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LPM轻质材料填充料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减少混凝土用量,减轻结构自重,节约能源,减低成本,本文主要论述了LPM轻质材料填充料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关键词】轻质材料填充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 TU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现浇混凝土空心板楼盖是按一定规则放置埋人式内模后,经现场浇筑混凝土而在楼板中形成空腔的楼盖。可实现大开间的同时降低结构层高,具有混凝土用量少,结构自重轻,地震作用力小,结构的隔热、隔声性能好的特点,能节约能源、降低建造和使用成本,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工程中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采用,总结出一套施工工艺。
二、工程简介
河南省大学科技园标准厂房1#楼工程,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建筑面积30859m2,顶板采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采用标准规格尺寸为100㎜×210㎜×1000㎜LPM实心筒体,填充体每4根用钢隔栅组成一组。
三、施工工艺特点
采用LPM轻质材料,形成空心混凝土楼盖,具有楼盖空心率大,吸水率小,方便管线安装,质轻易修复和易安装等特点。
(一)楼盖空心率大,空心率为30%~65%。其保温、隔声效果好,符合节能减噪的要求。楼盖结构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具有节能、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特点。
(二)筒体吸水率小,轻质主体材料外有隔离层,轻质管吸水率小于0.5%,所以浇筑混凝土前无须专门湿润筒体,方便冬季施工,光滑的隔离层与混凝土摩擦系数小,便于混凝土的流动使浇筑密实。
(三)方便管线安装,实心筒体上可开槽或穿洞,克服了空心体内模修补复杂且质量难以控制的特点,因而楼板内管线安装不受限制。
(四)筒体重量轻且不易破损,200㎜厚空心楼板内每平方米LPM筒体重量仅为12~15㎏,水平及垂直运输十分方便,且实心筒体为弹塑性材料,不易破损,容易修补。其施工安装相对简单。
(五)较适合双向板和预应力结构,筒体在双向组合布置,能给预应力筋留下专门的通道,方便预应力筋的布置,还可以把结构的跨度加大。
四、工艺原理
本现浇无梁楼盖板混凝土结构,按布置图设置LPM内模,楼板内布置双层双向钢筋网片,LPM筒体做为填充内模放置在双层钢筋网片之间,空心楼板内LPM筒体定位与抗浮是本工法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利用特制组合格栅及特制垫块来实现筒体定位,合理布置抗浮控制点来实现筒体抗浮。绑扎钢筋网片后,浇筑大流动性(商品)混凝土来完成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
五、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一)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支设板底模→放轻质管位置线→绑扎梁及空心板下部钢筋→安装水电管线→安装LPM轻质管→绑扎空心板上部钢筋→空心板抗浮处理→检查验收→铺设操作马凳→泵送混凝土管道布设→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
(二)操作要点
1、施工准备
(1)组织技术、施工管理人员理解设计意图,熟悉LPM排管布置图,施工人员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2)制定材料供货计划,以确保备料充分。材料质量须符合要求并有证明材料。
(3)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公司技术部门及监理单位审批后实施。
(4)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每个操作人员严格按操作方法施工。
2、支设板底模
(1)编制模板施工方案。具体支设根据审批的模板施工方案进行。
(2)楼板底模支设完成后,按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检查其平整度、高程和每间尺寸偏差,如有偏差应及时整改,模板拼缝严密。
