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我连续第五年到新疆摘棉花了。”日前,50多岁的拾花工老张操着一口浓重的河南口音对记者说,今年新疆棉花大丰收,他又该在棉花地里忙活两个月左右了。
记者从中国棉协了解到,今年全国棉花大丰收,预计全国棉花总产量将达738万吨,较上年增长10.9%。
按常理说,棉花丰收对棉农、棉企以及纺织企业都是利好消息,然而在记者调查棉花产业链条的过程中,却发现各种浓厚的观望情绪弥漫。“观望”成为上游棉农、中游棉企以及下游纺织企业的关键词。
“观望”背后呈现这样的事实:一方面,由于植棉成本攀升,棉农对棉价期望值较高,再加有国家临时收储政策托底,惜售心理严重;而棉企由于下游需求不旺,加上上半年棉价“过山车”,收购谨慎;同时,内销市场不振,外围经济低迷,纺企外贸订单减少,为缓解资金紧张和降低后市风险,纺企大都采取随用随买的购棉策略。
丰收的棉花
受2010年度高棉价和高收益吸引,2011年度棉农积极性大大提高,全国植棉面积有所增加。
上述来自河南商丘的摘花工老张告诉记者,他是9月中旬从老家来新疆的,“报酬还不错,每公斤1.7元,包吃包住,来回路费还给报销。”
老张只是几十万入疆摘花大军中的普通一员。
据了解,每年9月棉花成熟时,都有六七十万摘花大军从全国各地来到新疆采棉。最热闹的时候,每天都有几趟专列抵达新疆,坊间称为“入疆淘金”。这些主要来自河南、青海、四川、陕西等地浩浩荡荡的拾花工大军,直到11月中下旬棉花采摘完毕才会满意地踏上返乡之路。
老张的“东家”是同样来自河南商丘的李强。5年前,李强一家就来到位于新疆昌吉呼图壁县农六师111团承包了300多亩的棉花地。
李强向记者介绍,今年棉花的长势非常好,但招拾花工十分困难。没办法,他只好托亲戚从老家带了十几个人赶紧过来帮工。
“今年我家种植的棉花,由于在科学种田上下了些功夫,再加上气候好,风调雨顺,每亩单产可以达到350公斤以上,比以往年份都要好。”李强介绍说,“摘花工们干劲都很大,每天都能摘100多公斤呢!”
资料显示,我国适宜种植棉花区域广阔,全国划分为三大棉区:长江中下游棉区(包括湖北、安徽、湖南等地)、黄河中下游棉区(包括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和西北内陆棉区(包括新疆和甘肃等地)。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1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达8100万亩,比上年增长5.2%。从棉花长势来看,今年是个棉花丰收年,倘若后期天气保持正常状态,预计今年全国棉花总产量将达738万吨,同口径比较,较上年增长10.9%。
据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芳介绍,受2010年度高棉价和高收益吸引,2011年度棉农积极性大大提高,因此全国植棉面积有所增加。
中国棉花协会监测信息显示,2011年全国棉花播种以来,全国气候较适宜,预计单产高于上年,趋势为丰年。其中黄河流域和新疆棉区棉花长势良好,长江流域气候条件稍差,部分棉区单产有所下降。
在我国主产棉区域中,新疆几乎占我国棉花总产量的“半壁江山”。中国棉花协会预测,2011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2384万亩,同比增长12.5%,棉花总产量将达到342.5万吨,较上年增长17.4%。位于黄河中下游产棉区的山东,全省种植面积约为1165万亩,比去年增长4%,预计今年棉花产量可达86万吨以上,比去年增长22%。而位于长江中下游产棉区的湖北,2011年全省种植面积较上年增加14.2%,为821万亩。
僵持的棉价
国内棉花价格暴涨暴跌,带来了整个棉花产业链的阵痛,造成今年产业链各方谨慎观望。
往年的9月中下旬,山东东营一家规模不小的棉企至少可以接十几车皮大单。但进入2011年新一个棉花收购年度已一个月,这家棉企不仅收购不畅,以零星收购为主,而且销售也十分不顺,都是以前的老客户随买随用。
企业负责人王经理告诉记者,他目前感受最深的是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王经理进一步介绍说,由于去年棉价大涨,不少棉农尝到甜头,所以对今年棉价期望值普遍较高,再加上劳动力价格和生产资料普涨,种植成本提高,棉农惜售心理严重,收购市场较为冷清。
