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语”一词本为日语,是故事、传说的意思。日本传统文学名著《源氏物语*即是描写源氏家族的故事。“物语”传人中国后,使用逐步广泛,在年轻人尤其是“哈日族”中很流行。不少文章的题目也取名为“物语”,如“恋爱物语”、“星座物语”、“管理物语”等。一般来说,“物语”可以理解为“关于××的言论”或“关于××的事”。
“收藏物语”也是《收藏界》的一个栏目,由于稿源有限,至今时有时无,无法每期都与读者见面。当初创办这个栏目的初衷是希望多刊登一些情节生动的文章,也就是希望在这个栏目中提倡一种风气:让一向习惯于器物介绍的收藏类文章改一改见物不见事、见物不见人、见物不见史的旧貌,变得丰富多彩一些。具体地说就是希望通过这个栏目引进一些文学性更强的收藏文章,使读者在鉴赏藏品的同时,也能欣赏到一篇美文。我是一个收藏爱好者,但同时也有一点唯美主义倾向,从学生时代起,干巴巴的说明文就—直让我头疼,在我看来,优美的文章本身也是一件收藏品,可以让人回味无穷。我有时喜欢上一些藏品,是从看到描述它的文字开始的,例如我读过一篇钟杰卓写的《风中的马蹄灯》的文章:
“旧货市场上,我看见一盏马蹄灯,看见后便觉得有一股遥远的风,拂过心中极微妙的记忆。于是买下了它。我没有想过能用它做什么,也没有想过将把它放置何处。”
“现在它就蹲在我拥挤的书桌上,在舍友们好奇的打量中静默。它是一件工艺品,有着来自西洋的古色古香,墨漆的马蹄型灯架上,挂着两只深蓝色的精致的小灯。也许,多数人更愿意在平和的阳光下欣赏它,无法把它想象成一盏真正意义上的灯。但我第一眼望见它时,就觉得它是一盏灯,一盏燃着的灯。它深蓝色的玻璃灯罩,就像黑夜里的—双眼睛,结着幽怨的、失神的眼睛……”
“没有人会用我面前这盏精致的小灯照明,但我希望能够将它挂在一个忧伤女孩的窗口,让马蹄灯点燃她的黑夜,照亮她的窗口,安慰她那些摇曳在风中的希冀。”
“那盏不知来自哪个年代的马蹄灯,小心翼翼地怀抱着两团微弱得叫人心痛的火光,执著地守在女孩黑暗的窗口。女孩瘦削的身影,就刻入了夜的静谧,还有她的忧伤。她一动不动地坐着,凝望极远或极静的地方,或者她什么也没有凝望,只是在用心灵与黑暗对峙。马蹄灯的火光一点点地舔过她上下左右的黑暗,她却仿佛停滞在自己的暗影中。她眼前凝固着的忧郁与伤感,还有那比马蹄灯的火光还要微弱的欲望,像一枚钉子深深地钉入黑暗,也钉入我的心。我不敢去感受它的深度和锐度,生怕会刺痛了自己,却又不情愿放弃投去一份关注。”
这几小节文字,没有描述马蹄灯的造型、年代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却为我们勾勒了一个伤感而美丽的画面。我在读这段文字时,突然好想拥有这盏旧旧的马蹄灯。不知道敬爱的读者是否也会与我有同感呢?
