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小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类课程的开设直接影响着儿童和青少年一代,让他们从小接触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帮助他们更早地养成遵纪守法、尊重师长、勇于向上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同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是中小学阶段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学校通过德育课程的教学理念对校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与引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奠定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对于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探索和研究,研究其开发意义以及教学战略分析。
关键词: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意义;策略分析
引言
时代的不同,学生的素质发展要求也有所不同。当今的教育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根据社会的人才需求,从小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培养。同时随着新课改提出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需要将生活化融入教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将中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推向生活化的,同时生活化已经成为教学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1对中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意义
在青少年的初中阶段有许许多多的学生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碍或者不良行为,这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对中学生进行相应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同时,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工作实施,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满足我国教育部门提出的新课改要求。有效落实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大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一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自身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同时也训练了中学老师的教育技能。因此。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施工作,对学生、教师以及学校都有着重大意义。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要求中,课程的开设与讲授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改变自己的一系列授课行为,其中包括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自我反思以及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相对于学生,教师的地位不再是至高无上的,需要尊重、赞赏学生,与学生处于相对平等的关系,对学生进行教学,帮助、引导推动他们的学习步伐。教师需要将自己定位成文化传播者、学生潜能的开发者、学生的学习促进者、学生的发展伴随者以及教育探究者。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注重新的教学方法的引入,更新教学理念,对教学方式以及课堂教学进行重建重构,掌握新的教学技能,同时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改变教学方法、树立新观念、积极主动与学生探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等。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分析
2.1丰富课堂内容,完善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
现代中学生的教育教学内容包含许多学习、生活方面的要求,虽然学校也根据教育要求开设了相关的课程,除了常规教育课程外还加大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力度,但是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的落实程度仍有待提高。根据以往的教学观念,往往比较注重常规教育,学校开设的思想品德这类德育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通过初中生阶段开设的单独的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是达不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目标的,常规的学科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许多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管理,要规范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例如:不允许在课堂上讲小话、吃东西、随意下座位等,这些不该在课堂中出现的行为,需要老师在课前对学生做好思想教育。有的学校只注重学科教学,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时间用来进行其他学科科目的考试或者教学,忽视道德与法治教育,学生将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及早更正,完善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措施,对教师进行培训,改变以往以常规教育为主的观念,重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要深入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学生的心理,正确引导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融合地区的语言、趣味插画、故事和寓言等材料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利用这些材料融合学科教育和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在与学生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根据学科教育中不同科目的实际教学要求和技巧引导学生改正自己的不足。
2.2生活化教学,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意义
将生活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创造出的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课情境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重视学生的课堂表现,而学生的心理活动却往往被教师们所忽视。对此,教师应该重视中学生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日常生活的结合,丰富课堂的内容,活跃课堂的气氛,让该课堂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同时适当训练学生日常生活技能,开发学生潜能,充分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这一特点,在对他们进行德育,充分进行游戏和教学的有机结合,将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效率
2.3加强学校和家的联系,建立完善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督导系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道德与法治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的教育系统,想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需要学校和家相结合形成督导系统。学校的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和监督,学校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将学校的德育教育計划和安排告知家长,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结合家长的意见,针对存在品德缺陷的学生,制定清晰地德育督导系统,让孩子在学校和家庭这两个系统中树立德行。学校和家庭是学生主要的生长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不能轻视,孩子的行为大部分来源于对家长行为的模仿。小孩容易从家长身上学到一些不良德行,所以,在家庭环境中,需要家长以身作则,摒弃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正确引导孩子,灌输他们以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并配合学校的德育教育计划,学校和家长都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养成良好的品德思想和行为习惯。
结束语
在这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追求的事物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越来越受人关注。“学生走出校门后,身上所剩下的东西”是教育家对“素质”这个名词的解释,所以学校需要把德育教育放在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的首要阶段,将德育教育贯穿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将教学方式生活化,让道德与法治教育伴随孩子成长,让他们迈好人生中的第一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未来的社会增添一份安定和谐。
参考文献:
[1] 刘殷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8(38):122-122.
