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暑期观看了某电视台重播的85版经典武侠剧《射雕英雄传》,见证着郭靖从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代大侠,颇有些感慨。从教育的角度说,郭靖应该算作反应较慢的学困生了,几位师傅教起来挺吃力的。江南七怪的启蒙最累,贪多求全,更加显得郭靖笨手笨脚;洪七公从体验入手,虽然功效也不快,却也小有所成;倒是周伯通从性情出发,兴之所至,却颇能给其别样的领悟。
不由得想起我任教初中阶段的语文写作教学,有许多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怕写作文,不知给教师增添了多少烦恼。许多老师如江南七怪似的手把手地教,学生一招一式地学,常常收效甚微。是不是也可以如洪老帮主、周大顽童一样,多一点体验,找一点趣味,为怕写作文的学生们,找一条也可以写出像样些作文的途径呢?
其实学生写作能力的欠缺不是突发式的情况,而是渐进式的结果。有的是因为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影响表达。有的是思维障碍,缺乏条理性,表达混乱等。一般表现在写作上,可能出现以下现状。
1.情感上抗拒
对写作存在畏惧心,视写作为痛苦的煎熬,一项对初中生作文现状的调查问卷显示,对“你喜欢作文吗?”这一问题的回答,喜欢的占16.67%,不喜欢的占43.34%;对“你不喜欢作文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觉得写作很难的占27.78%,对写作不感兴趣的占15.56%。这两项统计,可以表现出写作学困生在情感上对写作的抗拒心理比较严重。
2.思维上混乱
写作能力欠缺的主要表现之一,就在于思维没有条理性,缺乏对作文整体布局的把握,显得断断续续的,没有重点,就如线条,始终如一,没有起伏。有时候还纠结在一起,没有头绪。
3.语言上干巴
在那份问卷中,对“写作文的时候你最大的障碍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认为缺少好词好句、表达生硬的占50%。而现实中的作文,也充分验证了学生的感觉。语言上的干巴巴,其实是学生对生活无感、对作文无感的表现,正因为如此,所以作文才显得没有生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它道出了写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生活实际,学生才乐于写;有情感体验,他们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列尔涅尔指出:“如果没有对学生施以情感上的影响,没有激起学生最起码的学习动机,那么教学就是不可能的。”
鉴于多年来的困惑和思考,笔者就中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尝试着用图建构思路、用情境再现组织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的作文指导,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下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解读,也希望能理出一点思路。
“以图建构,情境再现”的作文指导,以连续的图片组织思路,以情境再现真切体验,来解决学生的畏难心理,解决其作文无从下手的困境。
1.“以图建构,情境再现”有助于对学生兴趣的激发
据笔者观察,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有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那就是很多学生喜欢看漫画之类的图书和杂志。有时候,你如果询问图画中的人物和情节,他们竟然能比较生动地叙述出来,全然没有写作时的干涩。我想这就是兴趣使然。赞可夫曾经说过,“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的动力”,这就是兴趣的力量。图片的出现改变了作文单一的文字处理形式,将其变为视觉感受,而情境再现则是全方位的生活体验。
在七上人教版教材作文指导单元中,有一个作文题为“回家最晚的一天”,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我安排有一定绘画功底的学生,以倒叙的方式画了四幅图,第一幅是一个人孤单地走在回家的路上,途中显示时间,背景为暗色调。第二幅是交代事情的起因,人物、时间、地点。第三幅是事件,是重点,详细交代晚回家的原因,记叙和描写当时的场景。第四幅是尾声,交代事情的结尾。写作的过程变为读图的过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出学生表达的欲望。
2.“以图建构”有助于学生梳理出写作的条理
图片的顺序其实也是写作的先后顺序,对于思维经常出现混乱的学生来说,看图说话,依次说清楚,首先是解决了写作条理性混乱的问题。话说清楚,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同时对重点画面的详细叙述,也能明确文章的详略安排。鲁迅先生曾经极力主张“实物教授法”,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读多了,写多了,效仿的次数也就多了,慢慢就会掌握写作规律。而“以图建构”的方式其实是构建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也就避免了思维的混乱。
如前文所说的作文题,四幅图无论是倒叙方式组合,还是顺叙方式组合,都解决了写作的思路問题,按照图示的顺序叙述,最起码是一篇切题的作文。这对写作存在困难的学生来说,是很好的起点。
3.“情境再现”有益于调动学生全身心的体验
在福尔摩斯探案系列的电影中,故事演到关键的时刻,主人公福尔摩斯总是会上演个人绝技——思维殿堂,再现案件发生时的情境。针对写作困难生的情境再现作文法,其实是通过图片的展示,带领学生走进事情发生的情境中,多感官体验当时的场景。
这就像在福尔摩斯的思维殿堂里见微知著。同样在“回家最晚的一天”这一话题中,有一个孩子所画的连环图叙述的是因为课堂上与老师顶嘴被留下来,而导致回家最晚。在第三幅重点画面中,该生用夸张的笔墨画出老师生气变形的脸孔,把自己画成与老师的身形相比极度渺小的样子,来显示自己犯错后,在老师盛怒下的无助。作文中,这名学生是这样写的:“老师看着我,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红,像是变色龙,可怕极了。我这才意识到自己要被批评了,只敢看一眼老师,不由得低下头,等待着狂风暴雨的来临。”这一段话很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写出了学生内心的恐慌。这哪里像一个怕写作文的学生写出来的呢?
