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鸡饲养与气象环境条件关系密切,鸡孵化的最佳温度为37.3~37.8 ℃,最高温度为42.0 ℃,最低温度为24.0 ℃,孵化的相对湿度为50%~60%,氧气含量为21%,CO2为0.5%;育雏期42日龄的雏鸡的最适宜温度为30~32 ℃,此后每周降温2 ℃,直至降至18~21 ℃,仔鸡期49~56日龄时,舍内温度保持32~33 ℃,以后每周降温2 ℃,降至20 ℃左右为止,相对温度65%左右为宜,仔鸡期每天需23 h的光照,1 h的黑暗,1~2周龄内光强为10~15 lx/m2,3~4周龄5 lx/m2,育成期的光照管理措施是种鸡饲养的关键,增加光照时间可以促进性成熟,光照强度以5 lx/m3左右为宜。
关键词鸡饲养;气象环境;关系
中图分类号S81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10-159-03
鸡的饲养、鸡蛋的孵化、雏鸡期、成年期、生长发育等均受天气气候环境的影响极大。为了利用气候资源,避免气象灾害对鸡饲养的不利影响,笔者对鸡饲养与气象环境条件关系进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对象从养鸡场选用40只鸡进行鸡不同生育期与气象要素(温度、光照、相对湿度)的观测。
1.2试验方法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气象资料与鸡生育期进行观测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温度与养鸡的关系
鸡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产生热能。产生的能量除一部分被鸡本身利用外,大部分以热能形式不断地散发到周围环境中,以维持鸡的体温。通常鸡的体温是相对稳定的,不因外界气温变化而显著改变。体温的相对稳定对鸡的新陈代谢、各种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1鸡的体温。
鸡的正常体温为39.6~42.5 ℃,比一般哺乳动物高。鸡的发烧体温为43.0~44.0 ℃,抱窝鸡的体温比正常鸡的体温低2~3 ℃。初生雏鸡的体温较成年鸡的体温略低,大约4日龄后才开始增高体温,7~10日龄即达到正常体温。幼雏鸡的绒毛保温能力很弱。因此,育雏时需要较高的温度,约32~34 ℃(表1)。幼雏鸡长到6~7周龄时,绒毛脱尽。换上羽毛,才具有一定的保温能力。成年母鸡在较低的温度下产蛋量显著下降,甚至停产。另一方面,鸡没有汗腺、不耐热,当空气温度升高时鸡依靠加速呼吸的途径散失热量,来维持体温平衡。因此,当天气炎热时应搞好防暑降温,通风换气,以避免产蛋的显著减少[1]。
2.1.2鸡的体温调节。
鸡能自动接受体内外的刺激,调节产热和散热的过程。鸡的喙部和胸部对温度特别敏感。当外界温度升高时,鸡站立,肢膀下垂,张口呼吸,加速散热过程;当外界温度降低时,鸡则伏坐,头藏于翼下,羽毛蓬松,鸡互相挤聚在一起,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2.1.3鸡舍的适宜小气候环境。
鸡舍必须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通风换气良好。若鸡舍温度过高,鸡则张口喘息,饮水量增加,食欲下降,采食减少,产蛋量减少,蛋壳变薄,蛋重下降;若鸡舍温度较低,采食量增多,饲料报酬低;若鸡舍温度过低,采食量增加,产蛋量减少,以至停产。
鸡舍适宜的温度为21~22 ℃,夏季最高不超过28~30 ℃,冬季不低于5~8 ℃,相对湿度60%~75%左右(表1)。夏季风速为0.3~0.5 m/s,冬季风速以0.1~0.2 m/s为宜[2]。
由于鸡只呼吸量大,呼出的水汽多,水槽和粪便水分蒸发都会增加舍内的湿度。若管理不善,粪便和剩料的发酵产生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浓度越大,在鸡舍内持续时间越长,对鸡危害越大。氨气有刺鼻臭味,可刺激鸡的眼和呼吸道;硫化氢为臭蛋味,这些有害气体吸入体内可产生中毒症状,使鸡体质变弱易患疾病,产蛋量下降。因此,要维持鸡蛋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除应注意保温防暑防寒外,还要注意通风换气,排除舍内的水汽和有害气体。
