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398705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训练时,我精心设计了一个任务指令,那就是让学生描述一下班中一位同学的外貌,让老师猜猜所描述的是哪个同学。这样的任务指令既是本次习作的要点,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认真观察同学后,思考该怎样来描述。学生经过一番观察、思考,大多能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并饶有兴趣地描述其外貌,从而完成了写作任务。这就是小学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种简单的模式。你看,这样的作文训练很有吸引力,事件有实践性、有过程、有发展,有多方人员参与,有争议性,特别是学生有表达欲望。
  那我们为什么要如此探究呢?这还得从小学生的作文现状说起,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这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学生写作文时常常咬着笔杆,眉头紧锁,冥思苦想,无从下笔,因为不知道要写什么,怎样写才好。如何改变现状,让学生乐于写作?在此我就如何培养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而进行了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研究的探索,来谈谈个人的三点认识和做法:
  一、对小学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认识
  任务驱动是借用电脑术语而命名的,作文中增加了“任务型指令”。指令性要求写作任务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来引导规划学生作文,写作的针对性强,作文导向十分清晰。这类作文早先在英美等国的作文中比较常见,命题者往往是给学生布置一个明确的写作任务,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小学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就是建立在这理念基础上的,将以往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写作理念,转变为以明确写作目的、加强思维协作的多维互动式的写作理念;把教学的本质定位在立足“任务指令”,着力发挥条件任务引导写作的功能;要求创建任务目标和写作情境,从而驱动小学生带着担负的责任互动交流,学会“思考”,主动完成既定写作任务的教学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核心是任务指令,着力发挥任务引导写作目的内容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和对象感。任务指令设定了写作的思维路径,使作文旨意聚焦于“指令”,它通过发挥“实践与思考”的导向作用,来引领作文教学向“思维”能力的转变,进而提高写作教学效率。于是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语言积累情况,构建开放性结构框架的任务指令。框架不仅要有写作任务的提示、引导功能,还有要一定的弹性,留有学生自由思考表达的空间。在写作活动中,教师先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任务,了解要“做什么”;然后创设任务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情绪受感染,产生写作学习的最佳情感状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怎样做”的具体做法。
  二、明确目的任务,明白要写什么
  我曾在网上看到几堂美国学生的作文课实录,颇受启发。有一堂作文课,老师的要求大意是“选择一份自己将来希望从事的职业,采访正在从事这个职业的人,然后写出一份报告。”学生们遵照任务要求去做了,一周后都交上了满意的答卷。我看到这种“任务驱动作文”十分注重生活实践,他们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可以去图书馆查资料或走出校门调查访问,甚至同学间可以协作完成,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在此基础上,学生必须根据任务指令进行思考,“要写什么”这写作目的、内容又十分明确,根本不必望风捕影、无中生有地编造,就可把实践中的切身体验和真实感受融入到作文中去。
  张开先生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法提到了关键点“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命题者设置了任务指令,学生还需仔细分析任务的重点内容和具体要求。从任务指令角度来看有核心角度、主要角度、次要角度、沾边角度之分,学生写作时就必须抓住核心要求来确立核心角度、主要角度的内容。明白了这些要求,再按照这些要求来写就能符合命题者的意图。学生的习作与成人的写作乃至作家的创作当然不能等同看待,但他们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牵,辞以情发。”(梁,刘勰《文心雕龙》)“触先焉,感随焉,而是诗出焉。”(宋,杨万里语)任何文章都是客观之物与主观之意经过互相碰撞融合,形成话语文章这一物化形态的。写任何文章都要先有一个写作目标任务,而后经历“物质——精神——物质”这样一个由内化到外化的双向转化过程。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要求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如何做到内容具体明确,当然就需要有个明确的目标,要写什么具体的内容了。对于这个问题,老师可以布置具体的写作任务,而后学生由此引发思考进行写作,这样,学生就不会苦于“要写什么”了。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我的自画像》一文时,先布置了任务,安排时间让学生先照照镜子,看看照片,想想自己的最主要特点;画一画自己,然后再说一说,评一评,比一比。学生兴趣盎然,写作任务明确,就不会出现胡编乱造、无病呻吟的情况,学生“畏写”情绪也就一扫而光了。
  三、由任务驱动写作,明白应怎样写
  有了明确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就可以按照这任务指令来观察、思考,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这样提出指令性任务,让学生能够围绕任务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的内容来写作,不至于随意和偏题。
  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去写作呢?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在写作实践的指导中,老师可以为此设计“观察——思考——讲述——作文”的实战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老师的要求,老师甚至可以先来一番“口头作文”表演,学生受到了“口头作文”的感染,兴之所至也就跃跃欲试。这样老师的“下水口述作文”,比孤立地抽象地讲写作方法,效果自然好得多。
  再如写《煎蛋》一文前,我先布置任务,请学生回去请家长示范煎了一个荷包蛋,然后在课堂中交流家长是如何煎荷包蛋的,同时帮助学生梳理出几大过程:开煤气灶——倒油——敲蛋——下锅——煎好一面——翻身再煎——放调料——盛起吃蛋。这样一来,目的明确,方向可靠,过程真实,观察可感,就是原来不大会写的学生也能写出有模有样的作文了。然后再布置学生回家后在家长的指导下学烧一样菜,并把烧菜的过程记录下来。差一点的学生也能“吃得饱”了,好一点的学生则能做到“吃得好”了!这样任务驱动的写作教学方法,学生怎么会不爱上写作呢!
