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大学生,本该优先学习和牢记院前急救知识、院前急救技能,然后将急救知识向更多人普及宣传,但大部分非医学院校的学生和很多医学院校的学生未曾接受急救培训,接受过急救培训的学生操作能力也并不理想[1]。当今医学生防患意识较低,应对突发事件救援能力弱,仅有极少部分学生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能,低年级学生的急救知识掌握人数更是寥寥无几。基于这样的状况,提高大学生的应急救护能力,尤其是医护生的护理急救能力刻不容缓。
关键词:急救知识;急救天使先锋公益社;普及;实践
研究发现,运动猝死发生后94 %复苏成功者是在心跳停止后4 MIN內抢救的,超过4 MIN者均有严重的神经后遗症,超过10 MIN者几乎无一人获救,但学生课外运动出现突发情况时,往往没有体育老师、医护人员在场,一旦发生猝死,如果在场的其它学生懂得运动性猝死的基本特征和急救知识,并掌握了必要的急救技能,那么在拨打120 急救电话的同时,就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也许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2]。
面对现实的社会需求,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有幸得到了广西医学救援协会,广西医学会急诊分会,广西医师协会急诊分会,广西急诊质控中心、广西第二附属医院的大力支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筹备成立了集技能培训、急救宣教、公益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急救天使先锋公益社”。既可以在同学之间相互教授,也可以组成义务宣传队,向社会各阶层人士进行急救宣教和知识普及。研究者就如何依托急救天使先锋公益社开展急救知识的普及与实践进行讨论。
1 巩固培训,发挥专业特色及重要的育人作用,打造具有先锋性、专业性、公益性的急救天使先锋公益社。
1.1先锋性
社团成员均是已向党组织递交过入党申请,并经过各基层团组织、学院团委考核审查的护理专业学生骨干代表,具有专业成绩好,学习能力强,协作能力高的特点,是一支组织信得过,群众能放心,有较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学生先锋队伍,这为社团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专业性
社团的指导师资团队是由广西救援协会,广西医学会急诊分会,广西医师协会急诊分会,广西急诊质控中心,由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医学团队承担理论和实践技能教学任务。社团指导团队是广西急救医学学科高地,带教师资均是学科代头人和业务骨干,有丰富的临床实践和培训带教经验,为“急救天使先锋公益社”的专业发展保驾护航。
3.3公益性
急救天使先锋公益社,一是作为教育实践基地,承担对广大师生的急救科普宣传工作,每年度组织开展多次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培养感性认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二是每学期有组织地选择部分中小校园、周边社区等进行救护演练包括常见损伤急救演练和黄金4分钟的心肺复苏术-自动体外除颤等演练,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安全急救意识。
社团定期接受社团师资团队从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操作技能,院前急救模拟实训等方面开展的系统培训。培训结束,并由教师考核通过后,社团成员可以有组织的面向护理学院及大学各二级学院的学生,周边社区居民,中小学校师生等开展无偿的急救知识普及教育。此外,社团还鼓励完成系统培训的成员,报考国家卫健委认证的急救员资格证,为进一步开展相关活动提供支持。
2 依托急救天使先锋公益社,联合易班学生工作站,打造线上线下 “急救技能学习交流公益推广圈”。
易班是以高校师生为主要使用对象的网络虚拟社区,易班集成了BBS、SNS、博客、微博、手机应用等多种新型互联网应用,通过这一平台,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实现在线沟通无障碍的互动交流,用户之间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创建资料、撰写博客分享学习经验等。
如今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离不开网络,大学生们几乎都随身携带手机。人们习惯通过网络了解各地新闻趣事,浏览各类网络虚拟社区。如果将易班和急救自主学习平台有机结合,学生们可在零碎时间浏览学习急救知识,不受时间局限,提高学习兴趣和调动学习自主性。构建急救自主学习平台,应用于医护学生的急救培训,向更多人普及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通过专业培训,培训合格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报考国家急救员证。
因此,依托急救天使先锋公益社,结合易班众多特色的优点,以及护理专业的特殊性,从“易班+”、“互联网+”的视角和途径来开展急救技能普及,利用易班平台,采用线上和线下互动相结合的基本形式,建设“医护生急救技能学习交流圈”急救技能学习交流展示平台,充分利用易班各项轻应用及交流平台,开展急救技能学习培训交流系列活动,帮助学生们强化自我学习医护急救技能的良好学习意识和学习行为,从而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急救技能,进而通过学生向更多人普及急救知识。
3 依托急救天使先锋公益社,开展丰富多样社会实践活动,大力普及急救知识。
