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中地理区位因素试题的解题策略探析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sw3_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地理区位因素的考查是现在高考的重要题型。在各类考试中,此类题型既考查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掌握的程度,又考查了学生对高中地理区位知识的建构程度。所以,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有关区位因素类习题的解题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一、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学习现状
  地理区位因素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高中地理知识在系统性和知识建构方面都有很高的地理区位因素要求。在学习高中地理区位因素时,学生应当改变传统的思维观念,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由于对区位因素知识缺乏系统化的学习与复习,许多学生存在一定的解题误区。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很多学生可以非常清晰地记住一些高中地理的基本概念及各个知识点,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手足无措,无法灵活地、适当地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高中地理区位因素相关题目的解决上来。其次,一些学生分别记忆各个知识要点,不能将各个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在解决相关问题时无法区分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和其他各种条件。因此,在回答有关区位因素的问题时,很难筛选出正确、有效的信息。
  二、有关区位因素的解题方法指导
  1.重新构建高中地理知识库。不少学生在考试时面对有关区位因素的题目无从下手,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对区位因素要考查的知识点没有熟练掌握,无法快速地分析题目给出的是什么区域的地理环境。当学生看到题目时能立即明白是什么区域的地理环境时,就可迅速做出解答。
  2.练习绘制区域地图,完成区位因素知识结构构建。通过绘制不同地区的二维平面地图,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同时,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地理区域内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使得脑海中的地理空间构造能够更加形象、具体。以我国区域农业的开发为例,这其中涉及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对比分析。自然因素又可以分为对农业有利的区位因素和对农业不利的区位因素。通过对相关区域位置的优势与劣势分析,学生能掌握各个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他联系。
  3.在解题过程中使用对比分析法,并将其作为一种重要方法坚持长期使用。在高中地理有关区位因素的学习过程中,因为许多知识点非常相似,所以,学生在学习时需要牢牢记住不同区位因素细节之间的差异,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严格区分各个地理知识点之间的不同。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中的“世界的气候类型”时,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需要将文中知识点既能区分又能整合到一起来,这样,才能完成对世界上不同区域的气候类型的学习与记忆。通过对地球上各种气候类型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熟练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基本特征以及主要成因,了解各气候类型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例如,通过对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析、比较,学生可以正确指出共同点是:最冷月平均气温小于0℃,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15℃;降水都是夏季多冬季少。不同之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而温带季风气候广泛分布于中国秦淮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
  4.分析经典题型解法,从实例中学习答题技巧。不同的题型答题技巧是不同的,学生要通过学习经典题型解题技巧,从中学到解决相似题型的方法。首先,学生在分析某一种区位因素的原因时,应当注意每个“组成因子”与地理要素之間的因果关系。根据区位因素本身的性质和状态,可以将其分成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壳运动、太阳辐射、气候、水体、生物、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文化、政治、政策、资金、土地价格、管理、市场等。在解答具体问题时,学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出符合条件的内容逐一进行解答。其次,在对不同地理区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时,学生需要分别回答因素之间的联系以及差别。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学生要先将主要的信息材料从提干中提取出来,再结合自己所记忆的知识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通过比较性的学习与差异化的分析,学生可以从题干中找出有效信息,并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完成问题解答。例如,在回答有关水文问题时,需要从汛期的长短、降水量等方面进行回答,这种标准化的回答往往能够使学生获得更满意的分数。
  在回答有关区位因素的地理问题时,一定要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方法,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形成明确的高中地理区位因素解题思路。只有在正确的方法引导下,学生才能在高中地理学习中达到最佳效果。
其他文献
2009年全国高考已经结束了,全国文综卷I历史试题充分体现出高考选拔人才的要求。下面笔者分析一下试题反映出的高考发展趋势,并探索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发展趋势    1 选择题能力立意更加突出。  作为选拔性考试,试题的能力立意趋势是必然要求。从选择题来看,第12、15、16、22、23等题,学生比较容易作出判断,其他7题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比如选择题第20题:法国人达尔让松在18世
国内要闻    ★11月2日,2009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开幕。本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以“危机·转机·契机——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互联网力量与信心”为主题,围绕互联网与服务、互联网与民生、互联网与先进文化等话题进行研讨与交流。  ★11月2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的第二届北京人权论坛在北京开幕。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和谐发展与人权”。  ★11月5日,我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全线贯通。这一隧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猜一猜这是中国的哪个省?  农,2016年粮食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强,全国第一;  林,天然林面积占全国14.13%,全国第一;  牧,奶业大省,每六杯牛奶就有一杯来自该省;  渔,江鱼、湖鱼众多。  (学生齐答:黑龙江)  我们的家乡黑龙江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林、牧、渔各个农业生产部门都很发达,这与咱们黑龙江省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密不可分。自然地理环境中
布娃娃打吊针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时空扭曲的概念。  简单的解释就是我们的世界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平直,而是像哈哈镜中那样,是扭曲的。这种扭曲是因为物质的存在,而且物质的质量越大,扭曲就会越明显。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现实的宇宙世界就像是一个超级大蹦床。没有物质在上面的时候,它就是平坦的。但是,当小朋友在上面玩耍的时候,蹦床就会发生扭曲。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在上面玩耍,蹦床则会变得越来越扭曲。现实的宇宙中拥有无数星球
综观近年各地文综卷历史试题,可以发现高考强调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书本知识的有机结合。而其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往往以属于周年或次周年范围的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因此,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高度关注相关周年纪念的热点,并充分挖掘与其相关的知识交叉点。下面笔者结合历年高考涉及的一些“周年问题”,简单地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考查特点    历年高考涉及的一些“周年问题”试题,从其考查方式看,具有以下两个
一、典型试题解析  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解析]本题以历史常识“九鼎”的意义为考点,要求考生在解读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对选项进行准确的辨认。传说夏禹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
【背景材料】  应日本国政府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于2008年5月6日至10日对日本国进行国事访问,展开为期5天的“暖春之旅”,以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访问期间,胡锦涛主席会见了明仁天皇,并同福田康夫内阁总理大臣举行会谈,就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达成广泛共识,签署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胡锦涛指出,中日都是亚洲和世界的重要国家,发展长期稳定的中日睦邻友好关系符合两国
人们常说:“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看来,黄鼠狼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是个坏家伙。这个坏家伙还爱放屁,它放的屁真有那么厉害吗?  黄鼠狼放出来的“毒”气其臭无比,连人类也受不了,实在是厲害!不过,要是遇到鹰等猎手从空中发动突然袭击,黄鼠狼也无能为力,只能束手就擒。因为黄鼠狼有“放臭气”和“偷鸡”的习性,特别招人讨厌,在一些地方被认为是害兽。其实,黄鼠狼可是一位灭鼠能手呢!
2008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中对探究题的要求是“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这其中“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是新课程要求的进一步体现,是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这一命题指导思想的反映。这意味着探究性试题会改变以往试题中问题都是由命题者提出,逐步向让考生自己从材料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