这种作文指导方式的改变,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面对写作训练的抗拒心理和畏难情绪,也初步锻炼了学生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的基本思路之一是“强调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而通过图片构建思维,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情境的全身心体验,也是对学生生活的丰富,让怕写作文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他们在写作课上轻松的微笑,就是对这一尝试最好的肯定!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语文教师。
不由得想起我任教初中阶段的语文写作教学,有许多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怕写作文,不知给教师增添了多少烦恼。许多老师如江南七怪似的手把手地教,学生一招一式地学,常常收效甚微。是不是也可以如洪老帮主、周大顽童一样,多一点体验,找一点趣味,为怕写作文的学生们,找一条也可以写出像样些作文的途径呢?
其实学生写作能力的欠缺不是突发式的情况,而是渐进式的结果。有的是因为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影响表达。有的是思维障碍,缺乏条理性,表达混乱等。一般表现在写作上,可能出现以下现状。
1.情感上抗拒
对写作存在畏惧心,视写作为痛苦的煎熬,一项对初中生作文现状的调查问卷显示,对“你喜欢作文吗?”这一问题的回答,喜欢的占16.67%,不喜欢的占43.34%;对“你不喜欢作文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觉得写作很难的占27.78%,对写作不感兴趣的占15.56%。这两项统计,可以表现出写作学困生在情感上对写作的抗拒心理比较严重。
2.思维上混乱
写作能力欠缺的主要表现之一,就在于思维没有条理性,缺乏对作文整体布局的把握,显得断断续续的,没有重点,就如线条,始终如一,没有起伏。有时候还纠结在一起,没有头绪。
3.语言上干巴
在那份问卷中,对“写作文的时候你最大的障碍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认为缺少好词好句、表达生硬的占50%。而现实中的作文,也充分验证了学生的感觉。语言上的干巴巴,其实是学生对生活无感、对作文无感的表现,正因为如此,所以作文才显得没有生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它道出了写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生活实际,学生才乐于写;有情感体验,他们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列尔涅尔指出:“如果没有对学生施以情感上的影响,没有激起学生最起码的学习动机,那么教学就是不可能的。”
鉴于多年来的困惑和思考,笔者就中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尝试着用图建构思路、用情境再现组织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的作文指导,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下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解读,也希望能理出一点思路。
“以图建构,情境再现”的作文指导,以连续的图片组织思路,以情境再现真切体验,来解决学生的畏难心理,解决其作文无从下手的困境。
1.“以图建构,情境再现”有助于对学生兴趣的激发
据笔者观察,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有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那就是很多学生喜欢看漫画之类的图书和杂志。有时候,你如果询问图画中的人物和情节,他们竟然能比较生动地叙述出来,全然没有写作时的干涩。我想这就是兴趣使然。赞可夫曾经说过,“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的动力”,这就是兴趣的力量。图片的出现改变了作文单一的文字处理形式,将其变为视觉感受,而情境再现则是全方位的生活体验。
在七上人教版教材作文指导单元中,有一个作文题为“回家最晚的一天”,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我安排有一定绘画功底的学生,以倒叙的方式画了四幅图,第一幅是一个人孤单地走在回家的路上,途中显示时间,背景为暗色调。第二幅是交代事情的起因,人物、时间、地点。第三幅是事件,是重点,详细交代晚回家的原因,记叙和描写当时的场景。第四幅是尾声,交代事情的结尾。写作的过程变为读图的过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出学生表达的欲望。
2.“以图建构”有助于学生梳理出写作的条理
图片的顺序其实也是写作的先后顺序,对于思维经常出现混乱的学生来说,看图说话,依次说清楚,首先是解决了写作条理性混乱的问题。话说清楚,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同时对重点画面的详细叙述,也能明确文章的详略安排。鲁迅先生曾经极力主张“实物教授法”,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读多了,写多了,效仿的次数也就多了,慢慢就会掌握写作规律。而“以图建构”的方式其实是构建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也就避免了思维的混乱。
如前文所说的作文题,四幅图无论是倒叙方式组合,还是顺叙方式组合,都解决了写作的思路問题,按照图示的顺序叙述,最起码是一篇切题的作文。这对写作存在困难的学生来说,是很好的起点。
3.“情境再现”有益于调动学生全身心的体验
在福尔摩斯探案系列的电影中,故事演到关键的时刻,主人公福尔摩斯总是会上演个人绝技——思维殿堂,再现案件发生时的情境。针对写作困难生的情境再现作文法,其实是通过图片的展示,带领学生走进事情发生的情境中,多感官体验当时的场景。
这就像在福尔摩斯的思维殿堂里见微知著。同样在“回家最晚的一天”这一话题中,有一个孩子所画的连环图叙述的是因为课堂上与老师顶嘴被留下来,而导致回家最晚。在第三幅重点画面中,该生用夸张的笔墨画出老师生气变形的脸孔,把自己画成与老师的身形相比极度渺小的样子,来显示自己犯错后,在老师盛怒下的无助。作文中,这名学生是这样写的:“老师看着我,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红,像是变色龙,可怕极了。我这才意识到自己要被批评了,只敢看一眼老师,不由得低下头,等待着狂风暴雨的来临。”这一段话很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写出了学生内心的恐慌。这哪里像一个怕写作文的学生写出来的呢?
这种作文指导方式的改变,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面对写作训练的抗拒心理和畏难情绪,也初步锻炼了学生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的基本思路之一是“强调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而通过图片构建思维,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情境的全身心体验,也是对学生生活的丰富,让怕写作文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他们在写作课上轻松的微笑,就是对这一尝试最好的肯定!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