2.2光照与养鸡的关系
利用光照可以调节种鸡性成熟的快慢,可以促进脑下垂体前叶的活动,加速卵细胞生长和成熟,提高产蛋量。
2.2.1光照强度。据观察,光照照度过强不仅对鸡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而且还会引发啄肛、啄羽、啄趾等恶癖的出现;过低的光照强度,又影响实际饲料管理的操作。一般鸡能在2.7 lx的照度下找到食料并吃食,但要达到刺激脑垂体和增加产蛋量则需要5~10 lx[1],它既可防止生长期间的恶癖产生,又不影响性成熟。获得5~10 lx的光源高度(表2)。
2.2.2光照时间。
据研究,产蛋母鸡在一年中对光照长度的刺激有一个“敏感时期”,该时期是在开始给光后(自然光照即为拂晓后)的11~16 h内出现,因而关键是每天光照的时间长度是否能延伸到“对光敏感的时间区”内。如果自然光照(白天)时间能伸到这个“对光敏感的时间区”内;或者能在这段时间内继续使用这个时间的人工补充光照,那么鸡的脑垂体分泌的激素就会被激活,性发育就会出现。在北半球,“夏至”日的白天时间最长,平均时间为15 h;冬至时日照时间最短,平均时间为9 h。由此可知,由于冬至的白天时间短,若不给人工补充光照,它的自然光照时间无法进入“对光敏感的时间区”内。因此,“冬至”期间处在育成后期转向产蛋期的后备种鸡,其开产日龄(性成熟)必然推迟。激活鸡的脑下垂分泌激素的最佳光照时间是11~12 h。11~12 h的光照时间是育成期的临界值,所以在鸡育成期的光照时间必须大于11~12 h。为了充分发挥种鸡的产蛋性能,其连续照明时间以14~16 h为宜。人工补充光照时间以早晚两头补光效果最佳。产蛋期的补光,不能若明若暗,忽补忽停,更不能减少时间的变换也应每周逐步延长20~40 min,不能突然改变,否则会引发产蛋鸡的脱肛。光照时间的变化(由长到短、由短到长)比稳定的光照时间长短更显得突出[2]。鸡的光照及其对光敏感时间区见表3。 2.3鸡孵化的小气候条件
通过外界条件的影响,使种蛋孵出小鸡的过程叫孵化。影响孵化的主要小气候条件是温度、湿度和通风。
2.3.1温度是孵化的首要条件。只有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鸡胚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种蛋才能孵出雏鸡。
①孵化的最佳温度。由表4可知,孵化的最佳温度为37.3~37.8 ℃。当孵化温度高时,鸡胚发育快,出壳时间提早,雏鸡软弱,成活率低,当孵化温度超过42.0 ℃时,经2~3 h胚胎就会死亡。但孵化温度低时,胚胎发育迟缓,出壳时间推迟,也不利雏鸡生长发育。当孵化温度低于24.0 ℃,经30 h胚胎即可全部死亡。因此,要根据孵化室的环境温度、孵化设备机具的类型及气温控制孵化温度。
②胚胎发育的温度。不同的时期对外界温度要求不一样。孵化初期,胚胎物质代谢低,本身产生体热少,因而需要较高的温度。孵化中期以后,随着胚胎龄增大,物质代谢日益增强,特别是孵化末期,由于脂肪代谢加强,产生体热多,因而要求较低的温度,整批孵化时采用“前高、中平、后低”的变温孵化方法控制温度;分批孵化时,则采用每隔5~7 d进一批种蛋,新蛋和老蛋的蛋盘交错放置以相互调节温度的孵化方法,使整个孵化期温度保持恒定。③孵化温度的调控。
控制好孵化温度,一看温度表,二看胎施温。根据不同孵化期胚胎的不同发育状态控制最适宜的孵化温度。孵化第1批种蛋时,先根据施温方案定好孵化箱温度,检查胚胎发育情况。若胚胎发育快,表示温度偏高,应适当降低温度;若胚胎发育慢,表示温度偏低,应适当升温;胚胎发育符合标准时,说明温度恰当。只要第1批出雏正常其后各批出壳也一定会正常。管理上只要注意孵化温度每上升或下降1.0 ℃,孵化箱温度也相应调低或上升1.0 ℃即可。
2.3.2湿度与养鸡的关系。
湿度对鸡胚的发育也有很大影响。若孵化湿度过低,蛋内水分蒸发过多,容易发生胚胎与蛋壳粘连现象;若湿度过大,则会影响蛋内水分正常蒸发。因此,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胚胎正常生理活动,对孵化率和雏鸡健壮都有不良影响。在孵化中特别要注意防止既高温又高湿。适宜湿度可使孵化初期的胚胎受热均匀,使孵化后期的胚胎散热加强,有利于胚胎发育,也有利于破壳出雏。