作为主编,对读者,对作者,心中常存亏欠。对读者的亏欠在于:文章的内容总是不够丰富,对作者的亏欠在于:不能完全按照作者的意思发表 文章。其实我也要告诉大家:我们也不能完全按着我们个人的意思来办杂志、刊登文章。杂志是作者与读者的桥梁,我和我的同事努力地在二者之间艰难地寻找着平衡点。我希望在我们的杂志上刊登各种门类藏品的同时,也能有各种风格的文章,使读者在鉴赏藏品的时候,也能欣赏到一篇美文。然而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搞专业的人大多不太擅长文章的文学性,而懂文学的人又往往在专业方面有欠缺。
每一期杂志我和我的同事都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事后却总会发现欠缺的地方,每次发现瑕疵后的内疚感就会成为我们更加努力的动力。我们和作者想奉献给读者一桌丰富的视觉盛宴,为靠近这个目标,我们一直在前行……
“收藏物语”也是《收藏界》的一个栏目,由于稿源有限,至今时有时无,无法每期都与读者见面。当初创办这个栏目的初衷是希望多刊登一些情节生动的文章,也就是希望在这个栏目中提倡一种风气:让一向习惯于器物介绍的收藏类文章改一改见物不见事、见物不见人、见物不见史的旧貌,变得丰富多彩一些。具体地说就是希望通过这个栏目引进一些文学性更强的收藏文章,使读者在鉴赏藏品的同时,也能欣赏到一篇美文。我是一个收藏爱好者,但同时也有一点唯美主义倾向,从学生时代起,干巴巴的说明文就—直让我头疼,在我看来,优美的文章本身也是一件收藏品,可以让人回味无穷。我有时喜欢上一些藏品,是从看到描述它的文字开始的,例如我读过一篇钟杰卓写的《风中的马蹄灯》的文章:
“旧货市场上,我看见一盏马蹄灯,看见后便觉得有一股遥远的风,拂过心中极微妙的记忆。于是买下了它。我没有想过能用它做什么,也没有想过将把它放置何处。”
“现在它就蹲在我拥挤的书桌上,在舍友们好奇的打量中静默。它是一件工艺品,有着来自西洋的古色古香,墨漆的马蹄型灯架上,挂着两只深蓝色的精致的小灯。也许,多数人更愿意在平和的阳光下欣赏它,无法把它想象成一盏真正意义上的灯。但我第一眼望见它时,就觉得它是一盏灯,一盏燃着的灯。它深蓝色的玻璃灯罩,就像黑夜里的—双眼睛,结着幽怨的、失神的眼睛……”
“没有人会用我面前这盏精致的小灯照明,但我希望能够将它挂在一个忧伤女孩的窗口,让马蹄灯点燃她的黑夜,照亮她的窗口,安慰她那些摇曳在风中的希冀。”
“那盏不知来自哪个年代的马蹄灯,小心翼翼地怀抱着两团微弱得叫人心痛的火光,执著地守在女孩黑暗的窗口。女孩瘦削的身影,就刻入了夜的静谧,还有她的忧伤。她一动不动地坐着,凝望极远或极静的地方,或者她什么也没有凝望,只是在用心灵与黑暗对峙。马蹄灯的火光一点点地舔过她上下左右的黑暗,她却仿佛停滞在自己的暗影中。她眼前凝固着的忧郁与伤感,还有那比马蹄灯的火光还要微弱的欲望,像一枚钉子深深地钉入黑暗,也钉入我的心。我不敢去感受它的深度和锐度,生怕会刺痛了自己,却又不情愿放弃投去一份关注。”
这几小节文字,没有描述马蹄灯的造型、年代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却为我们勾勒了一个伤感而美丽的画面。我在读这段文字时,突然好想拥有这盏旧旧的马蹄灯。不知道敬爱的读者是否也会与我有同感呢?
作为主编,对读者,对作者,心中常存亏欠。对读者的亏欠在于:文章的内容总是不够丰富,对作者的亏欠在于:不能完全按照作者的意思发表 文章。其实我也要告诉大家:我们也不能完全按着我们个人的意思来办杂志、刊登文章。杂志是作者与读者的桥梁,我和我的同事努力地在二者之间艰难地寻找着平衡点。我希望在我们的杂志上刊登各种门类藏品的同时,也能有各种风格的文章,使读者在鉴赏藏品的时候,也能欣赏到一篇美文。然而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搞专业的人大多不太擅长文章的文学性,而懂文学的人又往往在专业方面有欠缺。
每一期杂志我和我的同事都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事后却总会发现欠缺的地方,每次发现瑕疵后的内疚感就会成为我们更加努力的动力。我们和作者想奉献给读者一桌丰富的视觉盛宴,为靠近这个目标,我们一直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