说起今年上半年的棉花行情,这位棉企负责人还心有余悸。王经理说,由于棉花供需情况、资金炒作等多种因素影响,2010年度(2010年9月—2011年8月)国内棉花价格暴涨暴跌,带来了整个棉花产业链的阵痛,造成今年产业链各方谨慎观望。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对记者表示,从去年4月开始,棉价一路上扬,今年春节后棉花开始大幅上涨,到今年2月份棉价已触摸到了每吨3.487万元的顶点,3月回升至31228元/吨,然后棉价再次下跌。5个月累计下跌超过每吨12000元,跌幅达39%。目前价格已跌破19800元/吨的新年度临时收储价格,当前3级皮棉市价19500元左右,一般成交的在18000元左右,弱三级以下很难卖,籽棉基本在3.7元左右。
朱庆骅指出,棉农对今年棉价有较高的心理期待,不少棉农表示低于4.5元/斤不卖,惜售心理严重,多持观望态度。而相对于高棉价,纺织企业更为担心的是棉价大幅波动,这将对其需求行为产生很大影响。
东方艾格分析师熊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去年棉农得到实惠,种植面积大幅提高,种植意向强烈,但棉花丰收棉农惜售心理较重,而棉企采购意向也不强,压低价格,棉花交易市场以平稳为主。“这种僵持状况会持续一到两个月,相信国庆节后随着国外对下游纺织服装订单增多,再加上内需逐渐加强、美国经济逐步复苏等因素,棉花价格会涨上去。”
就目前棉花市场的收购价格,熊宽认为,“农民收益还可以,棉企的效益也应在3%—4%。”
记者对山东、河北、安徽等地棉企调查发现,“行情无法判断,走一步看一步”成为大多数棉企负责人说得最多的话。
山东菏泽市巨野谢集工业园锦源棉业三十九厂谢经理告诉记者,目前棉价掉得厉害。
“今年河北棉花丰收,但价格不是很好,三级、四级籽棉 4.1元或4.2元/斤。”河北邯郸市腾达棉花公司常经理说。
山东东营一家棉花公司经理刘江波告诉记者:籽棉4.3元/斤,而去年一开始就是5元/斤。
而位于安徽无为棉产区的一家棉花公司经理吕建向记者表示,四级籽棉价格4.2元/斤。
记者从中棉协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今年我国棉花产量增产,但需求并未同步增长,这是对棉花价格上涨最大的压制。新年度棉花需求仍维持在1000万吨,与上年度持平,国际上2011年度大多数主产棉国棉花丰收,供给略大于需求,棉价存在一定下行压力。
新疆西部银力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耘表示,从当前棉花购销形势及纺企经营情况看,棉花如上年度攀至3万多元/吨的概率较小。但在植棉成本提高和国家收储价格支撑下,棉价难再次大幅下探。未来随着各方走稳,棉价会保持在2.2万—2.3万元/吨。
熊宽对记者表达了同一观点,“自8月16日国家公布储备棉制度以来,19800元/吨的价格会使棉价平稳,上升空间有限。今年棉花大丰收,不会像去年那样大涨大跌。”但他认为,“未来2个月最多达到21000元/吨。”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对未来棉价企稳持有保留意见。一位长期关注我国棉价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担忧。他认为,从目前来看棉价平稳运行的因素占主导地位,如果一旦炒作资金重点关注棉花市场再加上游资助推,不排除棉价大幅上涨的可能。
无奈的纺企
棉价“过山车”使纺织企业承担了更多的风险,纺织企业不敢贸然囤棉,也不敢接大订单。
作为棉花下游产品,由于上半年棉花价格大涨大跌,大量位于行业低端的中小纺织企业受到很大影响。
据了解,江浙一带大约1/3的小型纺织企业因抗风险能力弱而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位于黄河之滨的山东滨州被誉为“中国棉纺织之都”。目前滨州当地的多家中小型棉纺企业经营困难,多家企业停产,甚至少数企业破产倒闭。
中小纺织企业停产消息不断传出,大型棉纺企业也面临开工不足。
“企业开工不足目前太平常了,规模大的棉纺企业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好多都是在勉强支撑。”滨洲当地一位纺织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行业最大的魏桥纺织开机率约为8成,凤竹纺织接近7成,华芳纺织约为5成。”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今年纺织企业观望情绪太浓,订单不足。旺季还不如往年淡季,纺织企业也很无奈。
