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是通用技术课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在通用技术课教学中,积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是教学成功的保证。
那么,如何培养和积累学生对通用技术学科的兴趣呢?我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生活中身边的事物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活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来源,通用技术课本身跟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我在授课的时候,不拘泥于书本内容。替换掉课本中枯燥的、说服力不大的案例和内容,插入有趣的、学生爱听的生活案例和内容,把教学内容做适当的拓展和加深。同时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常识之间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引入新课或讲解某个知识点时,我常常是先创设问题情景,(或设计问题情景,或从日常生活的话题引人,或从自然界生动的事例讲起,或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或用实验现象启迪等等),形成一定的“悬念”,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
这比一开始上来就讲某某概念要生动得多,学生更愿意接受第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如在学习“设计的一般原则”内容时,引导学生细心去观察校园内的环境与各种设施,让学生从中找出其中技术设计的合理部分与存在问题的地方,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又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的教学内容,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请三位学生共同参与一个试验,分别使用手电钻、手摇钻和木锥三样工具,钻相同厚度的木块,看谁先钻穿,由此引发关于不同工具的设计与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讨论。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创设课堂情境,不仅使课本知识紧密联系实际,拉近了学生与教学内容的亲近感,也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操作,亲身体验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学生对于亲自参与的事情会特别关切,特别有兴趣。现代教学观也强调,技术课程要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让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将叙述型的教材转化成可操作的任务,每堂课都绞尽心思设计一到两个可以让学生体验或动手的项目,比如在结构与设计中的抗拉伸研究,让学生用不同的纸质和不同的纸层做简易拉伸试验、抗弯曲研究用不同宽度的窄木板条做简易弯曲试验、框架结构稳定性研究用细木棍做简易组态试验,应力计算、物体形状与强度……让学生自己动手,年轻人的好奇心会驱使他们积极参与,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学科特点,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技术能力的发展。
三、课堂创新。师生互动
通用技术课程内容综合性强,不同的模块及同一模块中的不同内容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分析学生各方面的情况,采用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技术课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枯燥,可以多用生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形式单一,可以开展一些切合主题又有趣的活动;实验单调,可以变换实验的内容和方法;同时还可以自制简单的教具或挖掘我们身边的物品来充当教具,使一些复杂而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总之,要投其所好地吸引学生。
譬如,在上《技术与设计2》的“简单结构的设计案例”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并没有让他们单纯设计木质相片架,而是在整个高一年级进行了一场相片架创意设计有奖比赛,让学生们自己收集牛奶箱、饼干盒等废弃物作材料,然后发挥创意,设计并制作相片架。学生们兴致高昂,精心设计,认真制作,做出了不少有创意的好作品。
在学了“技术的性质”后,针对“技术的两面性”的内容,我组织了一场“技术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以给人们带来危害”的辩论赛。学生积极性非常高,课前准备了大量的资料,辩手在辩论中激情高昂,有理有据,同学们掌声不断。这样的课堂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四、创设载体。普及技术
通用技术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各方面对此了解得不多,实践证明,利用各种场合开展技术方面的普及活动,引领学生走进技术世界,让学生了解各个领域最新的科技成果,在校园内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技术文化氛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积极性。
为了增加学生对技术的了解,我开设了“课前讲技术”环节。在每次上课的前3分钟,我请1-2位同学上讲台介绍技术。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和视野出发。选择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为了讲好技术,学生必然要利用课外的时间主动阅读有关技术书籍,查找相关技术资料。
有些同学为了讲得更清楚,在黑板上辅以图表讲解,有的同学还制作了PPT文件辅助讲解。我还利用学校教室走廊布置一些技术方面宣传挂图,介绍国内外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经过一段时间,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对技术了解更多了,也更关注技术了。
五、多元评价,成功激励
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渴望受到老师的表扬和赏识,是学生学习的动机之一,也是燃起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催化剂。
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活动过程、技术设计成果进行激励评价,也鼓励学生进行激励互评,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信心,体验学习的成功,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对方案及作品等进行评价时,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关照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展,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作品,多指出学生的优点,但对普遍存在的问题也要当堂指出。同时引导学生敢评、创造机会学生能评、教授方法让学生会评。对于课堂上不敢积极主动发言的学生,多给他们机会,鼓励他们。
在我的课堂上,对一些同学精彩的回答,我从不吝啬自己的夸奖词。同时多给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我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每个月拿一节课来让学生分组制作作品,在制作中,我与学生一起讨论、设计,一起动手制作。
每到学期期未。我让每组学生把自己制作的作品向班上的学生展示与介绍,让学生代表给每一件作品打分,从而分出一、二、三等奖。同时每个学期在全校举行学生作品展。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和获得能力的动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我们要不断努力,积极思考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路子,让所有学生都热爱通用技术这门学科。
“糖做的塑料”能自然降解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日前发布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将树木和草类中的纤维素分解,并将得到的糖类物质聚合。形成这种新型塑料。据介绍,这种糖类聚合物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吸收水分并降解成无害物质,尤其适合作为一次性食品包装材料,使用后甚至可以与食物残渣一起作为花园肥料。
另外,这种新型塑料在生产过程中更为“绿色”。领导这项研究的威廉斯博士说,研究小组花了三年半时间才找到在低能耗、低水耗条件下大规模生产这种新材料的方法。研究显示,这种塑料还可在人体内分解成对身体无害的物质,因此有望在医疗中用作帮助组织再生的支架,当新的组织长好后,支架会自然分解。这种塑料同时还可以用作向身体某些部位投放药物的载体材料。