孵化箱的相对湿度分批孵化时应保持在50%~60%,出雏时为60%~70%;整批孵化时,宜“两头高、中间低”,孵化初期(1~9 d)胚胎形成羊水、尿囊液,湿度为60%~65%;孵化中期(10~18 d)胚胎要逐步排除羊水、尿囊液,湿度为50%~55%;出壳时(19~21 d),为防止绒毛与蛋壳粘连和便于脱壳出雏,湿度控制在65%~70%为宜[1]。
2.3.3通风换气。
鸡胚在发育过程中,不断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排出CO2,在孵化过程中每只鸡胚共需氧气约8 100 cm3,排出CO2约4 100 cm3[1]。
在正常通风条件下,要求孵化箱内氧气含量为21%,CO2为0.5%,当CO2达到1%时,鸡蛋胚发育迟缓,死亡率升高,出现胎位不正和畸形等现象;当CO2超过1%时,每再增加1%孵化率下降15%。当氧气低于12%时,每下降1%,孵化率下降5%(表5)。因此,在孵化过程中要注意孵化箱内通气孔的位置、大小和进气孔启开的程度,以控制空气的流速、路线。通风量的大小对孵化率有直接影响。一般孵化初期气孔只打开4/1~3/1,此后逐渐开大,出壳时全部打开。要注意温度、湿度和通风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通风良好,散热就快,湿度就小;通风不良,空气不流动,湿度就大;通风过度,温度、湿度就难以保持。
2.3.2湿度与养鸡的关系。
湿度对鸡胚的发育也有很大影响。若孵化湿度过低,蛋内水分蒸发过多,容易发生胚胎与蛋壳粘连现象;若湿度过大,则会影响蛋内水分正常蒸发。因此,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胚胎正常生理活动,对孵化率和雏鸡健壮都有不良影响。在孵化中特别要注意防止既高温又高湿。适宜湿度可使孵化初期的胚胎受热均匀,使孵化后期的胚胎散热加强,有利于胚胎发育,也有利于破壳出雏。
孵化箱的相对湿度分批孵化时应保持在50%~60%,出雏时为60%~70%;整批孵化时,宜“两头高、中间低”,孵化初期(1~9 d)胚胎形成羊水、尿囊液,湿度为60%~65%;孵化中期(10~18 d)胚胎要逐步排除羊水、尿囊液,湿度为50%~55%;出壳时(19~21 d),为防止绒毛与蛋壳粘连和便于脱壳出雏,湿度控制在65%~70%为宜[1]。
2.3.3通风换气。
鸡胚在发育过程中,不断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排出CO2,在孵化过程中每只鸡胚共需氧气约8 100 cm3,排出CO2约4 100 cm3[1]。
在正常通风条件下,要求孵化箱内氧气含量为21%,CO2为0.5%,当CO2达到1%时,鸡蛋胚发育迟缓,死亡率升高,出现胎位不正和畸形等现象;当CO2超过1%时,每再增加1%孵化率下降15%。当氧气低于12%时,每下降1%,孵化率下降5%(表5)。因此,在孵化过程中要注意孵化箱内通气孔的位置、大小和进气孔启开的程度,以控制空气的流速、路线。通风量的大小对孵化率有直接影响。一般孵化初期气孔只打开4/1~3/1,此后逐渐开大,出壳时全部打开。要注意温度、湿度和通风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通风良好,散热就快,湿度就小;通风不良,空气不流动,湿度就大;通风过度,温度、湿度就难以保持。
2.4肉用鸡饲养中的气象问题
2.4.1育雏期的温度调控。
42日龄前的雏鸡饲养密度在15只/m3左右。育雏初期最好使用保温伞,每个保温伞可饲养500只雏鸡,育雏舍和保温伞应在雏鸡到达前24 h开始加温,使地面保持30~32 ℃,此后每周降温2 ℃,直至降到18~21 ℃[1]。
2.4.2肉用仔鸡的温湿度调控。 雏鸡饲养到49~56日龄时,体重可达1.5~2 kg,大约是出壳时体重的50倍,一般能达到销售上市的标准。一年可出售3~4批肉鸡,采用地面平养密度在12只/m3左右;笼养密度在20只/m3以上[1]。小气候调控是仔鸡饲养的关键技术之一。
①舍内温度与湿度。舍内温度要求第1周稳定在32~33 ℃,以后每周降低2 ℃,直至20 ℃左右为止,相对湿度以65%左右为宜。