一位纺织行业人士称,当前纺织业的困难程度,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要严重。在过去的一个棉花年度,棉价从开秤之初的18000元/吨左右暴涨至历史高点31288元/吨,又回落至25000元/吨以下。暴涨暴跌使纺织业步履维艰,甚至出现企业负责人跑路、自杀等现象。
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芳指出,棉价大幅波动导致纺织企业难以确定成本,大单、长单锐减,原料库存保持低位,棉花采购量有限,成交清淡,商品棉周转速度缓慢。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对记者表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纺纱企业累计完成纱产量1341.3万吨,同比增长11.14%;规模以上织造企业累计完成布产量283.4亿米,同比增长15.36%,1—5月棉纺织行业利润率5.26%,较一季度略有下降,其中四五两个月平均利润率仅4.90%,平均产销率下降至97.90%,达到2009年四季度以来最低水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1年度纺织行业面临的问题十分复杂,国际经济形势总体低迷,国内通胀,劳动力、原材料等各类成本价格上涨,大大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
据金石期货调研显示,今年全国植棉平均成本为1632.32 元/亩,增幅达14.18%。而棉花占纺织企业的成本权重最大,占比达60%—80%。
另外,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等诸多因素削弱了纺织企业国际竞争力。由于我国纺织产品70%依赖国际市场,而优势更明显的东南亚各国发展加速,30%以上附加值较低的中低端订单开始向这些国家转移,纺织企业出口形势严峻。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认为,短时间内纺织行业出现转机不现实,关键是我国纺织工业和国际市场联系密切,而发达国家尚未走出经济低迷。国内正处于经济调整中,货币政策还在继续紧缩。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棉价企稳,预计到今年年底,在国内需求拉动、国际经济形势逐步好转的大环境下,随着下游服装市场需求增加,处于困境中的纺织企业才会迎来转机。
“棉价‘过山车’使纺织企业承担了更多的风险,纺织企业不敢贸然囤棉,也不敢接大订单,大多采取观望态度,而纺织企业对下游服装商没有足够的议价能力,即使棉价下跌处于较低水平,下游服装商会相应地进行压价,挤压纺企的利润空间。”朱庆骅对记者表示,纺企还要承当消化前期高棉价库存的压力,因此,棉花丰收与否对纺织企业来说影响并非直接,关键是其棉价波动情况。
记者从中国棉协了解到,今年全国棉花大丰收,预计全国棉花总产量将达738万吨,较上年增长10.9%。
按常理说,棉花丰收对棉农、棉企以及纺织企业都是利好消息,然而在记者调查棉花产业链条的过程中,却发现各种浓厚的观望情绪弥漫。“观望”成为上游棉农、中游棉企以及下游纺织企业的关键词。
“观望”背后呈现这样的事实:一方面,由于植棉成本攀升,棉农对棉价期望值较高,再加有国家临时收储政策托底,惜售心理严重;而棉企由于下游需求不旺,加上上半年棉价“过山车”,收购谨慎;同时,内销市场不振,外围经济低迷,纺企外贸订单减少,为缓解资金紧张和降低后市风险,纺企大都采取随用随买的购棉策略。
丰收的棉花
受2010年度高棉价和高收益吸引,2011年度棉农积极性大大提高,全国植棉面积有所增加。
上述来自河南商丘的摘花工老张告诉记者,他是9月中旬从老家来新疆的,“报酬还不错,每公斤1.7元,包吃包住,来回路费还给报销。”
老张只是几十万入疆摘花大军中的普通一员。
据了解,每年9月棉花成熟时,都有六七十万摘花大军从全国各地来到新疆采棉。最热闹的时候,每天都有几趟专列抵达新疆,坊间称为“入疆淘金”。这些主要来自河南、青海、四川、陕西等地浩浩荡荡的拾花工大军,直到11月中下旬棉花采摘完毕才会满意地踏上返乡之路。
老张的“东家”是同样来自河南商丘的李强。5年前,李强一家就来到位于新疆昌吉呼图壁县农六师111团承包了300多亩的棉花地。
李强向记者介绍,今年棉花的长势非常好,但招拾花工十分困难。没办法,他只好托亲戚从老家带了十几个人赶紧过来帮工。
“今年我家种植的棉花,由于在科学种田上下了些功夫,再加上气候好,风调雨顺,每亩单产可以达到350公斤以上,比以往年份都要好。”李强介绍说,“摘花工们干劲都很大,每天都能摘100多公斤呢!”
