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悲鸿在艺术创作上多才多艺,绘画与书法均有建树。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徐悲鸿在艺术上的定位首先是画家,尤其是奔马,几乎演化成徐悲鸿绘画的代表性符号。由于画名卓著,虽然徐悲鸿在书法上亦有相当的造诣,可书名被画名所掩,并不太为人所知所重,对他书法的研究甚少。
徐悲鸿生活在多灾多难的时代,作为一位爱国艺术家,他接受了鲁迅先生关于文艺工作者应该通过作品醒世传道的观点,认为艺术作品要有“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徐悲鸿在北京的居室中常年悬挂自书的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铭志之句,他还多次书写此内容赠与友人。但从总体而言,徐悲鸿书法多数以绘画题跋的形式出现,其本人好象对纯书法作品并不是特别在意,可能觉得绘画中的直观形象更能达到醒悟世人的作用。他只是在一些论述中提到“北碑怪拙,吾人能得其美”这样的只言片语,才透露出些许徐悲鸿的书法审美倾向,与其不遗余力提倡的中国画改良理论实在不能同日而语。
徐悲鸿的书法艺术
徐悲鸿极少提起少年时学书法的经历,只是隐约提及6岁习读,7岁执笔学书。1916年徐悲鸿21岁时拜康有为为师,康有为对徐悲鸿艺术思想的形成影响极大,徐悲鸿的许多艺术方面的言论与康有为的观点如出一辙,如薄“四王”、推崇宋法等。康有为对董其昌贬斥甚多,徐悲鸿对董其昌批判虽偏于中国画,可更严厉更激进,称:“吾尤恨董断送中国画二百余年,罪大恶极”。徐悲鸿对于书法艺术的主要观点亦当出自康南海先生。
徐悲鸿随康有为研习书法,书艺大进。康有为是魏书的大力提倡者,称:“魏碑无不佳者”,甚至能为了褒扬魏碑而贬损唐碑。徐悲鸿在康有为的指导下反复摹写以魏碑为主的《爨龙颜碑》《石门铭》《经石峪》《张猛龙碑》等诸碑版,如《爨龙颜碑》虽为东晋云南少数民族所立,但亦是隶楷之间,和魏书异曲同工。因此,徐悲鸿受魏晋碑学影响很大。其行楷中锋用笔,结体稚拙率真,文字不假修饰,体现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理念,实际上,傅青主的这句名言贯穿于徐悲鸿艺术思想的许多方面。康有为非常器重徐悲鸿,视其为艺苑奇才。1917年徐悲鸿东渡日本研习美术时,还曾赠与《写生入神》的横幅题额为之送行,如果徐悲鸿随康有为学书不勤或学无所成的话,断不会如此。
徐悲鸿书法与魏书相比,不如魏书凝重,所以有徐悲鸿书法偏软一说。徐悲鸿的书法中有赵孟烦书体的痕迹,徐悲鸿早期书法赵书的味道很浓,当是徐悲鸿在少年时期学习了赵书或与赵书有关的书法所致,即使中后期书法依然有此遗韵,不能完全脱离赵书。徐悲鸿与于右任一样早期学赵书,后学碑体,他们所走道路接近,两人的书法在一些方面亦确有相似之处。徐悲鸿较好地把魏碑的稚拙和赵书的甜润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大巧若拙”,既不过于乖张,又不过于媚滑。
徐悲鸿先生为人质朴刚直,但又有谦和之处,这两种秉性均融于其书法之中,形成了徐悲鸿“刚中有柔,结古化新”的书法风格。但凡书法大家,书风和个人性格多相符,徐悲鸿先生亦是如此。他认为:“书之美在德、在情,惟形用以达德,使转宣其情”,书法要表现书法家的人格精神,抒发书家的情感。徐悲鸿亦的确是这样做的,就连他书法作品所表达的,也并非是文人程式化的内容,除了他欣赏的一些著名诗句和格言外,徐悲鸿书写的内容大多是自己创作的诗文、楹联或感怀,“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一类的句子比比皆是。
徐悲鸿书法的“名人”价值
书法作品价值一般有两部分,书法自身的价值和书法作者“名人”价值。书法的投资与收藏,历来注重“名人书法”,书法作品中的“名人”价值超过书法自身价值,亦是完全有可能的。
绘画和书法相比,绘画以其具象性等原因,普通公众对画家的了解程度远远超过书法家,以画名带动书名是完全可能的。徐悲鸿先生除了是油画家,还是国画家,国画家书写书法通常是会被普通公众认可的,有时即使画家书法水平稍弱,公众多数亦比较宽容。曾经有人分析近现代画家的书法投资价值,把这些画家大体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有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张大千、吴湖帆、刘海粟、潘天寿、李可染、徐悲鸿、陆俨少等;第二梯队有谢稚柳、吴作人、陈大羽、高剑父、高奇峰、丰子恺、李苦禅、董寿平、程十发、何海霞、范曾、唐云、周昌谷、黄胄等;第三梯队有冯超然、吕凤子、贺天健、钱瘦铁、王个移、来楚生、赵少昂、陈少梅、陈佩秋、黎雄才、关山月、陈子庄、亚明、周韶华、王琦、黄永玉等。从中可以看出,其梯队的排名虽和书法水平有关系,但基本还是根据画名排列的。如谢稚柳先生自1997年作古后,其画作没几年就开始直线飙升,跃入了千万级画家之列,书法投资价值亦凸现,向第一梯队迈进。徐悲鸿画价大幅上升,其书法投资价值想象空间很大。