②光照。肉用仔鸡饲养,不论开放式或密闭鸡舍,每天都应保证23 h的光照,1 h的黑暗。目的是为了让小鸡在停电时不至于因引起鸡群的惊恐而相互压死。光照制度或采用23 h光照,1 h黑暗的光照制度同样可得到较好的饲养效果。在不停电的情况下,也可实行24 h光照制度。光照强度要求,在1~2周龄内为10~15 lx/m2,3~4周龄为5 lx/m2,使鸡只能见到饲料槽、饮水器即可。这样能促进仔鸡增重,减少啄斗,又能省电。③通风换气。雏鸡在1~2周内通风换气量很小,3~8周龄逐渐加大。若采用密闭式鸡舍,可用轴流式风机进行调节;开放式鸡舍依靠开窗的大小进行调节,以保证空气新鲜,排出舍内的CO2、氨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2.4.3育成期的光照管理制度。
育成阶段的光照管理措施,是种鸡饲养的关键。种鸡成年后可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而掌握光照时间长短又是调节种鸡的生长速度和性成熟迟早的关键。
光照时间的长短以及光照强度亮度的强弱变化,对育成鸡性器官发育及成年后产蛋性能等方面关系密切。一般应遵守以下光照原则:
①光照时间。增加光照时间,可以促进性成熟;减少光照时间,可推迟性成熟期。若鸡群性成熟期提早,就要推迟增加光照时间。
②光照强度,以5 lx/m2为宜。
③酷热高温季节,要把所有的人工补充光照时间安排在一天比较凉爽的时刻。
④当鸡群已经产蛋后,绝不可减缩光照时间,产蛋鸡在天然光照增长时,产蛋量也逐渐增加,采食量也相应增多。
⑤在产蛋期最后的2~3周鸡群临近淘汰时,可增加到24 h光照(表6)。
3结论与讨论
(1)鸡的正常体温为39.6~42.5 ℃,鸡的发烧体温为43.0~44.0 ℃,抱窝鸡的体温比正常鸡体温低2~3 ℃,鸡舍适宜温度为21~22 ℃,夏季最高温度不超过28~30 ℃,冬季不低于5~8 ℃,相对湿度60%~75%,夏季风速为0.3~0.5 m/s为宜。
(2)产蛋母鸡在一年中对光照长度的刺激有一个敏感时期,该时期在开始给光后(自然光照即为拂晓后)的11~16 h内出现。若光照时间能够到达这个光“敏感”的时间区内,则鸡的脑垂体分泌的激素就会被激活,性发育就会出现,在北半球,“夏至”的白天时间最长,平均值为15 h,而“冬至”日的白天最短,平均值为9 h,自然光照无法进入“对光敏感的时间区内”,必须给予补充人工光照,育成鸡的光临界值为11~12 h,为了充分发挥种鸡的产蛋性能,其连续光照照明时间采用14~16 h为宜,人工补光照时间以早晚两头补充效果最佳。
(3)鸡孵化的最佳温度为37.3~37.8 ℃,最高温度为42.0 ℃,最低温度为24.0 ℃,控制好孵化温度,一看温度表,二看胎施温,管理上要注意孵化温度每上升或下降1 ℃,孵化箱温度也相应调低或上升1 ℃即可,孵化箱的相对湿度分批孵化时应保持在50%~60%,出雏时为60%~70%,整批孵化时宜“两头高,中间低”,孵化初期(1~9 d)相对湿度以60%~65%,孵化中期相对湿度为50%~55%,出壳时相对湿度以65%~70%为宜。在孵化过程中每只鸡胚共需氧气8 100 cm3,CO2排出量约为4 100 cm3,要求孵化箱内氧气含量为21%,CO2为0.5%。
(4)育雏期的湿度调控,42日龄前的雏鸡饲养密度为15只/m2,每个保温率可饲养500只雏鸡,育雏舍和保温伞应在雏鸡期到达前24 h开始加温,使地面保持在30~32 ℃,以后每周降温2 ℃,直至降到18~21 ℃,相对湿度65%左右,光照时间每天安排23 h的光照,1 h的黑暗,1~2周龄内光照强度为10~15 lx/m2,3~4周龄光照强度为5 lx/m2。
(4)育成期的光照管理措施是种鸡饲养的关键,而掌握光照时间长短又是调节种鸡的生长速度和性成熟迟早的关键。增加光照时间,可以促进性成熟,减少光照时间可以推迟性成熟。光照强度以5 lx/m2为宜,酷热高温夏季应将人工补充光照时间安排在一天比较凉爽的时刻,当鸡群已经产蛋后绝不可缩减光照时间,产蛋鸡在自然光照增长时产蛋量会逐渐增加。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泰州畜牧兽医学校.适用养鸡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2] 陈耆验.鸡饲养与气象环境条件关系研究技术总结报告[R].湖南娄底生物科学研究所,2008.