3、放轻质管位置线:根据设计单位认可的轻质管平面布置图,放出轻质管位置线,并做出标记,以便以后施工及检查时使用。
4、绑扎梁及空心板下部钢筋:按设计及规范要求绑扎梁及板下部钢筋,先绑扎梁钢筋后绑扎板钢筋,钢筋保护层按要求设置。
5、安装水电线管:按图纸设计要求布置安装水电线管,安装水电线管应尽量使水电线管线的布设在轻质管组与组之间的无筋肋内,以减小后序施工的修补工作量。
6、安装LPM轻质管
(1)LPM轻质管每4根使用特制组合钢格栅组成一组,注意防止钢格栅吊运时损坏轻质管外专用胶带,如有损坏及时修补。
(2)安装LPM轻质管,根据轻质管线位置线,拉线控制轻质管安装整体质量,如轻质管下有水电线管,可根据线管的大小在轻质管上开槽和穿洞,注意开槽洞处的修补恢复。
(3)安装好的轻质管上不得堆放大量钢筋及杂物,防止位移和损坏。
7、绑扎空心板上部钢筋:在LPM轻质管安装及预埋、预留工作全部完成后再绑扎板的上部钢筋网片和板端负弯矩筋。
8、 防止轻质管上浮及移位的技术措施
(1)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是防止轻质管的上浮,对其进行抗浮控制,每平方米设置2个抗浮固定点,抗浮控制点布置见图5.2.8-1如下所示:
(图5.2.8-1)
(2)轻质管的定位是靠组合格栅、水泥垫块、板受力筋来实现
(如下图5.2.8-2所示):
(图5.2.8-2)
(3)施工中由直径2~4㎜铁丝绑住板上部钢筋,穿过控制点的预留小洞,绑扎在底模板的支撑体系上,在混凝土浇筑前逐点检查。每组轻质管需由两片组合格栅固定。
(4)特制水泥垫块与受力钢筋限制轻质管的上下错动,组合格栅限制轻质管的左右错动,靠摩擦力限制轻质管的前后错动。
(5)放好轻质管并绑扎好上层钢筋后再放特制水泥垫块,水泥垫块定位要求准确,每根轻质管需控制两点,位置不允许错动。
9、轻质管的管线开槽处理
(1)对水电管线的铺设要求,如无法实施可在轻质管上局部开槽,给线管留一个通道,然后對轻质管开槽处用胶带粘贴修补加强。
(2)在柱角位置,轻质管如果和柱子紧贴,需切除多余部分轻质管,保证轻质管和柱边之间不小于10㎝的净距离,然后用胶带修补完好。
10、轻质管的成品保护措施
轻质管的成品保护必须采取专门的保护措施,轻质管要防止坚硬金属剐碰;同时电、气焊作业不得紧贴轻质管进行,避免烧出孔洞,若轻质管表面出现破损,应及时修补,当破损面积超过总表面积的30%时,应更换成完好的轻质管。浇筑混凝土时,一定要搭设马道,避免直接在轻质管上作业。
11、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
(1)浇筑混凝土前,对钢筋、水电安装质量进行检查,特别对LPM轻质管的安装位置及抗浮措施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浇筑前铺设架空铺设马道,布置泵送混凝土管道,禁止将施工机具直接压在轻质管上。
(2)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泵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60~200㎜,如使用商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每1小时在浇筑点检查混凝土坍落度,防止由于坍落度损失过大造成质量缺陷。浇筑混凝土尽可能从板一侧顺管方向浇筑,先用直径30和50㎜振捣棒进行振捣,最后用平板振捣器补振,振捣密实,施工缝留设无特殊要求。
(3)混凝土养护宜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有抗渗要求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六、质量控制措施
1、加强工人质量意识,严格质量验收制度,共同作好LPM轻质管、固定格栅的安装及成品保护工作。
2、轻质管、固定格栅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运输到施工现场必须按照自上而下、轻拿轻放的原则卸车、搬运、堆放、严禁抛掷。
3、轻质管、固定格栅的安装要按照图纸标识及弹线位置顺直准确的安放,其整体顺直度和端头顺直度控制偏差2.5/1000,最大不应超过15㎜。
4、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轻质管防侧移抗浮措施到位,方法正确,应全数检查,以保证LPM轻质空心楼板不浮起,不超厚、保证板肋截面尺寸。
5、重视混凝土浇筑,主要使用φ30振捣棒振捣轻质管处混凝土,配合使用φ50振捣棒和平板振动器,防止楼板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现象。
