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都在运动中》一课呈现了多个贴近生活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参照物,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对本课教材安排的活动进行了删选,并增加了一些教材上没有的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内容,力求帮助学生初步建构参照物的概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参照物与物体运动之间的联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多思维角度的运动判断。
教学片段一:体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师:同学们,从视频中我们看到很多物体在运动。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经常在运动?
生: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生:体育课上,我们在操场上运动。
师:听老师口令,让身边的一个物体运动起来。
(教师口令:1—物体开始运动,2—运动进行中,3—运动停止。)
师:你让什么物体运动了,你是怎么做的?
生:我让衣服上的拉链运动了。老师数“1”时开始拉,数“2”时继续拉,数到“3”就停下来。
师:看来,物体有运动的状态,也有静止的状态。
评析:通过生活中的运动、自己制造运动,让学生认识到物体有运动和静止两种状态,为后续进一步判断、描述运动作铺垫。
教学片段二:引出参照物的概念,描述物体的运动
师:请大家看这两幅图,图上有一些物体是静止的,有一些物体在运动,你能否发现图上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生:树、草地都是静止的。
师:哪些物体处于运动状态?
生:老鹰运动了。
生:汽车运动了,自行车也运动了。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在运动的?
生:老鹰原来在大树上方,现在到大树左边去了,所以它运动了。
师:老鹰从大树上方运动到大树左侧,相对于大树来说,位置发生了改变。
生:汽车原来在小河旁边,现在不在小河旁边了,跑到前面去了,所以它运动了。
师:汽车从小河旁边运动到小河前面,相对于小河来说,位置发生了改变。像大树、小河这样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参照物。
(教师在第二幅图上画一画物体的运动轨迹,并标出所选择的大树、小河等参照物。)
评析:画一画物体的运动轨迹,可以让抽象的运动特征比较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在比较位置中直观感受到物体运动时的位置,相对于另一个看似静止不动的物体来说发生了变化,从而引出参照物这个概念。
师:刚才老师走动的时候哪些是参照物?
生:课桌。
生:讲台、黑板。
生:还可以我们为参照物。
师:刚才你自己制造的运动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生:我让文具盒运动是以桌子为参照物的,也可以我自己为参照物。
师:很多时候,我们选择参照物会选择近的物体,而不选择远的物体,有时候我们就以自己为参照物。请你判断图中运动的物体分别是以什么为参照物。在火车站台上送行的人,目送亲人乘车离去,他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生:以站台或自己为参照物。
师:而火车上的人看到的是什么情形,他又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生:火车上的人会看到站台和站台上的人都在往后退。他是以自己或自己坐的火车为参照物的。
师:看来,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确定参照物很重要。
评析:参照物对于学生来说是个很抽象的概念,需要在重复中强化。教师在引出参照物这个概念后,用一系列物体运动的场景,让学生针对不同的现象找到相应的参照物,意识到参照物对于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重要作用,渗透相对运动的概念,积累一些基本的科学经验。
教学片段三:用小车制造运动,加深对参照物的认识
(材料员领材料:一张道路情境图,如图1;A、B两辆小车;一个标有参照物的小圆片。)
师:先请大家做好准备:小车A停在A车道学校门口,车头向东。小车B停在B车道超市对面,车头向西。这时候两辆小车都是静止的。第一项运动:以学校为参照物,让小车A自西向东运动。
(学生按要求制造运动。)
师:以哪些物体为参照物,小车A也在自西向东运动?请把贴有参照物的小圆片放在你选的参照物上。
(学生把小圆片放在自己所找的参照物上,教师巡视。)
生:体育馆、超市、路边的树木。
师:老师看了大家找的参照物,都很正确。第二项运动:小车A到达超市后停下,小车B自东向西运动。以小车B为参照物,小車A怎样运动?
生:以小车B为参照物,小车A不是静止的,它在向东运动。
师:看来,运动着的物体也可以作为参照物。站着的行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到小车A、B是怎样的运动状态?
生:她看到小车A是静止的,小车B在向西运动。
师:看来,有时候选择同一个参照物,判断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第三项运动:小车B继续前行,小车A掉头和小车B同向前行,速度相同。以小车A为参照物,小车B是什么运动状态?
生:小车B是静止的。
师:以小车B为参照物,小车A是什么运动状态?
生:也是静止的。
师:站着的行人以自己为参照物,会看到什么现象?
生:她如果以自己为参照物,会看到A、B两辆小车都在自东向西运动。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判断同一物体运动的状态也不相同。
生: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师:接下来这两辆车在路上还会发生怎样的运动呢?你们可以继续制造运动,并分析运动情况。
(学生继续用小车制造运动,分析运动情况。)
评析:运动中的参照物概念,需要学生在具体的运动情境中进一步感知、理解。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出了明确的目标,并把目标巧妙地融合在“用小车制造运动”这个有趣的体验运动的情境中。
运动一指向学生能够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二对应的目标是,知道静止的和运动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选择同一个参照物判断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运动三则是帮助学生理解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同一物体运动的状态也不相同。三个不同的运动情境体验,设计得有梯度,指向特定的目标,使学生对参照物的认识与理解也逐步加深、逐步完善。
总
教学片段一:体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师:同学们,从视频中我们看到很多物体在运动。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经常在运动?