资料显示,我国适宜种植棉花区域广阔,全国划分为三大棉区:长江中下游棉区(包括湖北、安徽、湖南等地)、黄河中下游棉区(包括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和西北内陆棉区(包括新疆和甘肃等地)。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1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达8100万亩,比上年增长5.2%。从棉花长势来看,今年是个棉花丰收年,倘若后期天气保持正常状态,预计今年全国棉花总产量将达738万吨,同口径比较,较上年增长10.9%。
据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芳介绍,受2010年度高棉价和高收益吸引,2011年度棉农积极性大大提高,因此全国植棉面积有所增加。
中国棉花协会监测信息显示,2011年全国棉花播种以来,全国气候较适宜,预计单产高于上年,趋势为丰年。其中黄河流域和新疆棉区棉花长势良好,长江流域气候条件稍差,部分棉区单产有所下降。
在我国主产棉区域中,新疆几乎占我国棉花总产量的“半壁江山”。中国棉花协会预测,2011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2384万亩,同比增长12.5%,棉花总产量将达到342.5万吨,较上年增长17.4%。位于黄河中下游产棉区的山东,全省种植面积约为1165万亩,比去年增长4%,预计今年棉花产量可达86万吨以上,比去年增长22%。而位于长江中下游产棉区的湖北,2011年全省种植面积较上年增加14.2%,为821万亩。
僵持的棉价
国内棉花价格暴涨暴跌,带来了整个棉花产业链的阵痛,造成今年产业链各方谨慎观望。
往年的9月中下旬,山东东营一家规模不小的棉企至少可以接十几车皮大单。但进入2011年新一个棉花收购年度已一个月,这家棉企不仅收购不畅,以零星收购为主,而且销售也十分不顺,都是以前的老客户随买随用。
企业负责人王经理告诉记者,他目前感受最深的是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王经理进一步介绍说,由于去年棉价大涨,不少棉农尝到甜头,所以对今年棉价期望值普遍较高,再加上劳动力价格和生产资料普涨,种植成本提高,棉农惜售心理严重,收购市场较为冷清。
说起今年上半年的棉花行情,这位棉企负责人还心有余悸。王经理说,由于棉花供需情况、资金炒作等多种因素影响,2010年度(2010年9月—2011年8月)国内棉花价格暴涨暴跌,带来了整个棉花产业链的阵痛,造成今年产业链各方谨慎观望。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对记者表示,从去年4月开始,棉价一路上扬,今年春节后棉花开始大幅上涨,到今年2月份棉价已触摸到了每吨3.487万元的顶点,3月回升至31228元/吨,然后棉价再次下跌。5个月累计下跌超过每吨12000元,跌幅达39%。目前价格已跌破19800元/吨的新年度临时收储价格,当前3级皮棉市价19500元左右,一般成交的在18000元左右,弱三级以下很难卖,籽棉基本在3.7元左右。
朱庆骅指出,棉农对今年棉价有较高的心理期待,不少棉农表示低于4.5元/斤不卖,惜售心理严重,多持观望态度。而相对于高棉价,纺织企业更为担心的是棉价大幅波动,这将对其需求行为产生很大影响。
东方艾格分析师熊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去年棉农得到实惠,种植面积大幅提高,种植意向强烈,但棉花丰收棉农惜售心理较重,而棉企采购意向也不强,压低价格,棉花交易市场以平稳为主。“这种僵持状况会持续一到两个月,相信国庆节后随着国外对下游纺织服装订单增多,再加上内需逐渐加强、美国经济逐步复苏等因素,棉花价格会涨上去。”
就目前棉花市场的收购价格,熊宽认为,“农民收益还可以,棉企的效益也应在3%—4%。”
记者对山东、河北、安徽等地棉企调查发现,“行情无法判断,走一步看一步”成为大多数棉企负责人说得最多的话。
山东菏泽市巨野谢集工业园锦源棉业三十九厂谢经理告诉记者,目前棉价掉得厉害。
“今年河北棉花丰收,但价格不是很好,三级、四级籽棉 4.1元或4.2元/斤。”河北邯郸市腾达棉花公司常经理说。
山东东营一家棉花公司经理刘江波告诉记者:籽棉4.3元/斤,而去年一开始就是5元/斤。
而位于安徽无为棉产区的一家棉花公司经理吕建向记者表示,四级籽棉价格4.2元/斤。
记者从中棉协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今年我国棉花产量增产,但需求并未同步增长,这是对棉花价格上涨最大的压制。新年度棉花需求仍维持在1000万吨,与上年度持平,国际上2011年度大多数主产棉国棉花丰收,供给略大于需求,棉价存在一定下行压力。
新疆西部银力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耘表示,从当前棉花购销形势及纺企经营情况看,棉花如上年度攀至3万多元/吨的概率较小。但在植棉成本提高和国家收储价格支撑下,棉价难再次大幅下探。未来随着各方走稳,棉价会保持在2.2万—2.3万元/吨。