关键词鸡饲养;气象环境;关系
中图分类号S81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10-159-03
鸡的饲养、鸡蛋的孵化、雏鸡期、成年期、生长发育等均受天气气候环境的影响极大。为了利用气候资源,避免气象灾害对鸡饲养的不利影响,笔者对鸡饲养与气象环境条件关系进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对象从养鸡场选用40只鸡进行鸡不同生育期与气象要素(温度、光照、相对湿度)的观测。
1.2试验方法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气象资料与鸡生育期进行观测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温度与养鸡的关系
鸡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产生热能。产生的能量除一部分被鸡本身利用外,大部分以热能形式不断地散发到周围环境中,以维持鸡的体温。通常鸡的体温是相对稳定的,不因外界气温变化而显著改变。体温的相对稳定对鸡的新陈代谢、各种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1鸡的体温。
鸡的正常体温为39.6~42.5 ℃,比一般哺乳动物高。鸡的发烧体温为43.0~44.0 ℃,抱窝鸡的体温比正常鸡的体温低2~3 ℃。初生雏鸡的体温较成年鸡的体温略低,大约4日龄后才开始增高体温,7~10日龄即达到正常体温。幼雏鸡的绒毛保温能力很弱。因此,育雏时需要较高的温度,约32~34 ℃(表1)。幼雏鸡长到6~7周龄时,绒毛脱尽。换上羽毛,才具有一定的保温能力。成年母鸡在较低的温度下产蛋量显著下降,甚至停产。另一方面,鸡没有汗腺、不耐热,当空气温度升高时鸡依靠加速呼吸的途径散失热量,来维持体温平衡。因此,当天气炎热时应搞好防暑降温,通风换气,以避免产蛋的显著减少[1]。
2.1.2鸡的体温调节。
鸡能自动接受体内外的刺激,调节产热和散热的过程。鸡的喙部和胸部对温度特别敏感。当外界温度升高时,鸡站立,肢膀下垂,张口呼吸,加速散热过程;当外界温度降低时,鸡则伏坐,头藏于翼下,羽毛蓬松,鸡互相挤聚在一起,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2.1.3鸡舍的适宜小气候环境。
鸡舍必须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通风换气良好。若鸡舍温度过高,鸡则张口喘息,饮水量增加,食欲下降,采食减少,产蛋量减少,蛋壳变薄,蛋重下降;若鸡舍温度较低,采食量增多,饲料报酬低;若鸡舍温度过低,采食量增加,产蛋量减少,以至停产。
鸡舍适宜的温度为21~22 ℃,夏季最高不超过28~30 ℃,冬季不低于5~8 ℃,相对湿度60%~75%左右(表1)。夏季风速为0.3~0.5 m/s,冬季风速以0.1~0.2 m/s为宜[2]。
由于鸡只呼吸量大,呼出的水汽多,水槽和粪便水分蒸发都会增加舍内的湿度。若管理不善,粪便和剩料的发酵产生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浓度越大,在鸡舍内持续时间越长,对鸡危害越大。氨气有刺鼻臭味,可刺激鸡的眼和呼吸道;硫化氢为臭蛋味,这些有害气体吸入体内可产生中毒症状,使鸡体质变弱易患疾病,产蛋量下降。因此,要维持鸡蛋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除应注意保温防暑防寒外,还要注意通风换气,排除舍内的水汽和有害气体。
2.2光照与养鸡的关系
利用光照可以调节种鸡性成熟的快慢,可以促进脑下垂体前叶的活动,加速卵细胞生长和成熟,提高产蛋量。
2.2.1光照强度。据观察,光照照度过强不仅对鸡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而且还会引发啄肛、啄羽、啄趾等恶癖的出现;过低的光照强度,又影响实际饲料管理的操作。一般鸡能在2.7 lx的照度下找到食料并吃食,但要达到刺激脑垂体和增加产蛋量则需要5~10 lx[1],它既可防止生长期间的恶癖产生,又不影响性成熟。获得5~10 lx的光源高度(表2)。