徐悲鸿是典型学者型名人,而且是传统型学者向现代型学者转化的过渡者,名望亦来自诸方面。徐悲鸿是出色的画家,曾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还是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收藏家等。尤其是徐悲鸿对中国近代美术教育体系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徐悲鸿在很多美术院校任教过,且担任过中央美院首任院长等重要职务,桃李遍及神州,他的影响力,几乎没有哪个美术教育家可以与之相比的。他通过写实方式对中国画进行改良的理论,是中国画理论的重要探索者。
另外,名人的名气来源无非是来自肯定或否定之名。以林风眠、刘海栗、徐悲鸿为代表的关于中西艺术结合的探索,徐悲鸿绘画和理论最具“争议之名”。徐悲鸿在西方学习的多为印象主义画派之前的古典写实艺术,徐悲鸿希望从素描入手,用西方的客观写实主义来改良主观写意为主的中国画,由于相融性问题,局限非常大,是勇气可嘉的探索。徐悲鸿为了证明其理论的合理性,在阐述理论时,往往颇多极端偏激之词,有时甚至完全不顾史实,如“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日已极矣”、“到了李笠翁,便纠合画家,编了一部三个月速成的《芥子园画谱》,让当时那些资产阶级的念书人学几笔画,附庸风雅,于是扼杀了中国全部绘画”、“董其昌为八股山水之代表……一如鸦片烟之国灭种种毒物”等等。徐悲鸿一生批评过的书画家居然能达百余名,特别容易授人以柄。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有许多倒徐的言论,口诛笔伐将一直延续下去。但无论如何争议,都不可能撼动徐悲鸿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地位,反而能使徐悲鸿“独特偏见,一意孤行”的独特性,在现代强势媒体下放大,引来更多的关注,获得更多的人气。
徐悲鸿书法自身的价值需要再认识,甚至有人认为其书法之成就大于其画,是近代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大家。随着徐悲鸿声名日隆,其“名人”价值也需要再认识。目前,徐悲鸿书法作品在艺术市场上已经被一些先知先觉的买家所关注。
(责编:唐陌楚)
徐悲鸿生活在多灾多难的时代,作为一位爱国艺术家,他接受了鲁迅先生关于文艺工作者应该通过作品醒世传道的观点,认为艺术作品要有“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徐悲鸿在北京的居室中常年悬挂自书的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铭志之句,他还多次书写此内容赠与友人。但从总体而言,徐悲鸿书法多数以绘画题跋的形式出现,其本人好象对纯书法作品并不是特别在意,可能觉得绘画中的直观形象更能达到醒悟世人的作用。他只是在一些论述中提到“北碑怪拙,吾人能得其美”这样的只言片语,才透露出些许徐悲鸿的书法审美倾向,与其不遗余力提倡的中国画改良理论实在不能同日而语。
徐悲鸿的书法艺术
徐悲鸿极少提起少年时学书法的经历,只是隐约提及6岁习读,7岁执笔学书。1916年徐悲鸿21岁时拜康有为为师,康有为对徐悲鸿艺术思想的形成影响极大,徐悲鸿的许多艺术方面的言论与康有为的观点如出一辙,如薄“四王”、推崇宋法等。康有为对董其昌贬斥甚多,徐悲鸿对董其昌批判虽偏于中国画,可更严厉更激进,称:“吾尤恨董断送中国画二百余年,罪大恶极”。徐悲鸿对于书法艺术的主要观点亦当出自康南海先生。
徐悲鸿随康有为研习书法,书艺大进。康有为是魏书的大力提倡者,称:“魏碑无不佳者”,甚至能为了褒扬魏碑而贬损唐碑。徐悲鸿在康有为的指导下反复摹写以魏碑为主的《爨龙颜碑》《石门铭》《经石峪》《张猛龙碑》等诸碑版,如《爨龙颜碑》虽为东晋云南少数民族所立,但亦是隶楷之间,和魏书异曲同工。因此,徐悲鸿受魏晋碑学影响很大。其行楷中锋用笔,结体稚拙率真,文字不假修饰,体现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理念,实际上,傅青主的这句名言贯穿于徐悲鸿艺术思想的许多方面。康有为非常器重徐悲鸿,视其为艺苑奇才。1917年徐悲鸿东渡日本研习美术时,还曾赠与《写生入神》的横幅题额为之送行,如果徐悲鸿随康有为学书不勤或学无所成的话,断不会如此。