威廉斯说,研究小组将继续改良这种材料,相信在两年至5年内,这种新型塑料就可以投入实际应用。
那么,如何培养和积累学生对通用技术学科的兴趣呢?我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生活中身边的事物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活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来源,通用技术课本身跟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我在授课的时候,不拘泥于书本内容。替换掉课本中枯燥的、说服力不大的案例和内容,插入有趣的、学生爱听的生活案例和内容,把教学内容做适当的拓展和加深。同时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常识之间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引入新课或讲解某个知识点时,我常常是先创设问题情景,(或设计问题情景,或从日常生活的话题引人,或从自然界生动的事例讲起,或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或用实验现象启迪等等),形成一定的“悬念”,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
这比一开始上来就讲某某概念要生动得多,学生更愿意接受第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如在学习“设计的一般原则”内容时,引导学生细心去观察校园内的环境与各种设施,让学生从中找出其中技术设计的合理部分与存在问题的地方,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又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的教学内容,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请三位学生共同参与一个试验,分别使用手电钻、手摇钻和木锥三样工具,钻相同厚度的木块,看谁先钻穿,由此引发关于不同工具的设计与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讨论。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创设课堂情境,不仅使课本知识紧密联系实际,拉近了学生与教学内容的亲近感,也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操作,亲身体验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学生对于亲自参与的事情会特别关切,特别有兴趣。现代教学观也强调,技术课程要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让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将叙述型的教材转化成可操作的任务,每堂课都绞尽心思设计一到两个可以让学生体验或动手的项目,比如在结构与设计中的抗拉伸研究,让学生用不同的纸质和不同的纸层做简易拉伸试验、抗弯曲研究用不同宽度的窄木板条做简易弯曲试验、框架结构稳定性研究用细木棍做简易组态试验,应力计算、物体形状与强度……让学生自己动手,年轻人的好奇心会驱使他们积极参与,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学科特点,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技术能力的发展。
三、课堂创新。师生互动
通用技术课程内容综合性强,不同的模块及同一模块中的不同内容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分析学生各方面的情况,采用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技术课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枯燥,可以多用生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形式单一,可以开展一些切合主题又有趣的活动;实验单调,可以变换实验的内容和方法;同时还可以自制简单的教具或挖掘我们身边的物品来充当教具,使一些复杂而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总之,要投其所好地吸引学生。
譬如,在上《技术与设计2》的“简单结构的设计案例”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并没有让他们单纯设计木质相片架,而是在整个高一年级进行了一场相片架创意设计有奖比赛,让学生们自己收集牛奶箱、饼干盒等废弃物作材料,然后发挥创意,设计并制作相片架。学生们兴致高昂,精心设计,认真制作,做出了不少有创意的好作品。
在学了“技术的性质”后,针对“技术的两面性”的内容,我组织了一场“技术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以给人们带来危害”的辩论赛。学生积极性非常高,课前准备了大量的资料,辩手在辩论中激情高昂,有理有据,同学们掌声不断。这样的课堂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四、创设载体。普及技术
通用技术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各方面对此了解得不多,实践证明,利用各种场合开展技术方面的普及活动,引领学生走进技术世界,让学生了解各个领域最新的科技成果,在校园内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技术文化氛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积极性。
为了增加学生对技术的了解,我开设了“课前讲技术”环节。在每次上课的前3分钟,我请1-2位同学上讲台介绍技术。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和视野出发。选择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为了讲好技术,学生必然要利用课外的时间主动阅读有关技术书籍,查找相关技术资料。
有些同学为了讲得更清楚,在黑板上辅以图表讲解,有的同学还制作了PPT文件辅助讲解。我还利用学校教室走廊布置一些技术方面宣传挂图,介绍国内外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经过一段时间,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对技术了解更多了,也更关注技术了。
五、多元评价,成功激励
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渴望受到老师的表扬和赏识,是学生学习的动机之一,也是燃起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催化剂。
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活动过程、技术设计成果进行激励评价,也鼓励学生进行激励互评,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信心,体验学习的成功,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对方案及作品等进行评价时,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关照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展,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作品,多指出学生的优点,但对普遍存在的问题也要当堂指出。同时引导学生敢评、创造机会学生能评、教授方法让学生会评。对于课堂上不敢积极主动发言的学生,多给他们机会,鼓励他们。
在我的课堂上,对一些同学精彩的回答,我从不吝啬自己的夸奖词。同时多给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我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每个月拿一节课来让学生分组制作作品,在制作中,我与学生一起讨论、设计,一起动手制作。
每到学期期未。我让每组学生把自己制作的作品向班上的学生展示与介绍,让学生代表给每一件作品打分,从而分出一、二、三等奖。同时每个学期在全校举行学生作品展。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和获得能力的动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我们要不断努力,积极思考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路子,让所有学生都热爱通用技术这门学科。
“糖做的塑料”能自然降解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日前发布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将树木和草类中的纤维素分解,并将得到的糖类物质聚合。形成这种新型塑料。据介绍,这种糖类聚合物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吸收水分并降解成无害物质,尤其适合作为一次性食品包装材料,使用后甚至可以与食物残渣一起作为花园肥料。
另外,这种新型塑料在生产过程中更为“绿色”。领导这项研究的威廉斯博士说,研究小组花了三年半时间才找到在低能耗、低水耗条件下大规模生产这种新材料的方法。研究显示,这种塑料还可在人体内分解成对身体无害的物质,因此有望在医疗中用作帮助组织再生的支架,当新的组织长好后,支架会自然分解。这种塑料同时还可以用作向身体某些部位投放药物的载体材料。
威廉斯说,研究小组将继续改良这种材料,相信在两年至5年内,这种新型塑料就可以投入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