熊宽对记者表达了同一观点,“自8月16日国家公布储备棉制度以来,19800元/吨的价格会使棉价平稳,上升空间有限。今年棉花大丰收,不会像去年那样大涨大跌。”但他认为,“未来2个月最多达到21000元/吨。”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对未来棉价企稳持有保留意见。一位长期关注我国棉价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担忧。他认为,从目前来看棉价平稳运行的因素占主导地位,如果一旦炒作资金重点关注棉花市场再加上游资助推,不排除棉价大幅上涨的可能。
无奈的纺企
棉价“过山车”使纺织企业承担了更多的风险,纺织企业不敢贸然囤棉,也不敢接大订单。
作为棉花下游产品,由于上半年棉花价格大涨大跌,大量位于行业低端的中小纺织企业受到很大影响。
据了解,江浙一带大约1/3的小型纺织企业因抗风险能力弱而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位于黄河之滨的山东滨州被誉为“中国棉纺织之都”。目前滨州当地的多家中小型棉纺企业经营困难,多家企业停产,甚至少数企业破产倒闭。
中小纺织企业停产消息不断传出,大型棉纺企业也面临开工不足。
“企业开工不足目前太平常了,规模大的棉纺企业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好多都是在勉强支撑。”滨洲当地一位纺织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行业最大的魏桥纺织开机率约为8成,凤竹纺织接近7成,华芳纺织约为5成。”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今年纺织企业观望情绪太浓,订单不足。旺季还不如往年淡季,纺织企业也很无奈。
一位纺织行业人士称,当前纺织业的困难程度,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要严重。在过去的一个棉花年度,棉价从开秤之初的18000元/吨左右暴涨至历史高点31288元/吨,又回落至25000元/吨以下。暴涨暴跌使纺织业步履维艰,甚至出现企业负责人跑路、自杀等现象。
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芳指出,棉价大幅波动导致纺织企业难以确定成本,大单、长单锐减,原料库存保持低位,棉花采购量有限,成交清淡,商品棉周转速度缓慢。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对记者表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纺纱企业累计完成纱产量1341.3万吨,同比增长11.14%;规模以上织造企业累计完成布产量283.4亿米,同比增长15.36%,1—5月棉纺织行业利润率5.26%,较一季度略有下降,其中四五两个月平均利润率仅4.90%,平均产销率下降至97.90%,达到2009年四季度以来最低水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1年度纺织行业面临的问题十分复杂,国际经济形势总体低迷,国内通胀,劳动力、原材料等各类成本价格上涨,大大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
据金石期货调研显示,今年全国植棉平均成本为1632.32 元/亩,增幅达14.18%。而棉花占纺织企业的成本权重最大,占比达60%—80%。
另外,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等诸多因素削弱了纺织企业国际竞争力。由于我国纺织产品70%依赖国际市场,而优势更明显的东南亚各国发展加速,30%以上附加值较低的中低端订单开始向这些国家转移,纺织企业出口形势严峻。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认为,短时间内纺织行业出现转机不现实,关键是我国纺织工业和国际市场联系密切,而发达国家尚未走出经济低迷。国内正处于经济调整中,货币政策还在继续紧缩。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棉价企稳,预计到今年年底,在国内需求拉动、国际经济形势逐步好转的大环境下,随着下游服装市场需求增加,处于困境中的纺织企业才会迎来转机。
“棉价‘过山车’使纺织企业承担了更多的风险,纺织企业不敢贸然囤棉,也不敢接大订单,大多采取观望态度,而纺织企业对下游服装商没有足够的议价能力,即使棉价下跌处于较低水平,下游服装商会相应地进行压价,挤压纺企的利润空间。”朱庆骅对记者表示,纺企还要承当消化前期高棉价库存的压力,因此,棉花丰收与否对纺织企业来说影响并非直接,关键是其棉价波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