徐悲鸿书法与魏书相比,不如魏书凝重,所以有徐悲鸿书法偏软一说。徐悲鸿的书法中有赵孟烦书体的痕迹,徐悲鸿早期书法赵书的味道很浓,当是徐悲鸿在少年时期学习了赵书或与赵书有关的书法所致,即使中后期书法依然有此遗韵,不能完全脱离赵书。徐悲鸿与于右任一样早期学赵书,后学碑体,他们所走道路接近,两人的书法在一些方面亦确有相似之处。徐悲鸿较好地把魏碑的稚拙和赵书的甜润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大巧若拙”,既不过于乖张,又不过于媚滑。
徐悲鸿先生为人质朴刚直,但又有谦和之处,这两种秉性均融于其书法之中,形成了徐悲鸿“刚中有柔,结古化新”的书法风格。但凡书法大家,书风和个人性格多相符,徐悲鸿先生亦是如此。他认为:“书之美在德、在情,惟形用以达德,使转宣其情”,书法要表现书法家的人格精神,抒发书家的情感。徐悲鸿亦的确是这样做的,就连他书法作品所表达的,也并非是文人程式化的内容,除了他欣赏的一些著名诗句和格言外,徐悲鸿书写的内容大多是自己创作的诗文、楹联或感怀,“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一类的句子比比皆是。
徐悲鸿书法的“名人”价值
书法作品价值一般有两部分,书法自身的价值和书法作者“名人”价值。书法的投资与收藏,历来注重“名人书法”,书法作品中的“名人”价值超过书法自身价值,亦是完全有可能的。
绘画和书法相比,绘画以其具象性等原因,普通公众对画家的了解程度远远超过书法家,以画名带动书名是完全可能的。徐悲鸿先生除了是油画家,还是国画家,国画家书写书法通常是会被普通公众认可的,有时即使画家书法水平稍弱,公众多数亦比较宽容。曾经有人分析近现代画家的书法投资价值,把这些画家大体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有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张大千、吴湖帆、刘海粟、潘天寿、李可染、徐悲鸿、陆俨少等;第二梯队有谢稚柳、吴作人、陈大羽、高剑父、高奇峰、丰子恺、李苦禅、董寿平、程十发、何海霞、范曾、唐云、周昌谷、黄胄等;第三梯队有冯超然、吕凤子、贺天健、钱瘦铁、王个移、来楚生、赵少昂、陈少梅、陈佩秋、黎雄才、关山月、陈子庄、亚明、周韶华、王琦、黄永玉等。从中可以看出,其梯队的排名虽和书法水平有关系,但基本还是根据画名排列的。如谢稚柳先生自1997年作古后,其画作没几年就开始直线飙升,跃入了千万级画家之列,书法投资价值亦凸现,向第一梯队迈进。徐悲鸿画价大幅上升,其书法投资价值想象空间很大。
徐悲鸿是典型学者型名人,而且是传统型学者向现代型学者转化的过渡者,名望亦来自诸方面。徐悲鸿是出色的画家,曾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还是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收藏家等。尤其是徐悲鸿对中国近代美术教育体系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徐悲鸿在很多美术院校任教过,且担任过中央美院首任院长等重要职务,桃李遍及神州,他的影响力,几乎没有哪个美术教育家可以与之相比的。他通过写实方式对中国画进行改良的理论,是中国画理论的重要探索者。
另外,名人的名气来源无非是来自肯定或否定之名。以林风眠、刘海栗、徐悲鸿为代表的关于中西艺术结合的探索,徐悲鸿绘画和理论最具“争议之名”。徐悲鸿在西方学习的多为印象主义画派之前的古典写实艺术,徐悲鸿希望从素描入手,用西方的客观写实主义来改良主观写意为主的中国画,由于相融性问题,局限非常大,是勇气可嘉的探索。徐悲鸿为了证明其理论的合理性,在阐述理论时,往往颇多极端偏激之词,有时甚至完全不顾史实,如“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日已极矣”、“到了李笠翁,便纠合画家,编了一部三个月速成的《芥子园画谱》,让当时那些资产阶级的念书人学几笔画,附庸风雅,于是扼杀了中国全部绘画”、“董其昌为八股山水之代表……一如鸦片烟之国灭种种毒物”等等。徐悲鸿一生批评过的书画家居然能达百余名,特别容易授人以柄。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有许多倒徐的言论,口诛笔伐将一直延续下去。但无论如何争议,都不可能撼动徐悲鸿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地位,反而能使徐悲鸿“独特偏见,一意孤行”的独特性,在现代强势媒体下放大,引来更多的关注,获得更多的人气。
徐悲鸿书法自身的价值需要再认识,甚至有人认为其书法之成就大于其画,是近代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大家。随着徐悲鸿声名日隆,其“名人”价值也需要再认识。目前,徐悲鸿书法作品在艺术市场上已经被一些先知先觉的买家所关注。
(责编:唐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