生: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生:体育课上,我们在操场上运动。
师:听老师口令,让身边的一个物体运动起来。
(教师口令:1—物体开始运动,2—运动进行中,3—运动停止。)
师:你让什么物体运动了,你是怎么做的?
生:我让衣服上的拉链运动了。老师数“1”时开始拉,数“2”时继续拉,数到“3”就停下来。
师:看来,物体有运动的状态,也有静止的状态。
评析:通过生活中的运动、自己制造运动,让学生认识到物体有运动和静止两种状态,为后续进一步判断、描述运动作铺垫。
教学片段二:引出参照物的概念,描述物体的运动
师:请大家看这两幅图,图上有一些物体是静止的,有一些物体在运动,你能否发现图上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生:树、草地都是静止的。
师:哪些物体处于运动状态?
生:老鹰运动了。
生:汽车运动了,自行车也运动了。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在运动的?
生:老鹰原来在大树上方,现在到大树左边去了,所以它运动了。
师:老鹰从大树上方运动到大树左侧,相对于大树来说,位置发生了改变。
生:汽车原来在小河旁边,现在不在小河旁边了,跑到前面去了,所以它运动了。
师:汽车从小河旁边运动到小河前面,相对于小河来说,位置发生了改变。像大树、小河这样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参照物。
(教师在第二幅图上画一画物体的运动轨迹,并标出所选择的大树、小河等参照物。)
评析:画一画物体的运动轨迹,可以让抽象的运动特征比较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在比较位置中直观感受到物体运动时的位置,相对于另一个看似静止不动的物体来说发生了变化,从而引出参照物这个概念。
师:刚才老师走动的时候哪些是参照物?
生:课桌。
生:讲台、黑板。
生:还可以我们为参照物。
师:刚才你自己制造的运动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生:我让文具盒运动是以桌子为参照物的,也可以我自己为参照物。
师:很多时候,我们选择参照物会选择近的物体,而不选择远的物体,有时候我们就以自己为参照物。请你判断图中运动的物体分别是以什么为参照物。在火车站台上送行的人,目送亲人乘车离去,他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生:以站台或自己为参照物。
师:而火车上的人看到的是什么情形,他又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生:火车上的人会看到站台和站台上的人都在往后退。他是以自己或自己坐的火车为参照物的。
师:看来,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确定参照物很重要。
评析:参照物对于学生来说是个很抽象的概念,需要在重复中强化。教师在引出参照物这个概念后,用一系列物体运动的场景,让学生针对不同的现象找到相应的参照物,意识到参照物对于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重要作用,渗透相对运动的概念,积累一些基本的科学经验。
教学片段三:用小车制造运动,加深对参照物的认识
(材料员领材料:一张道路情境图,如图1;A、B两辆小车;一个标有参照物的小圆片。)
师:先请大家做好准备:小车A停在A车道学校门口,车头向东。小车B停在B车道超市对面,车头向西。这时候两辆小车都是静止的。第一项运动:以学校为参照物,让小车A自西向东运动。
(学生按要求制造运动。)
师:以哪些物体为参照物,小车A也在自西向东运动?请把贴有参照物的小圆片放在你选的参照物上。
(学生把小圆片放在自己所找的参照物上,教师巡视。)
生:体育馆、超市、路边的树木。
师:老师看了大家找的参照物,都很正确。第二项运动:小车A到达超市后停下,小车B自东向西运动。以小车B为参照物,小車A怎样运动?
生:以小车B为参照物,小车A不是静止的,它在向东运动。
师:看来,运动着的物体也可以作为参照物。站着的行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到小车A、B是怎样的运动状态?
生:她看到小车A是静止的,小车B在向西运动。
师:看来,有时候选择同一个参照物,判断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第三项运动:小车B继续前行,小车A掉头和小车B同向前行,速度相同。以小车A为参照物,小车B是什么运动状态?
生:小车B是静止的。
师:以小车B为参照物,小车A是什么运动状态?
生:也是静止的。
师:站着的行人以自己为参照物,会看到什么现象?
生:她如果以自己为参照物,会看到A、B两辆小车都在自东向西运动。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判断同一物体运动的状态也不相同。
生: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师:接下来这两辆车在路上还会发生怎样的运动呢?你们可以继续制造运动,并分析运动情况。
(学生继续用小车制造运动,分析运动情况。)
评析:运动中的参照物概念,需要学生在具体的运动情境中进一步感知、理解。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出了明确的目标,并把目标巧妙地融合在“用小车制造运动”这个有趣的体验运动的情境中。
运动一指向学生能够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二对应的目标是,知道静止的和运动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选择同一个参照物判断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运动三则是帮助学生理解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同一物体运动的状态也不相同。三个不同的运动情境体验,设计得有梯度,指向特定的目标,使学生对参照物的认识与理解也逐步加深、逐步完善。
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