[2] 莫素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4).
[3] 陈惠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2018(12).
(作者单位:辽宁省庄河市第二初级中学)
关键词: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意义;策略分析
引言
时代的不同,学生的素质发展要求也有所不同。当今的教育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根据社会的人才需求,从小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培养。同时随着新课改提出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需要将生活化融入教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将中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推向生活化的,同时生活化已经成为教学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1对中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意义
在青少年的初中阶段有许许多多的学生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碍或者不良行为,这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对中学生进行相应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同时,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工作实施,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满足我国教育部门提出的新课改要求。有效落实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大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一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自身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同时也训练了中学老师的教育技能。因此。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施工作,对学生、教师以及学校都有着重大意义。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要求中,课程的开设与讲授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改变自己的一系列授课行为,其中包括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自我反思以及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相对于学生,教师的地位不再是至高无上的,需要尊重、赞赏学生,与学生处于相对平等的关系,对学生进行教学,帮助、引导推动他们的学习步伐。教师需要将自己定位成文化传播者、学生潜能的开发者、学生的学习促进者、学生的发展伴随者以及教育探究者。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注重新的教学方法的引入,更新教学理念,对教学方式以及课堂教学进行重建重构,掌握新的教学技能,同时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改变教学方法、树立新观念、积极主动与学生探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等。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分析
2.1丰富课堂内容,完善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
现代中学生的教育教学内容包含许多学习、生活方面的要求,虽然学校也根据教育要求开设了相关的课程,除了常规教育课程外还加大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力度,但是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的落实程度仍有待提高。根据以往的教学观念,往往比较注重常规教育,学校开设的思想品德这类德育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通过初中生阶段开设的单独的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是达不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目标的,常规的学科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许多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管理,要规范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例如:不允许在课堂上讲小话、吃东西、随意下座位等,这些不该在课堂中出现的行为,需要老师在课前对学生做好思想教育。有的学校只注重学科教学,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时间用来进行其他学科科目的考试或者教学,忽视道德与法治教育,学生将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及早更正,完善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措施,对教师进行培训,改变以往以常规教育为主的观念,重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要深入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学生的心理,正确引导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融合地区的语言、趣味插画、故事和寓言等材料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利用这些材料融合学科教育和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在与学生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根据学科教育中不同科目的实际教学要求和技巧引导学生改正自己的不足。
2.2生活化教学,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意义
将生活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创造出的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课情境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重视学生的课堂表现,而学生的心理活动却往往被教师们所忽视。对此,教师应该重视中学生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日常生活的结合,丰富课堂的内容,活跃课堂的气氛,让该课堂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同时适当训练学生日常生活技能,开发学生潜能,充分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这一特点,在对他们进行德育,充分进行游戏和教学的有机结合,将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效率
2.3加强学校和家的联系,建立完善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督导系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道德与法治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的教育系统,想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需要学校和家相结合形成督导系统。学校的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和监督,学校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将学校的德育教育計划和安排告知家长,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结合家长的意见,针对存在品德缺陷的学生,制定清晰地德育督导系统,让孩子在学校和家庭这两个系统中树立德行。学校和家庭是学生主要的生长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不能轻视,孩子的行为大部分来源于对家长行为的模仿。小孩容易从家长身上学到一些不良德行,所以,在家庭环境中,需要家长以身作则,摒弃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正确引导孩子,灌输他们以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并配合学校的德育教育计划,学校和家长都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养成良好的品德思想和行为习惯。
结束语
在这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追求的事物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越来越受人关注。“学生走出校门后,身上所剩下的东西”是教育家对“素质”这个名词的解释,所以学校需要把德育教育放在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的首要阶段,将德育教育贯穿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将教学方式生活化,让道德与法治教育伴随孩子成长,让他们迈好人生中的第一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未来的社会增添一份安定和谐。
参考文献:
[1] 刘殷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8(38):122-122.
[2] 莫素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4).
[3] 陈惠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2018(12).
(作者单位:辽宁省庄河市第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