参考文献[1]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2] 中型砌块建筑设计及施工规程 JGJ 5-80
[3] 建筑施工手册
【关键词】轻质材料填充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 TU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现浇混凝土空心板楼盖是按一定规则放置埋人式内模后,经现场浇筑混凝土而在楼板中形成空腔的楼盖。可实现大开间的同时降低结构层高,具有混凝土用量少,结构自重轻,地震作用力小,结构的隔热、隔声性能好的特点,能节约能源、降低建造和使用成本,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工程中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采用,总结出一套施工工艺。
二、工程简介
河南省大学科技园标准厂房1#楼工程,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建筑面积30859m2,顶板采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采用标准规格尺寸为100㎜×210㎜×1000㎜LPM实心筒体,填充体每4根用钢隔栅组成一组。
三、施工工艺特点
采用LPM轻质材料,形成空心混凝土楼盖,具有楼盖空心率大,吸水率小,方便管线安装,质轻易修复和易安装等特点。
(一)楼盖空心率大,空心率为30%~65%。其保温、隔声效果好,符合节能减噪的要求。楼盖结构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具有节能、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特点。
(二)筒体吸水率小,轻质主体材料外有隔离层,轻质管吸水率小于0.5%,所以浇筑混凝土前无须专门湿润筒体,方便冬季施工,光滑的隔离层与混凝土摩擦系数小,便于混凝土的流动使浇筑密实。
(三)方便管线安装,实心筒体上可开槽或穿洞,克服了空心体内模修补复杂且质量难以控制的特点,因而楼板内管线安装不受限制。
(四)筒体重量轻且不易破损,200㎜厚空心楼板内每平方米LPM筒体重量仅为12~15㎏,水平及垂直运输十分方便,且实心筒体为弹塑性材料,不易破损,容易修补。其施工安装相对简单。
(五)较适合双向板和预应力结构,筒体在双向组合布置,能给预应力筋留下专门的通道,方便预应力筋的布置,还可以把结构的跨度加大。
四、工艺原理
本现浇无梁楼盖板混凝土结构,按布置图设置LPM内模,楼板内布置双层双向钢筋网片,LPM筒体做为填充内模放置在双层钢筋网片之间,空心楼板内LPM筒体定位与抗浮是本工法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利用特制组合格栅及特制垫块来实现筒体定位,合理布置抗浮控制点来实现筒体抗浮。绑扎钢筋网片后,浇筑大流动性(商品)混凝土来完成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
五、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一)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支设板底模→放轻质管位置线→绑扎梁及空心板下部钢筋→安装水电管线→安装LPM轻质管→绑扎空心板上部钢筋→空心板抗浮处理→检查验收→铺设操作马凳→泵送混凝土管道布设→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
(二)操作要点
1、施工准备
(1)组织技术、施工管理人员理解设计意图,熟悉LPM排管布置图,施工人员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2)制定材料供货计划,以确保备料充分。材料质量须符合要求并有证明材料。
(3)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公司技术部门及监理单位审批后实施。
(4)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每个操作人员严格按操作方法施工。
2、支设板底模
(1)编制模板施工方案。具体支设根据审批的模板施工方案进行。
(2)楼板底模支设完成后,按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检查其平整度、高程和每间尺寸偏差,如有偏差应及时整改,模板拼缝严密。
3、放轻质管位置线:根据设计单位认可的轻质管平面布置图,放出轻质管位置线,并做出标记,以便以后施工及检查时使用。
4、绑扎梁及空心板下部钢筋:按设计及规范要求绑扎梁及板下部钢筋,先绑扎梁钢筋后绑扎板钢筋,钢筋保护层按要求设置。
