挑战。与传统阅读相比,网络阅读不仅仅是阅读载体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具有信息多、内容新和阅读速度快的特点。面对网络,读者更多的不是诵读,而是选择。我当然不是说要用网络阅读完全代替传统阅读,因为这就将意味着传统的中断乃至终结。但是,我们在继续对学生进行传统阅读训练的同时,也应该主动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网络阅读。在网络阅读中,传统的阅读方式都已经不需要了,而网络阅读有着其自身的一套方法。如何选擇需要的信息,如何搜索相关的主题,如何在众多的信息中辨析有用的信息,如何在电脑上编辑储存这些信息,这都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现在许多教师的语文教学都在进行研究性阅读的尝试,而网络阅读则为研究性阅读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网络带来交往方式的革命。语文离不开交往,因为“语言”本身就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只有在交往中才有意义,才有生命。今天,我们对“交往”方式的理解不应该太狭隘,以为只有同一时空面对面的交往才是交际。古人曾把“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视为一种理想的境界,而在互联网时代,这已经不是少数人才能达到的境界了。语文教学应该正视交往方式的变革,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比如,对于网上聊天,现在人们往往只看到其副作用,而不知道,这些副作用恰恰是我们由于没有加以引导、放任自流才产生的。许多人对网络虚拟世界存在着误解,以为虚拟世界的一切都是“虚拟”的,是不真实的。其实,虚拟世界除了交往者之间的身份姓名等因素可能是虚假的之外,思想感情往往是很真实的。因为消除了任何心理障碍,没有了任何直接的利益关系,心灵之间的交流反而变得纯洁而透明起来。另外,网络所带来的交往方式的革命还体现在师生关系上,过去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无论教师如何强化自己的民主平等意识,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和坐在下面的学生这种客观的布局,就很难让师生之间真正有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而在网上,每一个终端都是一个交往主体,电脑之间信息交换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就使师生之间的交往成了真正平等的主体之间的交往。
网络所带来的阅读方式、交往方式的革命已经并且还将继续引起语文教学的革命。网络给语文教学所带来的不仅是方式上(技术上、形式上)的变革,而且有内容和精神的变革。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学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则是不变的。
因此,在文章的最后还要强调的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树立人文精神,正确看待和利用网络文化。
就网络本身来说,它的确又是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之一,尤其是网络文学更是与语文学习密切联系。语文课不是要被动地抵制网络文化的入侵,而是要针对网络文化的存在,在语文的实际教学中,对学生加以引导,提高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使学生明是非、辨美丑,能够自觉地吸取网络文化中有益的东西,摒弃有害的东西。我们应该做的是,让网络文化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助手,成为语文教学的助手。
参考文献:
[1]欧阳友权.互联网上的文学风景——我国网络文学现状调查与走势分析.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年6期.
[2]黄鸣奋.女娲、维纳斯,抑或魔鬼终结者?——电脑、电脑文艺与电脑文艺学.文学评论,200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