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一些高中生受传统观念和当下社会现实的双重影响,往往表现出与他们年龄特征不相符合的特点,甚至出现沉迷于网络虚幻、缺乏朝气活力、追求名牌着装等不良习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人生定位和生涯目标,培养学生的自我规划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略谈几点拙见,以供参考。
一、挖掘教材资源,认识生命价值
高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这些教育资源,有效渗透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
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一篇哲理性较强的抒情散文,是作者由自己遭受的厄运引发的关于苦难、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死观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有帮助的。由于学生生活阅历的局限性,对人生的苦难体验和认识存在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逐步深入到文本的字里行间去,从作者顽强的生命历程中发掘生命的意义,进而升华感悟,学会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生涯规划中所需要的感恩、责任和担当意识。
再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演讲辞,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马丁·路德·金倾注在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积极的人生态度,为自己的未来生涯规划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教师在引领学生赏读时要结合身边人、身边事进行有机渗透,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二、引导实践体验,准确定位生涯方向
高中学生学业负担重,很少有时间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真正体验社会生活,更无法正确认识自我和明确自己的生涯规划目标。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教师要注意借助多样的语文课堂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各种交流讨论和实践体验活动,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参与体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进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生涯,并思考人生取舍,学会选择,学会生涯决策。让学生能够根据自我认识,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准确定位生涯方向,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师陀《说书人》一文通过塑造一位身世凄凉、生活落魄,但善良高尚、技艺高超、执着于说书艺术的社会最底层艺人形象,引发读者关于生与死,关于人生选择的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小说首先认为说书人是一种“贱业”,但又给其一个“家”的称谓,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小说中的“我”为何要选择这样一种职业?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你在现实生活中除了读书学习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兴趣爱好?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自己的职业吗?你在选择自己的职业时是尊重自己的兴趣爱好还是服从父母的安排?然后,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内化知识,升华情感,启迪智慧。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探索过程,也是学生发现兴趣特长,思考自己人生规划的过程。由此可以启发学生展开前途畅想,明确生涯规划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幸福人生。通过这样的阅读、体验、升华,逐步引领学生准确定位生涯方向,从而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
三、阅读名人著作,引导学生树立目标
“有志之人立常志,无志之人常立志。” 人生需要明确的目标,缺乏目标的人生犹如大海中迷失方向的航船,无法到达理想的彼岸。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名人著作或传记,借助名人的成长经历和突出成就,引导学生获得人生目标启示,找到自己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坚定信念,促使学生真正为自身发展而努力不懈。
比如,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通过叙述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基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等苦难坎坷的人生,热情地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奋斗精神。又如,安东尼·罗宾斯《唤醒心中的巨人》、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等名篇,都是很好地渗透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文本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拓展,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树立一个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又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价值;积极引导实践体验,准确定位生涯方向;课外阅读名人传记,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目标,有效渗透生涯规划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明确人生定位,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坚定的意志信念,进而学会学习和生活,学会融入社会。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中学 (224000)
一、挖掘教材资源,认识生命价值
高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这些教育资源,有效渗透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
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一篇哲理性较强的抒情散文,是作者由自己遭受的厄运引发的关于苦难、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死观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有帮助的。由于学生生活阅历的局限性,对人生的苦难体验和认识存在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逐步深入到文本的字里行间去,从作者顽强的生命历程中发掘生命的意义,进而升华感悟,学会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生涯规划中所需要的感恩、责任和担当意识。
再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演讲辞,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马丁·路德·金倾注在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积极的人生态度,为自己的未来生涯规划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教师在引领学生赏读时要结合身边人、身边事进行有机渗透,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二、引导实践体验,准确定位生涯方向
高中学生学业负担重,很少有时间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真正体验社会生活,更无法正确认识自我和明确自己的生涯规划目标。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教师要注意借助多样的语文课堂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各种交流讨论和实践体验活动,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参与体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进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生涯,并思考人生取舍,学会选择,学会生涯决策。让学生能够根据自我认识,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准确定位生涯方向,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师陀《说书人》一文通过塑造一位身世凄凉、生活落魄,但善良高尚、技艺高超、执着于说书艺术的社会最底层艺人形象,引发读者关于生与死,关于人生选择的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小说首先认为说书人是一种“贱业”,但又给其一个“家”的称谓,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小说中的“我”为何要选择这样一种职业?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你在现实生活中除了读书学习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兴趣爱好?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自己的职业吗?你在选择自己的职业时是尊重自己的兴趣爱好还是服从父母的安排?然后,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内化知识,升华情感,启迪智慧。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探索过程,也是学生发现兴趣特长,思考自己人生规划的过程。由此可以启发学生展开前途畅想,明确生涯规划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幸福人生。通过这样的阅读、体验、升华,逐步引领学生准确定位生涯方向,从而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
三、阅读名人著作,引导学生树立目标
“有志之人立常志,无志之人常立志。” 人生需要明确的目标,缺乏目标的人生犹如大海中迷失方向的航船,无法到达理想的彼岸。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名人著作或传记,借助名人的成长经历和突出成就,引导学生获得人生目标启示,找到自己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坚定信念,促使学生真正为自身发展而努力不懈。
比如,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通过叙述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基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等苦难坎坷的人生,热情地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奋斗精神。又如,安东尼·罗宾斯《唤醒心中的巨人》、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等名篇,都是很好地渗透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文本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拓展,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树立一个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又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价值;积极引导实践体验,准确定位生涯方向;课外阅读名人传记,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目标,有效渗透生涯规划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明确人生定位,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坚定的意志信念,进而学会学习和生活,学会融入社会。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中学 (2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