2.2.2光照时间。
据研究,产蛋母鸡在一年中对光照长度的刺激有一个“敏感时期”,该时期是在开始给光后(自然光照即为拂晓后)的11~16 h内出现,因而关键是每天光照的时间长度是否能延伸到“对光敏感的时间区”内。如果自然光照(白天)时间能伸到这个“对光敏感的时间区”内;或者能在这段时间内继续使用这个时间的人工补充光照,那么鸡的脑垂体分泌的激素就会被激活,性发育就会出现。在北半球,“夏至”日的白天时间最长,平均时间为15 h;冬至时日照时间最短,平均时间为9 h。由此可知,由于冬至的白天时间短,若不给人工补充光照,它的自然光照时间无法进入“对光敏感的时间区”内。因此,“冬至”期间处在育成后期转向产蛋期的后备种鸡,其开产日龄(性成熟)必然推迟。激活鸡的脑下垂分泌激素的最佳光照时间是11~12 h。11~12 h的光照时间是育成期的临界值,所以在鸡育成期的光照时间必须大于11~12 h。为了充分发挥种鸡的产蛋性能,其连续照明时间以14~16 h为宜。人工补充光照时间以早晚两头补光效果最佳。产蛋期的补光,不能若明若暗,忽补忽停,更不能减少时间的变换也应每周逐步延长20~40 min,不能突然改变,否则会引发产蛋鸡的脱肛。光照时间的变化(由长到短、由短到长)比稳定的光照时间长短更显得突出[2]。鸡的光照及其对光敏感时间区见表3。 2.3鸡孵化的小气候条件
通过外界条件的影响,使种蛋孵出小鸡的过程叫孵化。影响孵化的主要小气候条件是温度、湿度和通风。
2.3.1温度是孵化的首要条件。只有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鸡胚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种蛋才能孵出雏鸡。
①孵化的最佳温度。由表4可知,孵化的最佳温度为37.3~37.8 ℃。当孵化温度高时,鸡胚发育快,出壳时间提早,雏鸡软弱,成活率低,当孵化温度超过42.0 ℃时,经2~3 h胚胎就会死亡。但孵化温度低时,胚胎发育迟缓,出壳时间推迟,也不利雏鸡生长发育。当孵化温度低于24.0 ℃,经30 h胚胎即可全部死亡。因此,要根据孵化室的环境温度、孵化设备机具的类型及气温控制孵化温度。
②胚胎发育的温度。不同的时期对外界温度要求不一样。孵化初期,胚胎物质代谢低,本身产生体热少,因而需要较高的温度。孵化中期以后,随着胚胎龄增大,物质代谢日益增强,特别是孵化末期,由于脂肪代谢加强,产生体热多,因而要求较低的温度,整批孵化时采用“前高、中平、后低”的变温孵化方法控制温度;分批孵化时,则采用每隔5~7 d进一批种蛋,新蛋和老蛋的蛋盘交错放置以相互调节温度的孵化方法,使整个孵化期温度保持恒定。③孵化温度的调控。
控制好孵化温度,一看温度表,二看胎施温。根据不同孵化期胚胎的不同发育状态控制最适宜的孵化温度。孵化第1批种蛋时,先根据施温方案定好孵化箱温度,检查胚胎发育情况。若胚胎发育快,表示温度偏高,应适当降低温度;若胚胎发育慢,表示温度偏低,应适当升温;胚胎发育符合标准时,说明温度恰当。只要第1批出雏正常其后各批出壳也一定会正常。管理上只要注意孵化温度每上升或下降1.0 ℃,孵化箱温度也相应调低或上升1.0 ℃即可。
2.3.2湿度与养鸡的关系。
湿度对鸡胚的发育也有很大影响。若孵化湿度过低,蛋内水分蒸发过多,容易发生胚胎与蛋壳粘连现象;若湿度过大,则会影响蛋内水分正常蒸发。因此,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胚胎正常生理活动,对孵化率和雏鸡健壮都有不良影响。在孵化中特别要注意防止既高温又高湿。适宜湿度可使孵化初期的胚胎受热均匀,使孵化后期的胚胎散热加强,有利于胚胎发育,也有利于破壳出雏。
孵化箱的相对湿度分批孵化时应保持在50%~60%,出雏时为60%~70%;整批孵化时,宜“两头高、中间低”,孵化初期(1~9 d)胚胎形成羊水、尿囊液,湿度为60%~65%;孵化中期(10~18 d)胚胎要逐步排除羊水、尿囊液,湿度为50%~55%;出壳时(19~21 d),为防止绒毛与蛋壳粘连和便于脱壳出雏,湿度控制在65%~70%为宜[1]。