5、安装水电线管:按图纸设计要求布置安装水电线管,安装水电线管应尽量使水电线管线的布设在轻质管组与组之间的无筋肋内,以减小后序施工的修补工作量。
6、安装LPM轻质管
(1)LPM轻质管每4根使用特制组合钢格栅组成一组,注意防止钢格栅吊运时损坏轻质管外专用胶带,如有损坏及时修补。
(2)安装LPM轻质管,根据轻质管线位置线,拉线控制轻质管安装整体质量,如轻质管下有水电线管,可根据线管的大小在轻质管上开槽和穿洞,注意开槽洞处的修补恢复。
(3)安装好的轻质管上不得堆放大量钢筋及杂物,防止位移和损坏。
7、绑扎空心板上部钢筋:在LPM轻质管安装及预埋、预留工作全部完成后再绑扎板的上部钢筋网片和板端负弯矩筋。
8、 防止轻质管上浮及移位的技术措施
(1)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是防止轻质管的上浮,对其进行抗浮控制,每平方米设置2个抗浮固定点,抗浮控制点布置见图5.2.8-1如下所示:
(图5.2.8-1)
(2)轻质管的定位是靠组合格栅、水泥垫块、板受力筋来实现
(如下图5.2.8-2所示):
(图5.2.8-2)
(3)施工中由直径2~4㎜铁丝绑住板上部钢筋,穿过控制点的预留小洞,绑扎在底模板的支撑体系上,在混凝土浇筑前逐点检查。每组轻质管需由两片组合格栅固定。
(4)特制水泥垫块与受力钢筋限制轻质管的上下错动,组合格栅限制轻质管的左右错动,靠摩擦力限制轻质管的前后错动。
(5)放好轻质管并绑扎好上层钢筋后再放特制水泥垫块,水泥垫块定位要求准确,每根轻质管需控制两点,位置不允许错动。
9、轻质管的管线开槽处理
(1)对水电管线的铺设要求,如无法实施可在轻质管上局部开槽,给线管留一个通道,然后對轻质管开槽处用胶带粘贴修补加强。
(2)在柱角位置,轻质管如果和柱子紧贴,需切除多余部分轻质管,保证轻质管和柱边之间不小于10㎝的净距离,然后用胶带修补完好。
10、轻质管的成品保护措施
轻质管的成品保护必须采取专门的保护措施,轻质管要防止坚硬金属剐碰;同时电、气焊作业不得紧贴轻质管进行,避免烧出孔洞,若轻质管表面出现破损,应及时修补,当破损面积超过总表面积的30%时,应更换成完好的轻质管。浇筑混凝土时,一定要搭设马道,避免直接在轻质管上作业。
11、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
(1)浇筑混凝土前,对钢筋、水电安装质量进行检查,特别对LPM轻质管的安装位置及抗浮措施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浇筑前铺设架空铺设马道,布置泵送混凝土管道,禁止将施工机具直接压在轻质管上。
(2)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泵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60~200㎜,如使用商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每1小时在浇筑点检查混凝土坍落度,防止由于坍落度损失过大造成质量缺陷。浇筑混凝土尽可能从板一侧顺管方向浇筑,先用直径30和50㎜振捣棒进行振捣,最后用平板振捣器补振,振捣密实,施工缝留设无特殊要求。
(3)混凝土养护宜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有抗渗要求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六、质量控制措施
1、加强工人质量意识,严格质量验收制度,共同作好LPM轻质管、固定格栅的安装及成品保护工作。
2、轻质管、固定格栅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运输到施工现场必须按照自上而下、轻拿轻放的原则卸车、搬运、堆放、严禁抛掷。
3、轻质管、固定格栅的安装要按照图纸标识及弹线位置顺直准确的安放,其整体顺直度和端头顺直度控制偏差2.5/1000,最大不应超过15㎜。
4、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轻质管防侧移抗浮措施到位,方法正确,应全数检查,以保证LPM轻质空心楼板不浮起,不超厚、保证板肋截面尺寸。
5、重视混凝土浇筑,主要使用φ30振捣棒振捣轻质管处混凝土,配合使用φ50振捣棒和平板振动器,防止楼板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现象。
参考文献[1]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2] 中型砌块建筑设计及施工规程 JGJ 5-80
[3] 建筑施工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