为更好地开展急救知识普及实践活动,用爱服务社会、服务百姓,进一步使人民群众学习掌握急救知识与基本技能,急救天使先锋公益社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定期与市内机关单位、学校以及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发放急救健康相关宣传材料,并通过现场演示,展示在心梗、脑梗、溺水等危急情况下如何进行急救。
3.1深入基层社区,普及急救知识
深入南宁市江南区福建园社区服务中心开展急救知识宣教活动。为到场群众讲解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并分步讲解了CPR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在统一宣教后,志愿者分组一对一为社区群众进行操作指导。
3.2走进企业单位,宣教急救知识
走进南宁市琅西村等地企业单位,开展急救知识宣教活动。结合当地企业单位常见突发急救情况,社团首先与企业单位员工进行突发急救情况情景模拟,根据模拟情况中发现的问题,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急救知识宣教,通过现场互动,大家纷纷参与到急救技能的学习中来,提高了企业单位员工的急救意识,增强了自身急救技能。
3.3急救知识进景区,助力广西旅游发展
走进龙门水都等人流量大景区,根据宣教对象,社团分为“员工急救知识普及组”、“游客急救知识普及组”、“当地群众急救知识普及组”,分别对工作人员、游客及当地群众进行急救知识普及与指导。
总之,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掌握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并在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勇于施救、有效施救,将对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人人会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产生深远影响,虽然现在急救知识普及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任重道远,希望有更多人民群众和组织参与到急救知识普及中来,一同为健康和谐美好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潘 鑫.依托急救科技体验馆开展急救知识普及与实践[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7,2.:94-95
[2] 詹海玲,袁雷鸣.高校运动猝死特征与预防措施[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04):114-116.
[3] 田 磊.在医学生中开展急救社团活动的意义[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0.65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简介:赵磊,1994年2月出生,男,工作单位: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研究方向:高校班级管理;高校学生组织管理;医院管理等。
关键词:急救知识;急救天使先锋公益社;普及;实践
研究发现,运动猝死发生后94 %复苏成功者是在心跳停止后4 MIN內抢救的,超过4 MIN者均有严重的神经后遗症,超过10 MIN者几乎无一人获救,但学生课外运动出现突发情况时,往往没有体育老师、医护人员在场,一旦发生猝死,如果在场的其它学生懂得运动性猝死的基本特征和急救知识,并掌握了必要的急救技能,那么在拨打120 急救电话的同时,就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也许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2]。
面对现实的社会需求,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有幸得到了广西医学救援协会,广西医学会急诊分会,广西医师协会急诊分会,广西急诊质控中心、广西第二附属医院的大力支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筹备成立了集技能培训、急救宣教、公益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急救天使先锋公益社”。既可以在同学之间相互教授,也可以组成义务宣传队,向社会各阶层人士进行急救宣教和知识普及。研究者就如何依托急救天使先锋公益社开展急救知识的普及与实践进行讨论。
1 巩固培训,发挥专业特色及重要的育人作用,打造具有先锋性、专业性、公益性的急救天使先锋公益社。
1.1先锋性
社团成员均是已向党组织递交过入党申请,并经过各基层团组织、学院团委考核审查的护理专业学生骨干代表,具有专业成绩好,学习能力强,协作能力高的特点,是一支组织信得过,群众能放心,有较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学生先锋队伍,这为社团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专业性
社团的指导师资团队是由广西救援协会,广西医学会急诊分会,广西医师协会急诊分会,广西急诊质控中心,由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医学团队承担理论和实践技能教学任务。社团指导团队是广西急救医学学科高地,带教师资均是学科代头人和业务骨干,有丰富的临床实践和培训带教经验,为“急救天使先锋公益社”的专业发展保驾护航。
3.3公益性
急救天使先锋公益社,一是作为教育实践基地,承担对广大师生的急救科普宣传工作,每年度组织开展多次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培养感性认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二是每学期有组织地选择部分中小校园、周边社区等进行救护演练包括常见损伤急救演练和黄金4分钟的心肺复苏术-自动体外除颤等演练,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安全急救意识。