2.3.3通风换气。
鸡胚在发育过程中,不断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排出CO2,在孵化过程中每只鸡胚共需氧气约8 100 cm3,排出CO2约4 100 cm3[1]。
在正常通风条件下,要求孵化箱内氧气含量为21%,CO2为0.5%,当CO2达到1%时,鸡蛋胚发育迟缓,死亡率升高,出现胎位不正和畸形等现象;当CO2超过1%时,每再增加1%孵化率下降15%。当氧气低于12%时,每下降1%,孵化率下降5%(表5)。因此,在孵化过程中要注意孵化箱内通气孔的位置、大小和进气孔启开的程度,以控制空气的流速、路线。通风量的大小对孵化率有直接影响。一般孵化初期气孔只打开4/1~3/1,此后逐渐开大,出壳时全部打开。要注意温度、湿度和通风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通风良好,散热就快,湿度就小;通风不良,空气不流动,湿度就大;通风过度,温度、湿度就难以保持。
2.3.2湿度与养鸡的关系。
湿度对鸡胚的发育也有很大影响。若孵化湿度过低,蛋内水分蒸发过多,容易发生胚胎与蛋壳粘连现象;若湿度过大,则会影响蛋内水分正常蒸发。因此,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胚胎正常生理活动,对孵化率和雏鸡健壮都有不良影响。在孵化中特别要注意防止既高温又高湿。适宜湿度可使孵化初期的胚胎受热均匀,使孵化后期的胚胎散热加强,有利于胚胎发育,也有利于破壳出雏。
孵化箱的相对湿度分批孵化时应保持在50%~60%,出雏时为60%~70%;整批孵化时,宜“两头高、中间低”,孵化初期(1~9 d)胚胎形成羊水、尿囊液,湿度为60%~65%;孵化中期(10~18 d)胚胎要逐步排除羊水、尿囊液,湿度为50%~55%;出壳时(19~21 d),为防止绒毛与蛋壳粘连和便于脱壳出雏,湿度控制在65%~70%为宜[1]。
2.3.3通风换气。
鸡胚在发育过程中,不断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排出CO2,在孵化过程中每只鸡胚共需氧气约8 100 cm3,排出CO2约4 100 cm3[1]。
在正常通风条件下,要求孵化箱内氧气含量为21%,CO2为0.5%,当CO2达到1%时,鸡蛋胚发育迟缓,死亡率升高,出现胎位不正和畸形等现象;当CO2超过1%时,每再增加1%孵化率下降15%。当氧气低于12%时,每下降1%,孵化率下降5%(表5)。因此,在孵化过程中要注意孵化箱内通气孔的位置、大小和进气孔启开的程度,以控制空气的流速、路线。通风量的大小对孵化率有直接影响。一般孵化初期气孔只打开4/1~3/1,此后逐渐开大,出壳时全部打开。要注意温度、湿度和通风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通风良好,散热就快,湿度就小;通风不良,空气不流动,湿度就大;通风过度,温度、湿度就难以保持。
2.4肉用鸡饲养中的气象问题
2.4.1育雏期的温度调控。
42日龄前的雏鸡饲养密度在15只/m3左右。育雏初期最好使用保温伞,每个保温伞可饲养500只雏鸡,育雏舍和保温伞应在雏鸡到达前24 h开始加温,使地面保持30~32 ℃,此后每周降温2 ℃,直至降到18~21 ℃[1]。
2.4.2肉用仔鸡的温湿度调控。 雏鸡饲养到49~56日龄时,体重可达1.5~2 kg,大约是出壳时体重的50倍,一般能达到销售上市的标准。一年可出售3~4批肉鸡,采用地面平养密度在12只/m3左右;笼养密度在20只/m3以上[1]。小气候调控是仔鸡饲养的关键技术之一。
①舍内温度与湿度。舍内温度要求第1周稳定在32~33 ℃,以后每周降低2 ℃,直至20 ℃左右为止,相对湿度以65%左右为宜。