  综上所述,小学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色有两点:第一增加了任务驱动的指令,第二明确要写作的任务。为了强调写作目的要求,老师下达了一个指令性任务,目的让学生更好地围绕指令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的角度来写作文。
  如果能从学生熟悉的题材或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领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思考个人成长方向,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那么,我们的小学任务驱动作文的探索将进一步拓展空间,更富有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语文学习》2015 7-8
  [2]李移伦,姚和芳 《浅谈课程教学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2007 1
  [3]欧阳国胜《任务驱动型叙事体材料作文写作指导》《语文月刊》2016 6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小学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探索”、立项批准号FJJKXB16-232)
  邱春玲,福建永春县桃城中心小学教师。
其他文献
旅游学是中国高等教育众多学科中的一个新兴专业 ,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存在着亟待完善的地方 ,而作为高校教育关键因素之一的师资尤为值得关注。目前 ,提升旅游专业教师素
1887年,英国著名传教士李提摩太向李鸿章建议进行教育改革,为此,清政府每年要在教育上投入一百万两白银。李鸿章答复是,政府承担不了这么大的一笔开销。
东坡在雪堂,一日读杜牧之《阿房宫赋》,凡数遍;每读彻一遍,即再三咨嗟叹息,至夜分犹不寐。有二老兵,皆陕人,给事左右。
共生教学指的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追求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促进彼此共同成长。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形成共生关系,教学中可以采用各种教学措施促使师生和生生之间形成多元互动,构筑起充满活力的课堂。  一、深度对话,共生“情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师生、生生对话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共生教学中也必须形成深度对话,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和文本之间形成情感共鸣,增强他们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着重
期刊
鲁迅先生的小说收录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这三部小说集中,共三十三篇小说。自从鲁迅小说问世以来,为其所创作的插图数不胜数。其中,著名画家丁聪先生所创作的鲁迅小说插图是公认的优秀之作。李一氓先生曾这样评价丁聪的鲁迅小说插图:“这三十三幅插图,是三十三篇小说插图的标本”,“每个小说人物的要害,都被他捉着了”[1]。当丁聪的鲁迅小说插图结集出版时,茅盾为其题名“鲁迅小说插图”,这是对其成就的充
清初,王夫之隐居湘西石船山下,筑草堂而居,人称“船山先生”。有一天,一位朋友来拜访,王夫之十分高兴。连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倾其所有,置办饭菜,相对而坐,把酒对酌,大有酣畅淋
导学案是教学当中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标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能力的要求。但实际教学中运用导学案存在一些问题,要真正发挥导学案的作用还需要“六模块‘3 X’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激活导学案的育师功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语文教学中运用导学案存在的问题  1.学案问题习题化。教师往往是将问题罗列出来,在学案的引导下,学生会伴随阅读课文的过
期刊
圣彼得堡博物馆和俄罗斯国家博物馆有世界上数得上的大美术馆。在这两大美术馆里,我惊讶地发现,除了小学生和中学生集体席地而坐,聆听详细而系统地讲解之外,居然有幼儿园的孩子们
有几位高中学生写信问我:你欣赏哪样的高考作文?我的回答是:我不喜欢那种开口闭口就拿“三皇”、“五帝”、“老子”、“孔子”说事的高考作文,我欣赏那种写身边事、说平常理的高考作文。我一直认为,文章是作者生命的表达,真正够格鸟瞰天下纵论古今的人,一定是生活阅历非常丰富的人。他们能够从自己的坎坷人生中悟出生命的真谛,因此才能用朴实简练的文字把各种感悟记录下来,启迪他人。我们现在的高中学生,其生活轨迹就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