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12月25日晚9时35分,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东都商厦发生特大恶性火灾事故。到12月26日,经初步核查已造成309人死亡。这起由电焊时违章作业引起的特大火灾成了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大家见仁见智,提出了不少精辟的观点。那么,作为精神卫生学界的专家,他们此时此刻想到的又是什么呢? ——编者
洛阳特大火灾事故发生以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我不禁产生了另一种担忧:那些受害者的家属以及火灾中的幸存者,该怎样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们要么是失去了至亲的人,要么就是自己或亲人毁了容,这样的事实如何让人接受呢?洛阳火灾中一位死者的妻子曾哽咽着对采访她的记者说:怎么也想不到,平日英俊的丈夫头发没有了,白脸变成了黑炭,牙齿乌黑……还有的死者亲属说,在照片中看到自己亲人那般模样,他们再也没有勇气到殡仪馆去辨认早已冰凉的亲人尸首了。
毫无疑问,这对他们的心理承受力是巨大的考验。他们会从此消沉下去呢,还是逐渐从阴影中走出来,勇敢地面对现实?相信每个人都希望他们能选择后者。事实上,类似这样的灾祸常有发生:飞机失事、道路交通事故、水灾、地震、沉船、盗窃、凶杀、亲人不幸离世……这些事件中所有“不幸的人”几乎都面临着一场“心理危机”。他们如何才能走出灾难给他们带来的阴影呢?
灾难后的两种反应
灾难大致上可分为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自然灾难难以预测,往往也难以抗拒。人为灾难虽是可以避免的,但它的降临也是突然的、意外的。有的灾难既有自然的成分,也有人为的成分,是两种原因共同造成的。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灾难发生后,人们都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反应。这些心理反应可概括为两种。
第一种反应发生在灾难当时或不久,最常见的是否认事实的存在。如突然听到亲人遇车祸死亡的消息时,常会说:“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这是人的否定心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这种心理机制可以对受难者起到暂时性的保护作用,使他们避免因遭受意外打击而发生心理上的崩溃。接下来,很多人表现为麻木不仁、痴痴呆呆,对什么都没有反应,似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对一切都无记忆。其实,这也是否定心理防御机制继续在起作用。少数人会有兴奋不安、出走、危险举动等。这种心理反应的维持时间为数小时至一星期左右,属于急性心理反应。
第二种反应在灾难事件后几天至数月后才出现,持续时期较长,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①恐惧:主要发生在幸存者。幸存者反复出现对灾难的记忆和印象,当目睹与灾难事件有关的情景时,会触景生情,对死亡产生恐惧,害怕灾难再发生。②内疚:幸存者可因他人遇难而自己却存活下来而产生自我谴责和罪恶感。受难者家属则常后悔、谴责自己没有能让亲人避免这场灾难,或者因为自己在事件之前不能厚待遇难者而内疚,为此情绪消极、悲伤,变得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自责自罪,严重时会有自杀的念头或行为。③烦恼:由于心情不佳,经常会抱怨别人,尤其是其他家属,责怪他人没有尽责,没有做到这些或那些,以致发生这场灾难,因此动辄发怒,相互间容易发生争吵。他们的睡眠状况通常不佳,经常会出现与灾难事件有关的梦境。④回避:灾难发生后,灾难幸存者和家属经常会控制不住去回想这场不幸的经历。为了避免这些痛苦的回忆和避免触景生情,心理上就会产生回避反应,如避免参加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避免接触与不幸事件有关的人,因此变得生活范围狭小,与人疏远,回避社会现实。以上这些反应都属于延迟性心理反应。
如何抚平心灵的创伤
不管是处于急性心理反应状态,还是处在延迟性心理反应状态,周围的人或当事人都应当采取适当的手段,使心灵的创伤早日得到愈合。相信以下五条建议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条建议:对于处于急性心理反应状态的人,周围人的同情、密切关注十分重要。否定性心理防御机制只能起到暂时性的保护作用,麻木不仁则是人们对于过强心理刺激的一种保护性抑制反应。总而言之,这个时期人的情感和行为常常是无意识的。所以,为防止可能发生的意外,周围人必须予以严密监视,以免不测。好在这一时期持续不长。
第二条建议:从急性心理反应状态“清醒”过来的人是最痛苦的。一些受害者本人会意识到自己的容貌毁坏或躯体残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遇难者的家属则已经了解到他们最亲近的人将永远不会出现在自己身边了……不管这些心理反应出现得早还是晚,轻还是重,都应引起注意。此时,要理解他们的心情,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并耐心倾听他们的述说,要让他们把悲伤的感情表达出来,不要劝他们强忍悲痛——自责也好,埋怨也好,都要让他们一吐为快(这称为“疏泄法”)。还可在适当的时机对他们加以劝说、引导。同时,对于已造成的躯体创伤要给予及时、积极的治疗。对于相信命运的人,从这方面加以劝导有时也会收到较好的(当然也只是暂时性的)效果。
第三条建议:“触景生情”的心理反应可能会存在较长时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其暂时调换一个环境,或者将房间重新布置一下。这种“回避”的办法可能会暂时减轻他们心理上的痛苦。但是,这绝对不是长久之计。如果长时间如此,有的人可能会从此一蹶不振,长期处于一种“孤寂状态”。所以,要鼓励他们回到现实中去,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参加正常的工作。一旦遇上“触景生情”的时候,应竭力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别处去——这种转移过程做得越彻底,灾难后心理创伤会愈合得越快。总之,受到灾难事件伤害的人长期休息在家是最不可取的。
第四条建议:对于存在灾难后心理反应的人来说,有着同样遭遇的人的劝说最能引起共鸣,打动人心。因此,可以动员这些同病相怜者相互交流。当然,前提是劝解者本人已经走出了灾难给他带来的阴影。交流的方式可以是个别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在一起谈心。
第五条建议:如果灾难后心理反应的程度较严重,或者持续时期过长,不要忘记向心理医生咨询。心理医生会进行细致、深入的心理治疗,同时还可能采取其他必要的医疗措施(如针对烦恼、抑郁、失眠等情况让其服用镇定药物和抗抑郁剂等)。这种双管齐下的措施,会使他们更快地恢复心理健康。