②光照。肉用仔鸡饲养,不论开放式或密闭鸡舍,每天都应保证23 h的光照,1 h的黑暗。目的是为了让小鸡在停电时不至于因引起鸡群的惊恐而相互压死。光照制度或采用23 h光照,1 h黑暗的光照制度同样可得到较好的饲养效果。在不停电的情况下,也可实行24 h光照制度。光照强度要求,在1~2周龄内为10~15 lx/m2,3~4周龄为5 lx/m2,使鸡只能见到饲料槽、饮水器即可。这样能促进仔鸡增重,减少啄斗,又能省电。③通风换气。雏鸡在1~2周内通风换气量很小,3~8周龄逐渐加大。若采用密闭式鸡舍,可用轴流式风机进行调节;开放式鸡舍依靠开窗的大小进行调节,以保证空气新鲜,排出舍内的CO2、氨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2.4.3育成期的光照管理制度。
育成阶段的光照管理措施,是种鸡饲养的关键。种鸡成年后可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而掌握光照时间长短又是调节种鸡的生长速度和性成熟迟早的关键。
光照时间的长短以及光照强度亮度的强弱变化,对育成鸡性器官发育及成年后产蛋性能等方面关系密切。一般应遵守以下光照原则:
①光照时间。增加光照时间,可以促进性成熟;减少光照时间,可推迟性成熟期。若鸡群性成熟期提早,就要推迟增加光照时间。
②光照强度,以5 lx/m2为宜。
③酷热高温季节,要把所有的人工补充光照时间安排在一天比较凉爽的时刻。
④当鸡群已经产蛋后,绝不可减缩光照时间,产蛋鸡在天然光照增长时,产蛋量也逐渐增加,采食量也相应增多。
⑤在产蛋期最后的2~3周鸡群临近淘汰时,可增加到24 h光照(表6)。
3结论与讨论
(1)鸡的正常体温为39.6~42.5 ℃,鸡的发烧体温为43.0~44.0 ℃,抱窝鸡的体温比正常鸡体温低2~3 ℃,鸡舍适宜温度为21~22 ℃,夏季最高温度不超过28~30 ℃,冬季不低于5~8 ℃,相对湿度60%~75%,夏季风速为0.3~0.5 m/s为宜。
(2)产蛋母鸡在一年中对光照长度的刺激有一个敏感时期,该时期在开始给光后(自然光照即为拂晓后)的11~16 h内出现。若光照时间能够到达这个光“敏感”的时间区内,则鸡的脑垂体分泌的激素就会被激活,性发育就会出现,在北半球,“夏至”的白天时间最长,平均值为15 h,而“冬至”日的白天最短,平均值为9 h,自然光照无法进入“对光敏感的时间区内”,必须给予补充人工光照,育成鸡的光临界值为11~12 h,为了充分发挥种鸡的产蛋性能,其连续光照照明时间采用14~16 h为宜,人工补光照时间以早晚两头补充效果最佳。
(3)鸡孵化的最佳温度为37.3~37.8 ℃,最高温度为42.0 ℃,最低温度为24.0 ℃,控制好孵化温度,一看温度表,二看胎施温,管理上要注意孵化温度每上升或下降1 ℃,孵化箱温度也相应调低或上升1 ℃即可,孵化箱的相对湿度分批孵化时应保持在50%~60%,出雏时为60%~70%,整批孵化时宜“两头高,中间低”,孵化初期(1~9 d)相对湿度以60%~65%,孵化中期相对湿度为50%~55%,出壳时相对湿度以65%~70%为宜。在孵化过程中每只鸡胚共需氧气8 100 cm3,CO2排出量约为4 100 cm3,要求孵化箱内氧气含量为21%,CO2为0.5%。
(4)育雏期的湿度调控,42日龄前的雏鸡饲养密度为15只/m2,每个保温率可饲养500只雏鸡,育雏舍和保温伞应在雏鸡期到达前24 h开始加温,使地面保持在30~32 ℃,以后每周降温2 ℃,直至降到18~21 ℃,相对湿度65%左右,光照时间每天安排23 h的光照,1 h的黑暗,1~2周龄内光照强度为10~15 lx/m2,3~4周龄光照强度为5 lx/m2。
(4)育成期的光照管理措施是种鸡饲养的关键,而掌握光照时间长短又是调节种鸡的生长速度和性成熟迟早的关键。增加光照时间,可以促进性成熟,减少光照时间可以推迟性成熟。光照强度以5 lx/m2为宜,酷热高温夏季应将人工补充光照时间安排在一天比较凉爽的时刻,当鸡群已经产蛋后绝不可缩减光照时间,产蛋鸡在自然光照增长时产蛋量会逐渐增加。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泰州畜牧兽医学校.适用养鸡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2] 陈耆验.鸡饲养与气象环境条件关系研究技术总结报告[R].湖南娄底生物科学研究所,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