社团定期接受社团师资团队从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操作技能,院前急救模拟实训等方面开展的系统培训。培训结束,并由教师考核通过后,社团成员可以有组织的面向护理学院及大学各二级学院的学生,周边社区居民,中小学校师生等开展无偿的急救知识普及教育。此外,社团还鼓励完成系统培训的成员,报考国家卫健委认证的急救员资格证,为进一步开展相关活动提供支持。
2 依托急救天使先锋公益社,联合易班学生工作站,打造线上线下 “急救技能学习交流公益推广圈”。
易班是以高校师生为主要使用对象的网络虚拟社区,易班集成了BBS、SNS、博客、微博、手机应用等多种新型互联网应用,通过这一平台,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实现在线沟通无障碍的互动交流,用户之间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创建资料、撰写博客分享学习经验等。
如今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离不开网络,大学生们几乎都随身携带手机。人们习惯通过网络了解各地新闻趣事,浏览各类网络虚拟社区。如果将易班和急救自主学习平台有机结合,学生们可在零碎时间浏览学习急救知识,不受时间局限,提高学习兴趣和调动学习自主性。构建急救自主学习平台,应用于医护学生的急救培训,向更多人普及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通过专业培训,培训合格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报考国家急救员证。
因此,依托急救天使先锋公益社,结合易班众多特色的优点,以及护理专业的特殊性,从“易班+”、“互联网+”的视角和途径来开展急救技能普及,利用易班平台,采用线上和线下互动相结合的基本形式,建设“医护生急救技能学习交流圈”急救技能学习交流展示平台,充分利用易班各项轻应用及交流平台,开展急救技能学习培训交流系列活动,帮助学生们强化自我学习医护急救技能的良好学习意识和学习行为,从而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急救技能,进而通过学生向更多人普及急救知识。
3 依托急救天使先锋公益社,开展丰富多样社会实践活动,大力普及急救知识。
为更好地开展急救知识普及实践活动,用爱服务社会、服务百姓,进一步使人民群众学习掌握急救知识与基本技能,急救天使先锋公益社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定期与市内机关单位、学校以及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发放急救健康相关宣传材料,并通过现场演示,展示在心梗、脑梗、溺水等危急情况下如何进行急救。
3.1深入基层社区,普及急救知识
深入南宁市江南区福建园社区服务中心开展急救知识宣教活动。为到场群众讲解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并分步讲解了CPR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在统一宣教后,志愿者分组一对一为社区群众进行操作指导。
3.2走进企业单位,宣教急救知识
走进南宁市琅西村等地企业单位,开展急救知识宣教活动。结合当地企业单位常见突发急救情况,社团首先与企业单位员工进行突发急救情况情景模拟,根据模拟情况中发现的问题,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急救知识宣教,通过现场互动,大家纷纷参与到急救技能的学习中来,提高了企业单位员工的急救意识,增强了自身急救技能。
3.3急救知识进景区,助力广西旅游发展
走进龙门水都等人流量大景区,根据宣教对象,社团分为“员工急救知识普及组”、“游客急救知识普及组”、“当地群众急救知识普及组”,分别对工作人员、游客及当地群众进行急救知识普及与指导。
总之,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掌握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并在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勇于施救、有效施救,将对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人人会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产生深远影响,虽然现在急救知识普及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任重道远,希望有更多人民群众和组织参与到急救知识普及中来,一同为健康和谐美好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潘 鑫.依托急救科技体验馆开展急救知识普及与实践[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7,2.:94-95
[2] 詹海玲,袁雷鸣.高校运动猝死特征与预防措施[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04):114-116.
[3] 田 磊.在医学生中开展急救社团活动的意义[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0.65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简介:赵磊,1994年2月出生,男,工作单位: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研究方向:高校班级管理;高校学生组织管理;医院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